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一 子部一

卷九十一 子部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子部总叙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
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
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
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
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
类。儒家尚矣。有文事者有武备,故次之以兵家。兵,刑类也。唐虞无皋陶,则
寇贼奸宄无所禁,必不能风动时雍,故次以法家。民,国之本也;穀,民之天也;
故次以农家。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系焉。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
亲治之,故次以医家。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
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百家方技,或有益,或无益,而其说久行,
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游艺亦学问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艺术。
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观者也。诗取多识,易称制器,博闻有取,利用攸资,故
次以谱录。群言岐出,不名一类,总为薈稡,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杂家。隶
事分类,亦杂言也,旧附於子部,今从其例,故次以类书。稗官所述,其事末矣,
用广见闻,愈於博弈,故次以小说家。以上四家,皆旁资参考者也。二氏,外学
也,故次以释家、道家终焉。夫学者研理於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徵事於史,
可以明古今之成败;馀皆杂学也。然儒家木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
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其馀虽真伪相杂,
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於圣人者,存之
亦可为鉴戒。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儒家类一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王
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
道学、儒林分为两传。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二派,笔舌交攻。自时厥后,
天下惟朱、陆是争,门户别而朋党起,恩雠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明之末叶,
其祸遂及於宗社。惟好名好胜之私心不能自克,故相激而至是也。圣门设教之意,
其果若是乎?今所录者,大旨以濂、洛、关、闽为宗。而依附门墙,藉词卫道者,
则仅存其目。金谿、姚江之派,亦不废所长。惟显然以佛语解经者,则斥入杂家。
凡以风示儒者无植党,无近名,无大言而不惭,无空谈而鲜用。则庶几孔、孟之
正传矣。
△《孔子家语》·十卷(内府藏本)
魏王肃注。肃字子雍,东海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事迹具《三国志》本
传。是书肃自序云:郑氏学行五十载矣,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顷还家,方取以来。与
予所论,有若重规叠矩云云。是此本自肃始传也。考《汉书·艺文志》有《孔子
家语》二十七卷。颜师古注云:非今所有《家语》。《礼乐记》称舜弹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郑注:其词未闻。孔颖达疏载肃作《圣证论》,引《家语》阜财解愠
之诗以难康成。又载马昭之说,谓《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故王柏
《家语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语》,乃王肃自取《左传》、《国语》、《荀》、
《孟》、二戴记,割裂织成之。孔衍之序,亦王肃自为也。独史绳祖《学斋佔
毕》曰:《大戴》一书,虽列之十四经,然其书大抵杂取《家语》之书,分析而
为篇目。其公冠篇载成王冠,祝辞内有先帝及陛下字,周初岂曾有此?《家语》
止称王字,当以《家语》为正云云。今考陛下离显先帝之光曜已下,篇内已明云
孝昭冠辞,绳祖误连为祝雍之言,殊未之考。盖王肃袭取公冠篇为冠颂,已误合
孝昭冠辞於成王冠辞,故删去先帝陛下字,窜改王字。《家语》袭《大戴》,非
《大戴》袭《家语》,就此一条,亦其明证。其割裂他书,亦往往类此。反覆考
证,其出於肃手无疑。特其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於其中,故自唐以
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其书至明代,传本颇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语》,自云
未见王肃本。王鏊《震泽长语》亦称《家语》今本,为近世妄庸所删削。惟有王
肃注者,今本所无多具焉,则亦仅见之也。明代所传凡二本,闽徐<火勃>家本,中
