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政书类一
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
师,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著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
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循名误列,义例
殊乖。今总核遗文,惟以国政朝章六官所职者,入於斯类,以符周官故府之遗。
至仪注条格,旧皆别出;然均为成宪,义可同归。惟我皇上制作日新,垂谟册府,
业已恭登新笈,未可仍袭旧名。考钱溥《秘阁书目》有《政书》一类,谨据以标
目,见综括古今之意焉。
△《通典》·二百卷(内府藏本)
唐杜佑撰。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历官至检校司徒、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保,致仕,谥安简。事迹具《唐书》本传。先是,刘秩
仿《周官》之法,摭拾百家,分门诠次,作《政典》三十五卷。佑以为未备,因
广其所阙,参益新礼,勒为此书。凡分八门:曰《食货》,曰《选举》,曰《职
官》,曰《礼》,曰《乐》,曰《兵刑》,曰《州郡》,曰《边防》。每门又各
分子目。序谓既富而教,故先《食货》。行教化在设官,任官在审才,审才在精
选举,故《选举》、《职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兴礼乐,故次《礼》、
次《乐》。教化隳则用刑罚,故次《兵》、次《刑》。设《州郡》分领,故次
《州郡》,而终之以《边防》。所载上溯黄、虞,讫於唐之天宝。肃、代以后,
间有沿革,亦附载注中。其中如《食货门》之《赋税》,载《周官》贡赋,而太
宰所掌九贡之法失载。载北齐租调之法,河清三年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而露田
之数失载。钱币不载陈永定元年制四柱钱法,榷酤不载后周榷酒坊法。《选举门》
不载齐明帝时制士人品第有九品之科,小人之官复有五等法。《考绩》不载宋、
齐间治民之官以三年、六年为小满迁换法。《职官门》如《周礼·地官》有舍人
上士二人掌平宫中之政,乃云中书舍人魏置。又《隋书》大业时改内史监为内书
监,乃仅云改“内史侍郎”为内书侍郎。又集贤殿书院载梁有文德殿藏书,不知
宋已有总明观藏书之所。似此之类,未免间有挂漏。《兵门》所列诸子目,如分
《引退取之》、《引退佯败取之》为二门,分《出其不意》、《击其不备》、
《攻其不整》为三门,未免稍涉繁冗。而火兽、火鸟之类,尤近於戏剧。《州郡
门》分九州以叙沿革,而信都郡冀州当属兖,而误属冀。又极诋《水经》及郦道
元《水经注》为僻书,诡诞不经,未免过当。《边防门》所载多数万里外重译乃
通之国,亦有仅传其名不通朝贡者。既不临边,亦无事於防,题曰《边防》,名
实亦舛。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
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
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至其各门徵引《尚
书》、《周官》诸条,多存旧诂。如《食货门》引《尚书》“下土坟垆”注,谓
“垆,疏也”。与孔疏所引《说文》“黑刚土也”互异。又“瑶琨筱簜”注,筱,
竹箭;簜、大竹。亦传疏所未备。《职官门》引《周官》太宰之属有司会,逆群
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注云:“逆谓受也,受而钩考之,可知得失多少。”较贾公
彦疏颇为明晰。似此之类,尤颇有补於经训。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
《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
之精核也。
△《唐会要》·一百卷(浙江江启淑家藏本)
宋王溥撰。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一,周广顺初拜端明殿
学士。恭帝嗣位,官右仆射。入宋,仍故官,进司空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加太
子太师,封祁国公。卒谥康定。事迹具《宋史》本传。初,唐苏冕尝次高祖至德
宗九朝之事为《会要》四十卷,宣宗大中七年,又诏杨绍复等次德宗以来事为
《续会要》四十卷,以崔铉监修。段公路《北户录》所称《会要》,即冕等之书
也。惟宣宗以后,记载尚阙,溥因复采宣宗至唐末事续之,为新编《唐会要》一
百卷。建隆二年正月奏御,诏藏史馆。书凡分目五百十有四,於唐代沿革损益之
制,极其详核。官号内有识量、忠谏、举贤、委任、崇奖诸条,亦颇载事迹。其
细琐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则别为杂录,附於各条之后。又间载苏冕驳议,义
例该备,有裨考证。今仅传抄本,脱误颇多。八卷题曰《郊仪》,而所载乃南唐
事;九卷题曰《杂郊仪》,而所载乃唐初奏疏,皆与目录不相应。七卷、十卷亦
多错入他文。盖原书残阙,而后人妄摭窜入,以盈卷帙。又一别本所阙四卷亦同,
而有补亡四卷。采摭诸书所载唐事,依原目编类,虽未必合溥之旧本,而宏纲细
目,约略粗具,犹可以见其大凡。今据以录入,仍各注补字於标目之下,以示区
别焉。
△《五代会要》·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溥撰。五代干戈俶攘,百度凌夷。故府遗规,多未暇修举。然五十年间
法制典章,尚略具於累朝《实录》。溥因检寻旧史,条分件系,类辑成编。於建
隆二年与《唐会要》并进,诏藏史馆。后欧阳修作《五代史》,仅列《司天》、
《职方》二考,其他均未之及。如晋段容、刘昫等之议庙制,周王朴之议乐,
皆事关钜典,亦略而不详。又如经籍镂版,昉自长兴。千古官书,肇端於是,崇
文善政,岂宜削而不书?乃一概刊除,尤为漏略。赖溥是编,得以收放失之旧闻,
厥功甚伟。至於《租税类》中载周世宗读《长庆集》,见元微之所上《均田表》,
因令制素成图,颁赐诸道。而欧史乃云世宗见元微之《均田图》,是直以图为元
微之作,乖舛尤甚。微溥是编,亦无由订欧史之谬也。盖欧史务谈褒贬,为《春
秋》之遗法;是编务核典章,为《周官》之旧例。各明一义,相辅而行,读《五
代史》者又何可无此一书哉?
△《宋朝事实》·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攸撰,《文献通考》作李伋。按:攸字好德,义从《洪范》。若作伋字,
与好德之意不符。《宋史·艺文志》亦作李攸,《通考》盖传写误也。陈振孙
《书录解题》称其官为承议郎,而不详其里贯。《江阳谱》称,政和初编辑《西
山图经》、《九域志》等书,泸帅孙义叟招(原注:“下有阙文。”)书上,转
三官,张浚入朝,约与俱,以家事辞。考西山属成都府,泸州属潼川路,则攸当
为蜀人。其曰张浚入朝,盖绍兴四年浚自川陕宣抚使召还时也。其书据《江阳谱》,
盖上起建隆,下迄宣和,凡六十卷。其三十卷先闻於时,后以馀三十卷上之,因
语触秦桧,寝其书不报。故晁、陈二家书目俱作三十卷,与《谱》相合。而赵希
弁《读书附志》、《宋史·艺文志》乃俱作三十五卷。今书中有高、孝两朝登极
赦诏,及绍兴间南郊赦诏,而ji6*元亦迄於绍兴。殆又有所附益,兼及南宋之初欤?
攸熟於掌故,经靖康兵燹之后,图籍散佚,独汲汲搜辑旧闻,使一代典章,粲然
具备,其用力颇为勤挚。所载历朝登极、南郊、大赦诏令,太宗亲制《赵普碑铭》,
《西京崇福宫记》,《景灵西宫记》,《大晟乐记》,往往为《宋文鉴》、《名
臣碑传琬炎集》、《播芳大全》诸书所阙漏。他如宗室换官之制,不见於《宋史
·职官志》。郊祀勘箭之仪,不详於《礼志》。太庙、崇宁庙图,紫宸殿、集英
殿上寿,赐宴再坐、立班、起居诸图,宫架鼓吹十二案图,尤为记宋代掌故者所
未备。至其事迹之异同,年月之先后,记载之详略,尤多可与《东都事略》、
《续通鉴长编》及《宋史》互相参订。又如石晋赂契丹十六州,分代北、山前、
山后,足订薛、欧《五代史》称山后十六州之误。周世宗兵下三关,并载淤口关,
亦足补薛、欧二史只载瓦桥、益津二关之阙。当时如江少虞《事实类苑》、《锦
绣万花谷》,多引用之。《宋史》亦多采用其文。第原本久佚,惟散见於《永乐
大典》各韵下者,尚存梗概。而割裂琐碎,莫由考见其体例。惟赵希弁《读书附
志》称:“祖宗世次、登极ji6*元诏书、圣学、御制、郊庙、道释、玉牒、公主、
官职、爵邑、勋臣配享、宰执拜罢、科目仪注、兵刑律历、籍田财用、削平僣伪、
升降州县、经略幽燕之类,具载本末”云云,盖即当日之门目。今据以分类编次,
厘为二十卷。虽未悉复原书之旧,而纲举目从,咸归条贯,亦得其十之七八矣。
攸别有《通今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入《故事类》,今佚不传。又尝上
书秦桧,戒以居宠思危,尤为侃侃不阿。则其人亦足重,不独以博洽见长云。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李心传撰。心传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已著录。心传长於史学,凡朝
章国典,多所谙悉。是书取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编类。甲集二十卷,分《上德》、
《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故事》、《杂事》、
《官制》、《取士》、《财赋》、《兵马》、《边防》十三门。乙集二十卷,少
《郊庙》一门,而末卷别出《边事》,亦十三门。每门各分子目。虽以《杂记》
为名,其体例实同《会要》。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者也。甲集成
於嘉泰二年,乙集成於嘉定九年。书前各自有序。周密《齐东野语》尝论所载赵
师睪犬吠,乃郑斗所造,以报挞武学生之愤。许及之屈膝、费士寅狗窦,亦皆不
得志报私雠者撰造丑诋。所谓韩侂胄僣逆之类,悉无其实云云。盖掇拾群言,失
真者固亦不免。然於高、孝、光、宁四朝礼乐刑政之大,以及职官科举、兵农食
货,无不该具。首尾完赡,多有马端临《文献通考》、章俊卿《山堂考索》及
《宋史》诸志所未载。故《通考》称为“南渡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王士祯《居
易录》亦称其“大纲细目,粲然悉备,为史家之巨擘,言宋事者当必於是有徵焉”。
其书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并冠以国史本传,暨宣取《系年要录》指挥数通。今
惟写本仅存。案张端义《贵耳三集序》,称心传告以《朝野杂记》丁、戊二集将
成,则是书尚不止於甲乙二集,而《书录解题》及《宋史》本传均未之及。殆以
晚年所辑,书虽成而未出,故世不得见欤?
