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作者:赵秉文 书体:行书 2015-11-03 12:27:13
【释文】追和坡仙赤壁词韵。清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倾,四顾粘天无 壁。叩枻长歌,姮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淡淡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乘云,从公归去,散此麒 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正大五年重九前一日,书于玉堂之署。秉文。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墨迹,纸本,原图纵高51.9厘米,横长697.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自然生动,功力非凡,是金代书法的佳构。
赵秉文存世墨迹《追和坡仙赤壁词韵》,是题在朱锐《赤壁图卷》之后的,书风雄强,笔法犀利,很有米芾行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的韵致。在用笔上,中锋为主,不避侧锋,下笔注重逆藏,且自然得体,不露痕迹,时用隶书的逆顿起笔,使笔画显得厚重沉稳。如作品中“乘”字的长横,“箫”字的长横等。但顺锋下笔以至两端出锋的笔画也不少,说明作者用笔多变、不囿成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于笔画转折处多用提笔,甚而笔锋提高纸面,形成笔断意连之势,如作品中的“鸿”、“从”、“归”、“此”、“安”“明”、“重”、“书”等字。这使得赵秉文的行书用笔有很强的节奏感。以”此”字为例,该字从左边短竖下笔,转折处提笔欲断,再接写横画,然后以牵丝与两短竖相连。而两短竖又有区别,第一笔顺锋下笔,两端出锋,第二笔顿笔落锋,以牵丝挑出,这样两短竖;分别与前后的笔意相连,而它们之间反而是分开的。然后末笔承前笔意,以舒放而又谨慎的笔法收束,整个字显得一波三折,节奏明快,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再如“山”字,这个草体字在别人的笔下,大多是首笔一气呵成,然而赵秉文在这一笔中却安排了两个小的停顿,使两处转折节奏鲜明,笔锋犀利。这些地方充分表现了赵氏用笔的特色。至于“明”、“月”等字的竖钩,“云”、“壶”等宇的横钩,都有略带夸张的停顿转换,这些笔法,显然来自米芾和王庭筠。
在结体上,这幅作品天骨开张,大气磅礴,明显受黄庭坚的影响,尤其像“乘”、“安”、“重”、“书”等字的长横,是黄书中常见的笔画。而像“散”、“发”、“断”等字,酣畅舒展、淋漓尽致,更是有着黄庭坚草书信手挥洒,纵横捭阉的神韵。
书至宋朝,专尚意态,书家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尤其行书,成就更为突出。苏轼的清俊姿媚,黄庭坚的郁拔遒健,米芾的沉着飞扬,无不表现了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王庭筠继承米芾,用笔锋出八面,变化无方,书风沉雄顿快,流畅华滋,赵秉文在王庭筠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苏东坡的飘逸奔放,黄庭坚的浑厚洒脱,取诸家之长,陶铸镕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此作品的创作年代为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赵秉文时年已69岁,已书风成熟,进入“人书俱老”的境界,然而这幅作品却不是纯技巧的堆砌和卖弄,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澎湃的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能以其纯朴的真诚和鲜活的生命脉冲拨动读者的心弦。只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作者高屋建瓴的气魄和驾轻就熟的智慧,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故而元好问评价赵秉文书“如本色头陀,学至无学,横说竖说,无非般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赵秉文书法,可方便查询。
赵秉文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元 张枢跋《蔡襄自书诗卷》,纸本,行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端明蔡学士,书翰文藻与欧公并驱联璧,称誉当世。欧公亲
- 元 黄公望 跋《赵孟頫临黄庭经》纸本行书释文: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
- 郭天锡字佑之,号北山,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
- 边武《草书千字文册》纸本草书 34.4×23.5cm×3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至正元年本(边武书千文),后有明人陆深跋。在存世元人
- 龚璛跋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行书,至治元年(1321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邓文原《题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 行书,纵33.6厘米 横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
- 元 迺贤《南城咏古诗帖》,纸本,行楷,纵23.5cm,横156.6cm。迺贤虽为色目人,但深受汉文化影响,诗书皆能。他的书法
-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原文为浙江灵隐禅寺大川禅师(普济)所书的塔铭。此作纵34.4厘米,横408.9厘米,系赵孟頫于杭州任上所书。有专家
- 柯九思 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碧浪湖头云色,苕溪晚山烟萝。一径疏林秀石,水精宫里婆娑。款署:丹丘柯
- 康里巎巎《谪龙说》卷 纸本 草书, 28.8×137.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谪龙说》卷是康里巎巎书录唐代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