缺二十馀页。海虞毛晋家本,稍异而首尾完全。今徐本不知存佚,此本则毛晋所
校刊,较之坊刻,犹为近古者矣。
△《荀子》·二十卷(内府藏本)
周荀况撰。况,赵人。尝仕楚为兰陵令,亦曰荀卿。汉人或称曰孙卿,则以
宣帝讳询,避嫌名也。《汉志·儒家》载《荀卿》三十三篇。王应麟《考证》谓
当作三十二篇。刘向《校书序录》称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复二百
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唐杨倞分易旧第,编为二
十卷,复为之注,更名《荀子》,即今本也。考刘向《序录》,卿以齐宣王时来
游稷下。后仕楚,春申君死而卿废。然《史记·六国年表》载春申君之死,上距
宣王之末凡八十七年。《史记》称卿年五十始游齐,则春申君死之年,卿年当一
百三十七矣。於理不近。晁公武《读书志》谓《史记》所云年五十为年十五之讹,
意其或然。宋濂《荀子》书后又以为襄王时游稷下,亦未详所本。总之战国时人
尔,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矣。况之著书,主於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其中
最为口实者,莫过於非十二子及性恶两篇。王应麟《困学纪闻》据《韩诗外传》
所引,卿但非十子,而无子思、孟子,以今本为其徒李斯等所增,不知子思、孟
子后来论定为圣贤耳。其在当时,固亦卿之曹偶,是犹朱、陆之相非,不足讶也。
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於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之说,任自然而废
学,因言性不可恃,当勉力於先王之教。故其言曰:凡性者,天之所就也,不可
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
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其辨白伪字甚明。杨倞注亦曰:伪,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
故伪字人旁加为,亦会意字也。其说亦合卿本意。后人昧於训诂,误以为真伪之
伪,遂譁然掊击,谓卿蔑视礼义,如老、庄之所言。是非惟未睹其全书,即性
恶一篇自篇首二句以外,亦未竟读矣。平心而论,卿之学源出孔门,在诸子之中
最为近正,是其所长;主持太甚,词义或至於过当,是其所短。韩愈大醇小疵之
说,要为定论。馀皆好恶之词也。杨倞所注亦颇详洽。《唐书·艺文志》以
倞为杨汝士子,而宰相世系表则载杨汝士三子:一名知温,一名知远,一名知
至,无名倞者。表志同出欧阳修手,不知何以互异,意者倞或改名,如温庭
筠之一名岐欤?
△《孔丛子》·三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曰孔鲋撰。所载仲尼而下子上、子高、子顺之言行,凡二十一篇,又
以孔臧所著赋与书上下二篇附缀於末,别名曰《连丛》。鲋字子鱼,孔子八世孙。
仕陈涉为博士。臧,高祖功臣孔藂之子,嗣爵蓼侯。武帝时官太常。其书《文献
通考》作七卷。今本三卷,不知何人所并。晁公武《读书志》云:《汉志》无
《孔丛子》,儒家有《孔臧》十篇,杂家有孔甲《盘盂书》二十六篇,其独治篇,
鲋或称孔甲。意者,《孔丛子》即孔甲《盘盂》,《连丛》即孔臧书。案《汉书
·艺文志》颜师古注,谓孔甲黄帝之史,或云夏后孔甲,似皆非。则《孔丛》非
《盘盂》。又志於儒家《孔臧》十篇外,诗赋家别出《孔臧赋》二十篇。今《连
丛》有赋,则亦非儒家之孔臧。公武未免附会。《朱子语类》谓:《孔丛子》文
气软弱,不似西汉文字,盖其后人集先世遗文而成之者。陈振孙《书录解题》亦
谓:案孔光传,孔子八世孙鲋,魏相顺之子,为陈涉博士,死陈下。则固不得为
汉人。而其书记鲋之没,则又安得以为鲋撰?其说当矣。《隋书·经籍志·论语
家》有《孔丛》七卷。注曰:陈胜博士孔鲋撰。其序录称《孔丛》、《家语》并
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则其书出於唐以前。然《家语》出王肃依托,《隋志》既误
以为真,则所云《孔丛》出孔氏所传者,亦未为确证。朱子所疑,盖非无见。即
如舜典禋於六宗何谓也,子曰:所宗者六,皆洁祀之也。埋少牢於泰昭,所以祭
时也。祖迎於坎坛,所以祭寒暑也。主於郊宫,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
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旱也。禋六宗,此之谓也。其说与伪《孔传》
伪《家语》并同。是亦晚出之明证也。其中第十一篇即世所传《小尔雅》,注疏
家往往引之。然皆在晋、宋以后。惟《公羊传疏》所引贾逵之说,谓俗儒以六两
为锊,正出此书。然谓之俗儒,则非《汉·艺文志》之《小尔雅》矣。又《水经
注》引《孔丛子》曰: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诸孔氏封五十馀
所,人名昭穆,不可复识。有铭碑三所,兽碣具存云云。今本无此文,似非完帙。
然其文与全书不类,且不似孔氏子孙语。或郦道元误证,抑或传写有讹,以他书
误题孔丛欤?
△《新语》·二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汉陆贾撰。案:《汉书》贾本传称著《新语》十二篇。《汉书·艺文
志》儒家陆贾二十七篇,盖兼他所论述计之。《隋志》则作《新语》二卷。此本
卷数与《隋志》合,篇数与本传合,似为旧本。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
《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
《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
悉不见於《史记》。王充《论衡·本性篇》引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
人能察已所以受命则顺,顺谓之道。今本亦无其文。又《穀梁传》至汉武帝时始
出,而道基篇末乃引《穀梁传》曰,时代尤相牴牾。其殆后人依托,非贾原本欤?