△《西汉会要》·七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徐天麟撰。天麟字仲祥,临江人。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武学博
士,通判惠、潭二州,权知英德府。事迹附见《宋史·徐梦莘传》。传称天麟为
通直郎得之之子,梦莘之从子。晁公武《读书志》则称为梦莘之子。考楼钥《攻
媿集》有《西汉会要序》,曰徐思叔为《左氏国纪》,其兄秘阁商老为《北盟
录》。已而思叔之子孟坚,著《汉官考》;次子仲祥,又作《汉会要》。商老,
梦莘之字。思叔,得之之字也。然则史不误而晁氏误矣。其书仿《唐会要》之体,
取《汉书》所载制度典章见於纪、志、表、传者,以类相从,分门编载。其无可
隶者,亦依苏冕旧例,以《杂录》附之。凡分十有五门,共三百六十七事。嘉定
四年,具表进之於朝,有旨付尚书省,藏之秘阁。班固书最称博赡,於一代礼乐
刑政,悉综括其大端。而理密文繁,骤难得其体要。天麟为之区分别白,经纬本
末,一一犁然,其诠次极为精审。惟所采只据本史,故於汉制之见於他书者,概
不采掇,未免失之於隘。又如《舆服门》中於司马相如、扬雄诸赋,铺张扬厉之
语,一概摘入。殊非事实,亦为有乖义例。然其贯串详洽,实未有能过之者。昔
人称颜师古为《汉书》功臣,若天麟者,固亦无愧斯目矣。
△《东汉会要》·四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徐天麟撰。天麟官抚州教授时,既奏进《西汉会要》。后官武学博士时,
续成此书,於宝庆二年复奏进之。其体例皆与前书相合。所列亦十五门,分三百
八十四事。惟《西汉会要》不加论断,而此书则间附以案语,及杂引他人论说。
盖亦用苏冕《驳议》之例也。东汉自光武中兴,明章嗣轨,皆汲汲以修举废坠为
事。典章文物,视西京为盛。而当时载笔之士,如《东观纪》及华峤、司马彪、
袁宏之类,遗编断简,亦间有留传。他若《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
诸书,为传注所徵引者,亦颇犁然可考。故东汉一代故事,较西汉差为详备。天
麟据范书为本,而旁贯诸家,悉加裒次。其分门区目,排比整齐,实深有裨於考
证。中间如献帝子济阴王熙、山阳王懿、济北王邈、东海王敦,虽为曹氏所置,
旋即降为列侯。然既以封建立国,自当著之帝系皇子条下,以表其实。乃因范书
无传,遂削而不书,未免阙漏。又天麟自序中称刘昭因范氏遗绪,注补入志,而
不知其为司马彪《续汉书志》,实非范书。晁公武已讥之,则亦偶然失检。然其
大体详密,即稍有踳驳,固不足以为累也。其书世所传者皆据宋本传抄,第三
十七、三十八两卷全阙,三十六、三十九两卷亦各佚其半。无可考补,今亦并仍
之焉。
△《汉制考》·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是编因《汉书》、《续汉
书》诸志,於当日制度,多详於大端,略於细目。因摭采诸家经注,及《说文》
诸书所载,钩稽排纂,以补其遗。颇足以资考证。又以唐时贾、孔诸疏,去古已
远,方言土俗,时异名殊。所谓某物如今某物,某事如今某事者,往往循文笺释,
於旧文不必悉符。亦一一详为订辨。如《周礼疏》不知步摇、假紒及五夜,《仪
礼疏》不知偃领之类,不一而足。应麟皆为旁引证明。又《周礼·太史职》注云:
“太史抱式,疏曰:占文谓之式。”应麟则别引《艺文志》羡门式法以解之:
“考式者,候时之仪器。《史记·日者列传》,旋式正棋。《汉书·王莽传》,
天文郎案式於前,日时加某。皆指此器。”所引亦较旧义为长。其中偶失考定者,
如“乡士”郑注云:“三公出城,郡督邮盗贼道。盖汉时郡掾分部属县为督邮,
其分治各曹者亦名督邮。故《朱博传》云:‘为督邮书掾。’此督邮盗贼,盖掾
主捕盗贼者。其不加掾字,犹巴郡太守张纳碑阴,书督盗贼枳李街也。此职又主
为三公导行,故云督邮盗贼道。道,导字。古通用也。”贾公彦疏乃谓使旧为盗
贼之人,督察邮行往来,於义为误。应麟沿用其说,未免千虑之一失。要其大致
精核,具有依据。较南宋末年诸人,侈空谈而鲜实徵者,其分量相去远矣。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内府藏本)
元马端临撰。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宋宰相廷鸾之子也。咸淳中,漕试
第一。会廷鸾忤贾似道去国,端临因留侍养,不与计偕。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
后终於台州儒学教授。是书凡《田赋考》七卷,《钱币考》二卷,《户口考》二
卷,《职役考》二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二卷,《土贡考》一卷,
《国用考》五卷,《选举考》十二卷,《学校考》七卷,《职官考》二十一卷,
《郊祀考》二十三卷,《宗庙考》十五卷,《王礼考》二十二卷,《乐考》十五
卷,《兵考》十三卷,《刑考》十二卷,《经籍考》七十六卷,《帝系考》十卷,
《封建考》十八卷,《象纬考》二十七卷,《物异考》二十卷,《舆地考》九卷,
《四裔考》二十五卷。其书以杜佑《通典》为蓝本。《田赋》等十九门,皆因
《通典》而离析之。《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
则广《通典》所未及也。自序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
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中如《田赋考》载唐租
庸调之制,而据《唐会要》,则自开元十六年以后,其法屡改。载五代田赋之制,
而据《五代会要》,尚有天成四年户部奏定三京诸府夏秋税法一事,乃一概略之。
杨炎定两税法奏疏,最关沿革,亦佚不载。《职役考》载口算之制,而《汉书》
永建四年除三辅三年逋租过更口算刍稿诏书不载。《征榷考》详载盐铁,而《五
代会要》后唐长兴四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奏定盐铁条例不载。又《杂税》载果菜之
税。而《汉书》永元六年流民贩卖勿出租税诏不载。《国用门》载漕运兴废,而
《后汉书》建武七年罢护漕都尉,建初三年罢常山诸处河漕不载。其载唐代东都
及郑州诸处漕运措置,亦不及《唐会要》之详。历代赈恤,於汉既载本始四年之
诏,而略三年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之诏。《选举考》详载两汉之选举,而
《汉书》元封四年诏举茂才异等,始元元年遣廷尉持节行郡国举贤良,永光元年
诏举朴质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俱不载。《学校考》辨先圣、
先师之分,而《唐会要》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孔子为先圣,颜回等为先师之制不载。
至《职官考》则全录杜佑《通典》。五代建置,尤叙述寥寥。核以王溥《五代会
要》、孙逢吉《职官分纪》,仅得其十之一二。《郊祀考》多引经典,而《尚书》
之肆类于上帝不载。《逸周书》、《bai6*虎通》、《三辅黄图》所载周明堂之制最
详,亦不及徵引。又载历代明堂之制,而梁武帝改作明堂,详於《隋书·礼仪志》
者不载。地祇之祭只引《周官》及《礼记·郊特性》,而礼运、祭地、瘗缯,及
《考工记》玉人两圭五寸祀地之文不载。汉祀后土之制,只载《汉旧仪》祭地河
东,而《汉官仪》北郊坛在城西北诸制不载。又雩祭引《左传》、《周礼》注疏,
而《礼记·祭法》雩宗祭水旱也,《尔雅》舞号雩也,皆不载。祭日月,只引
《礼记》、《周礼》,而《大戴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及《尚书大传》
古者帝王以正月朝迎日於东郊,皆不载。於汉制既载宣帝时成山祠日、莱山祠月,
而建始时罢此祠,复立於长安城事,又不载。《社稷门》引各经注疏所论社制,
而《周书·作雒篇》建社之制,及蔡邕《独断》所载天子大社之制,皆不载。祀
山川亦引经传,而《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祭川沈,《尔雅》祭山曰庪县、
祭川曰浮沈,皆不载。又分代详载,而独略北齐天保元年分遣使人致祭於五岳四
渎。《宗庙考》载后魏七庙之制,只引《礼志》改七庙之诏,不知兴建沿革详於
《孙惠蔚本传》。又唐初建七庙,《新唐书·礼乐志》多略,而不参用《旧唐书
·礼仪志》。《王礼考》载周之朝仪,而不引《周书·王会解》。又详载历代朝
仪,而不载《史记·秦本纪》始皇三十五年营作朝宫。载汉代朝仪,而不载《续
汉书·礼仪志》所载常朝之制。又舆服之载於史志者,必详叙卿士大夫,如汉制
二千石车朱两轓之类,所以明差等也,而一概从略。《乐考》载五代庙乐,不如
《五代会要》之详。《兵考》载晋兵制至悼公四年而止,其后治兵邾南,甲车四
千乘不载。载鲁兵制自昭公蒐红始,而成公元年作丘甲,襄公十一年作三军,昭
公五年舍中军,俱不载。《经籍考》卷帙虽繁,然但据晁、陈二家之目。参以诸
家著录,遗漏宏多。《舆地考》亦本欧阳忞《舆地广记》,罕所订补。大抵门类
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
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
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弘治十年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刊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
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梁储,纂
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傅珪,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
卷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
也。其体例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者,则以司分。户、
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府自为
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七
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
附北京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
如太常司改为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官。其别开公署者,如
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赋之盈缩、制
度科条之改易,亦相连并载,以见变通创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
为主,而参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
《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军
法定律》、《宪纲》十二书。於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具
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证。其后嘉靖八年复命阁臣续修《会典》五十三卷,万
历四年又续修《会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莫知存佚。殆以嘉靖时祀
典太滥,万历时秕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欤?
