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职官类
前代官制,史多著录,然其书恒不传。《南唐书·徐锴传》称:“后主得齐
职制,其书罕覯,惟锴知之。今亦无举其名者。世所称述《周官》外,惟《唐六
典》最古耳。”盖建官为百度之纲,其名品职掌,史志必撮举大凡,足备参考。
故本书繁重,反为人所倦观。且惟议政庙堂,乃稽旧典。其间如元丰变法,事不
数逢。故著述之家,或通是学而无所用。习者少则传者亦稀焉。今所采录,大抵
唐宋以来一曹一司之旧事与儆戒训诰之词。今釐为《官制》、《官箴》二子目,
亦足以稽考掌故,激劝官方。明人所著率类州县志书,则等之自郐矣。
△《唐六典》·三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唐玄宗明皇帝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其书以三师、三公、三省、九寺、五监、
十二卫列其职司官佐,叙其品秩,以拟《周礼》。《书录解题》引韦述《集贤记》
注曰:“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是书。帝手写白麻纸六条,曰理、教、
礼、政、刑、事,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张说以其事委徐坚,思之经岁莫能定。
又委毋煚、徐钦、韦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并入注中。后张九龄又委苑咸,
二十六年奏草上。迄今在直院,亦不行用。”程大昌《雍录》则曰:“唐世制度,
凡最皆在《六典》。或曰:书成未尝颁用。今案《会要》,则牛僧孺奏升谏议为
三品,用《六典》也。贞元二年定著朝班次序,每班以尚书省官为首,用《六典》
也。又其年窦参论祠祭当以监察莅之,亦援《六典》也。此类殆不胜述。草制之
官,每入院,必首索《六典》,则时制尽在故也。”二说截然不同。考《吕温集》
有《代陈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一篇,称:“宣示中外,星纪六周。未
有明诏施行,遂使丧祭冠昏家,犹疑礼之等威名分,国靡成规。请於常参官内选
学艺优敏者三五人,就集贤院各尽异同,量加删定。然后特降德音,明下有司”
云云。与韦述之言相合。唐人所说,当无讹误。大昌所引诸事,疑当时讨论典章,
亦相引据。而公私科律,则未尝事事遵用,如明代之《会典》云尔。范祖禹《唐
鉴》,论其既有太尉、司徒、司空,又有尚书省,是政出於二也。既有尚书省,
又有九寺,是政出於三也。盖自唐虞至周,有六官而无寺监。自秦迄陈,有寺监
而无六官。独此书兼之,故官多重复。今考是书,如林甫注中以诸州祥瑞预立条
格,以待奏报之类,诚为可嗤。然一代典章,釐然具备,祖禹之所论,或以元丰
官制全祖是书,有所激而云然欤?又《唐会要》载开元二十三年九龄等撰是书,
而《唐书》载九龄以开元二十四年罢知政事,则书成时九龄犹在位。后至二十七
年,林甫乃注成独上之。宋陈骙《馆阁录》,载书局有“经修经进”、“经修
不经进”、“经进不经修”三格。说与九龄皆所谓“经修不经进”者。卷首独著
林甫,盖即此例。今亦姑仍旧本书之,不复追改焉。
△《翰林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唐李肇撰。案,肇所作《国史补》,结衔题“尚书左司郎中”。此书结衔则
题“翰林学士左补阙”。王定保《摭言》又称肇为“元和中中书舍人”。《新唐
书·艺文志》亦云“肇为翰林学士,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少监。”以
唐官制考之,盖自左司改补阙,入翰林,后为中书舍人,坐事左迁。《国史补》
及此书各题其作书时官也。唐时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重廊之后,为待
诏之所。《新唐书·百官志》谓“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
之流,皆直於别院,以备燕见者”是也。韦执谊《翰林院故事》亦谓“其地乃天
下以艺能伎术见召者之所处”。盖其始本以延引杂流,原非为文学侍从而设。至
明皇置翰林待诏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其职始重。后又改为学士,别置
学士院,谓之东翰林院。於是旧翰林院虽尚有以伎能入直,如德宗时术士桑道茂
