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离娄上
《孟子》 作者:孟轲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
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
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
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
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
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
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
无学,zei6*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於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
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
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
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
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
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
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是绝物也。’涕出而女於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
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於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
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
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
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
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
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
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
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
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
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
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於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
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
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sha6*人盈野;争城以战,sha6*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
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
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
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
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
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
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
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
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
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
问有馀,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
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
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於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
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
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
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
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
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
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
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
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
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
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
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
无学,zei6*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於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
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
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
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
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
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
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是绝物也。’涕出而女於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
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於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
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
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
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
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
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
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
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
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
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
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於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
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
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sha6*人盈野;争城以战,sha6*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
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
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
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
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
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
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
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
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
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
问有馀,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
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
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於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
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
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
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
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
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
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0
猜你喜欢:
- 《旧五代史》 马郁,其先范阳人。郁少警悟,有俊才智数,言辩纵横,下笔成文。乾宁末,为府刀笔小吏。李匡威为王镕所杀,镕书报其弟匡俦。匡俦遣使于镕,问
- 《元史》 ○乃蛮台 乃蛮台,木华黎五世孙。曾祖曰孛鲁;祖曰阿礼吉失,追封莒王,谥忠惠;父曰忽速忽尔,嗣国王,追封蓟王。乃蛮台身长七尺,挚
- 《清史稿》 ◎太祖本纪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
- 《水浒传》 诗曰: 千古幽局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核。高俅奸佞虽堪恨
- 《欧阳修集》 【唐开元金箓斋颂〈天宝九年,卫包书撰〉】 右《开元金箓斋颂》,虽不著书人姓氏,而字为古文,实为包书也。唐世华山碑刻为古文者,皆
- 《贞观政要》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馀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斑碎掌
- 《清史稿》 ◎属国三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缅甸,在云南永昌府腾越厅边外,而顺宁、普洱诸边皆与缅甸界。顺治十八年,李定国挟
- 《朱子语类》 (非类入近思者别为此卷。) 正蒙有差分晓底看。〔节〕 或问:"正蒙中说得有病处,还是他命辞不出有差?还是见得差?"曰:"他是见得
- 《安娜·卡列尼娜》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来到波克罗夫斯科耶的那一天,是列文最烦恼的一天.
- 《沉船》 哈梅西现在预备租下孤零零的修建在恒河岸边的一所房子,为要办好参加希波尔律师公会的手续和搬来自己的一些东
- 《复活》 第二天,聂赫留朵夫去找律师,把明肖夫母子的案件讲给他听,请求他替他们辩护.律师听完聂赫留朵夫的介绍,说
- 《红楼梦》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
- 《苏轼集》 【乃言底可绩】 巧言令色,帝之所畏也。故以言取人,自孔子不能无失。然圣贤之在下也,其道不效于民,其才不见于行事,非言无自出之。
- 《红楼梦》 话说凤姐正与平儿说话,只见有人回说:“瑞大爷来了。”凤姐急命“快请进来。”贾瑞见往里让,心中喜出望外,急忙进来,见了凤姐,满面陪笑,
- 《旧五代史》 赵在礼,字翰臣,涿州人也。曾祖景裕,祖士廉,皆不仕。父元德,卢 * 使。在礼始事燕帅刘仁恭为小校,唐光化末,仁恭遣其子守文逐浮阳节度使
- 《元史》 ◎忠义二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木,知汝宁府,因家焉。桓以国子生释褐,授滑之白马丞,入补中书掾,擢国子典簿。拜陕西行台监
- 《鲁宾逊飘流记》 1862年,我出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
- 《醒世恒言》 卫河东岸浮丘高,竹舍云居隐凤毛。遂有文章惊董贾,岂无名誉驾刘曹。秋天散步青山郭,春日催诗白兔毫。醉倚湛卢时一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 《梁书》 ◎萧景弟昌 昂 昱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即左光禄大夫道赐之子。道赐三子:长子尚之,字茂先;次太祖文皇
- 《三国演义》 却说孔明谓张飞曰:“前者子龙取桂阳郡时,责下军令状而去。今日翼德要取武陵,必须也责下军令状,方可领兵去。”张飞遂立军令状,欣然领三千
评论
发表评论
-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说山训》
-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思《中庸·第二十八章》
-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诸葛亮《将苑·卷一·知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