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论
《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封建论(《唐宗室传赞》曰:唐兴,疏属毕王。至太宗时,与名臣萧瑀等
喟然讲封建事,欲与三代比隆。而魏征、李百药皆谓不然。颜师古独议建诸侯当
少其力,与州县杂治。由是罢不复议。至名儒刘秩,目武氏之祸,则谓郡县不可
以久安,大抵与曹、陆相上下。而杜佑、柳宗元深探其本,据古验今,而反复焉。
苏内翰《志林》曰: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
李百药、颜师古,其后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
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范太史《唐鉴》,亦以公之论为然。以谓后世如有王者,
择守令以治郡县,亦足以致太平,何必封建哉?又武威孔氏曰:韩退之文章过子
厚,而议论不及。子厚作《封建论》,退之所无。按唐之藩镇,初非有取于封建
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瓜分河北地以授叛将。护养孽萌,
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其与《春秋》所谓
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至元和间,为朝廷扰,无虚日,公目击其祸之至此也,
推原封建出于势之不得已,而犹惜乎唐之不能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
也。唐史臣详取公之论,以为世鉴,诚知言哉。作之年月未详。)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
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重校无二之字。)彼封建者,
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
之来,(一有则字。)其生人之初乎?(一无生字。)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
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说文》云:榛,丛也。)鹿豕
狉狉,(《篇韵》无狉字,疑当为伾。伾,有力也。一曰:狸子曰
伾,疑作駓。《楚辞》:逐人駓駓。注:駓駓,走貌。狉,音丕。)
人不能搏噬,而且wu6*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
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
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
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一作德又有大者,一者下有焉
字。)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礼记·
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
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
(一本,作德又有大者,一者下有焉字。)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
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
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
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
有周而甚详。(一无有字。)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瓜分者,言如剖瓜
也。)设五等,(《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邦群后,布履星
罗,(履,一作濩。濩,散也。《选》:声教布濩。)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辐,方六切。)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诗·兔罝》:公侯干城。
守,舒救反。捍、干同,户旦切。)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礼记·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
王以下。)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迄于,一作坏于。)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一无矣
字。《国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下事上,少事
长,所以为顺也。今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王卒立之。武公归而卒。及
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宣王伐鲁,立孝公,诸侯从是而不睦。懿公即戏,伯御即
括。孝公名称,懿公之弟。事亦见《史记》。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
幽王,秦始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宣三年《左氏传》:楚子观
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射王中肩者有之,
(《左氏传》桓五年: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祝聃射王中肩。)伐凡伯、诛
苌弘者有之。(《春秋》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哀三年《左氏传》:刘
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周人杀苌弘。苌,
音长。)天下乖盭,(音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
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说文》云:掉,摇也。《左
传》:尾大不掉。掉,徒吊切。)遂判为十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谓
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合为七国,(合,一作
吞。谓秦、楚、燕、齐、韩、魏、赵。)威分于陪臣之邦,(谓田氏篡齐,韩赵
魏分晋。)国殄于后封之秦。(秦,伯益之后。其末孙非子,周恭王时为附庸。
及秦仲之孙襄公救周,周室东迁,始列为诸侯。)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
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一无其字。)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
(圜视而起,见贾谊《论》,惊愕也。《前汉》合从连衡注:齐、楚、韩、魏、
燕、赵为从,秦为衡。从谓其地形南北从长也。秦地形东西横长,故为衡。从,
子容切。)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叛人,谓陈胜、吴广之属。)
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合,一作咎。)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高祖七年,击韩王信,困平城。)病流
矢,(高祖十二年,击黥布,为流矢所中。)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
而离削自守矣。(谓贾谊、主父偃欲分王子弟也。)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
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叛国,谓吴、楚七国反也。)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一作已。)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
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叛将谓藩镇拥重兵者。)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
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
乎?(理,一作治。)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
(戎,谓戎事。黩,音读。《说文》:握持垢也。)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
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有下一有其字。)失
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
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
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
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
于田叔,(《汉书·田叔传》:文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舒云中十
余年矣,虏常一入,不能坚守,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sha6*人乎?”叔曰:
“孟舒知士卒罢弊,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是乃孟舒所以
为长者。”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太守。)得魏尚于冯唐,(《冯
唐传》:唐谓文帝曰:魏尚为云中守,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陛下虽
得颇、牧,不能用也。帝悦,令唐持节赦尚,复以为云中守。)闻黄霸之明审,
(《汉书》:黄霸为颍川太守,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
尹。)睹汲黯之简靖,(汲黯,学黄、老言,治民好清静,不苛细。为东海太守,
卧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
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一作纵其令,乱其人。)戚之而已。孟
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一本谴
作遣。)拜受而退已违矣。(一本违矣上有斯必二字。)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
之谋,(一本合下有约字。缔,《说文》云:结不解也。)周于同列,则相顾裂
眦,(《说文》:眦,目匡也。眦,疾智切。)勃然而起。(而,一作四。)幸
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
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
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
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
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
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
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
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
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一无得字。)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
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
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
(一无禄字。)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一无亦字。)
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四维论(《管子·牧民篇》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
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
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公意谓廉耻自礼义中出,未有有礼义而无
廉耻,有廉耻而无礼义。故云吾见其二维,而未见其所以为四也。作之年月未详。)
《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吾疑非管子之言也。彼所谓廉者,曰不蔽恶也。
(一无也字。)世人之命廉者,(一无世字。)曰不苟得也。(一无也字。)所
谓耻者,曰不从枉也。(一无也字。)世人之命耻者。(一无世字。)曰羞为非
也。然则二者果义欤,非欤?吾见其有二维,未见其所以为四也。夫不蔽恶者,
岂不以蔽恶为不义而去之乎?夫不苟得者,岂不以苟得为不义而不为乎?虽不从
枉与羞为非皆然。然则廉与耻,义之小节也,不得与义抗而为维。圣人之所以立
天下,曰仁义。仁主恩,义主断。恩者亲之,断者宜之,而理道毕矣。蹈之斯为
道,得之斯为德,履之斯为礼,诚之斯为信,皆由其所之而异名。今管氏所以为
维者,殆非圣人之所立乎?又曰:“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
维绝则灭。”若义之绝,则廉与耻其果存乎?廉与耻存,则义果绝乎?人既蔽恶
矣,苟得矣,从枉矣,(诸本作苟得而从枉矣。)为非而无羞矣,则义果存乎?