之类,而翰林之名,实尽归於学士院。历代相沿,遂为儒臣定职。肇此书成於元
和十四年,唐宋《艺文志》皆著於录。其记载赅备,本末灿然,於一代词臣职掌,
最为详晰。宋洪遵辑《翰苑群书》,已经收入。今以言翰林典故者莫古於是书,
故仍录专本,以存其朔焉。
△《麟台故事》·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俱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廷试中甲科,历
官徽猷阁待制,封新安县伯,事迹具《宋史·文苑传》。《玉海》载元祐中宋匪
躬作《馆阁录》,绍兴元年程俱上《麟台故事》,淳熙四年陈骙续为《馆阁录》。
盖一代翰林故实,具是三书。今宋录已亡,陈录仅存,而亦稍讹阙。是书则自明
以来惟《说郛》载有数条,别无传本。今考《永乐大典》,徵引是书者特多。排
比其文,犹可成帙。其书多记宋初之事,典章文物,灿然可观。盖绍兴元年初复
秘书省,首以俱为少监。故俱为是书,得诸官府旧章,最为详备。如《东都事略
·邢昺传》载,由侍读学士迁工部侍郎,不著加中散大夫。《宋绶传》载,召试
中书,不著迁大理评事。《宋史·韩琦传》载,由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不著为
太常寺丞及太子中允。《王陶传》载,为太子中允,不著编校昭文馆书籍。《孙
洙传》亦不著洙尝为於潜令及编校秘阁书籍。而皆见於是书。又如《玉海》引
《谢泌传》,泌上言:“请分四库书籍,人掌一库。”事在端拱初。而其一百六
十八卷又载此事於天圣五年,前后自相剌谬。据此书所载,则在咸平之初。又
《续通鉴长编》载,咸平二年七月甲寅,幸国子监,还幸崇文院,而此日之后又
有癸丑。则是月之内不容先有甲寅,显然牴牾。据是书乃是七月甲辰。如此之类,
凡百馀条,皆足以考证异同,补缀疏略,於掌故深为有裨。原书《文献通考》作
五卷,今所裒录,仍符此数,疑当时全部收之。《通考》又称凡十二篇,而不详
其篇目。其见於《永乐大典》者,有《官联》、《职掌》、《廪禄》三门,皆与
陈骙书标题相合。疑骙书即因俱旧目修之。今即以骙之篇目分隶诸条,莫
不一一条贯,无所龃龉。亦可谓神明焕然,顿还旧观矣。骙录载曝书会、饯会
及大宴学士院三条,俱云出《麟台故事》。然引其事,不载其词。殆姚广孝等排
纂之时,刊除重复,误削前而存后。当时编辑无绪,即此可见一端。今亦无从补
入。惟俱《北山集》中载有后序一篇,并附录之,以存其旧焉。
△《翰苑群书》·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洪遵编。遵字景严,鄱阳人,皓之仲子也。与兄适同中绍兴十二年博学鸿
词科,赐进士出身。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出知平江府。孝宗时召除翰林学士承旨,
拜同知枢密院事、江东安抚使、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文安。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书后有乾道九年遵题记曰:“翰苑秩清地禁,氵公唐迄今为荐
绅荣。遵世蒙国恩,父子兄弟接武而进,实为千载幸遇。曩尝稡《遗事》一编,
朅来建业,以家旧藏李肇、元稹、韦处厚、韦执谊、杨钜、丁居晦洎我宋数公,
凡有纪於此者,并刊之木。仍以《国朝年表》、《中兴题名》附。”陈振孙《书
录解题》曰:“自李肇而下十一家,及《年表》、《中兴后题名》共为一书。”
此本上卷为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
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
李昉《禁林宴会集》,凡七家。下卷为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
《学士年表》、《翰苑题名》、《翰苑遗事》,凡五种。其《遗事》为遵所续,
不在其数,实止四家。除《年表》、《题名》外,所收不过九家,与振孙所记不
合。考《宋史·艺文志》载是书本三卷,此本止上下二卷。又《文献通考》所载
尚有唐张著《翰林盛事》一卷,宋李宗谔《翰苑杂记》一卷,若合此二家,正足
十一家之数。岂原本有之,而今本佚其一卷耶?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永乐大典本)
《南宋馆阁录》十卷,宋陈骙撰。《续录》十卷,无撰人名氏。骙字叔