考马总《意林》所载,皆与今本相符。李善《文选注》於司马彪赠山涛诗引《新
语》曰:楩梓仆则为世用。於王粲从军诗引《新语》曰:圣人承天威,承天功,
与之争功,岂不难哉!於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引《新语》曰:高台百亻刃。於古诗
第一首引《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於张载杂诗第七首引《新
语》曰: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垂名於万世也。以今本核校,虽文句有详略异同,
而大致亦悉相应,似其伪犹在唐前。惟《玉海》称陆贾《新语》今存於世者,道
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德、怀虑才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於宋
本,为不可解。或后人因不完之本补缀五篇,以合本传旧目也。今但据其书论之,
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於修身用人。其称引《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
德不德一语,馀皆以孔氏为宗。所援据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
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流传既久,其真其赝,存而不论可矣。所载卫公子
鱄奔晋一条,与三传皆不合,莫详所本。中多阙文,亦无可校补。所称文公种
米、曾子驾羊诸事,刘昼《新论》、马总《意林》皆全句引之,知无讹误,然皆
不知其何说。又据犁嗝报之语,训诂亦不可通。古书佚亡,今不尽见,阙所不知
可也。
△《新书》·十卷(通行本)
汉贾谊撰。《汉书·艺文志·儒家》贾谊五十八篇。《崇文总目》云:本七
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别本或为十卷。考今隋、唐志
皆作十卷,无九卷之说。盖校刊《隋书》、《唐书》者未见《崇文总目》,反据
今本追改之。明人传刻古书,往往如是,不足怪也。然今本仅五十六篇,又问孝
一篇有录无书,实五十五篇,已非北宋本之旧。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首载
过秦论,末为吊湘赋,且略节谊本传於第十一卷中。今本虽首载过秦论,而末无
吊湘赋,亦无附录之第十一卷,且并非南宋时本矣。其书多取谊本传所载之文,
割裂其章段,颠倒其次序,而加以标题,殊瞀乱无条理。《朱子语录》曰:贾谊
《新书》除了《汉书》中所载,馀亦难得粹者,看来只是贾谊一杂记稿耳。中间
事事有些个。陈振孙亦谓其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今考
《汉书》谊本传赞,称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於世事者著於传。应劭《汉书
注》亦於《过秦论》xia6*注曰:贾谊书第一篇名也。则本传所载皆五十八篇所有,
足为显证。赞又称三表五饵以系单于。颜师古注所引贾谊书,与今本同。又文帝
本纪注引贾谊书卫侯朝於周,周行人问其名,亦与今本同。则今本即唐人所见,
亦足为显证。然决无摘录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决无连缀十数篇合为奏疏一篇上
之朝廷之理。疑谊《过秦论》、《治安策》等本皆为五十八篇之一,后原本散佚,
好事者因取本传所有诸篇,离析其文,各为标目,以足五十八篇之数,故饾飣至
此。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朱子以为杂记之稿,固未核其实,陈氏以为决非谊
书,尤非笃论也。且其中为《汉书》所不载者,虽往往类《说苑》、《新序》、
《韩诗外传》,然如青史氏之记,具载胎教之古礼。《修政语》上下两篇,多帝
王之遗训。《保傅篇》、《容经篇》并敷陈古典,具有源本。其解《诗》之驺虞、
《易》之潜龙、亢龙,亦深得经义。又安可尽以浅驳不粹目之哉!虽残阙失次,
要不能以断烂弃之矣。
△《盐铁论》·十二卷(内府藏本)
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
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皆请罢盐铁、榷酤,与御史大夫
桑宏羊等建议相诘难。宽集其所论,为书凡六十篇,篇各标目。实则反覆问答,
诸篇皆首尾相属。后罢榷酤,而盐铁则如旧,故宽作是书,惟以盐铁为名,盖惜
其议不尽行也。书末杂论一篇,述汝南朱子伯之言,记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
生等六十馀人,而最推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於桑宏羊、车千秋深著微词。盖
其著书之大旨,所论皆食货之事,而言皆述先王,称六经,故诸史皆列之儒家。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改隶史部食货类中,循名而失其实矣。明嘉靖癸丑,华亭