使管子庸人也,则为此言。管子而少知理道,则四维者非管子之言也。
○天爵论(《孟子》: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
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
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公以为未尽,作此论。)
柳子曰:仁义忠信,先儒名以为天爵,未之尽也。夫天之贵斯人也,则付刚
健纯粹于其躬,倬为至灵,(倬,音卓。)大者圣神,其次贤能,所谓贵也。刚
健之气,钟于人也为志,得之者,运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拳拳于得善,孜孜
于嗜学,则志者其一端耳。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
照而无隐,盹盹于独见,(《说文》:钝目也。盹,音谆。《篇韵》无此字。
《礼记》:肫肫其仁。注曰:恳诚貌。字从月。《集韵》从日。盹盹恳诚,朱闰
切。)渊渊于默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
者,人伦之要尽是焉。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道德之
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
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故
人有好学不倦而迷其道、挠其志者,(挠,《释文》云:扰也。挠,女巧切。)
明之不至耳;有照物无遗而荡其性、脱其守者,志之不至耳。明以鉴之,志以取
之,役用其道德之本,舒布其五常之质,充之而弥六合,播之而奋百代,圣贤之
事也。然则圣贤之异愚也,职此而已。使仲尼之志之明可得而夺,则庸夫矣。授
之於庸夫,则仲尼矣。若乃明之远迩,志之恒久,庸非天爵之有级哉?故圣人曰:
“敏以求之。”(《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
明之谓也;“为之不厌”,(《论语》又曰:“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志之谓也。道德与五常,存乎人者也。克明而有恒,受于天者也。
呜呼!后之学者,尽力于所及焉。或曰:“子所谓天付之者,若开府库焉,量而
与之耶?”曰:否。其各合乎气者也。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
○守道论(《左氏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曰:
“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不敢进。”
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
或问曰:“守道不如守官,何如?”对曰:是非圣人之言,传之者误也。官
也者,道之器也,离之非也。未有守官而失道,守道而失官之事者也。(一无也
字。)是固非圣人之言,乃传之者误也。(一无乃字。)夫皮冠者,是虞人之物
也。物者,道之准也。守其物,由其准,而后其道存焉。苟舍之,是失道也。凡
圣人之所以为经纪,为名物,无非道者。命之曰官,官是以行吾道云尔。(一本
作命是以行吾道云尔。)是故立之君臣、官府、衣裳、舆马、章绶之数,会朝、
表著、周旋、行列之等,(昭十一年《左氏传》: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
杜预注云: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行,户刚切。)是道之所存也。则又示之
典命、书制、符玺、奏复之文,(玺,本作壐。《说文》:王者印也。所以
主上,故从尔从土。籀从玉。)参伍、殷辅、陪台之役,(《周礼》:设其参,
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注: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殷,众士。辅,
府史庶人在官者。陪台者,亦谓臣也。出《左》昭公七年。)是道之所由也。则
又劝之以爵禄、庆赏之美,惩之以黜远、鞭扑、梏拲、斩杀之惨,(扑,小
击也。梏拲者,《周礼》:上罪梏拲而桎。梏,手械。拲,两手共
械。梏,居沃切。拲,居悚、居玉二切。)是道之所行也。故自天子至于庶
民,(一作人。)咸守其经分,(去声。)而无有失道者,和之至也。失其物,
去其准,道从而丧矣。易其小者,而大者亦从而丧矣。古者居其位思死其官,可
易而失之哉?《礼记》曰:“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内则篇》。)孟子
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然则失其道而居其官者,古之人不与也。是
故在上不为抗,在下不为损,矢人者不为不仁,函人者不为仁,率其职,司其局,
交相致以全其工也。(一本工字作公。)易位而处,各安其分,而道达于天下矣。
(矣,一作也。)且夫官所以行道也,而曰守道不如守官,盖亦丧其本矣。未有
守官而失道,守道而失官者也。(一本失官下有之事二字。)是非圣人之言,传
之者误也,果矣。
○时令论上(孔颖达《礼记疏》案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记
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
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今申郑旨释之。
案吕不韦集诸儒著为十二月纪,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
是一证也。又周无太尉,唯秦官有太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太尉,此是官名
不同周法,二证也。又秦正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于季秋云:合诸侯,
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朔,此是时不合周法,三证也。
又周有六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太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
车旗并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证也。故郑必谓吕不韦作者以此,或曰此书
纯用秦正。案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先是,十二年,不韦
迁蜀死矣,安所从受而以十月为来岁朔日乎?是不然。夫以十月为岁首,昭王以
来既然矣。按《秦纪》昭王四十一年,先书十月宣太后薨,次书九月穰侯出之陶。
四十八年,先书十月韩献垣雍,秦军伐赵,次书正月兵罢。五十年,先书十月白
起有罪为士伍,
次书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次书二月攻晋军斩首六千。然则始皇以十月为
岁首,特立定为制耳。其实二十六年以前,已用十月也。或又曰:秦并天下,立
郡县,何得云合诸侯?又秦以好兵毒祸,何能布德行惠,春不兴兵?是又不
然。夫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大典,亦捃摭善言,遵立旧章,秦自不能尽
法依行,何怪其非不韦所作也?按昭王五十三年,楚、齐、韩、燕、赵皆来宾。
又孝文、庄襄世,赦罪人,弛苑囿,布德惠于民,皆《秦纪》所书,而此书作于
昭、孝文、庄襄之后,亦其行事之一验也,又可指此为限断乎?且官名时事各不
同周法,又安得指为周公作乎?公曰夏后、周公之典逸矣,信然。)
《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论以为《月令》,措诸《礼》以为da6*法焉。其言
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每月六候,故十二月为七十二候。)迎日步气,(步,
谓推步。)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圣人之作也。然而圣人之道,
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观《月令》之说,
苟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离圣人之道,不亦远乎?凡政令之作,有俟
时而行之者,有不俟时而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端径术,(郑康成曰:术,
《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遂,小沟也。步道曰径。径,古定切。术,
音遂。)相土宜,无聚大众。季春利堤防,达沟渎,(音读。)止田猎,备蚕器,
合牛马,百工无悖于时。孟夏无起土功,无发大众,劝农勉人。仲夏班马政,聚
百药。(此一句,在《礼记》乃孟夏,非仲夏。)季夏行水杀草,粪田畴,美土
疆,土功、兵事不作。孟秋纳材苇。(此一句季夏,非孟秋。)仲秋劝人种麦。
季秋休百工,人皆入室,具衣裘;举五谷之要,合秩刍,养犠牲;(此二句季夏,
非是季秋。)趋人牧敛,(趋,疾也。趋,逡遇切。又音促,督也。)务蓄菜,
(此二句仲秋,非季秋。)伐薪为炭。孟冬筑城郭,穿窦窖,(《说文》云:窦,
空也。窖,地藏也。入地圆曰窦,方曰窖。窖,音教。)修囷仓,(此四句仲秋,
非孟冬。《说文》:囷,廪之圆者也。囷,区伦切。)谨盖藏,(才浪切,又徂
郎切。)劳农以休息之,(《说文》云:劳,慰也。劳,朗到切。)收水泽之赋。
仲冬伐木,取竹箭。季冬讲武,习射御;出五谷种,计耦耕,具田器;合诸侯,
制百县轻重之法,贡职之数。(自“合诸侯”以下至此,季秋,非季冬。)斯固
俟时而行之,所谓敬授人时者也。其余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诚使
古之为政者,非春无以布德和令,行庆施惠,养幼少,省囹圄,(省,察也,审