△《七国考》·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董说撰。说有《易发》,已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
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
《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
《琐徵》十四门。皆采掇诸书,以相佐证,略如《会要》之体。大致以《战国策》、
《史记》为本,而以诸子杂史补其遗阙。其所援引如刘向《列仙传》,张华《感
应类从志》、《子华子》、《符子》,王嘉《拾遗记》之类,或文士之寓言,或
小说之杂记,皆据为典要。而《月令》所载“太尉大酋”之属,注者明曰秦官,
乃反遗漏,未免去取不伦。又既以七国为名,自应始自分晋以后。而秦之寺人,
上引《车邻》;楚之两广,远徵《左传》。则於断限有乖。《新序》载“魏王欲
为中天之台,许琯谏止”,未必实有其事。即有之,亦议而未行。而魏《宫室门》
中乃出一中天台。《庄子》载无盛鹤列於丽谯,盖城阙之通名,非魏所独有。乃
於魏《宫室》中标一目曰《丽谯》。《琴操》载韩杀聂政之父,乃古来之常制,
非韩所创。乃於韩刑法中标一目曰《杀》,亦嫌於苟盈卷帙。至於秦水心剑事,
本见《续齐谐记》,乃云《白帖》;秦舍晋侯於灵台,本见《左传》,乃云《列
女传》。亦往往不得其出典。观其前后无序跋,而齐《职官门》注封君后妃附,
乃只有封君而无后妃。殆说未成之稿,偶为后人传录欤?然春秋以前之制度,有
经传可稽;秦汉以下之故事,有史志可考。惟七雄云扰,策士纵横,中间一二百
年,典章制作,实荡然不可复徵。说能参考诸书,排比钩贯,尚一一各得其崖略,
俾考古者有徵焉。虽间伤芜漫,固不妨过而存之矣。
△《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伏考国朝会典,初修於康熙三十三年,续修於雍正五
年。至是凡三经厘定,典章弥备,条目弥详。考昔成周之制,百度分治以六官,
六官统汇於周礼。圣人经世之枢要,於是乎在。虽越数千载,时势异宜,政令不
能不增,法制不能不改,职守亦不能不分,难复拘限以六官,而其以官统事,以
事隶官,则实万古之大经,莫能易也。故历代所传,如《唐六典》、《元典章》、
《明会典》,递有损益,而宏纲巨目,不甚相远。然其书之善否,则不尽系编纂
之工拙,而系乎政令之得失。盖一朝之会典,即记一朝之故事。故事之所有,不
能删而不书;故事之所无,亦不能饰而虚载;故事有善有不善,亦不能有所点窜
变易。如《唐六典》先颁祥瑞之名目,分为三等,以待天下之奏报。殆於上下相
罔。然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又如《至正条格》中偏驳不公之令,经
御题指摘者,人人咸喻其非,然亦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国多粃政,
安怪书多驳文乎?至於《周礼》一经,朱子称其盛水不漏。亦其时体国经野,事
事为万世开太平。故其书亦传之万世,尊为法守,非周公有所涂饰於其间也。我
国家列圣相承,文谟武烈,垂裕无疆,规画既皆尽善。我皇上执两用中,随时损
益,又张弛皆衷於道,增删悉合其宜。则是书之体裁精密,条理分明,足以方驾
《周礼》者,实圣主鸿猷上轶丰镐也。夫岂历代规条所能望见涯涘乎?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与《大清会典》同时告成。《会典》原本,以则例散
附各条下,盖沿历代之旧体。至是乃各为编录,使一具政令之大纲,一备沿革之
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考《周礼》为一代之典制,而六官所职,其文颇略。
其见於诸书者,如都城之广狭,《左传》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之一,小九之一。《逸周书·作雒解》称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城方王城九
之一。其文相合,当为周之旧典,而《周礼》无之。又太子生之礼,《左传》称
接以太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礼记·内则》所载,文虽稍详其事并同。当
亦为周之旧典,而《周礼》亦无之。知《周礼》举其要,而度数节次之详,则故
府别有其记载,与六典相辅。又《左传》载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
“非礼也,勿籍。”知当日王室之礼,或改於旧,必籍而记之,以为故事。其书
虽不传,其文则旁见侧出,散在古籍者,尚灼然可考也。然则《会典》之外,别
为《则例》,正三代之古义矣。其间随时损益之迹,悉出圣人之化裁。盖帝王创
制显庸,有百世不变之大经,《诗》所谓“不愆不亡,率由旧章”是也;有因事
制宜之大用,《记》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也。即政典之因革,以仰窥
皇心之运量,精一执中,具昭於是。岂徒备掌故而已哉。
△《钦定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
乾隆十二年奉敕撰。马端临《文献通考》断自宋宁宗嘉定以前,采摭宏富,
体例详赅,元以来无能继作。明王圻始捃拾补缀,为《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
卷。体例糅杂,颠舛丛生,遂使数典之书,变为兔园之策,论者病焉。然终明之
世,亦无能改修。岂非以包括历朝,委曲繁重,难於蒐罗而条贯之哉?我皇上化
洽观文,道隆稽古。特命博徵旧籍,综述斯编。黜上海之野文,补鄱阳之巨帙。
采宋、辽、金、元、明五朝事迹议论,汇为是书。初议於马氏原目之外增《朔闰》、
《河渠》、《氏族》、《六书》四门。嗣奉敕修《续通志》,以《天文略》可该
朔闰,《地理略》原首河渠,《氏族》、《六书》更郑樵之旧部,既一时并撰,
即无容两笈复陈。故二十四门仍从马氏之原目。其中如《钱币考》之载钞银,
《象纬考》之详推步,於所必增者乃增;《物异考》之不言徵应,《经籍考》之
不录佚亡,於所当减者乃减。亦不似王氏之横生枝节,多出赘疣。大抵事迹先徵
正史,而参以说部杂编。议论博取文集,而佐以史评语录。其王圻旧本,间有一
长可取者,沙中金屑,亦不废搜求。然所存者,十分不及其一矣。至於考证异同,
辨订疑似,王本固为疏陋,即马本亦略而未详。兹皆本本元元,各附案语,一折
衷於圣裁。典核精密,纤悉不遗,尤二书所不逮焉。盖王圻著述,务以炫博,故
所续《通考》及《稗史汇编》、《三才图会》之类,动盈二三百卷,而无所取材。
此书则每成一类,即先呈御览,随事指示,务使既博且精。故非惟可废王氏之书,
即马氏之书历来推为绝作,亦陶铸之而有馀也。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六十六卷
乾隆十二年奉敕撰。初与五朝《续文献通考》共为一编。乾隆二十六年,以
前朝旧事,例用平书。而述昭代之典章,录列朝之诏谕、尊称、鸿号,於礼当出
格跳行。体例迥殊,难於画一。遂命自开国以后,别自为书。后《续通典》、
《续通志》皆古今分帙,即用此书之例也。其二十四门,初亦仍马氏之目。嗣以
《宗庙考》中用马氏旧例附录群庙,因而载入敕建诸祠。仰蒙睿鉴周详,纶音训
示,申明礼制,釐定典章。载笔诸臣始共知尊卑有分,名实难淆,恍然於踵谬沿
讹之失。乃恪遵圣谕,别立《群庙》一门,增原目为二十五。其中子目,《田赋》
增八旗田制,《钱币》增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增八旗壮丁,《土贡》
增外藩,《学校》增八旗官学,《宗庙》增崇奉圣容之礼,《封建》增蒙古王公,
皆以今制所有而加。《市籴》删均输、和买、和籴,《选举》删童子科,《兵考》
删车战,皆以今制所无而省。至《象纬》增推步,《物异》删洪范五行,《国用》
分为九目,尊号册封之典自《帝系》移入《王礼》,则斟酌而小变其例者也。考
马氏所叙宋事,虽以世家遗荫,多识旧闻。然计其编摩,实在入元以后。故典章
放失,疏略不详。理宗以下三朝,以国史北移,更阙无一字。(案,理宗以后国
史,元兵载以北归,事见宋季《三朝政要序》。)今则圣圣相承,功成文焕。实
录记注,具录於史官;公牍奏章,全掌於籍氏。每事皆寻源竟委,赅括无遗。故
卷帙繁富,与马氏原本相埒。夫《尚书》兼陈四代,而《周书》为多;《礼记》
亦兼述三王,而《周礼》尤备。盖监殷监夏,百度修明,文献足徵,蒐罗自广。
有不必求博而自博者矣。
△《钦定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杜佑《通典》,终於天宝之末。是书所续,自唐肃宗
至德元年讫明崇祯末年。凡《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四十一卷,
《乐》七卷,《兵》十二卷,《刑》十六卷,《州郡》十八卷,《边防》四卷,
《食货》十八卷。篇目一仍杜氏之旧。惟杜氏以兵制附《刑》后,今则《兵》、