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庆元初官至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忤韩侂胄,提举洞霄宫。卒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陈氏《书录解题》,
谓淳熙中骙长蓬山,与同僚录建炎以来事为此书,李焘为之序。《续录》者,
后人因旧文而增附之。今考是录所载,自建炎元年至淳熙四年;《续录》所载,
自淳熙五年至咸淳五年。皆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
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典故条格,纤悉毕备,
亦一代文献之薮也。世所传本,讹阙殆不可读。惟《永乐大典》所载,差为完具。
今互相考订,补其脱漏者三十一条,正其舛错者一十六条。而其纪载诸人爵里有
与《宋史》互异者,并为胪注,以资参考。惟前录中《沿革》一门,续录中《廪
禄》一门,《永乐大典》所载亦全卷皆佚,无从补葺。盖是书残阙已在明以前矣。
今亦姑仍其旧焉。
△《玉堂杂记》·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中宏词
科,权中书舍人。孝宗朝历右丞相,拜少傅,进益国公。宁宗朝以少傅致仕,卒
谥文忠。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皆记翰林故事,后编入必大文集中。此乃其
别行之本也。宋代掌制,最号重职,往往由此致位二府。必大受知孝宗,两入翰
苑,自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皆遍为之。凡銮坡制度沿革,及一时宣召奏对之事,
随笔纪录,集为此编。所纪如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之类,皆能援
引古义,合於典礼。其他琐闻遗事,亦多可资谈柄。洪遵《翰院群书》所录,皆
唐代及汴都故帙。程俱《麟台故事》,亦成於绍兴间。其隆兴以后翰林故实,惟
稍见於《馆阁续录》及洪迈《容斋随笔》中。得必大此书,互相稽考,南渡后玉
堂旧典亦庶几乎釐然具矣。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徐自明撰。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人。尝官太常博士,终零陵郡守。
初,北宋时神宗命陈绎为《拜罢图》一卷、《枢府拜罢录》一卷。元丰间司马光
复作《百官公卿拜罢年表》十五卷。其后曾巩、谭世勣、蔡幼学、李焘各有撰述,
而不能无所阙略。自明因摭拾旧事,补其遗漏,续作此书。以宋世官制,中书、
枢密为二府,俱宰辅之职。故自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签书
枢密院事,皆著其名位,而详其除罢黜陟之由。编年系日,起建隆戊午。迄嘉定
乙亥。大都本之《通鉴长编》、《系年要录》、《乙未录》、《东都事略》,而
又旁采他书以附益之。本末赅具,最为详核。又据宋朝《大诏令》、《玉堂制草》,
备录其锁院制词,更有裨於文献。以《宋史·宰辅年表》互相考校,如建隆元年
赵普拜枢副,此录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兴国四年石熙载拜签枢,
此录在正月庚寅,而《年表》在癸巳。太平兴国八年宋琪拜参政,此录在三月庚
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拜参政,此录在六月戊戌,而《年表》
在甲辰。此类极多,亦足为读史者考异之助。至宋世所降麻制,例载某人所行之
词,此录间存姓名,亦可备掌故。其中如熙宁四年《陈升之起复入相制》,乃元
绛之词,载於《宋文鉴》中。以升之力辞不拜,其事未行,并其制词不录是也。
至如端拱元年《吕蒙正拜相制》,为李沆之词。治平二年《文彦博除枢密使制》、
熙宁二年《陈升之拜相制》,皆为王珪之词。元符三年《曾布拜相制》,为曾肇
之词。亦并见於《宋文鉴》,而此反阙注。皆不免有所挂漏。然二百五十年间,
贤奸进退,毕具是编。於以考国政而备官箴,亦可云谙习典故者矣。宝祐间,自
明子居谊宰永福,尝刻之县学,后渐亡佚。明嘉靖间,大兴吕邦燿始得抄本於焦
竑家,而阙其两卷。后周藩宗室勤{艹美},以所藏残本补足,复梓以传。盖亦仅
存之本也。
△《秘书监志》·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王士点、商企翁同撰。士点有《禁扁》,已著录。企翁字继伯,曹州人。