也。囹圄,狱也。省,息井切。囹,音零。圄,音语。)赐贫穷,礼贤者;非夏
无以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断薄刑,决小罪,节嗜欲,静百官;
非秋无以选士励兵,任有功,诛暴慢,明好恶,(并去声。)修法制,养衰老,
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去声。)非冬无以赏死事,恤孤寡,举阿党,易关市,
来商旅,审门闾,正贵戚近习,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则其阙政亦以繁
矣,斯固不俟时而行之者也。变天之道,绝地之理,乱人之纪,舍孟春则可以有
事乎?作淫巧以荡上心,舍季春则可以为之者乎?夫如是,内不可以纳于君心,
外不可以施于人事,勿书之可也。又曰:“反时令,则有飘风、暴雨、霜雪、水
潦、大旱、沉阴、氛雾、寒暖之气,大疫、风欬、鼽嚏、疟寒、疥疠之疾,(欬,
逆气也。《说文》云:鼽,病寒鼻塞也。嚏,鼻解气也。鼽,音求。嚏,丁计切。)
螟蝗、五谷、瓜瓠、果实不成,蓬蒿、藜莠并兴之异,女灾、胎夭伤、水火之讹,
寇戎来入相掠,(《礼记》:民多相掠。掠,音谅,后同。)兵革并起,道路不
通,边境不宁,土地分裂,四鄙入堡,(《说文》:堡,堤也,障也。《礼记》
作保。注:都邑之城曰保。堡,音保。)流亡迁徙之变。”若是者,特瞽史之语,
(《国语》: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又瞽史之记曰云云。)非出于圣人者也。然
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夏小正》、《周时训》,二书名。夏后、周公之典
谓此也。)
○时令论下
或者曰:《月令》之作,所以为君人者法也。盖非为聪明睿智者为之,(一
有也字。)将虑后代有昏昧傲诞而肆于人上,忽先王之典,举而废之,近而取之,
若陈、隋之季是也。故取仁、义、礼、智、信之事,附于时令,俾时至而有以发
之也。不为之时,(一无时字。)将因循放荡,而皆无其意焉尔。于是又为之言
五行之反戾、相荡、相摩、妖灾之说,以震动于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乱之术也。
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秘,布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曰:圣人之
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
行者也。(行字下一有之字。)防昏乱之术,为之勤勤然书于方册,兴亡治乱之
致,永守是而不去也。未闻其威之以怪,而使之时而为善,(一又有使之时而为
善六字。)所以滋其怠傲而忘理也。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
厌胜、鬼怪之事,(厌,一涉切。)以大乱于人也。且吾子以为畏册书之多,孰
与畏人之言?使谔谔者言仁义利害,焯乎列于其前而犹不悟,(焯,《说文》曰:
明也。《太玄经》:焯于龟。悟,一作顾。焯,音灼。)奚暇顾《月令》哉?是
故圣人为大经以存其直道,将以遗后世之君臣,(一本重出后世字。)必言其中
正而去其奇■A12。(奇■A12,不正也。出《周礼》。奇,居宜切。■A
12,与邪同。)其有嚚然而不顾者,(《说文》云:嚚,语声也。《左氏》: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嚚,鱼巾切。)虽圣人复生,无如之何,又何册书之有?
若陈、隋之季,暴戾淫放,则无不为矣。求之二史,岂复有行《月令》之事者乎?
然而其臣有劲悍者,争而与之言先王之道,犹十百而一遂焉。然则《月令》之无
益于陈、隋亦固矣。立大中,去大惑,舍是而曰圣人之道,吾未信也。用吾子之
说罪我者,虽穷万世,吾无憾焉尔。
○断刑论上(文阙)
○断刑论下
余既为《断刑论》,或者以《释刑》复于余,其辞云云。余不得已而为之一
言焉。夫圣人之为赏罚者非他,所以惩劝者也。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
惩。必曰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二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蔡大夫声子之言。)
而谓之至理者,伪也。使秋冬为善者,(一无冬字。)必俟春夏而后赏,则为善
者必怠;春夏为不善者,(一无夏字。)必俟秋冬而后罚,则为不善者必懈。
(《说文》云:懈,怠也。懈,居隘切,已下并同。)为善者怠,为不善者懈,
是驱天下之人而入于罪也。(驱,音区,下同。)驱天下之人入于罪,又缓而慢
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也。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则人勇
而有劝焉。为不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罚,则人惧而有惩焉。为善者日以有劝,
为不善者月以有惩,是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
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或者务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者也。胡不谋之人
心,以熟吾道?(熟,或作孰。取《孟子》“仁亦在夫孰之而已”之意。)吾道
之尽,而人化矣。(矣,一本作乎。)是知苍苍者焉能与吾事,(与,去声,一
无知字。)而暇知之哉?果以为天时之可得顺,大和之可得致,则全吾道而得之
矣。全吾道而不得者,非所谓天也,非所谓大和也,是亦必无而已矣。又何必枉
吾之道,曲顺其时,以谄是物哉?吾固知顺时之得天,不如顺人顺道之得天也。
何也?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欲死不可得。(一无可字。)贯三木,(三木,
项手足皆有械。司马迁曰: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加连锁,而致之狱
吏。大暑者数月,(吏,一作更。)痒不得搔,(痒,以两切。)痹不得摇,
(《说文》云:痹,足气不至病。痹,必至切。)痛不得摩,饥不得时而食,渴
不得时而饮,目不得瞑,(莫定切,闭目也。《说文》云:目不明也。)支不得
舒,怨号之声,(怨号,并平声。)闻于里人,如是而大和之不伤,天时之不逆,
是亦必无而已矣。彼其所宜得者,死而已也,又若是焉何哉?或者乃以为:“雪
霜者,天之经也;(一无为字。)雷霆者,天之权也;非常之罪,不时可以杀,
人之权也。当刑者必顺时而杀,人之经也。”是又不然。夫雷霆、雪霜者,特一
气耳,非有心于物者也,圣人有心于物者。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巨石,
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草木岂有非
常之罪也哉?彼岂有惩于物也哉?彼无所惩,则效之者惑也。果以为仁必知经,
智必知权,(一本仁下又有一仁字。若以为智四字。)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
何也?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经非
权则泥,(乃计切,不通也。)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
(当,丁浪切,下同。)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
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偏知而谓之智,不智者
也;偏守而谓之仁,不仁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怫
吾虑。合之于一而不疑者,信于道而已者也。(一无于字。)且古之所以言天者,
盖以愚蚩蚩者耳。(《说文》云:蚩蚩,敦厚貌。)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或者
之未达,不思之甚也。
○辩侵fa6*论(德宗贞元十五年三月甲寅,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反,遣兵袭唐州,
掠百姓千余人而去。九月丙辰,诏削夺少诚官爵,令诸道进兵讨之。时公为集贤
院正字作也。)
《春秋》之说曰:“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庄二十九年《左氏》之
文。)《周礼·大司马》九伐之法曰:“贼贤害人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
(负,恃也。固,险固也。)然则所谓伐之者,声其恶于天下也。声其恶于天下,
必有以厌于天下之心,(厌,入声。)夫然后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财。
(朘,缩也。一作没,一作私,一作伤。朘,音宣。)危人之生而又害贤人者,
内必弃于其人,外必弃于诸侯,从而后加伐焉,动必克矣。然犹校德而后举,量
力而后会,备三有余而以用其人:一曰义有余,二曰人力有余,三曰货食有余。
是三者大备,则又立其礼,正其名,修其辞。其害物也小,则诰誓征令不过其邻;
虽大,不出所暴。非有逆天地横四海者,不以动天下之师。故师不逾时而功成焉。
斯为人之举也,故公之;公之,而钟鼓作焉。夫所谓侵之者,独以其负固不服而
壅王命也。内以保其人,外不犯于诸侯,其过恶不足暴于天下,致文告,修文德,
而又不变,然后以师问焉。是为制命之举,非为人之举也,故私之;私之,故钟
鼓不作。斯圣人之所志也。周道既坏,兵车之轨交于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是故以无道而正无道者有之,以无道而正有道者有之,不增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
故世日乱。一变而至于战国,而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无其财,君子不以动众;