张之象为之注。虽无所发明,然事实亦粗具梗概。今并录之,以备考核焉。
△《新序》·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刘向撰。向字子政,初名更生。以父任为辇郎,历官中垒校尉。事迹具
《汉书》本传。案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
《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隋书·经籍志》,《新序》三十卷,
《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其目亦同。曾巩《校书序》则云,今可见者十
篇。巩与欧阳修同时,而其所言卷帙悬殊。盖《艺文志》所载据唐时全本为言,
巩所校录则宋初残阙之本也。晁公武谓曾子固缀辑散逸,《新序》始复全者,误
矣。此本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即曾巩校定之旧。《崇文
总目》云,所载皆战国、秦、汉间事。以今考之,春秋时事尤多,汉事不过数条。
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
出入。高似孙《子略》谓,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至其正
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监者,尽在此书。固未免推崇已甚。
要其推明古训,以衷之於道德仁义,在诸子中犹不失为儒者之言也。叶大庆《考
古质疑》摘其昭奚恤对秦使者一条,所称司马子反在奚恤前二百二十年,叶公子
高、令尹子西在奚恤前一百三十年,均非同时之人。又摘其误以孟子论好色好勇
为对梁惠王,皆切中其失。至大庆谓黍离乃周诗,《新序》误云卫宣公之子寿,
闵其兄且见害而作,则殊不然。向本学鲁诗,而大庆以毛诗绳之,其不合也固宜。
是则未考汉儒专门授受之学矣。
△《说苑》·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刘向撰。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
皆亡。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晁公武《读书
志》云:刘向《说苑》以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
正谏、法诫、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为目,
阳嘉四年上之,阙第二十卷。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
耳。今本第十法诫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后有反质篇。陆游《渭南集》记李德刍之
言,谓得高丽所进本补成完书。则宋时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见也。其书皆录遗
闻佚事足为法戒之资者,其例略如《诗外传》。叶大庆《考古质疑》摘其赵襄子
赏晋阳之功孔子称之一条,诸御已谏楚庄王筑台引伍子胥一条,晏子使吴见夫差
一条,晋太史屠馀与周桓公论晋平公一条,晋胜智氏后阖闾袭郢一条,楚左史倚
相论越破吴一条,晏子送曾子一条,晋昭公时战邲一条,孔子对赵襄子一条,
皆时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侨并载其龙蛇之歌,而之侨事尤舛。黄
朝英《缃素杂记》亦摘其固桑对晋平公论养士一条,《新序》作舟人古乘对赵简
子。又楚文王爵筦饶一条,《新序》作楚共王爵筦苏。二书同出向手,而自相矛
盾。殆捃拾众说,各据本文,偶尔失於参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赖此以存。如
《汉志》《河间献王》八篇,《隋志》已不著录,而此书所载四条,尚足见其议
论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采择。虽间有传闻异词,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
△《法言集注》·十卷(通行本)
汉扬雄撰。宋司马光集注。雄有《方言》,光有《易说》,皆已著录。考
《汉书·艺文志》,儒家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雄本传具列
其目,曰学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问道第四,问神第五,问明第六,寡
见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十,渊骞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
三。凡所列汉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详者,盖当时甚重雄书也。自程子始谓其曼衍