《刑》各为一篇,稍有不同。考古者虞廷九官,有士而无司马。凡蛮夷寇贼,一
隶於士。《鲁语》臧文仲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
钻笮。薄刑用鞭朴。”则兵刑可以为一。又《左传》纪少昊以祝鸠为司马,爽鸠
为司寇。而秋官、夏官《周礼》亦分两职。则兵刑亦可为二。以事迹多寡,卷帙
繁简,酌为门目之分合,其宏旨仍不异也。至於编纂之例,唐代年祀稍远,旧典
多亡。五代及辽,文献靡徵,史书太略,则旁搜图籍以求详。明代见闻最近,杂
记实繁。宋、金及元,著作本多,遗编亦夥,则严核异同以传信。总期於既精既
博,不滥不遗。案,《宋史·艺文志》有宋白《续通典》二百卷,今其书已亡。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咸平三年奉诏,四年九月书成,起唐至德初,迄周显德
末。又载王钦若言,杜佑《通典》,上下数千载为二百卷,而其中四十卷为开元
礼。今之所载二百馀年,亦如前书卷数,时论非其重复。兹编仰禀圣裁,酌乎繁
简之中。而九百七十八年内典制之源流,政治之得失,条分件系,纲举目张。诚
所谓记事提要,纂言钩玄,较诸杜氏原书,实有过之无不及。宋白所续,更区区
不足道矣。
△《钦定皇朝通典》·一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以八门隶事,一如杜佑之旧。其中条例则或革或因。
如《钱币》附於《食货》,《马政》附於《军礼》,《兵制》附於《刑法》。於
理相近,於义有取者,今亦无所更易。至於古今异制,不可强同。如《食货典》
之榷酤、算缗,《礼典》之封禅,前朝弊法,久已为圣代所除。即一例从删,不
复更存虚目。又《地理典》以统包历代,分并靡常,疆界参差,名称舛互。故推
原本始,以九州提其大纲。今既专述本朝,自宜敬遵今制。况乎威弧震叠,式廓
昄章。东届出日之邦,西括无雷之国。山河两戒,并隶职方。近复戡定冉駹,
开屯列戍。皇舆广阔,更非九州旧界所能包。故均以《大清一统志》为断,不更
以《禹贡》州域紊昭代之黄图。至杜氏述唐朝掌故与历代共为一书,故皆分缀篇
终。其文简略,亦体裁所限,不得不然。今则专勒一编,式昭国典,当法制修明
之世,鸿猷善政,史不胜书。故卷目加繁,溢於旧笈。且杜氏所采者,惟开元礼
为详。今则谟烈昭垂,各成完帙。礼有《大清通礼》、《皇朝礼器图式》;乐有
《圣祖御制律吕正义》、《皇上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刑有《大清律例》;兵有
《中枢政考》;地理有《皇舆表》、《大清一统志》、《钦定日下旧闻考》、
《盛京通志》、《热河志》、《满洲源流考》、《皇舆西域图志》。又有《大清
会典》及《则例》总其纲领,八旗及六部则例具其条目。故缕分件系,端委详明,
用以昭示万年,诚足媲美乎官礼。又岂杜氏之掇拾残文、裒合成帙所可同日语哉。
△《钦定皇朝通志》·二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二十略之目,亦与郑樵原本同。而纪传年谱则省而不
作。盖实录国史,尊藏金匮。与考求前代、删述旧文,义例固不侔也。至於二十
略中,有原本繁而今汰者三:《都邑略》中樵兼载四裔所居,非但约略传闻,地
多无据,且外邦与帝京并列,义亦未安。今惟恭录兴京、盛京、京师城阙之制,
以统於尊。《谥略》中樵分三等二百十品,多所臆定。今惟恭录赐谥,以昭其慎。
《金石略》中樵所采颇杂,今惟恭录列圣宝墨、皇上奎章,兼及御定《西清古鉴》、
《三希堂帖》、《淳化轩帖》、《兰亭八柱帖》诸刻。馀悉不登,以涤其滥。有
原本疏而今补者二:《天文略》中樵惟载《步天歌》,今则敬遵圣祖仁皇帝御制
《仪象考成》,《灵台仪象志》,皇上御制《仪象考成后编》,会通中西之法,
以究象纬之运行。《地理略》中樵以四渎统诸水,而州县郡道,以水为别。今则
於其不入四渎者,大河以北如盛京、京畿诸水,大江以南如浙、闽、瓯、粤诸水,
以及滇南、漠北诸水自入南北海者,并一一补载。而河有重源,今厎定西域而始
知者,亦恭录圣制,以昭示来兹。有原本冗琐而今删并者三:《艺文略》中樵所
列既多舛讹。《校雠略》中樵所举亦未精确。《图谱略》中樵分“记有”、“记
无”二类,而“记无”多至二十六门,既多虚设。如击桐、试马、斗羊、对雉诸
图,尤猥杂无取。今并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断,以折其中。有原本之所未
闻者三:《六书略》中以国书十二字头括形声之变化,并以《钦定西域同文志》
胪列蒙古、西番、托忒、回部诸字。丝牵珠贯,音义毕该,非樵之穿凿偏旁所知
也。《七音略》中以国书合声之法为翻切之总钥,而两合、三合之中有上下连书,
有左右并书,有重声大书、轻声细书,以《钦定同文韵统》为华梵之通津。以天
竺五十字母配合成一千二百十二音,又以西番三十字母别配合成四百三十四音,
而各释以汉音。汉音不具,则取以合声,非樵株守等韵所知也。《昆虫草木略》
中樵分八类,五朝《续通志》已为补漏订讹。至於中国所无而产於遐方,前代所
无而出於今日,如金莲花、夜亮木之类,见於《钦定广qun6*芳6*谱》。普盘樱、额堪
达罕、秦达罕之类,见於圣祖仁皇帝《几暇格物编》。北天竺乌沙尔器、火鸡、
箬漠鲜、知时草之类,见於御制诗集。如奇石、密食、鷟鸑尔之类,见於《钦定
西域图志》。尤非樵之抱残守匮所知矣。盖创始之作,考校易疏;论定之馀,体
裁益密。生於衰微之世,则耳目难周;生於明备之朝,则编辑易富。樵当宋之南
渡,局於见闻,又草创成书,无所质证,故踳驳至於如斯。以视遭遇昌期,仰
蒙圣训,得以蒐罗宏富,辨证精详,以成一代巨观者。其瞠乎莫逮,亦良有由矣。
(谨案,郑樵《通志》入《别史》,钦定《续通志》亦入《别史》,均以兼
有纪传故也。至皇朝《通志》惟有十二略,则名为《通志》,实与《通典》、
《通考》为类,故恭录於《政书》之中。)
△《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原本不著名氏,今知为承泽
作者,《大兴志》载承泽所著有《元朝典故编年考》,与此本合也。其书取元代
朝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集以附益之,共为八卷。《元史》
冗复漏略,殊乏体裁。此虽不能详悉厘正,而削繁增简,具有首尾,差易省览。
其第九卷为《元朝秘史》,第十卷附《辽金遗事小序》,谓“元有《秘史》十卷,
《续秘史》二卷。前卷载沙漠始起之事,续卷载下燕京灭金之事,盖其国人所编
记。书藏禁中不传,偶从故家见之,录续卷末,以补史所不载”云云。考其所引,
并载《永乐大典》元字韵中,互相检勘,一一相同。疑本元时秘册,明初修书者
或尝录副以出,流传在外,故承泽得而见之耳。所记大都琐屑细事,且间涉荒诞。
盖亦传闻之辞,辗转失真,未足尽以为据。然究属元代旧文,世所罕睹。自《永
乐大典》以外,惟见於此书,与正史颇有异同,存之亦足以资参订也。
──右“政书类”通制之属,十九部、二千二百九十八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纂述掌故,门目多端,其间以一代之书而兼六职之全者,不可分属。
今总而汇之,谓之《通制》。)
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
师,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著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
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循名误列,义例
殊乖。今总核遗文,惟以国政朝章六官所职者,入於斯类,以符周官故府之遗。
至仪注条格,旧皆别出;然均为成宪,义可同归。惟我皇上制作日新,垂谟册府,
业已恭登新笈,未可仍袭旧名。考钱溥《秘阁书目》有《政书》一类,谨据以标
目,见综括古今之意焉。
△《通典》·二百卷(内府藏本)
唐杜佑撰。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历官至检校司徒、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保,致仕,谥安简。事迹具《唐书》本传。先是,刘秩
仿《周官》之法,摭拾百家,分门诠次,作《政典》三十五卷。佑以为未备,因
广其所阙,参益新礼,勒为此书。凡分八门:曰《食货》,曰《选举》,曰《职
官》,曰《礼》,曰《乐》,曰《兵刑》,曰《州郡》,曰《边防》。每门又各
分子目。序谓既富而教,故先《食货》。行教化在设官,任官在审才,审才在精
选举,故《选举》、《职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兴礼乐,故次《礼》、
次《乐》。教化隳则用刑罚,故次《兵》、次《刑》。设《州郡》分领,故次
《州郡》,而终之以《边防》。所载上溯黄、虞,讫於唐之天宝。肃、代以后,
间有沿革,亦附载注中。其中如《食货门》之《赋税》,载《周官》贡赋,而太
宰所掌九贡之法失载。载北齐租调之法,河清三年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而露田