有其力有其财无其义,君子不以帅师。合是三者而明其公私之说,而后可焉。
(一本可下有行字。)呜呼!后之用师者,有能观乎侵伐之端,则善矣。
○六逆论(《左氏》隐三年传曰: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
弗禁。石碏谏曰:“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且夫贱
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弗听。)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
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
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
何必曰乱?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
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
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盖言任用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
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
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者也。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为书者,执斯言,著一定之论,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一无矣字。)
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而以致败乱者,(败,一作贼。是下一有以字。)固
不乏焉。晋厉死而悼公入,乃理;(晋厉公多外嬖,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使胥童夷阳五长鱼矫杀却锜、却犨、却至,遂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既而免
之。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使程滑弑之,逆周子于周而立之,是
为悼公。既入,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晋以复霸。)宋襄嗣而子鱼退,
乃乱;(宋穆公疾,太子兹父请立子鱼。子鱼辞,兹父即位,是为襄公。以子鱼
为左师。后襄公欲求诸侯,子鱼连谏不听,襄公于是为楚所执,既而释之。又伐
郑,楚伐宋以救郑。襄公欲战,子鱼谏,公又弗听,遂与楚战,败,伤于泓而卒。)
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秦武王薨,昭王立,宣太后自治事,
任其弟魏冉政,封为穰侯,威振秦国。范睢得罪于魏,更姓名曰张禄,西入秦。
秦拔魏,说秦王曰:“秦安得王,臣在山东时,闻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
皆谓秦之有太后、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王闻之大惧,曰:“善。”繇是废太
后,收穰侯之印,黜穰侯,拜范睢以为相,与谋国事,封为应侯。事见《史》。)
魏相成璜而疏吴起,乃危;(成,魏成也,文侯之弟。璜,翟璜也。文侯二十五
年,以成为相。时吴起事魏有功,至武侯立,以田文为相,起不悦,自是去魏之
楚,楚以为相,事见《史》。璜,胡光切。)亲不足与也。苻氏进王猛而杀樊世,
乃兴;(《晋史》:苻坚招王猛,一见如旧。坚继立,遂以猛为中书侍郎,日见
亲幸,特进姑臧樊世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
屏息,坚日炽矣。)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胡亥,秦二世也。李斯,自
始皇时已用于秦,然胡亥尝有私于赵高。及即位,高遂诬斯反状,腰斩咸阳市,
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相,事见《史》。)旧不足恃也。顾所信何如耳!然则
斯言殆可以废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臲<兀危>
而不安,(臲<兀危>,危也。上音孽,下音兀。)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
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
群而咻之,(咻,《说文》云:痛念声。《孟子》:众楚人咻之。音休。)以为
狂为怪,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然而罕有
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喟然讲封建事,欲与三代比隆。而魏征、李百药皆谓不然。颜师古独议建诸侯当
少其力,与州县杂治。由是罢不复议。至名儒刘秩,目武氏之祸,则谓郡县不可
以久安,大抵与曹、陆相上下。而杜佑、柳宗元深探其本,据古验今,而反复焉。
苏内翰《志林》曰: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
李百药、颜师古,其后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
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范太史《唐鉴》,亦以公之论为然。以谓后世如有王者,
择守令以治郡县,亦足以致太平,何必封建哉?又武威孔氏曰:韩退之文章过子
厚,而议论不及。子厚作《封建论》,退之所无。按唐之藩镇,初非有取于封建
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瓜分河北地以授叛将。护养孽萌,
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其与《春秋》所谓
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至元和间,为朝廷扰,无虚日,公目击其祸之至此也,
推原封建出于势之不得已,而犹惜乎唐之不能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
也。唐史臣详取公之论,以为世鉴,诚知言哉。作之年月未详。)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
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重校无二之字。)彼封建者,
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
之来,(一有则字。)其生人之初乎?(一无生字。)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
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说文》云:榛,丛也。)鹿豕
狉狉,(《篇韵》无狉字,疑当为伾。伾,有力也。一曰:狸子曰
伾,疑作駓。《楚辞》:逐人駓駓。注:駓駓,走貌。狉,音丕。)
人不能搏噬,而且wu6*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
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
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
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一作德又有大者,一者下有焉
字。)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礼记·
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
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
(一本,作德又有大者,一者下有焉字。)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
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
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
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
有周而甚详。(一无有字。)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瓜分者,言如剖瓜
也。)设五等,(《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邦群后,布履星
罗,(履,一作濩。濩,散也。《选》:声教布濩。)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辐,方六切。)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诗·兔罝》:公侯干城。
守,舒救反。捍、干同,户旦切。)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礼记·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
王以下。)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迄于,一作坏于。)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一无矣