官著作佐郎。其书成於顺帝至正中,凡至元以来建置迁除、典章故事,无不具载,
司天监亦附录焉。盖元制司天监隶秘书省,犹汉制以太史令兼职天官之义也。后
列职官题名,与《南宋馆阁录》例同。其兼及直长令史,皆纤悉详录。则以金源
以后,以掾吏为士人登进之阶,往往由此起家,洊至卿相,其职重於前代耳。
其所纪录,多可以资考核。朱彝尊尝据以辨吴鄹即张应珍,以大德九年改名,历
仕秘书少监,非宋遗民,证《吉安府志》之误。则於史学亦多所裨矣。
△《翰林记》·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案《明史·艺文志》载黄佐《翰林记》二十卷,而廖道南
《殿阁词林记》序有“与泰泉黄佐纂《翰林杂记》六册”之语,则是书自当出於
佐手。佐即撰《泰泉乡礼》,著录於经部礼类者也。所载皆明一代翰林掌故,始
自洪武,迄於正德嘉靖间,每事各有标目,凡二百二十六条。本末赅具,首尾贯
串,叙次颇为详悉。如所记殿阁卿寺转衔,与《明会典》诸书互有同异。又“会
议缮写”诸条,制度甚详,均足以备考核。其十七、十八两卷具列馆阁题名,尤
足以见一代人材升降之概。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自九卷以后,多采佐书以
足成之。今以此本互相检核,其文不尽相合。盖道南又有所点窜,以归一家之体
例。此则佐之原本耳。其文与道南之书互有详略,可以参考证明。以继李肇、程
俱、陈骙、王士点诸人所作,唐宋元明以来词林故事,亦大略具备矣。
△《礼部志稿》·一百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民碞等四
十人。次列批委纂修,自东阁大学士前礼部尚书孙如游至仪制司员外郎张光房等
六人。次列巡按直隶苏松等处御史。据松江府知府揭荐生员俞汝楫纂修《礼部志
书》公移,并礼部准聘赴书局批文。则此书实出汝楫之手。《明史·艺文志》有
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当即此书。此题曰《礼部志稿》,盖其草创初成,尚
未定名之本也。卷首汝楫名后,并列上海生员俞廷教名,为荐举公移所无。殆入
局以后续招协修,故初揭不载欤?其书首为《圣训》六卷,为洪武至隆庆诏谕;
次《建官建署》一卷;次《总职掌》一卷;次《仪司职掌》十六卷;次《祠司职
掌》十卷;次《客司职掌》十卷;次《膳司职掌》及《司务职掌》共二卷;次
《历官表》四卷;次《奏疏》五卷;次《列传》八卷;次《仪司事例》二十一卷;
次《祠司事例》九卷;次《客司事例》九卷;次《膳司事例》一卷;次《总事例》
七卷,共为一百一十卷。前列《凡例》三则,其“溯初制”一则,称研讨典故,
要在沿流溯源;其“理条贯”一则,称典故之编,不急於薈萃,而急於贯通;其
“慎稽考”一则,称网罗旧闻,匪独挂漏是惧,而考正谬误,亦编摩第一义。其
言皆深得纂辑要领,故其书叙述详赡,首尾该贯,颇有可观。如释菜、荐举诸诏,
为《明实录》所不载。祈雪、建宫诸谕,为《嘉靖祀典》所未录。王妃冠服、百
官常服及大宴乐章,较《明史·礼乐志》为详。贡举起送之额、诰敕表章之式,
较《明会典》为备。经筵传班员额,拾《明集礼》之所遗。朝觐赏赉诸制,补
《星槎胜览》、《西域行程》之阙。虽案牍之文,稍伤冗杂;而取备掌故,体例
与著书稍殊,固不能以是病之也。
△《太常续考》·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书中所录,盖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凡祭祀、典礼
皆详悉具载,虽不免为案牍簿籍之文,而沿革损益之由,名物度数之细,条分缕
晰,多《明史·礼志》、《明会典》、《明集礼》及《嘉靖祀典》之所未载。盖
总括一代之掌故,则体贵简要;专录一官之职守,则义取博赅。言各有当,故详
略迥不同也。况《集礼》作於洪武,《会典》作於成化,《嘉靖祀典》惟载一时
更张之事,自世宗以后百馀年之典制,记载阙如。此书职官题名终於崇祯十六年,
则一代仪章始末,尤为完具。固数典者所不可废矣。
△《士官底簿》·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但云抄之海盐郑氏,亦不言
作者为谁。其书备载明正德以前诸土司官爵世系、承袭削除。观其命名与缮写之
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所载云南土司百五十一家,广西土司
百六十七家,四川土司二十家,贵州土司一十五家,湖广土司五家,广东土司一
