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释家类
梁阮孝绪作《七录》,以二氏之文别录於末。《隋书》遵用其例,亦附於志
末,有部数、卷数而无书名。《旧唐书》以古无释家,遂并佛书於道家,颇乖名
实。然惟录诸家之书为二氏作者,而不录二氏之经典,则其义可从。今录二氏於
子部未,用阮孝绪例;不录经典,用刘昫例也。诸志皆道先於释,然《魏书》
已称释老志,《七录》旧目载於释道宣《广弘明集》者,亦以释先於道。故今所
叙录,以释家居前焉。
△《弘明集》·十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梁释僧祐编。僧祐姓俞氏,彭城下邳人。初出家扬都建初寺,武帝时居锺山
定林寺。《唐书·艺文志》载僧祐《弘明集》十四卷,此本卷数相符,盖犹释藏
之旧。末有僧祐后序,而首无前序,疑传写佚之。所辑皆东汉以下至於梁代阐明
佛法之文。其学主於戒律,其说主於因果,其大旨则主於抑周、孔,排黄、老,
而独伸释氏之法。夫天不言而自尊,圣人之道不言而自信,不待夸、不待辨也。
恐人不尊不信而嚣张其外以弥缝之,是亦不足於中之明证矣。然六代遗编,流传
最古,梁以前名流著作,今无专集行世者,颇赖以存,终胜庸俗缁流所撰述。就
释言释,犹彼教中雅驯之言也。
△《广弘明集》·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唐释道宣撰。道宣姓钱氏,丹徒人。隋末居终南白泉寺,又迁丰德寺净业寺,
至唐高宗时乃卒。持戒精苦,释家谓之宣律师。《唐志》载《广弘明集》三十卷,
与此本合,然二十七卷以后每卷各分上下,实三十四卷也。其书续梁僧祐《弘明
集》而体例小殊,分为十篇:一曰归正,二曰辨惑,三曰佛德,四曰法义,五曰
僧行,六曰慈济,七曰戒功,八曰启福,九曰悔罪,十曰统归。每篇各为小序,
大旨排斥道教,与僧祐书相同。其中如《魏书·释老志》本於二氏,神异各有纪
录,虽同为粉饰,而无所抑扬。道宣乃於叙释氏者具载其全文,叙道家者潜删其
灵迹,然则冤亲无等,犹为最初之佛法。迨其后世味渐深,胜负互轧,虽以丛林
古德,人天瞻礼如道宣者,亦不免於门户之见矣。其书采摭浩博,卷帙倍於僧祐,
如梁简文帝被幽述志诗及连珠三首之类,颇为泛滥。然道宣生隋、唐之间,古书
多未散佚,故坠简遗文,往往而在。如阮孝绪《七录》序文及其门目部分,儒家
久已失传,《隋志》仅存其说,而此书第三卷内乃载其大纲,尚可推寻崖略。是
亦礼失求野之一端,不可谓无裨考证也。《神僧传》称僧祐前身为南齐剡溪隐岳
寺僧护,道宣前身即为僧祐。殆因道宣续僧祐之书,故附会是说。又称道宣卒於
乾封二年,而书末有游大慈恩寺诗,乃题高宗之谥,殊不可解。又注曰一作唐太
宗,盖知其牴牾,为之迁就。考《雍录》载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高宗在chun6*宫时为
文德皇后立,则太宗犹及见之。然大慈恩之名可以出高宗之口,不可以出太宗之
口。殆原本题为御制,后人误改欤?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唐释道世撰。道世字元惲,上都西明寺僧。是书成於高宗总章元年,朝散大
夫兰台侍郎陇西李俨为之序,称事总百篇,勒成十帙。此本乃一百二十卷。盖百
篇乃其总纲,书中则约略篇页而分卷帙,如千佛篇、十恶篇则一篇分七八卷,善
友篇、恶友篇、择交篇则两三篇共一卷。故书凡一百一十八卷,而目录二卷,亦
入卷数,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例同,合之共为百二十也。每篇各有述意,如史
传之序。子目之首则或有述意,或无述意,为例不一。大旨以佛经故实分类编排
纂,推明罪福之由,用生敬信之念。盖佛法初兴,惟明因果,暨达摩东迈,始启
禅宗。譬以《六经》之传,则因果如汉儒之训诂。虽专门授受,株守师承,而名
物典故,悉求依据,其学核实而难诬。禅宗如宋儒之义理,虽覃思冥会,妙悟多
方,而拟议揣摩,可以臆测,其说凭虚而易骋。故心印之教既行,天下咸避难趋
易,辨才无碍,语录日增,而腹笥三藏之学在释家亦几乎绝响矣。此书作於唐初,
去古未远,在彼法之中,犹为引经据典。虽其间荒唐悠谬之说,与儒理牴牾,而
要与儒不相乱,存之可考释氏之掌故。较后来侈谈心性,弥近理,大乱真者,固
尚有间矣。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唐释智昇撰。智昇开元中居长安西崇福寺。是编以三藏经论编为目录,不分
门目,但以译人时代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
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
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
皆先列译人名氏,次列所译经名、卷数及或存、或佚,末列小传,各详其人之始
末,凡九卷。其第十卷则载历代佛经目录,凡古目录二十五家,仅存其名;新目
录十六家,具列其数。首为古经录一卷,谓为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其说恍惚