之数失载。钱币不载陈永定元年制四柱钱法,榷酤不载后周榷酒坊法。《选举门》
不载齐明帝时制士人品第有九品之科,小人之官复有五等法。《考绩》不载宋、
齐间治民之官以三年、六年为小满迁换法。《职官门》如《周礼·地官》有舍人
上士二人掌平宫中之政,乃云中书舍人魏置。又《隋书》大业时改内史监为内书
监,乃仅云改“内史侍郎”为内书侍郎。又集贤殿书院载梁有文德殿藏书,不知
宋已有总明观藏书之所。似此之类,未免间有挂漏。《兵门》所列诸子目,如分
《引退取之》、《引退佯败取之》为二门,分《出其不意》、《击其不备》、
《攻其不整》为三门,未免稍涉繁冗。而火兽、火鸟之类,尤近於戏剧。《州郡
门》分九州以叙沿革,而信都郡冀州当属兖,而误属冀。又极诋《水经》及郦道
元《水经注》为僻书,诡诞不经,未免过当。《边防门》所载多数万里外重译乃
通之国,亦有仅传其名不通朝贡者。既不临边,亦无事於防,题曰《边防》,名
实亦舛。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
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
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至其各门徵引《尚
书》、《周官》诸条,多存旧诂。如《食货门》引《尚书》“下土坟垆”注,谓
“垆,疏也”。与孔疏所引《说文》“黑刚土也”互异。又“瑶琨筱簜”注,筱,
竹箭;簜、大竹。亦传疏所未备。《职官门》引《周官》太宰之属有司会,逆群
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注云:“逆谓受也,受而钩考之,可知得失多少。”较贾公
彦疏颇为明晰。似此之类,尤颇有补於经训。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
《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
之精核也。
△《唐会要》·一百卷(浙江江启淑家藏本)
宋王溥撰。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一,周广顺初拜端明殿
学士。恭帝嗣位,官右仆射。入宋,仍故官,进司空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加太
子太师,封祁国公。卒谥康定。事迹具《宋史》本传。初,唐苏冕尝次高祖至德
宗九朝之事为《会要》四十卷,宣宗大中七年,又诏杨绍复等次德宗以来事为
《续会要》四十卷,以崔铉监修。段公路《北户录》所称《会要》,即冕等之书
也。惟宣宗以后,记载尚阙,溥因复采宣宗至唐末事续之,为新编《唐会要》一
百卷。建隆二年正月奏御,诏藏史馆。书凡分目五百十有四,於唐代沿革损益之
制,极其详核。官号内有识量、忠谏、举贤、委任、崇奖诸条,亦颇载事迹。其
细琐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则别为杂录,附於各条之后。又间载苏冕驳议,义
例该备,有裨考证。今仅传抄本,脱误颇多。八卷题曰《郊仪》,而所载乃南唐
事;九卷题曰《杂郊仪》,而所载乃唐初奏疏,皆与目录不相应。七卷、十卷亦
多错入他文。盖原书残阙,而后人妄摭窜入,以盈卷帙。又一别本所阙四卷亦同,
而有补亡四卷。采摭诸书所载唐事,依原目编类,虽未必合溥之旧本,而宏纲细
目,约略粗具,犹可以见其大凡。今据以录入,仍各注补字於标目之下,以示区
别焉。
△《五代会要》·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溥撰。五代干戈俶攘,百度凌夷。故府遗规,多未暇修举。然五十年间
法制典章,尚略具於累朝《实录》。溥因检寻旧史,条分件系,类辑成编。於建
隆二年与《唐会要》并进,诏藏史馆。后欧阳修作《五代史》,仅列《司天》、
《职方》二考,其他均未之及。如晋段容、刘昫等之议庙制,周王朴之议乐,
皆事关钜典,亦略而不详。又如经籍镂版,昉自长兴。千古官书,肇端於是,崇
文善政,岂宜削而不书?乃一概刊除,尤为漏略。赖溥是编,得以收放失之旧闻,
厥功甚伟。至於《租税类》中载周世宗读《长庆集》,见元微之所上《均田表》,
因令制素成图,颁赐诸道。而欧史乃云世宗见元微之《均田图》,是直以图为元
微之作,乖舛尤甚。微溥是编,亦无由订欧史之谬也。盖欧史务谈褒贬,为《春
秋》之遗法;是编务核典章,为《周官》之旧例。各明一义,相辅而行,读《五
代史》者又何可无此一书哉?
△《宋朝事实》·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攸撰,《文献通考》作李伋。按:攸字好德,义从《洪范》。若作伋字,
与好德之意不符。《宋史·艺文志》亦作李攸,《通考》盖传写误也。陈振孙
《书录解题》称其官为承议郎,而不详其里贯。《江阳谱》称,政和初编辑《西
山图经》、《九域志》等书,泸帅孙义叟招(原注:“下有阙文。”)书上,转
三官,张浚入朝,约与俱,以家事辞。考西山属成都府,泸州属潼川路,则攸当
为蜀人。其曰张浚入朝,盖绍兴四年浚自川陕宣抚使召还时也。其书据《江阳谱》,
盖上起建隆,下迄宣和,凡六十卷。其三十卷先闻於时,后以馀三十卷上之,因
语触秦桧,寝其书不报。故晁、陈二家书目俱作三十卷,与《谱》相合。而赵希
弁《读书附志》、《宋史·艺文志》乃俱作三十五卷。今书中有高、孝两朝登极
赦诏,及绍兴间南郊赦诏,而ji6*元亦迄於绍兴。殆又有所附益,兼及南宋之初欤?
攸熟於掌故,经靖康兵燹之后,图籍散佚,独汲汲搜辑旧闻,使一代典章,粲然
具备,其用力颇为勤挚。所载历朝登极、南郊、大赦诏令,太宗亲制《赵普碑铭》,
《西京崇福宫记》,《景灵西宫记》,《大晟乐记》,往往为《宋文鉴》、《名
臣碑传琬炎集》、《播芳大全》诸书所阙漏。他如宗室换官之制,不见於《宋史
·职官志》。郊祀勘箭之仪,不详於《礼志》。太庙、崇宁庙图,紫宸殿、集英
殿上寿,赐宴再坐、立班、起居诸图,宫架鼓吹十二案图,尤为记宋代掌故者所
未备。至其事迹之异同,年月之先后,记载之详略,尤多可与《东都事略》、
《续通鉴长编》及《宋史》互相参订。又如石晋赂契丹十六州,分代北、山前、
山后,足订薛、欧《五代史》称山后十六州之误。周世宗兵下三关,并载淤口关,
亦足补薛、欧二史只载瓦桥、益津二关之阙。当时如江少虞《事实类苑》、《锦
绣万花谷》,多引用之。《宋史》亦多采用其文。第原本久佚,惟散见於《永乐
大典》各韵下者,尚存梗概。而割裂琐碎,莫由考见其体例。惟赵希弁《读书附
志》称:“祖宗世次、登极ji6*元诏书、圣学、御制、郊庙、道释、玉牒、公主、
官职、爵邑、勋臣配享、宰执拜罢、科目仪注、兵刑律历、籍田财用、削平僣伪、
升降州县、经略幽燕之类,具载本末”云云,盖即当日之门目。今据以分类编次,
厘为二十卷。虽未悉复原书之旧,而纲举目从,咸归条贯,亦得其十之七八矣。
攸别有《通今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入《故事类》,今佚不传。又尝上
书秦桧,戒以居宠思危,尤为侃侃不阿。则其人亦足重,不独以博洽见长云。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李心传撰。心传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已著录。心传长於史学,凡朝
章国典,多所谙悉。是书取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编类。甲集二十卷,分《上德》、
《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故事》、《杂事》、
《官制》、《取士》、《财赋》、《兵马》、《边防》十三门。乙集二十卷,少
《郊庙》一门,而末卷别出《边事》,亦十三门。每门各分子目。虽以《杂记》
为名,其体例实同《会要》。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者也。甲集成
於嘉泰二年,乙集成於嘉定九年。书前各自有序。周密《齐东野语》尝论所载赵
师睪犬吠,乃郑斗所造,以报挞武学生之愤。许及之屈膝、费士寅狗窦,亦皆不
得志报私雠者撰造丑诋。所谓韩侂胄僣逆之类,悉无其实云云。盖掇拾群言,失
真者固亦不免。然於高、孝、光、宁四朝礼乐刑政之大,以及职官科举、兵农食
货,无不该具。首尾完赡,多有马端临《文献通考》、章俊卿《山堂考索》及
《宋史》诸志所未载。故《通考》称为“南渡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王士祯《居
易录》亦称其“大纲细目,粲然悉备,为史家之巨擘,言宋事者当必於是有徵焉”。
其书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并冠以国史本传,暨宣取《系年要录》指挥数通。今
惟写本仅存。案张端义《贵耳三集序》,称心传告以《朝野杂记》丁、戊二集将
成,则是书尚不止於甲乙二集,而《书录解题》及《宋史》本传均未之及。殆以
晚年所辑,书虽成而未出,故世不得见欤?