而无断,优柔而不决。苏轼始谓其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至朱子作《通鉴纲
目》,始书莽大夫扬雄死。雄之人品著作,遂皆为儒者所轻。若北宋之前,则大
抵以为孟、荀之亚。故光作《潜虚》以拟《太玄》,而又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
考自汉以来,有侯芭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李轨解一卷,辛德源注二十三卷。
又有柳宗元注,宋咸广注,吴秘注。至光之时,惟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之
注尚存。故光裒合四家,增以己意,原序称各以其姓别之。然今本独李轨注不署
名,馀则以宗元曰、咸曰、秘曰、光曰为辨。盖传刻者所改题也。旧本十三篇之
序列於书后,盖自《书序》、《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
孔传所移,《诗序》为毛公所移,乃谓子云亲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升
之章首,取合经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仍之焉。
△《潜夫论》·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王符撰。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后汉书》本传称:和安之后,世务游
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
居著书二十馀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今本凡三
十五篇,合叙录为三十六篇,盖犹旧本。卷首赞学一篇,论励志勤修之旨。卷末
五德志篇,述帝王之世次。志氏姓篇,考谱牒之源流。其中卜列、相列、梦列三
篇,亦皆杂论方技,不尽指陈时政。范氏所云,举其著书大旨尔。符生卒年月不
可考。本传之末载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里,符往谒见事。规解官归里,据本传
在延熹五年。则符之著书在桓帝时,故所说多切汉末弊政。惟桓帝时皇甫规、段
颎、张奂诸人屡与羌战,而其救边、边议二篇乃以避寇为憾。殆以安帝永初五年
尝徙安定、北地郡,顺帝永建四年始还旧地,至永和六年又内徙。符,安定人,
故就其一乡言之耶?然其谓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宏农为边,宏农内入
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则灼然明论,足为轻弃边地之炯鉴
也。范氏录其贵忠、浮侈、实贡、爱日、述赦五篇入本传,而字句与今本多不同。
晁公武《读书志》谓其有所损益,理或然欤。范氏以符与王充、仲长统同传,韩
愈因作《后汉三贤赞》。今以三家之书相较,符书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
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前史列之儒家,斯为不愧。惟贤难篇
中称邓通吮痈为忠於文帝,又称其欲昭景帝之孝,反以结怨,则纰缪最甚。是其
发愤著书,立言矫激之过,亦不必曲为之讳矣。
△《申鉴》·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汉荀悦撰。悦有《汉纪》,已著录。《后汉书·荀淑传》称,悦侍讲禁中,
见政移曹氏,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辨,通见政体。
既成,奏上。帝览而善之。其书见於《隋·经籍志》、《唐·艺文志》者皆五卷,
卷为一篇。一曰政体,二曰时事,皆制治大要及时所当行之务。三曰俗嫌,皆
禨祥谶纬之说。四曰杂言上,五曰杂言下,则皆泛论义理,颇似扬雄《法言》。
《后汉书》取其政体篇为政之方一章,时事篇正当主之制,复内外注记二章,载
入传中。又称悦别有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今并不传,惟所作《汉纪》及此书
尚存於世。《汉纪》文约事详,足称良史,而此书剖析事理,亦深切著明。盖由
其原本儒术,故所言皆不诡於正也。明正德中,吴县黄省曾为之注,凡万四千馀
言。引据博洽,多得悦旨。其於《后汉书》所引间有同异者,亦并列其文於句下,
以便考订。然如政体篇真实而已句,今本《后汉书》实作定;不肃而治句,今本
《后汉书》治作成。而省曾均未之及,则亦不免於偶疏也。
△《中论》·二卷(通行本)
汉徐幹撰。幹字伟长,北海剧人。建安中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事迹附见《魏志·王粲传》。故相沿称为魏人。然幹殁后三四年,魏乃受禅。不
得遽以帝统予魏。陈寿作史,托始曹操,称为太祖。遂并其僚属均入《魏志》,