家,共三百五十九家。其官虽世及,而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
进止,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盖其相沿体式如此。欲以示驾驭之权,
不容其据谱而索故物也。然明自中叶后,抚绥失宜,威柄日弛。诸土司叛服不常,
仅能羁縻勿绝而已。我国家声灵赫濯,逆命者必诛。旧籍所载,大半皆已改土归
流。其存者亦无不革心顺化,比於郡县。此书中所列,皆前代一时苟且之制,本
不足道。以《明史·土司列传》只记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於支派本末未能具晰。
是编词虽俚浅,而建置原委,一一可徵存之,亦足资考证焉。其地虽在中外之间,
与郡县牧守稍殊,而受敕印、袭爵禄、纳租赋、供力役、随征调,实与官吏不殊,
故《明史》不与外国同传。今亦附载於明代职官之末焉。
△《词林典故》·八卷
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圣驾临幸,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
廷玉等纂辑是书。乾隆十二年告成奏进,御制序文刊行。凡八门:一曰《临幸盛
典》,二曰《官制》,三曰《职掌》,四曰《恩遇》,五曰《艺文》,六曰《仪
式》,七曰《廨署》,八曰《题名》。《临幸盛典》,即述乾隆甲子燕饮赓歌诸
礼,以为是书所缘起,故弁冕於前。《官制》、《职掌》皆由西汉以至国朝,以
待诏之选、写书之官,皆自汉肇其端也。《恩遇》断自唐代,以专官自唐代始也。
於列圣及我皇上宠渥之典,别分《优眷》、《迁擢》、《侍宴》、《赉予》、
《词科》、《考试》、《议叙》、《赠恤》八子目,著圣代右文远逾前古也。
《艺文》惟收唐以来御制及应制诸作,而词馆唱和不与焉,美不胜收也。《仪式》、
《廨署》亦皆断自唐代,与《恩遇门》同例。《题名》则惟载国朝,近有徵而远
难详也。考翰林有志,自唐李肇始。洪遵辑而录之,凡十一家。然皆杂记之类也。
其分条列目,汇为一编者,自程俱《麟台故事》始,陈骙以下作者相仍。然皆
仅记一代之事,朱彝尊作《瀛洲道古录》,又於今制弗详。故张廷玉等《进书表》
称:“槐厅芸署,不少前闻;刘井柯亭,独饶故事。但记载非无散见,而薈萃罕
有全书。今仰禀圣裁,始成巨帙。元元本本,上下二千载,始末釐然。稽古崇儒
之盛,洵前代之所未有矣。”
△《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先是国子祭酒陆宗楷等辑《太学志》进呈,而所述沿
革故实,滥载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断。乃诏重为改定,断自元明。盖本朝国子监
及文庙,皆因前代遗址,其缔构实始於元初也。首为《圣谕》二卷,以记褒崇先
圣,训示儒林之da6*法。次《御制诗文》七卷,备录列朝圣文,皇上宸翰。次《诣
学》二卷,纪亲祀临雍之礼。次《庙制》二卷,前列图说,后志建葺年月规制。
次《祀位》二卷,详载殿庑及崇圣祠诸位号。次《礼》七卷,分记释奠、释菜、
释褐、献功、告祭诸仪,及祭器图说。次《乐》六卷,分记乐制、乐章,律吕、
舞节二表,及礼乐诸器图说。次《监制》一卷,详述条规。次《官师》五卷,载
设官、典守仪制、铨除、题名表。次《生徒》七卷,载员额考校甄用,及外藩之
入学者。次《经费》四卷,恩赉岁支俸给备载焉。次《金石》五卷,冠以《钦颁
彝器图说》、御制诸碑,并元以来《进士题名碑》,而殿以《石鼓图说》。次
《经籍》二卷,具载赐书及版刻之目。次《艺文》二卷,则列诸臣章奏诗文及诸
谕者。《识馀》二卷,曰《纪事》,曰《缀闻》,并捃摭杂记,以备考核。识大
识小,罔弗详赅,於以志国家重道崇儒、作人训俗之盛。较诸监臣之初编,如苇
籥土鼓改而为韶钧之奏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
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粤自龙鸟水火,肇建官名。然夏、商以前,书阙有间,
遗制不尽可考。其可考者惟《周礼》为最详。迨秦、汉内设九卿,外置列郡,而
官制一变。东京以后,事归台阁。虽分置尚书六部,而政在中书,其权独重。汉
魏之制,至唐、宋而又一变。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尽归其职於六部。永乐
间复设内阁,而参以七卿。唐、宋之制,至是而又一变矣。其间名号品数,改革