△《西汉会要》·七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徐天麟撰。天麟字仲祥,临江人。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武学博
士,通判惠、潭二州,权知英德府。事迹附见《宋史·徐梦莘传》。传称天麟为
通直郎得之之子,梦莘之从子。晁公武《读书志》则称为梦莘之子。考楼钥《攻
媿集》有《西汉会要序》,曰徐思叔为《左氏国纪》,其兄秘阁商老为《北盟
录》。已而思叔之子孟坚,著《汉官考》;次子仲祥,又作《汉会要》。商老,
梦莘之字。思叔,得之之字也。然则史不误而晁氏误矣。其书仿《唐会要》之体,
取《汉书》所载制度典章见於纪、志、表、传者,以类相从,分门编载。其无可
隶者,亦依苏冕旧例,以《杂录》附之。凡分十有五门,共三百六十七事。嘉定
四年,具表进之於朝,有旨付尚书省,藏之秘阁。班固书最称博赡,於一代礼乐
刑政,悉综括其大端。而理密文繁,骤难得其体要。天麟为之区分别白,经纬本
末,一一犁然,其诠次极为精审。惟所采只据本史,故於汉制之见於他书者,概
不采掇,未免失之於隘。又如《舆服门》中於司马相如、扬雄诸赋,铺张扬厉之
语,一概摘入。殊非事实,亦为有乖义例。然其贯串详洽,实未有能过之者。昔
人称颜师古为《汉书》功臣,若天麟者,固亦无愧斯目矣。
△《东汉会要》·四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徐天麟撰。天麟官抚州教授时,既奏进《西汉会要》。后官武学博士时,
续成此书,於宝庆二年复奏进之。其体例皆与前书相合。所列亦十五门,分三百
八十四事。惟《西汉会要》不加论断,而此书则间附以案语,及杂引他人论说。
盖亦用苏冕《驳议》之例也。东汉自光武中兴,明章嗣轨,皆汲汲以修举废坠为
事。典章文物,视西京为盛。而当时载笔之士,如《东观纪》及华峤、司马彪、
袁宏之类,遗编断简,亦间有留传。他若《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
诸书,为传注所徵引者,亦颇犁然可考。故东汉一代故事,较西汉差为详备。天
麟据范书为本,而旁贯诸家,悉加裒次。其分门区目,排比整齐,实深有裨於考
证。中间如献帝子济阴王熙、山阳王懿、济北王邈、东海王敦,虽为曹氏所置,
旋即降为列侯。然既以封建立国,自当著之帝系皇子条下,以表其实。乃因范书
无传,遂削而不书,未免阙漏。又天麟自序中称刘昭因范氏遗绪,注补入志,而
不知其为司马彪《续汉书志》,实非范书。晁公武已讥之,则亦偶然失检。然其
大体详密,即稍有踳驳,固不足以为累也。其书世所传者皆据宋本传抄,第三
十七、三十八两卷全阙,三十六、三十九两卷亦各佚其半。无可考补,今亦并仍
之焉。
△《汉制考》·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是编因《汉书》、《续汉
书》诸志,於当日制度,多详於大端,略於细目。因摭采诸家经注,及《说文》
诸书所载,钩稽排纂,以补其遗。颇足以资考证。又以唐时贾、孔诸疏,去古已
远,方言土俗,时异名殊。所谓某物如今某物,某事如今某事者,往往循文笺释,
於旧文不必悉符。亦一一详为订辨。如《周礼疏》不知步摇、假紒及五夜,《仪
礼疏》不知偃领之类,不一而足。应麟皆为旁引证明。又《周礼·太史职》注云:
“太史抱式,疏曰:占文谓之式。”应麟则别引《艺文志》羡门式法以解之:
“考式者,候时之仪器。《史记·日者列传》,旋式正棋。《汉书·王莽传》,
天文郎案式於前,日时加某。皆指此器。”所引亦较旧义为长。其中偶失考定者,
如“乡士”郑注云:“三公出城,郡督邮盗贼道。盖汉时郡掾分部属县为督邮,
其分治各曹者亦名督邮。故《朱博传》云:‘为督邮书掾。’此督邮盗贼,盖掾
主捕盗贼者。其不加掾字,犹巴郡太守张纳碑阴,书督盗贼枳李街也。此职又主
为三公导行,故云督邮盗贼道。道,导字。古通用也。”贾公彦疏乃谓使旧为盗
贼之人,督察邮行往来,於义为误。应麟沿用其说,未免千虑之一失。要其大致
精核,具有依据。较南宋末年诸人,侈空谈而鲜实徵者,其分量相去远矣。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内府藏本)
元马端临撰。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宋宰相廷鸾之子也。咸淳中,漕试
第一。会廷鸾忤贾似道去国,端临因留侍养,不与计偕。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
后终於台州儒学教授。是书凡《田赋考》七卷,《钱币考》二卷,《户口考》二
卷,《职役考》二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二卷,《土贡考》一卷,
《国用考》五卷,《选举考》十二卷,《学校考》七卷,《职官考》二十一卷,
《郊祀考》二十三卷,《宗庙考》十五卷,《王礼考》二十二卷,《乐考》十五
卷,《兵考》十三卷,《刑考》十二卷,《经籍考》七十六卷,《帝系考》十卷,
《封建考》十八卷,《象纬考》二十七卷,《物异考》二十卷,《舆地考》九卷,
《四裔考》二十五卷。其书以杜佑《通典》为蓝本。《田赋》等十九门,皆因
《通典》而离析之。《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
则广《通典》所未及也。自序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
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中如《田赋考》载唐租
庸调之制,而据《唐会要》,则自开元十六年以后,其法屡改。载五代田赋之制,
而据《五代会要》,尚有天成四年户部奏定三京诸府夏秋税法一事,乃一概略之。
杨炎定两税法奏疏,最关沿革,亦佚不载。《职役考》载口算之制,而《汉书》
永建四年除三辅三年逋租过更口算刍稿诏书不载。《征榷考》详载盐铁,而《五
代会要》后唐长兴四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奏定盐铁条例不载。又《杂税》载果菜之
税。而《汉书》永元六年流民贩卖勿出租税诏不载。《国用门》载漕运兴废,而
《后汉书》建武七年罢护漕都尉,建初三年罢常山诸处河漕不载。其载唐代东都
及郑州诸处漕运措置,亦不及《唐会要》之详。历代赈恤,於汉既载本始四年之
诏,而略三年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之诏。《选举考》详载两汉之选举,而
《汉书》元封四年诏举茂才异等,始元元年遣廷尉持节行郡国举贤良,永光元年
诏举朴质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俱不载。《学校考》辨先圣、
先师之分,而《唐会要》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孔子为先圣,颜回等为先师之制不载。
至《职官考》则全录杜佑《通典》。五代建置,尤叙述寥寥。核以王溥《五代会
要》、孙逢吉《职官分纪》,仅得其十之一二。《郊祀考》多引经典,而《尚书》
之肆类于上帝不载。《逸周书》、《bai6*虎通》、《三辅黄图》所载周明堂之制最
详,亦不及徵引。又载历代明堂之制,而梁武帝改作明堂,详於《隋书·礼仪志》
者不载。地祇之祭只引《周官》及《礼记·郊特性》,而礼运、祭地、瘗缯,及
《考工记》玉人两圭五寸祀地之文不载。汉祀后土之制,只载《汉旧仪》祭地河
东,而《汉官仪》北郊坛在城西北诸制不载。又雩祭引《左传》、《周礼》注疏,
而《礼记·祭法》雩宗祭水旱也,《尔雅》舞号雩也,皆不载。祭日月,只引
《礼记》、《周礼》,而《大戴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及《尚书大传》
古者帝王以正月朝迎日於东郊,皆不载。於汉制既载宣帝时成山祠日、莱山祠月,
而建始时罢此祠,复立於长安城事,又不载。《社稷门》引各经注疏所论社制,
而《周书·作雒篇》建社之制,及蔡邕《独断》所载天子大社之制,皆不载。祀
山川亦引经传,而《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祭川沈,《尔雅》祭山曰庪县、
祭川曰浮沈,皆不载。又分代详载,而独略北齐天保元年分遣使人致祭於五岳四
渎。《宗庙考》载后魏七庙之制,只引《礼志》改七庙之诏,不知兴建沿革详於
《孙惠蔚本传》。又唐初建七庙,《新唐书·礼乐志》多略,而不参用《旧唐书
·礼仪志》。《王礼考》载周之朝仪,而不引《周书·王会解》。又详载历代朝
仪,而不载《史记·秦本纪》始皇三十五年营作朝宫。载汉代朝仪,而不载《续
汉书·礼仪志》所载常朝之制。又舆服之载於史志者,必详叙卿士大夫,如汉制
二千石车朱两轓之类,所以明差等也,而一概从略。《乐考》载五代庙乐,不如
《五代会要》之详。《兵考》载晋兵制至悼公四年而止,其后治兵邾南,甲车四
千乘不载。载鲁兵制自昭公蒐红始,而成公元年作丘甲,襄公十一年作三军,昭
公五年舍中军,俱不载。《经籍考》卷帙虽繁,然但据晁、陈二家之目。参以诸
家著录,遗漏宏多。《舆地考》亦本欧阳忞《舆地广记》,罕所订补。大抵门类
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
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
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弘治十年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刊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
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梁储,纂
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傅珪,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
卷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
也。其体例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者,则以司分。户、
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府自为
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七
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
附北京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
如太常司改为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官。其别开公署者,如
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赋之盈缩、制
度科条之改易,亦相连并载,以见变通创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
为主,而参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
《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军
法定律》、《宪纲》十二书。於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具
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证。其后嘉靖八年复命阁臣续修《会典》五十三卷,万
历四年又续修《会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莫知存佚。殆以嘉靖时祀
典太滥,万历时秕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欤?