字。《国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下事上,少事
长,所以为顺也。今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王卒立之。武公归而卒。及
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宣王伐鲁,立孝公,诸侯从是而不睦。懿公即戏,伯御即
括。孝公名称,懿公之弟。事亦见《史记》。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
幽王,秦始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宣三年《左氏传》:楚子观
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射王中肩者有之,
(《左氏传》桓五年: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祝聃射王中肩。)伐凡伯、诛
苌弘者有之。(《春秋》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哀三年《左氏传》:刘
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周人杀苌弘。苌,
音长。)天下乖盭,(音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
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说文》云:掉,摇也。《左
传》:尾大不掉。掉,徒吊切。)遂判为十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谓
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合为七国,(合,一作
吞。谓秦、楚、燕、齐、韩、魏、赵。)威分于陪臣之邦,(谓田氏篡齐,韩赵
魏分晋。)国殄于后封之秦。(秦,伯益之后。其末孙非子,周恭王时为附庸。
及秦仲之孙襄公救周,周室东迁,始列为诸侯。)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
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一无其字。)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
(圜视而起,见贾谊《论》,惊愕也。《前汉》合从连衡注:齐、楚、韩、魏、
燕、赵为从,秦为衡。从谓其地形南北从长也。秦地形东西横长,故为衡。从,
子容切。)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叛人,谓陈胜、吴广之属。)
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合,一作咎。)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高祖七年,击韩王信,困平城。)病流
矢,(高祖十二年,击黥布,为流矢所中。)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
而离削自守矣。(谓贾谊、主父偃欲分王子弟也。)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
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叛国,谓吴、楚七国反也。)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一作已。)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
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叛将谓藩镇拥重兵者。)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
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
乎?(理,一作治。)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
(戎,谓戎事。黩,音读。《说文》:握持垢也。)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
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有下一有其字。)失
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
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
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
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
于田叔,(《汉书·田叔传》:文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舒云中十
余年矣,虏常一入,不能坚守,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sha6*人乎?”叔曰:
“孟舒知士卒罢弊,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数百人。是乃孟舒所以
为长者。”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太守。)得魏尚于冯唐,(《冯
唐传》:唐谓文帝曰:魏尚为云中守,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陛下虽
得颇、牧,不能用也。帝悦,令唐持节赦尚,复以为云中守。)闻黄霸之明审,
(《汉书》:黄霸为颍川太守,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
尹。)睹汲黯之简靖,(汲黯,学黄、老言,治民好清静,不苛细。为东海太守,
卧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
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一作纵其令,乱其人。)戚之而已。孟
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一本谴
作遣。)拜受而退已违矣。(一本违矣上有斯必二字。)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
之谋,(一本合下有约字。缔,《说文》云:结不解也。)周于同列,则相顾裂
眦,(《说文》:眦,目匡也。眦,疾智切。)勃然而起。(而,一作四。)幸
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
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
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
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
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
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
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
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
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一无得字。)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
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
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
(一无禄字。)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一无亦字。)
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四维论(《管子·牧民篇》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
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
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公意谓廉耻自礼义中出,未有有礼义而无
廉耻,有廉耻而无礼义。故云吾见其二维,而未见其所以为四也。作之年月未详。)
《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吾疑非管子之言也。彼所谓廉者,曰不蔽恶也。
(一无也字。)世人之命廉者,(一无世字。)曰不苟得也。(一无也字。)所
谓耻者,曰不从枉也。(一无也字。)世人之命耻者。(一无世字。)曰羞为非
也。然则二者果义欤,非欤?吾见其有二维,未见其所以为四也。夫不蔽恶者,
岂不以蔽恶为不义而去之乎?夫不苟得者,岂不以苟得为不义而不为乎?虽不从
枉与羞为非皆然。然则廉与耻,义之小节也,不得与义抗而为维。圣人之所以立
天下,曰仁义。仁主恩,义主断。恩者亲之,断者宜之,而理道毕矣。蹈之斯为
道,得之斯为德,履之斯为礼,诚之斯为信,皆由其所之而异名。今管氏所以为
维者,殆非圣人之所立乎?又曰:“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
维绝则灭。”若义之绝,则廉与耻其果存乎?廉与耻存,则义果绝乎?人既蔽恶
矣,苟得矣,从枉矣,(诸本作苟得而从枉矣。)为非而无羞矣,则义果存乎?