纷繁。大抵势足以相维则乾纲不失,权有所偏属则魁柄必移。故官制之得失,可
以知朝政之盛衰也。我国家稽古建官,循名核实。因革损益,时措咸宜。我皇上
朗照无私,权衡独秉,举直错枉,宫府肃清,尤从来史册所未有。复念历朝官制,
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特命四库全书馆
总纂官内阁学士今升兵部右侍郎臣纪昀、光禄寺卿今升大理寺卿臣陆锡熊、翰林
院编修今升山东布政使臣孙士毅、总校官詹事府少詹事今升内阁学士臣陆费墀等,
考证排次,辑缀是编,分目悉准今制。凡长贰僚属具列焉,明纲纪也;其兼官无
正员,而所掌綦重,如军机处之类,亦别有专表,崇职守也;八旗及新疆爵秩,
前所未有者,并详加胪考,著圣代之创建,远迈邃古也。或古有而今无,或先置
而后废,并为采掇,别附於篇,备参订也。每门各冠以表,表后详叙建置。首列
国朝,略如《唐六典》之例。次以历代,则节引诸书,各附案语,以疏证其异同。
上下数千年分职率属之制,元元本本,罔弗具焉。考将相及百官公卿之有表,始
自马、班二史。后如《唐书》之《宰相表》,《宋史》之《宰辅表》,《明史》
之《内阁七卿表》,俱沿其例。然所纪仅拜罢年月,与官制无关。且断代为书,
不相通贯,寻检颇难。至抄撮故实,如孙逢吉《职官分纪》之类,又但供词藻,
於实政无裨。是书发凡起例,悉禀睿裁。包括古今,贯串始末。旁行斜上,援古
证今。经纬分明,参稽详密。不独昭垂奕祀,为董正之鸿模。即百尔臣工,各明
厥职,用以顾名而思义,亦益当知所儆勖矣。
──右“职官类”官制之属,十五部、三百六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州县提纲》·四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杨士奇《文渊阁书目》题陈古灵撰。古灵者,宋陈襄别号也。
襄字述古,侯官人。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事迹具《宋史》
本传。史称其莅官所至,必讲求民间利病。没后友人刘彝视其箧,得手书数十幅,
皆言民事。则此书似当出於襄。然襄所著《古灵集》,尚传於世,无一字及此书。
又所著《易讲义》、《郊庙奉祀礼文》、《校定梦书》等,见《宋史·艺文志》、
《福建通志》、《说郛》中,不言更有此书。晁、陈二家书目亦皆不著录。书内
有“绍兴二十八年”语,又有“昔吕惠卿”、“昔刘gong6*安世”语。考襄卒於元丰
三年,距南渡尚远,不应载及绍兴。且刘、吕皆其后进,不应称昔,其非襄撰明
甚。今《永乐大典》所载本,盖据元初所刻。前有吴澄序,止言前修所撰,不著
其名氏,盖澄亦疑而未定。知《文渊阁书目》所题当出讹传,不足据矣。其书论
州县莅民之方,极为详备。虽古今事势未必尽同,然於防奸釐弊之道,抉摘最明。
而首卷推本正己省身,凡数十事,尤为知要,亦可为司牧之指南。虽不出於襄手,
要非究心吏事、洞悉民情者不能作也。
△《官箴》·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吕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录。此乃其所著《居官格言》,凡
三十三则。《宋史·本中列传》备列其著作之目,不载是书。然《艺文志·杂家
类》中乃著录一卷。此本载左圭《百川学海》中,后有宝祐丁亥永嘉陈昉跋,盖
即昉所刊行。或当日偶然题记,如欧阳修《试笔》之类,本非有意於著书。后人
得其手稿,传写镌刻,始加标目,故本传不载欤?本中以工诗名家,然所作《童
蒙训》,於修己治人之道,具有条理,盖亦颇留心经世者。故此书多阅历有得之
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曰:“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
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择其说,训示
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矣。至其论不欺之道,明白深切,亦足以资儆戒。虽篇帙
无多,而词简义精,固有官者之龟鉴也。
△《百官箴》·六卷(内府藏本)
宋许月卿撰。月卿字太空,后更字宋士,婺源人。始以军功补校尉。理宗时
换文资就举,以《易》魁江东,廷对赐进士及第,官至浙江西运幹。贾似道当国,
召试馆职,语不合,罢去。闭门著书,自号泉田子。宋亡不仕,遁迹十年乃卒,
亦志节之士也。是书仿扬雄《官箴》,分曹列职,各申规戒。考《宋史·百官志》,