非其实也。是书隋、唐志皆作六卷。《隋志》又注云:梁目一卷。《崇文总目》
亦作六卷。而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则
宋人所并矣。书凡二十篇,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於圣贤之道。故前
史皆列之儒家。曾巩《校书序》云:始见馆阁《中论》二十篇,及观《贞观政要》,
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今书独阙。又考之《魏志》,文帝称幹著
《中论》二十馀篇,乃知馆阁本非全书。而晁公武又称李献民所见别本,实有复
三年、制役二篇。李献民者,李淑之字,尝撰《邯郸书目》者也。是其书在宋仁
宗时尚未尽残阙,巩特据馆阁不全本著之於录,相沿既久,所谓别本者不可复见,
於是二篇遂佚不存。又书前有原序一篇,不题名字,陈振孙以为幹同时人所作。
今验其文,颇类汉人体格,知振孙所言为不诬。惟《魏志》称幹卒於建安二十二
年,而序乃作於二十三年二月,与史颇异。传写必有一讹,今亦莫考其孰是矣。
△《傅子》·一卷(永乐大典本)
晋傅玄撰。玄字休奕,北地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晋书·本传》
称玄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别,名为《傅子》。为内、外、
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行世。玄初作内篇成,以示司空王
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
墨之流遁,齐孙、孟於往代。其为当时所重如此。《隋书·经籍志》、《唐书·
艺文志》皆载《傅子》一百二十卷,马总《意林》亦同,是唐世尚为完本。宋
《崇文总目》仅载二十三篇,较之原目,已亡一百一十七篇。故《宋史·艺文志》
仅载有五卷。其后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尚见其名。元明之后,藏书家遂不著录,
盖已久佚。今检《永乐大典》中散见颇多,且所标篇目咸在,谨采掇裒次,得文
义完具者十有二篇,曰正心,曰仁论,曰义信,曰通志,曰举贤,曰重爵禄,曰
礼乐,曰贵教,曰检商贾,曰校工,曰戒言,曰假言。又文义未全者十二篇。曰
问政,曰治体,曰授职,曰官人,曰曲制,曰信直,曰矫违,曰问刑,曰安民,
曰法刑,曰平役赋,曰镜总叙。篇目视《崇文总目》较多其一,疑问刑、法刑本
属一篇,《永乐大典》误分为二耳。其《宋志》五卷原第,已不可考。谨依文编
缀,总为一卷。其有《永乐大典》未载而见於他书所徵引者,复蒐辑得四十馀条,
别为附录,系之於后。晋代子家,今传於世者,惟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
记》、葛洪《抱朴子》、稽含《草木状》、戴凯之《竹谱》尚存。然《博物志》、
《搜神记》皆经后人窜改,已非原书。《草木状》、《竹谱记录》琐屑,无关名
理。《抱朴子》又多道家诡诞之说,不能悉轨於正。独玄此书所论,皆关切治道,
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残编断简,
收拾於阙佚之馀者,尚得以考见其什一,是亦可为宝贵也。
△《中说》·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旧本题隋王通撰。《唐志》文中子《中说》五卷、《通考》及《玉海》则作
十卷,与今本合。凡十篇。末附序文一篇及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通
子福畤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一篇,通弟绩与陈叔达书一篇。又录关子明事
一篇,卷末有阮逸序,又有福畤贞观二十三年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尝辨通
以开皇四年生,李德林以开皇十一年卒,通方八岁。而有德林请见,归援琴鼓荡
之什,门人皆沾襟事。关朗以太和丁巳见魏孝文帝,至开皇四年通生已相隔一百
七年,而有问礼於朗事。薛道衡以仁寿二年出为襄州总管,至炀帝即位始召还。
又《隋书》载道衡子收,初生即出继族父儒,及长不识本生,而有仁寿四年通在
长安见道衡,道衡语其子收事。洪迈《容斋随笔》又辨《唐书》载薛收以大业十
三年归唐,而世家有江都难作,通有疾,召薛收共语事。王应麟《困学纪闻》亦
辨《唐会要》载武德元年五月始改隋太兴殿为太极殿,而书中有隋文帝召见太极
殿事。皆证以史传,牴牾显然。今考通以仁寿四年自长安东归河汾,即不复出
故世家亦云大业元年一徵又不至。而周公篇内乃云子游太乐,闻龙舟五更之曲。
阮逸注曰:太乐之署,炀帝将游江都,作此曲。《隋书·职官志》曰:太常寺有
太乐署,是通於大业末年复至长安矣。其依托谬妄,亦一明证。考《杨炯集》有
《王勃集序》,称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末,退,
讲艺於龙门。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炯为其孙作序,则记其祖事必不误。