△《七国考》·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董说撰。说有《易发》,已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
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
《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
《琐徵》十四门。皆采掇诸书,以相佐证,略如《会要》之体。大致以《战国策》、
《史记》为本,而以诸子杂史补其遗阙。其所援引如刘向《列仙传》,张华《感
应类从志》、《子华子》、《符子》,王嘉《拾遗记》之类,或文士之寓言,或
小说之杂记,皆据为典要。而《月令》所载“太尉大酋”之属,注者明曰秦官,
乃反遗漏,未免去取不伦。又既以七国为名,自应始自分晋以后。而秦之寺人,
上引《车邻》;楚之两广,远徵《左传》。则於断限有乖。《新序》载“魏王欲
为中天之台,许琯谏止”,未必实有其事。即有之,亦议而未行。而魏《宫室门》
中乃出一中天台。《庄子》载无盛鹤列於丽谯,盖城阙之通名,非魏所独有。乃
於魏《宫室》中标一目曰《丽谯》。《琴操》载韩杀聂政之父,乃古来之常制,
非韩所创。乃於韩刑法中标一目曰《杀》,亦嫌於苟盈卷帙。至於秦水心剑事,
本见《续齐谐记》,乃云《白帖》;秦舍晋侯於灵台,本见《左传》,乃云《列
女传》。亦往往不得其出典。观其前后无序跋,而齐《职官门》注封君后妃附,
乃只有封君而无后妃。殆说未成之稿,偶为后人传录欤?然春秋以前之制度,有
经传可稽;秦汉以下之故事,有史志可考。惟七雄云扰,策士纵横,中间一二百
年,典章制作,实荡然不可复徵。说能参考诸书,排比钩贯,尚一一各得其崖略,
俾考古者有徵焉。虽间伤芜漫,固不妨过而存之矣。
△《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伏考国朝会典,初修於康熙三十三年,续修於雍正五
年。至是凡三经厘定,典章弥备,条目弥详。考昔成周之制,百度分治以六官,
六官统汇於周礼。圣人经世之枢要,於是乎在。虽越数千载,时势异宜,政令不
能不增,法制不能不改,职守亦不能不分,难复拘限以六官,而其以官统事,以
事隶官,则实万古之大经,莫能易也。故历代所传,如《唐六典》、《元典章》、
《明会典》,递有损益,而宏纲巨目,不甚相远。然其书之善否,则不尽系编纂
之工拙,而系乎政令之得失。盖一朝之会典,即记一朝之故事。故事之所有,不
能删而不书;故事之所无,亦不能饰而虚载;故事有善有不善,亦不能有所点窜
变易。如《唐六典》先颁祥瑞之名目,分为三等,以待天下之奏报。殆於上下相
罔。然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又如《至正条格》中偏驳不公之令,经
御题指摘者,人人咸喻其非,然亦当时有此制,秉笔者不能不载也。国多粃政,
安怪书多驳文乎?至於《周礼》一经,朱子称其盛水不漏。亦其时体国经野,事
事为万世开太平。故其书亦传之万世,尊为法守,非周公有所涂饰於其间也。我
国家列圣相承,文谟武烈,垂裕无疆,规画既皆尽善。我皇上执两用中,随时损
益,又张弛皆衷於道,增删悉合其宜。则是书之体裁精密,条理分明,足以方驾
《周礼》者,实圣主鸿猷上轶丰镐也。夫岂历代规条所能望见涯涘乎?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与《大清会典》同时告成。《会典》原本,以则例散
附各条下,盖沿历代之旧体。至是乃各为编录,使一具政令之大纲,一备沿革之
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考《周礼》为一代之典制,而六官所职,其文颇略。
其见於诸书者,如都城之广狭,《左传》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之一,小九之一。《逸周书·作雒解》称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城方王城九
之一。其文相合,当为周之旧典,而《周礼》无之。又太子生之礼,《左传》称
接以太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礼记·内则》所载,文虽稍详其事并同。当
亦为周之旧典,而《周礼》亦无之。知《周礼》举其要,而度数节次之详,则故
府别有其记载,与六典相辅。又《左传》载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
“非礼也,勿籍。”知当日王室之礼,或改於旧,必籍而记之,以为故事。其书
虽不传,其文则旁见侧出,散在古籍者,尚灼然可考也。然则《会典》之外,别
为《则例》,正三代之古义矣。其间随时损益之迹,悉出圣人之化裁。盖帝王创
制显庸,有百世不变之大经,《诗》所谓“不愆不亡,率由旧章”是也;有因事
制宜之大用,《记》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也。即政典之因革,以仰窥
皇心之运量,精一执中,具昭於是。岂徒备掌故而已哉。
△《钦定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
乾隆十二年奉敕撰。马端临《文献通考》断自宋宁宗嘉定以前,采摭宏富,
体例详赅,元以来无能继作。明王圻始捃拾补缀,为《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
卷。体例糅杂,颠舛丛生,遂使数典之书,变为兔园之策,论者病焉。然终明之
世,亦无能改修。岂非以包括历朝,委曲繁重,难於蒐罗而条贯之哉?我皇上化
洽观文,道隆稽古。特命博徵旧籍,综述斯编。黜上海之野文,补鄱阳之巨帙。
采宋、辽、金、元、明五朝事迹议论,汇为是书。初议於马氏原目之外增《朔闰》、
《河渠》、《氏族》、《六书》四门。嗣奉敕修《续通志》,以《天文略》可该
朔闰,《地理略》原首河渠,《氏族》、《六书》更郑樵之旧部,既一时并撰,
即无容两笈复陈。故二十四门仍从马氏之原目。其中如《钱币考》之载钞银,
《象纬考》之详推步,於所必增者乃增;《物异考》之不言徵应,《经籍考》之
不录佚亡,於所当减者乃减。亦不似王氏之横生枝节,多出赘疣。大抵事迹先徵
正史,而参以说部杂编。议论博取文集,而佐以史评语录。其王圻旧本,间有一
长可取者,沙中金屑,亦不废搜求。然所存者,十分不及其一矣。至於考证异同,
辨订疑似,王本固为疏陋,即马本亦略而未详。兹皆本本元元,各附案语,一折
衷於圣裁。典核精密,纤悉不遗,尤二书所不逮焉。盖王圻著述,务以炫博,故
所续《通考》及《稗史汇编》、《三才图会》之类,动盈二三百卷,而无所取材。
此书则每成一类,即先呈御览,随事指示,务使既博且精。故非惟可废王氏之书,
即马氏之书历来推为绝作,亦陶铸之而有馀也。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六十六卷
乾隆十二年奉敕撰。初与五朝《续文献通考》共为一编。乾隆二十六年,以
前朝旧事,例用平书。而述昭代之典章,录列朝之诏谕、尊称、鸿号,於礼当出
格跳行。体例迥殊,难於画一。遂命自开国以后,别自为书。后《续通典》、
《续通志》皆古今分帙,即用此书之例也。其二十四门,初亦仍马氏之目。嗣以
《宗庙考》中用马氏旧例附录群庙,因而载入敕建诸祠。仰蒙睿鉴周详,纶音训
示,申明礼制,釐定典章。载笔诸臣始共知尊卑有分,名实难淆,恍然於踵谬沿
讹之失。乃恪遵圣谕,别立《群庙》一门,增原目为二十五。其中子目,《田赋》
增八旗田制,《钱币》增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增八旗壮丁,《土贡》
增外藩,《学校》增八旗官学,《宗庙》增崇奉圣容之礼,《封建》增蒙古王公,
皆以今制所有而加。《市籴》删均输、和买、和籴,《选举》删童子科,《兵考》
删车战,皆以今制所无而省。至《象纬》增推步,《物异》删洪范五行,《国用》
分为九目,尊号册封之典自《帝系》移入《王礼》,则斟酌而小变其例者也。考
马氏所叙宋事,虽以世家遗荫,多识旧闻。然计其编摩,实在入元以后。故典章
放失,疏略不详。理宗以下三朝,以国史北移,更阙无一字。(案,理宗以后国
史,元兵载以北归,事见宋季《三朝政要序》。)今则圣圣相承,功成文焕。实
录记注,具录於史官;公牍奏章,全掌於籍氏。每事皆寻源竟委,赅括无遗。故
卷帙繁富,与马氏原本相埒。夫《尚书》兼陈四代,而《周书》为多;《礼记》
亦兼述三王,而《周礼》尤备。盖监殷监夏,百度修明,文献足徵,蒐罗自广。
有不必求博而自博者矣。
△《钦定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杜佑《通典》,终於天宝之末。是书所续,自唐肃宗
至德元年讫明崇祯末年。凡《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四十一卷,
《乐》七卷,《兵》十二卷,《刑》十六卷,《州郡》十八卷,《边防》四卷,
《食货》十八卷。篇目一仍杜氏之旧。惟杜氏以兵制附《刑》后,今则《兵》、
《刑》各为一篇,稍有不同。考古者虞廷九官,有士而无司马。凡蛮夷寇贼,一
隶於士。《鲁语》臧文仲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
钻笮。薄刑用鞭朴。”则兵刑可以为一。又《左传》纪少昊以祝鸠为司马,爽鸠
为司寇。而秋官、夏官《周礼》亦分两职。则兵刑亦可为二。以事迹多寡,卷帙
繁简,酌为门目之分合,其宏旨仍不异也。至於编纂之例,唐代年祀稍远,旧典
多亡。五代及辽,文献靡徵,史书太略,则旁搜图籍以求详。明代见闻最近,杂
记实繁。宋、金及元,著作本多,遗编亦夥,则严核异同以传信。总期於既精既
博,不滥不遗。案,《宋史·艺文志》有宋白《续通典》二百卷,今其书已亡。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咸平三年奉诏,四年九月书成,起唐至德初,迄周显德
末。又载王钦若言,杜佑《通典》,上下数千载为二百卷,而其中四十卷为开元
礼。今之所载二百馀年,亦如前书卷数,时论非其重复。兹编仰禀圣裁,酌乎繁