使管子庸人也,则为此言。管子而少知理道,则四维者非管子之言也。
○天爵论(《孟子》: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
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
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公以为未尽,作此论。)
柳子曰:仁义忠信,先儒名以为天爵,未之尽也。夫天之贵斯人也,则付刚
健纯粹于其躬,倬为至灵,(倬,音卓。)大者圣神,其次贤能,所谓贵也。刚
健之气,钟于人也为志,得之者,运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拳拳于得善,孜孜
于嗜学,则志者其一端耳。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
照而无隐,盹盹于独见,(《说文》:钝目也。盹,音谆。《篇韵》无此字。
《礼记》:肫肫其仁。注曰:恳诚貌。字从月。《集韵》从日。盹盹恳诚,朱闰
切。)渊渊于默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
者,人伦之要尽是焉。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道德之
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
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故
人有好学不倦而迷其道、挠其志者,(挠,《释文》云:扰也。挠,女巧切。)
明之不至耳;有照物无遗而荡其性、脱其守者,志之不至耳。明以鉴之,志以取
之,役用其道德之本,舒布其五常之质,充之而弥六合,播之而奋百代,圣贤之
事也。然则圣贤之异愚也,职此而已。使仲尼之志之明可得而夺,则庸夫矣。授
之於庸夫,则仲尼矣。若乃明之远迩,志之恒久,庸非天爵之有级哉?故圣人曰:
“敏以求之。”(《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
明之谓也;“为之不厌”,(《论语》又曰:“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志之谓也。道德与五常,存乎人者也。克明而有恒,受于天者也。
呜呼!后之学者,尽力于所及焉。或曰:“子所谓天付之者,若开府库焉,量而
与之耶?”曰:否。其各合乎气者也。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
○守道论(《左氏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曰:
“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不敢进。”
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
或问曰:“守道不如守官,何如?”对曰:是非圣人之言,传之者误也。官
也者,道之器也,离之非也。未有守官而失道,守道而失官之事者也。(一无也
字。)是固非圣人之言,乃传之者误也。(一无乃字。)夫皮冠者,是虞人之物
也。物者,道之准也。守其物,由其准,而后其道存焉。苟舍之,是失道也。凡
圣人之所以为经纪,为名物,无非道者。命之曰官,官是以行吾道云尔。(一本
作命是以行吾道云尔。)是故立之君臣、官府、衣裳、舆马、章绶之数,会朝、
表著、周旋、行列之等,(昭十一年《左氏传》: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
杜预注云: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行,户刚切。)是道之所存也。则又示之
典命、书制、符玺、奏复之文,(玺,本作壐。《说文》:王者印也。所以
主上,故从尔从土。籀从玉。)参伍、殷辅、陪台之役,(《周礼》:设其参,
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注: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殷,众士。辅,
府史庶人在官者。陪台者,亦谓臣也。出《左》昭公七年。)是道之所由也。则
又劝之以爵禄、庆赏之美,惩之以黜远、鞭扑、梏拲、斩杀之惨,(扑,小
击也。梏拲者,《周礼》:上罪梏拲而桎。梏,手械。拲,两手共
械。梏,居沃切。拲,居悚、居玉二切。)是道之所行也。故自天子至于庶
民,(一作人。)咸守其经分,(去声。)而无有失道者,和之至也。失其物,
去其准,道从而丧矣。易其小者,而大者亦从而丧矣。古者居其位思死其官,可
易而失之哉?《礼记》曰:“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内则篇》。)孟子
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然则失其道而居其官者,古之人不与也。是
故在上不为抗,在下不为损,矢人者不为不仁,函人者不为仁,率其职,司其局,
交相致以全其工也。(一本工字作公。)易位而处,各安其分,而道达于天下矣。
(矣,一作也。)且夫官所以行道也,而曰守道不如守官,盖亦丧其本矣。未有
守官而失道,守道而失官者也。(一本失官下有之事二字。)是非圣人之言,传
之者误也,果矣。
○时令论上(孔颖达《礼记疏》案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记
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
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今申郑旨释之。
案吕不韦集诸儒著为十二月纪,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
是一证也。又周无太尉,唯秦官有太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太尉,此是官名
不同周法,二证也。又秦正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于季秋云:合诸侯,
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朔,此是时不合周法,三证也。
又周有六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太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
车旗并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证也。故郑必谓吕不韦作者以此,或曰此书
纯用秦正。案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先是,十二年,不韦
迁蜀死矣,安所从受而以十月为来岁朔日乎?是不然。夫以十月为岁首,昭王以
来既然矣。按《秦纪》昭王四十一年,先书十月宣太后薨,次书九月穰侯出之陶。
四十八年,先书十月韩献垣雍,秦军伐赵,次书正月兵罢。五十年,先书十月白
起有罪为士伍,
次书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次书二月攻晋军斩首六千。然则始皇以十月为
岁首,特立定为制耳。其实二十六年以前,已用十月也。或又曰:秦并天下,立
郡县,何得云合诸侯?又秦以好兵毒祸,何能布德行惠,春不兴兵?是又不
然。夫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大典,亦捃摭善言,遵立旧章,秦自不能尽
法依行,何怪其非不韦所作也?按昭王五十三年,楚、齐、韩、燕、赵皆来宾。
又孝文、庄襄世,赦罪人,弛苑囿,布德惠于民,皆《秦纪》所书,而此书作于
昭、孝文、庄襄之后,亦其行事之一验也,又可指此为限断乎?且官名时事各不
同周法,又安得指为周公作乎?公曰夏后、周公之典逸矣,信然。)
《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论以为《月令》,措诸《礼》以为da6*法焉。其言
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每月六候,故十二月为七十二候。)迎日步气,(步,
谓推步。)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圣人之作也。然而圣人之道,
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观《月令》之说,
苟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离圣人之道,不亦远乎?凡政令之作,有俟
时而行之者,有不俟时而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端径术,(郑康成曰:术,
《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遂,小沟也。步道曰径。径,古定切。术,
音遂。)相土宜,无聚大众。季春利堤防,达沟渎,(音读。)止田猎,备蚕器,
合牛马,百工无悖于时。孟夏无起土功,无发大众,劝农勉人。仲夏班马政,聚
百药。(此一句,在《礼记》乃孟夏,非仲夏。)季夏行水杀草,粪田畴,美土
疆,土功、兵事不作。孟秋纳材苇。(此一句季夏,非孟秋。)仲秋劝人种麦。
季秋休百工,人皆入室,具衣裘;举五谷之要,合秩刍,养犠牲;(此二句季夏,
非是季秋。)趋人牧敛,(趋,疾也。趋,逡遇切。又音促,督也。)务蓄菜,
(此二句仲秋,非季秋。)伐薪为炭。孟冬筑城郭,穿窦窖,(《说文》云:窦,
空也。窖,地藏也。入地圆曰窦,方曰窖。窖,音教。)修囷仓,(此四句仲秋,
非孟冬。《说文》:囷,廪之圆者也。囷,区伦切。)谨盖藏,(才浪切,又徂
郎切。)劳农以休息之,(《说文》云:劳,慰也。劳,朗到切。)收水泽之赋。
仲冬伐木,取竹箭。季冬讲武,习射御;出五谷种,计耦耕,具田器;合诸侯,
制百县轻重之法,贡职之数。(自“合诸侯”以下至此,季秋,非季冬。)斯固