经筵乃言路兼官;二府掾乃枢密中书属吏;参知政事以门下中书侍郎为之;登闻
院隶谏议,进奏院隶给事中,俱辖於门下省;军器监、文思院俱辖於工部。是书
皆各自为箴。盖以所掌之事区分,故既列本职,又及其兼官;既列总司,又及其
所分掌。非复出也。又考《永乐大典》所载宋何异《中兴百官题名》,虽残阙不
完,而所标官署职掌,与此书颇有异同。盖自元丰变制以后,品目至为淆杂。南
渡以后,分析并省,益以靡恒。此书据一时之制言之,故互有出入也。前有月卿
进表,称“《百官箴》并发凡言例共七帙”。而今止六卷。校以次第,实无遗漏。
殆原本凡例自为一卷,传录者合并之欤?虞人之箴,远见《左传》。绳阙匡违,
其风自古。月卿效法其本,虽申明职守,仅托空言。而具列官邪,风戒有位,指
陈善败,触目警心,亦未尝无百一之裨焉。
△《昼帘绪论》·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胡太初撰。太初,天台人。端平乙未,其外舅陶某出宰香溪,太初因论次
县令居官之道,凡十五篇以贻之。后十七年,为淳祐壬子,太初出守处州。越明
年,复得是稿於其戚陶云翔,遂鋟诸板,以授属县。其目首曰《尽己》,次曰
《临民》、曰《事上》、曰《寮寀》、曰《御吏》、曰《听讼》、曰《治狱》、
曰《催科》、曰《理财》、曰《差役》、曰《赈恤》、曰《行刑》、曰《期限》、
曰《势利》,而终之以《远嫌》。条目详尽,区画分明。盖亦《州县提纲》之类
也。书中胪列事宜,虽多涉宋代条格,与后来职制不尽相合。然其大旨,以洁己
清心、爱民勤政为急务。言之似乎平近,而反覆推阐,实无不切中事情。《世说
新语》载傅氏有《理县谱》,其书不传。牧民者能得是编之意而变通之,则此一
卷书,亦足以补其阙矣。
△《三事忠告》·四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
元张养浩撰。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天历中,拜陕西行台中丞。卒谥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养浩为县令时,著
《牧民忠告》二卷,凡十纲,七十二子目。为御史时,著《风宪忠告》一卷,凡
十篇。入中书时,著《庙堂忠告》一卷,亦十篇。其言皆切实近理,而不涉於迂
阔。盖养浩留心实政,举所阅历者著之。非讲学家务为高论,可坐言而不可起行
者也。明张纶《林泉随笔》曰:“张文忠公《三事忠告》,诚有位者之良规。观
其在守令则有守令之式,居台宪则有台宪之箴,为宰相则有宰相之谟。醇深明粹,
真有德者之言也。考其为人,能竭忠徇国,正大光明,无一行不践其言”云云,
其推挹可谓至矣。三书非一时所著,本各自为编。明洪武二十二年,广西按察司
佥事扬州黄士宏合为一卷刻之,总提曰《为政忠告》,陈琏为序。(案,此本序
文中称《为政忠告》,而其标题亦称《三事忠告序》,盖重刻所追改。)宣德六
年,河南府知府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考《书》称任人、准夫、牧作三
事,《诗》称三事大夫皆在王左右之尊阶。施於《庙堂忠告》,犹为近之。御史
县尹,不在是列。如曰以三职所治为三事,则自我作古,转不及“为政”之名为
该括一切矣。盖明人书帕之本,好立新名,而不计其合於古义否也。相沿已数百
年,不可复正。今姑以通行之名著录,而附订其乖舛如右。
△《御制人臣儆心录》·一卷
顺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凡八篇:一曰《植党》,二曰《好名》,三曰
《营私》,四曰《徇利》,五曰《骄志》,六曰《作伪》,七曰《附势》,八曰
《旷官》。前有御制序。盖因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
法,因推古今来奸臣恶迹,训诫群臣,俾共知炯鉴也。夫一气流行,化生万品。
鸾枭并育,穀稗同滋。实理数之不得不然。故有君子必有小人,虽唐虞盛时,四
凶亦厕名於朝列,无论秦、汉以下也。不幸而遇昏乱之世,则匪人得志,其祸遂
中於国家,前明诸权倖是也。幸而遇纲纪修明之时,则翔阳所照,物无匿形,
虽百计弥缝,终归败露,则陈名夏诸人是也。在我世祖章皇帝圣裁果断,睿鉴英
明,足以驾驭群材,照临万象。雷霆一震,鬼蜮潜踪。虽有佥壬,谅不敢复蹈覆
辙。而圣人虑周先事,杜渐防微,恐小人惟利是营,多昏其智。於陈名夏等不以
为积愆已稔,自取诛夷;反以为操术未工,别图掩盖。因特颁宸翰,普示班联。
曲推其未发之谋,明绘其欲施之策,俾共知所聚党而私议者,已毕在洞照之中。