简之中。而九百七十八年内典制之源流,政治之得失,条分件系,纲举目张。诚
所谓记事提要,纂言钩玄,较诸杜氏原书,实有过之无不及。宋白所续,更区区
不足道矣。
△《钦定皇朝通典》·一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以八门隶事,一如杜佑之旧。其中条例则或革或因。
如《钱币》附於《食货》,《马政》附於《军礼》,《兵制》附於《刑法》。於
理相近,於义有取者,今亦无所更易。至於古今异制,不可强同。如《食货典》
之榷酤、算缗,《礼典》之封禅,前朝弊法,久已为圣代所除。即一例从删,不
复更存虚目。又《地理典》以统包历代,分并靡常,疆界参差,名称舛互。故推
原本始,以九州提其大纲。今既专述本朝,自宜敬遵今制。况乎威弧震叠,式廓
昄章。东届出日之邦,西括无雷之国。山河两戒,并隶职方。近复戡定冉駹,
开屯列戍。皇舆广阔,更非九州旧界所能包。故均以《大清一统志》为断,不更
以《禹贡》州域紊昭代之黄图。至杜氏述唐朝掌故与历代共为一书,故皆分缀篇
终。其文简略,亦体裁所限,不得不然。今则专勒一编,式昭国典,当法制修明
之世,鸿猷善政,史不胜书。故卷目加繁,溢於旧笈。且杜氏所采者,惟开元礼
为详。今则谟烈昭垂,各成完帙。礼有《大清通礼》、《皇朝礼器图式》;乐有
《圣祖御制律吕正义》、《皇上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刑有《大清律例》;兵有
《中枢政考》;地理有《皇舆表》、《大清一统志》、《钦定日下旧闻考》、
《盛京通志》、《热河志》、《满洲源流考》、《皇舆西域图志》。又有《大清
会典》及《则例》总其纲领,八旗及六部则例具其条目。故缕分件系,端委详明,
用以昭示万年,诚足媲美乎官礼。又岂杜氏之掇拾残文、裒合成帙所可同日语哉。
△《钦定皇朝通志》·二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二十略之目,亦与郑樵原本同。而纪传年谱则省而不
作。盖实录国史,尊藏金匮。与考求前代、删述旧文,义例固不侔也。至於二十
略中,有原本繁而今汰者三:《都邑略》中樵兼载四裔所居,非但约略传闻,地
多无据,且外邦与帝京并列,义亦未安。今惟恭录兴京、盛京、京师城阙之制,
以统於尊。《谥略》中樵分三等二百十品,多所臆定。今惟恭录赐谥,以昭其慎。
《金石略》中樵所采颇杂,今惟恭录列圣宝墨、皇上奎章,兼及御定《西清古鉴》、
《三希堂帖》、《淳化轩帖》、《兰亭八柱帖》诸刻。馀悉不登,以涤其滥。有
原本疏而今补者二:《天文略》中樵惟载《步天歌》,今则敬遵圣祖仁皇帝御制
《仪象考成》,《灵台仪象志》,皇上御制《仪象考成后编》,会通中西之法,
以究象纬之运行。《地理略》中樵以四渎统诸水,而州县郡道,以水为别。今则
於其不入四渎者,大河以北如盛京、京畿诸水,大江以南如浙、闽、瓯、粤诸水,
以及滇南、漠北诸水自入南北海者,并一一补载。而河有重源,今厎定西域而始
知者,亦恭录圣制,以昭示来兹。有原本冗琐而今删并者三:《艺文略》中樵所
列既多舛讹。《校雠略》中樵所举亦未精确。《图谱略》中樵分“记有”、“记
无”二类,而“记无”多至二十六门,既多虚设。如击桐、试马、斗羊、对雉诸
图,尤猥杂无取。今并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断,以折其中。有原本之所未
闻者三:《六书略》中以国书十二字头括形声之变化,并以《钦定西域同文志》
胪列蒙古、西番、托忒、回部诸字。丝牵珠贯,音义毕该,非樵之穿凿偏旁所知
也。《七音略》中以国书合声之法为翻切之总钥,而两合、三合之中有上下连书,
有左右并书,有重声大书、轻声细书,以《钦定同文韵统》为华梵之通津。以天
竺五十字母配合成一千二百十二音,又以西番三十字母别配合成四百三十四音,
而各释以汉音。汉音不具,则取以合声,非樵株守等韵所知也。《昆虫草木略》
中樵分八类,五朝《续通志》已为补漏订讹。至於中国所无而产於遐方,前代所
无而出於今日,如金莲花、夜亮木之类,见於《钦定广qun6*芳6*谱》。普盘樱、额堪
达罕、秦达罕之类,见於圣祖仁皇帝《几暇格物编》。北天竺乌沙尔器、火鸡、
箬漠鲜、知时草之类,见於御制诗集。如奇石、密食、鷟鸑尔之类,见於《钦定
西域图志》。尤非樵之抱残守匮所知矣。盖创始之作,考校易疏;论定之馀,体
裁益密。生於衰微之世,则耳目难周;生於明备之朝,则编辑易富。樵当宋之南
渡,局於见闻,又草创成书,无所质证,故踳驳至於如斯。以视遭遇昌期,仰
蒙圣训,得以蒐罗宏富,辨证精详,以成一代巨观者。其瞠乎莫逮,亦良有由矣。
(谨案,郑樵《通志》入《别史》,钦定《续通志》亦入《别史》,均以兼
有纪传故也。至皇朝《通志》惟有十二略,则名为《通志》,实与《通典》、
《通考》为类,故恭录於《政书》之中。)
△《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原本不著名氏,今知为承泽
作者,《大兴志》载承泽所著有《元朝典故编年考》,与此本合也。其书取元代
朝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集以附益之,共为八卷。《元史》
冗复漏略,殊乏体裁。此虽不能详悉厘正,而削繁增简,具有首尾,差易省览。
其第九卷为《元朝秘史》,第十卷附《辽金遗事小序》,谓“元有《秘史》十卷,
《续秘史》二卷。前卷载沙漠始起之事,续卷载下燕京灭金之事,盖其国人所编
记。书藏禁中不传,偶从故家见之,录续卷末,以补史所不载”云云。考其所引,
并载《永乐大典》元字韵中,互相检勘,一一相同。疑本元时秘册,明初修书者
或尝录副以出,流传在外,故承泽得而见之耳。所记大都琐屑细事,且间涉荒诞。
盖亦传闻之辞,辗转失真,未足尽以为据。然究属元代旧文,世所罕睹。自《永
乐大典》以外,惟见於此书,与正史颇有异同,存之亦足以资参订也。
──右“政书类”通制之属,十九部、二千二百九十八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纂述掌故,门目多端,其间以一代之书而兼六职之全者,不可分属。
今总而汇之,谓之《通制》。)
0
猜你喜欢:
- 《新唐书》 ◎宰相下 (表格略)
- 《红楼梦》 话说秦业父子专候贾家的人来送上学择日之信。原来宝玉急于要和秦钟相遇,却顾不得别的,遂择了后日一定上学。“后日一早请秦相公到我这里,会
- 《曹子建集》 ○感婚赋 阳气动兮淑清,百卉郁兮含英。春风起兮萧条,蛰虫出兮悲鸣。顾有怀兮妖饶,用搔首兮屏营。登清台以荡志,伏高轩而游情。悲良
- 《水浒传》 诗曰: 幸短亏心只是贫,休生奸计害他人。 天公自有安排处,失却便宜损自身。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兴儿孙。
- 《宋书》 ◎符瑞中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
- 《魏书》 ◎献文六王 彭城王 彭城王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
- 《后汉书》 张升字彦真,陈留尉氏人,富平侯放之孙也。升少好学,多关览,而任情不羁。其意相合者,则倾身交结,不问穷贱;如乖真志好者,虽王公大人,终
- 《颜氏家训》 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为书七卷,式范千叶,号曰《颜氏家训》。虽非子史同波,抑是王言盖代。其中
- 《清史稿》 ○于成龙(孙准) 彭鹏 陈瑸 陈鹏年 施世纶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
- 《世说新语》 1.王太尉问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 2.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
- 《初刻拍案惊奇》 诗曰: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由来不较差。 况是能通闺阁内,但教着手便勾叉。 话说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与他往来
- 《宋书》 ◎符瑞下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于夏德,异本同秀。 汉宣帝元康四年,
- 《晋书》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之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 《菜根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
- 《北史》 ○崔光(子劼弟子鸿) 崔亮(从弟光韶 叔祖道固) 崔光,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孝文赐名焉。祖旷,从慕容德南度河,居青州
- 《浮士德》 〔海伦上,被俘特洛亚女子合唱队〕. 〔潘塔利斯,是合唱队的女领唱.
- 《宋史》 ◎职官十(杂制) ○赞引 导从 赐 食邑 实封 使职 宫观 赠官 叙封 致仕 荫补 赞引 旧中
- 《晋书》 ◎孔愉(子汪 安国 弟祗 从子坦 严 从弟群 群子沉) 丁潭 张茂 陶回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其先世
- 《明史》 ○廖永安 俞通海(弟通源 渊) 胡大海(养子德济) 栾凤 耿再成 张德胜 汪兴祖 赵德胜(南昌康郎山两庙忠臣附)
- 《金史》 ○宗翰(本名粘罕 子斜哥) 宗望(本名斡离不 子齐 京 文) 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国相撒改之长子也。年十七
评论
发表评论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七则》
- 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