俟时而行之,所谓敬授人时者也。其余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诚使
古之为政者,非春无以布德和令,行庆施惠,养幼少,省囹圄,(省,察也,审
也。囹圄,狱也。省,息井切。囹,音零。圄,音语。)赐贫穷,礼贤者;非夏
无以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断薄刑,决小罪,节嗜欲,静百官;
非秋无以选士励兵,任有功,诛暴慢,明好恶,(并去声。)修法制,养衰老,
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去声。)非冬无以赏死事,恤孤寡,举阿党,易关市,
来商旅,审门闾,正贵戚近习,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则其阙政亦以繁
矣,斯固不俟时而行之者也。变天之道,绝地之理,乱人之纪,舍孟春则可以有
事乎?作淫巧以荡上心,舍季春则可以为之者乎?夫如是,内不可以纳于君心,
外不可以施于人事,勿书之可也。又曰:“反时令,则有飘风、暴雨、霜雪、水
潦、大旱、沉阴、氛雾、寒暖之气,大疫、风欬、鼽嚏、疟寒、疥疠之疾,(欬,
逆气也。《说文》云:鼽,病寒鼻塞也。嚏,鼻解气也。鼽,音求。嚏,丁计切。)
螟蝗、五谷、瓜瓠、果实不成,蓬蒿、藜莠并兴之异,女灾、胎夭伤、水火之讹,
寇戎来入相掠,(《礼记》:民多相掠。掠,音谅,后同。)兵革并起,道路不
通,边境不宁,土地分裂,四鄙入堡,(《说文》:堡,堤也,障也。《礼记》
作保。注:都邑之城曰保。堡,音保。)流亡迁徙之变。”若是者,特瞽史之语,
(《国语》: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又瞽史之记曰云云。)非出于圣人者也。然
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夏小正》、《周时训》,二书名。夏后、周公之典
谓此也。)
○时令论下
或者曰:《月令》之作,所以为君人者法也。盖非为聪明睿智者为之,(一
有也字。)将虑后代有昏昧傲诞而肆于人上,忽先王之典,举而废之,近而取之,
若陈、隋之季是也。故取仁、义、礼、智、信之事,附于时令,俾时至而有以发
之也。不为之时,(一无时字。)将因循放荡,而皆无其意焉尔。于是又为之言
五行之反戾、相荡、相摩、妖灾之说,以震动于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乱之术也。
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秘,布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曰:圣人之
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
行者也。(行字下一有之字。)防昏乱之术,为之勤勤然书于方册,兴亡治乱之
致,永守是而不去也。未闻其威之以怪,而使之时而为善,(一又有使之时而为
善六字。)所以滋其怠傲而忘理也。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
厌胜、鬼怪之事,(厌,一涉切。)以大乱于人也。且吾子以为畏册书之多,孰
与畏人之言?使谔谔者言仁义利害,焯乎列于其前而犹不悟,(焯,《说文》曰:
明也。《太玄经》:焯于龟。悟,一作顾。焯,音灼。)奚暇顾《月令》哉?是
故圣人为大经以存其直道,将以遗后世之君臣,(一本重出后世字。)必言其中
正而去其奇■A12。(奇■A12,不正也。出《周礼》。奇,居宜切。■A
12,与邪同。)其有嚚然而不顾者,(《说文》云:嚚,语声也。《左氏》: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嚚,鱼巾切。)虽圣人复生,无如之何,又何册书之有?
若陈、隋之季,暴戾淫放,则无不为矣。求之二史,岂复有行《月令》之事者乎?
然而其臣有劲悍者,争而与之言先王之道,犹十百而一遂焉。然则《月令》之无
益于陈、隋亦固矣。立大中,去大惑,舍是而曰圣人之道,吾未信也。用吾子之
说罪我者,虽穷万世,吾无憾焉尔。
○断刑论上(文阙)
○断刑论下
余既为《断刑论》,或者以《释刑》复于余,其辞云云。余不得已而为之一
言焉。夫圣人之为赏罚者非他,所以惩劝者也。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
惩。必曰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二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蔡大夫声子之言。)
而谓之至理者,伪也。使秋冬为善者,(一无冬字。)必俟春夏而后赏,则为善
者必怠;春夏为不善者,(一无夏字。)必俟秋冬而后罚,则为不善者必懈。
(《说文》云:懈,怠也。懈,居隘切,已下并同。)为善者怠,为不善者懈,
是驱天下之人而入于罪也。(驱,音区,下同。)驱天下之人入于罪,又缓而慢
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也。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则人勇
而有劝焉。为不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罚,则人惧而有惩焉。为善者日以有劝,
为不善者月以有惩,是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
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或者务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者也。胡不谋之人
心,以熟吾道?(熟,或作孰。取《孟子》“仁亦在夫孰之而已”之意。)吾道
之尽,而人化矣。(矣,一本作乎。)是知苍苍者焉能与吾事,(与,去声,一
无知字。)而暇知之哉?果以为天时之可得顺,大和之可得致,则全吾道而得之
矣。全吾道而不得者,非所谓天也,非所谓大和也,是亦必无而已矣。又何必枉
吾之道,曲顺其时,以谄是物哉?吾固知顺时之得天,不如顺人顺道之得天也。
何也?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欲死不可得。(一无可字。)贯三木,(三木,
项手足皆有械。司马迁曰: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加连锁,而致之狱
吏。大暑者数月,(吏,一作更。)痒不得搔,(痒,以两切。)痹不得摇,
(《说文》云:痹,足气不至病。痹,必至切。)痛不得摩,饥不得时而食,渴
不得时而饮,目不得瞑,(莫定切,闭目也。《说文》云:目不明也。)支不得
舒,怨号之声,(怨号,并平声。)闻于里人,如是而大和之不伤,天时之不逆,
是亦必无而已矣。彼其所宜得者,死而已也,又若是焉何哉?或者乃以为:“雪
霜者,天之经也;(一无为字。)雷霆者,天之权也;非常之罪,不时可以杀,
人之权也。当刑者必顺时而杀,人之经也。”是又不然。夫雷霆、雪霜者,特一
气耳,非有心于物者也,圣人有心于物者。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巨石,
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草木岂有非
常之罪也哉?彼岂有惩于物也哉?彼无所惩,则效之者惑也。果以为仁必知经,
智必知权,(一本仁下又有一仁字。若以为智四字。)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
何也?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经非
权则泥,(乃计切,不通也。)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
(当,丁浪切,下同。)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
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偏知而谓之智,不智者
也;偏守而谓之仁,不仁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怫
吾虑。合之于一而不疑者,信于道而已者也。(一无于字。)且古之所以言天者,
盖以愚蚩蚩者耳。(《说文》云:蚩蚩,敦厚貌。)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或者
之未达,不思之甚也。
○辩侵fa6*论(德宗贞元十五年三月甲寅,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反,遣兵袭唐州,
掠百姓千余人而去。九月丙辰,诏削夺少诚官爵,令诸道进兵讨之。时公为集贤
院正字作也。)
《春秋》之说曰:“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庄二十九年《左氏》之
文。)《周礼·大司马》九伐之法曰:“贼贤害人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
(负,恃也。固,险固也。)然则所谓伐之者,声其恶于天下也。声其恶于天下,
必有以厌于天下之心,(厌,入声。)夫然后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财。
(朘,缩也。一作没,一作私,一作伤。朘,音宣。)危人之生而又害贤人者,
内必弃于其人,外必弃于诸侯,从而后加伐焉,动必克矣。然犹校德而后举,量
力而后会,备三有余而以用其人:一曰义有余,二曰人力有余,三曰货食有余。
是三者大备,则又立其礼,正其名,修其辞。其害物也小,则诰誓征令不过其邻;
虽大,不出所暴。非有逆天地横四海者,不以动天下之师。故师不逾时而功成焉。
斯为人之举也,故公之;公之,而钟鼓作焉。夫所谓侵之者,独以其负固不服而
壅王命也。内以保其人,外不犯于诸侯,其过恶不足暴于天下,致文告,修文德,
而又不变,然后以师问焉。是为制命之举,非为人之举也,故私之;私之,故钟