如九金铸鼎,先图魑魅之形。倘逢不若,皆可以指而目之,名而呼之。山鬼之伎
俩,自穷而无所逞也。国家重熙累洽百有馀年,列圣相承,并乾纲独断。从无如
前代奸臣得以盗窃魁柄者,岂非祖宗贻谋有以垂万年之家法哉!
──右“职官类”官箴之属,六部、十七卷,皆文渊阁著录。

猜你喜欢:

  • 《晋书》 ◎隐逸 ○孙登 董京 夏统 朱冲 范粲 鲁胜 董养 霍原 郭琦 伍朝 鲁褒氾腾 任旭 郭文 龚壮
  • 《论衡》    【题解】  本篇篇名叫“谢短”,就是把
  • 《二刻拍案惊奇》 诗云: 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话说天下凡事,皆由前定。如近在目前,远不过数年,预先算得出,还
  • 《金史》 ○徒单益都 粘哥荆山(刘均附) 王宾(王进等附) 国用安 时青 徒单益都,不详其履历,尝累官为延安总管。正大九年正月,
  • 《初刻拍案惊奇》 词云: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
  • 《警世通言》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恨别王孙,墙阴目断,谁把青梅摘?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 消散云
  • 《悲惨世界》    一 古老客厅    吉诺曼先生住在塞尔凡多尼街时,他经常在几处极好极高贵
  • 《红楼梦》 话说贾母自王夫人处回来,见宝玉一日好似一日,心中自是欢喜。因怕将来贾政又叫他,遂命人将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唤来,吩咐他“以后倘有会人待
  • 《周书》 ○尉迟运 王轨 宇文神举 宇文孝伯 颜之仪(乐运) 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少强济,志在立功。魏大统十六年,以
  • 《苏轼集》 ◎诗八十三首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与
  • 《汉书》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
  • 《忏悔录》     一    我愿回忆我过去的污秽和我灵魂的纵情 * ,并非因为我
  • 《清史稿》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徐广缙,字仲升,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三年,出为陕西榆林
  • 《六祖坛经》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於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於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
  • 《鬼谷子》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
  • 《吕氏春秋》 ○审应 一曰: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
  • 《安娜·卡列尼娜》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从他同贝特西和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的谈话中,明白了所期望于他的就是让他的妻子安宁
  • 《呼啸山庄》    逃亡的人已两个月不见踪影了.在这两个月里,林敦夫人受到了而且也克服了所谓脑膜炎的最厉害的冲击.任何一个
  • 《晋书》 ◎律历上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夫神道广大,妙本于阴阳;形器精微,义先于律吕。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
  • 《欧阳修集》 ◎书八首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景祐元年〉】 某月日,具位某谨斋沐献书枢密相公阁下。某闻《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