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行楷《淡室诗》轴(2)
作者:倪瓒 书体:行楷 2018-01-26 08:05:12
——倪瓒行楷《淡室诗轴》
资料来自《中国书画报》2006年第二十七期"走进故宫博物院 "
“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孤云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情往与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棲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瓒。”因此诗写得幽远飘逸,故在赏评倪瓒这件楷书《淡室诗轴》之前照录下来。中国书法的创作离不开文字内容,而文字内容的雅俗美丑,则直接影响书法创作的表现性,故历来书家在创作时对文字内容的选择始终持审慎的目光。从创作的情感表现性来说,书家应该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方有不时的最佳的契合机缘。然而事实情况是,我们近代书家大多不擅诗文,即或有者也诗文修养火候欠缺,故往往只能借用古今的优秀诗文来进行书法意义上的书写,这无疑削减了书法艺术创作的感染力。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倪瓒的优美诗文确实帮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大忙。实质上,倪氏纯书法作品极为少见,他的诗文和书法大多散落在其简远高古的绘画上。他的不少题画诗文颇有魏晋人之风神。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孤神独逸、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书法、绘画、诗文都散发着简远、疏阔、古淡的气息,是较为典型的文人书画艺术的代表。读其诗、味其书、赏其画,都能使人尘虑尽消,仿佛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
故宫博物院藏倪瓒这件行楷诗轴(见图),不仅是其行楷书中的代表作,而且甚或是其压轴之作。此件为纸本,纵64.2厘米,横27厘米,尺幅并不大,但却能小中见大、意味无穷。倪瓒笔法从古隶中出,故他的书法都非常注视起笔与收笔,尤其在字的捺脚上,是极为用心和讲究的,隶法表现极明显,古气森森。在横画上,则起笔轻阔,收笔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笔特点,只是将褚的秀媚化为劲健,视之,颇见力透纸背之功。倪氏楷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结字扁、长互用,穿插参差,左右结构多取左低右高,重心右倾,因而字势生动、奇趣横生,于劲健俊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小楷的章法是较难把握的,呆板、逼塞、沉闷,都是常见的毛。然倪氏这件小楷章法不知是信手拈来,还是匠心所为,寻常的六行字,却处理得如此惊世骇俗!于小楷而言,把“禽与往还”作为一行,若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断不可为;而“八月廿日”跋与正文平齐书写,又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这样就使本来趋于平稳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灵起来,仿佛湖上向晚的空中,一声嘶鸣而划过的白鹤,一如幽静的洞室里忽然透出一道天光,而顿觉花明柳暗。至此,我忽然想到倪氏在该轴跋文中所说的“殊有幽兴也”。好一个“殊有幽兴也”,他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孙虔礼在《书谱》中提到的“乖合”的力量。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又号荆蛮民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家资丰厚,曾筑清閟阁,以收蓄古书画。平生好学,工诗文、书画。擅画墨笔山水、竹石,为“元四家”之一。书法从隶书入手,兼师魏晋人,擅行、楷书。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倪瓒书法,可方便查询。
倪瓒书法欣赏:
- 倪瓒小楷《与茂实札》
- 倪瓒小楷《呈云浦诗札》
- 倪瓒行楷《与袁寓斋书画卷》
- 倪瓒题《水竹居图轴》
- 倪瓒题《丛篁枯木图轴》
- 倪瓒行楷《云林画谱册》
- 倪瓒行书《次韵耕隐渔者诗札》
- 倪瓒行书《呈云浦诗札》
- 倪瓒楷书题《筠石乔柯图》
- 倪瓒《呈大临征君楷书札》
猜你喜欢:
- 杨维桢《沈生乐府序》页 纸本 册页,纵28.3cm,横76.8cm,行书,35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赵孟頫书苏轼《前赤壁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
- 管道昇行书《久不上记帖》又名《二哥久出帖》,纸本29×49.7cm,选自赵氏一门合札尺牍,亦为赵孟頫代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
- 至正六年(1346)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纸本 21.5×31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第45卷(荣宝
- 仇远《自书诗》卷,元,仇远书,纸本,行书,纵34.5cm,横455.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识:“戊寅七夕前三日武林仇遠頓首再拜。
- 钱良佑跋梁楷《右军书扇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雒陽趙霖所畫天閑六馬图觀其筆法圆熟清勁度越儔侣向時曾於梵林精舍覽一賣家寶藏韓幹畫明皇射鹿並試
- 揭傒斯题胡虔《汲水蕃部图应制》,纸本楷书释文:沙磧茫茫塞草平,沙泉下馬滿囊盛,曽於王?圖中見,真向天山雪外行。聖
- 萨都剌《题梅雀图》 轴,楷书,绢本,水墨,64.6×3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故-畫-001974-00000)款识:
- 《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又称《帝师胆巴碑》等。纸本,墨迹,赵孟頫撰文并书,书于元延佑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