鼓不作。斯圣人之所志也。周道既坏,兵车之轨交于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是故以无道而正无道者有之,以无道而正有道者有之,不增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
故世日乱。一变而至于战国,而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无其财,君子不以动众;
有其力有其财无其义,君子不以帅师。合是三者而明其公私之说,而后可焉。
(一本可下有行字。)呜呼!后之用师者,有能观乎侵伐之端,则善矣。
○六逆论(《左氏》隐三年传曰: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
弗禁。石碏谏曰:“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且夫贱
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弗听。)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
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
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
何必曰乱?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
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
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盖言任用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
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
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者也。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为书者,执斯言,著一定之论,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一无矣字。)
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而以致败乱者,(败,一作贼。是下一有以字。)固
不乏焉。晋厉死而悼公入,乃理;(晋厉公多外嬖,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使胥童夷阳五长鱼矫杀却锜、却犨、却至,遂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既而免
之。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使程滑弑之,逆周子于周而立之,是
为悼公。既入,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晋以复霸。)宋襄嗣而子鱼退,
乃乱;(宋穆公疾,太子兹父请立子鱼。子鱼辞,兹父即位,是为襄公。以子鱼
为左师。后襄公欲求诸侯,子鱼连谏不听,襄公于是为楚所执,既而释之。又伐
郑,楚伐宋以救郑。襄公欲战,子鱼谏,公又弗听,遂与楚战,败,伤于泓而卒。)
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秦武王薨,昭王立,宣太后自治事,
任其弟魏冉政,封为穰侯,威振秦国。范睢得罪于魏,更姓名曰张禄,西入秦。
秦拔魏,说秦王曰:“秦安得王,臣在山东时,闻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
皆谓秦之有太后、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王闻之大惧,曰:“善。”繇是废太
后,收穰侯之印,黜穰侯,拜范睢以为相,与谋国事,封为应侯。事见《史》。)
魏相成璜而疏吴起,乃危;(成,魏成也,文侯之弟。璜,翟璜也。文侯二十五
年,以成为相。时吴起事魏有功,至武侯立,以田文为相,起不悦,自是去魏之
楚,楚以为相,事见《史》。璜,胡光切。)亲不足与也。苻氏进王猛而杀樊世,
乃兴;(《晋史》:苻坚招王猛,一见如旧。坚继立,遂以猛为中书侍郎,日见
亲幸,特进姑臧樊世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
屏息,坚日炽矣。)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胡亥,秦二世也。李斯,自
始皇时已用于秦,然胡亥尝有私于赵高。及即位,高遂诬斯反状,腰斩咸阳市,
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相,事见《史》。)旧不足恃也。顾所信何如耳!然则
斯言殆可以废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臲<兀危>
而不安,(臲<兀危>,危也。上音孽,下音兀。)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
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
群而咻之,(咻,《说文》云:痛念声。《孟子》:众楚人咻之。音休。)以为
狂为怪,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然而罕有
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0
猜你喜欢:
- 《文心雕龙》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
- 《复活》 回到旅馆,聂赫留朵夫没有 * 睡觉,而在房间里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跟卡秋莎的事已经结束.她不再需要他,这使
- 《曹子建集》 ○皇子生颂 於圣我后,宪章前志。克纂二皇,三灵昭事。祗肃郊庙,明德敬忌。潜和积石,钟天之釐。嘉月令辰,笃生圣嗣。天地降祥,储君
- 《西游记》 却说比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四众出城,有二十里之远,还不肯舍。三藏勉强下辇,乘马辞别而行。目送者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四众行彀多时,又过
- 《复活》 第二天早晨,聂赫留朵夫九点钟醒来.帐房派来侍候老爷的年轻办事员,一听见他在床上翻身,就给他送来一双擦得
- 《水浒传》 诗曰: 北京留守多雄伟,四面高城崛然起。 西风飒飒骏马鸣,此日冤囚当受死。 俊义之冤谁雪洗?时刻便为刀下鬼。
- 《菜根谭》 权贵龙骧,项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
- 《菜根谭》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
- 《宋书》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孙处,字季高,会稽永兴人也。籍注季高,故字行于世。少任气。高祖东征孙恩,季高义乐随。高祖平定
- 《九章算术》 ○句股(以御高深广远) 今有句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 今有弦五尺,句三尺,问为股几何?答曰:四尺。
- 《清史稿》 ○宋庆(吕本元 徐邦道) 马玉昆 依克唐阿(荣和) 长顺 宋庆,字祝三,山东莱州人。家贫落魄,闻同里宫国勋知亳州,往依
- 《庄子》 齧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
- 《白痴》 在本书上一章描述的那件事发生以后,又过了两星期,我们这部小说的几位登场人物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
- 《新五代史》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
- 《北史》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 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献文皇帝;李夫人生安乐厉王长乐;曹夫人生广川庄王略;沮渠夫人生齐郡
- 《菜根谭》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布豪而不惧
- 《菜根谭》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
- 《白鲸》 亚哈虽然给他那目的的热火弄得心劳神疲,可他整个思想和行动总是指望最后能够捉住莫比-迪克.虽然他为了要达
- 《喻世明言》 参透‘风流’二字禅,好姻缘作恶姻缘。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 闲花野草且休拈,嬴得身安心自然。山妻本是家常饭,不害相思
- 《论衡》 【题解】 本篇义在驳斥龙是神物会升天
评论
发表评论
-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管仲《管子·牧民》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鞅《商君书·更法》
-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左丘明《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 成大功者不小苛。刘向《说苑·政理》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