杜牧《樊川集》首有其甥裴延翰序,亦引《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王道何
从而兴乎二语。亦与今本相合。知所谓文中子者实有其人。所谓《中说》者其子
福郊、福畤等纂述遗言,虚相夸饰,亦实有其书。第当有唐开国之初,明君硕辅
不可以虚名动。又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诸人老师宿儒,布列馆阁,亦不可以
空谈惑。故其人其书皆不著於当时,而当时亦无斥其妄者。至中唐以后,渐远无
徵,乃稍稍得售其欺耳。宋咸必以为实无其人,洪迈必以为其书出阮逸所撰,诚
为过当。讲学家或竟以为接孔、颜之传,则傎之甚矣。据其伪迹炳然,诚不足
采,然大旨要不甚悖於理。且摹拟圣人之语言自扬雄始,犹未敢冒其名。摹拟圣
人之事迹则自通始,乃并其名而亻朁之。后来聚徒讲学,酿为朋党,以至祸延宗
社者,通实为之先驱。坤之初六,履霜坚冰。姤之初六,系於金柅。录而存
之,亦足见儒风变古,其所由来者渐也。
△《帝范》·四卷(永乐大典本)
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御撰,以赐太子者也。新、旧《唐书》皆云四卷。
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亦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
典》中,凡一十二篇,首尾完具。后有元吴莱跋,谓征云南僰夷时,始见完书。
考其事在泰定二年。盖此书南宋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也。
《唐书·艺文志》载有贾行注。而《旧唐书·敬宗本纪》称:宝历二年,秘书省
著作郎韦公肃注是书以进,特赐锦彩百疋。是唐时已有二注。今本注无姓名,观
其体裁,似唐人注经之式。而其中时称杨万里、吕祖谦之言,盖元人因旧注而补
之。其词虽不免冗赘,而援引颇为详洽,足资参考。惟传写多所脱误,谨旁考诸
书,一一厘订,各附案语於下方。仍依旧史,厘为四卷,以复其旧焉。
△《续孟子》·二卷(福建巡抚采巡本)
唐林慎思撰。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
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寻除尚书水部郎中,守万年县令。黄巢之乱,抗节不
屈,死。《崇文总目》及郑樵《通志·艺文略》皆载是书二卷,与今本合。《崇
文总目》载慎思之言曰:《孟子》七篇,非轲自著书,而弟子共记其言,不能尽
轲意,因传其说演而续之。今观其书十四篇,大抵因《孟子》之言,推阐以尽其
义。独其不自立论,而必假借姓氏,类乎《庄》、《列》之寓言。又如与民同乐
本《庄》暴齐王之事,而移於隔章之乐正子、鲁君,义颇无取。然其委曲发明,
亦时有至理,不可废也。昔扬雄作《太玄》以拟《易》,王通作《中说》以拟
《论语》,儒者皆有亻朁经之讥,蔡沈作《洪范九畴数》,《御纂性理精义》亦
以其亻朁经,斥之不录。慎思此书,颇蹈此弊。然唐时《孟子》不号为经,故马
总《意林》与诸子之书并列,而韩愈亦与荀、扬并称,固不能以后来论定之制为
慎思责矣。
△《伸蒙子》·三卷(福建巡抚采巡本)
唐林慎思撰。前有慎思自序曰:旧著《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
知。复研精覃思,一旦斋沐祷心灵,是宵梦有异焉。明日召蓍祝之,得蒙之观,
曰伸蒙入观,通明之象也。因自号伸蒙子。又曰:尝与二三子辨论兴亡,敷陈古
今,编成上、中、下三卷。槐里辨三篇,象三才,叙天、地、人之事。泽国纪三
篇,象三人,叙君、臣、人之事。(案:唐人避太宗讳,故以君臣民为君臣人。)
时喻二篇象二教,叙文武之事。今观其书,上卷设为干禄先生、知道先生、求己
先生问答。中卷设为弘文先生、如愚子、卢乳子问答。下卷则自抒己说。惟上卷
喻时一篇,释仲尼小天下之义,词不近理。其馀皆持论醇正,非唐时天隐、无能
诸子所可仿佛。《崇文总目》列之《儒家》,盖为不忝。惟其所列六人之名,书
“干禄”为“禄”,书“知道”为“氵知氵道”,书求己为<石求><石己>,书
弘文为<弓戉><甲文>,书“如愚”为“<耒如><耒愚>”,书“卢乳”为“<卢瓦>
{乳瓦}”,而各注所以增改偏旁之故,皆怪而近妄。是则好奇之过矣。
△《素履子》·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唐张弧撰。以《履道》、《履德》、《履忠》、《履孝》等名分目,凡十四
篇。其书《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尤袤
《遂初堂书目》皆未著录,惟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有之。盖其词
义平近,出於后代,不能与汉、魏诸子抗衡,故自宋以来,不甚显於世。宋濂作
《诸子辨》,亦未之及。然其援引经史,根据理道,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
之於正,盖亦儒家者流也。弧,《唐书》无传。宋晁说之《学易堂记》,谓世所
传子夏《易传》,乃弧伪作。旧题其官为大理评事,而里贯已不可考。《艺文略》、
《宋志》皆作一卷。今本三卷,殆后人所分析欤?
△《家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文献
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盖犹原本。首载《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
《孝经》、《尧典》、《诗·思齐篇》语,以为全书之序。其后自治家至乳母凡
十九篇,皆杂采史事可为法则者。亦间有光所论说,与朱子《小学》义例差异,
用意略同。其节目备具,简而有要,似较《小学》更切於日用。且大旨归於义
理,亦不似《颜氏家训》徒揣摩於人情世故之间。朱子尝论周礼师氏云,至德以
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为行本,司马温公以之。观於是编,犹可见一代
伟人修己型家之梗概也。
△《帝学》·八卷(内府藏本)
宋范祖禹撰。祖禹有《唐鉴》,已著录。是书元祐初祖禹在经筵时所进,皆
纂辑自古贤君迨宋祖宗典学事迹。由伏羲迄宋神宗,每条后间附论断。自上古至
汉、唐二卷,自宋太祖至神宗六卷。於宋诸帝叙述独详,盖亦本法祖之意以为启
迪也。祖禹初侍哲宗经幄,因夏暑罢讲,即上书论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
而力陈宜以进学为急。又历举人主正心修身之要,言甚切至。史称其在迩英时守
经据正,献纳尤多。又称其长於劝讲,平生论谏数十万言,其开陈治道,区别邪
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虽贾谊、陆贽不是过。今观此书,言简义
明,敷陈剀切,实不愧史臣所言。虽哲宗惑於党论,不能尽用祖禹之说,终致更
张初政,国是混淆。而祖禹忠爱之忱,惓惓以防微杜渐为念,观於是书,千载犹
将见之矣。
△《儒志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王开祖撰。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祐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
州丽水县。既而退居郡城东山,设塾授徒,年仅三十二而卒。其著作亦多湮没。
是编乃其讲学之语,旧无刊本。据其原序,乃明王循守永嘉时,始为蒐访遗佚,
编辑成帙。因当时有儒志先生之称,故题曰《儒志编》。然考《宋史·艺文志·
儒家类》中有王开祖《儒志》一卷,则非循之所辑。或原本残阙,循为厘订而刻
之欤?其书久湮复出,真伪虽不可考。然当时濂、洛之说犹未大盛,讲学者各尊
所闻。孙复号为名儒,而尊扬雄为模范。司马光三朝耆宿,亦疑孟子而重扬雄。
开祖独不涉岐趋,相与讲明孔孟之道。虽其说辗转流传,未必无所附益,而风微
人往,越数百年,官是土者犹为掇拾其残帙,要必有所受之,固异乎王通《中说》
出於子孙之夸饰者矣。循字进之,休宁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顺天府通判。所
著有《仁峰集》,今未见传本,不知存佚。惟此书尚行於世云。
(案:以上诸儒,皆在濂、洛未出以前。其学在於修己治人,无所谓理气心
性之微妙也。其说不过诵法圣人,未尝别尊一先生,号召天下也。中惟王通师弟,
私相标榜,而亦尚无门户相攻之事。今并录之,以见儒家之初轨,与其渐变之萌
蘖焉。)

猜你喜欢:

  • 《清史稿》 ○书麟(弟广厚) 觉罗吉庆 觉罗长麟 费淳 百龄 伯麟 书麟,字绂斋,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晋子。初授銮仪卫
  • 《水浒传》 诗曰: 虎噬狼吞满四方,三庄人马势无双。天王绰号惟晁盖,时雨高名羡宋江。 可笑金睛王矮虎,翻输红粉扈三娘。他年同聚梁山泊
  • 《史通》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扬子云之草《玄》也,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
  • 《幻灭》    立婚书那天,德.拉埃小姐的暧昧身分,替她把昂古莱姆的大部分贵族都吸引了.男的没有贵重的首饰送给女的,一
  • 《宋史》 ○赵挺之 张商英(兄唐英)刘正夫 何执中 郑居中 张康国 朱谔 刘逵 林摅 管师仁 侯蒙 赵挺之,字正夫,密
  • 《论衡》    【题解】  间时(lán兰),即“谰”
  • 《魏书》 ◎文成五王 安乐王 广川王 齐郡王 河间王 安丰王 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献文皇帝。李夫人生安乐厉王长乐。曹夫
  • 《六一诗话》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所谓三
  • 《宋史》 ○宗室世系五 (表略)
  • 《柳宗元集》 ○凌助教蓬屋题诗序(凌助教士燮,苏州吴人。观序辞,公尚在京师时作。) 儒有蓬户瓮牖而自立者,(《礼记》:儒有荜门圭窬,蓬户瓮牖
  • 《宋史》 ◎乐十五(鼓吹上) 鼓吹者,军乐也。昔黄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凯歌,以建威武、扬德风、厉士讽敌。其曲有《灵夔竞》、《雕鹗争》、《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或《唐李问对》,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
  • 《论衡》    【题解】  本篇明显地表现了王充向汉章
  • 《幻灭》    专为野心家讲的历史课  "原来你不过短少一万到一万二千法郎,就想 * .你真是个孩子,不了解人
  • 《梁书》◎武帝上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
  • 《魏书》 ◎昭成子孙 实君者,昭成皇帝之庶长子也。性愚戆,安忍不仁。昭成季年,苻坚遣其行唐公苻洛等来寇南境,昭成遣刘库仁逆战于子岭。昭成
  • 《尚书》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
  • 《西游记》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
  • 《宋史》 ○孝宗二 三年春正月甲辰,诏廷尉大理官毋以狱情白宰执,探刺旨意为轻重。庚戌,置三省户房国用司。初,以国用匮乏,罢江州屯驻军马,
  • 《清史稿》 ○李臣典 萧孚泗 朱洪章 刘连捷 彭毓橘 张诗日(伍维寿 朱南桂罗逢元 李祥和 萧庆衍 吴宗国) 李臣典,字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