无徵。次为旧经录一卷,称为刘向校书天禄阁所见,盖依据向《列仙传》序称七
十二人已见佛经之文,至称为孔壁所藏,则无庸置辨矣。馀自汉时佛经目录以后,
则固皆有实徵者也。一曰别分乘藏录。凡为七类,一曰有译有本,二曰有译无本,
三曰支派别行,四曰删略繁重,五曰拾遗补阙,六曰疑惑再译,七曰伪邪乱真。
则各以经论类从,州列部分,与总录一经一纬,凡八卷。其第十九卷则大乘经律
论入藏目录,第二十卷则小乘经律论圣贤集传入藏目录也。佛氏旧文,兹为大备,
亦兹为最古。所列诸传,尤足为考证之资。朱彝尊作《经义考》,号为善本,而
核其体例,多与此符。或为规仿,或为闇合,均未可定,然足见其为缁流之中娴
於著作者矣。考《隋书》载王俭《七志》,以道佛附见,合为七门。阮孝绪《七
录》则以佛录第六,道录第七,共为七门。《隋志》则於四部之末附载道经、佛
经之总数,而不列其目。《唐志》以下颇载经目,而挂漏实多。今於二氏之书皆
择体裁犹近儒书者略存数家,以备参考,至经典叙目则惟录此书及《白云霁道藏
目录》以存梗概,亦犹《隋志》但列总数之意云尔。
△《宋高僧传》·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释赞宁撰。赞宁有《筍谱》,已著录。是书乃太平兴国七年奉太宗敕旨编
撰。至端拱元年十月书成,遣天寿寺僧显忠等於乾明节奉表上进。有敕奖谕,赐
绢三十匹,仍令僧录司编入大藏。而《宋史·艺文志》不著录,盖史志於外教之
书粗存梗概,不必求全,於例当然,亦於理当然也。高僧传之名起於梁释惠敏,
分译经、yi6*解两门。释慧皎复加推扩,分立十科。至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蒐
辑弥博,於是分译经、yi6*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诵读、兴福、杂
科十门,所载迄唐贞观而止。赞宁此书,盖又以续道宣之后,故所录始於唐高宗
时,门目亦一仍其旧。凡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传后附以论断,
於传授源流,最为赅备。中间如武后时人皆系之周朝,殊乖史法。又所载既托始
於唐,而杂科篇中乃有刘宋、元魏二人,亦为未明限断。然其於诔铭记志摭采不
遗,实称详博,文格亦颇雅赡。考释门之典故者,固於兹有取焉。
△《法藏碎金录》·十卷(内府藏本)
宋晁迥撰。迥有《昭德新编》,已著录。迥受学於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
而性耽禅悦,喜究心於内典。是编乃天圣五年退居昭德里所作。皆融会佛理,随
记载,盖亦宗门语录之类。其曰碎金,取《世说新语》安石碎金义也。孙觌谓
其宗向佛乘,以庄、老、儒书汇而为一。盖嘉祐治平以前,濂、洛之说未盛,儒
者沿唐代馀风,大抵归心释教。以范仲淹之贤而手制疏文,请道古开坛说法,其
他可知。迥作是书,盖不足异。南宋初年,迥五世孙公武作《郡斋读书志》,乃
附载迥《道院集》后,列之别集门中,殊为不类。殆二程以后,诸儒之辨渐明,
公武既不敢削其祖宗之书,不著於录,又不肯列之释氏,贻论者口实,进退维谷,
故姑以附载回护之。观其条下所列,仅叙迥仕履始末,行谊文章,而无一字及本
书,其微意盖可见矣。然自阮孝绪《七录》以后,释氏之书久已自为一类,历朝
史志,著录并同,不必曲为推崇,亦不必巧为隐讳。今从陈振孙《书录解题》入
之释氏类中,存其实也。其书传本颇稀,明嘉靖乙巳迥裔孙翰林院检讨瑮始从
内阁录出,鋟版以行。改其名曰《迦谈》,殊为无谓。今仍从迥原名著於录焉。
△《道院集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为《道院集》,宋晁迥撰。《宋史·艺文志》载《道院集要》三卷,
注曰不知作者。考晁公武《读书志》载《道院别集》十五卷,称五世祖文元公撰。
文元即迥谥也。又别载《道院集要》三卷,称元祐中侍从王古编。并载古序曰,
文元晁公博观内书,复勤於著述。其书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
曰《法藏碎金》,曰《随因纪述》,曰《髦智馀书》。余尝遍阅之,以为名理之
妙,虽白乐天不逮也。辄删去重复,总集精粹以便观览。则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
故名集要。旧本以为即《道院集》者,误也。《文献通考》列之别集门中,今检
其书,乃语录之流,实非文集。改隶释家,庶不失其旨焉。
△《僧宝传》·三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释惠洪撰。惠洪有《冷斋夜话》,已著录。禅宗自六祖以后,分而为二。
一曰青原,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南岳,其下为临济、沩仰。是为五宗。
嘉祐中,达观昙颖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终始行事。惠洪因缀辑旧闻,
各为之传,而系以赞,凡八十一人。前有宝庆丁亥临川张宏敬序,称旧本藏在庐
阜,后失於回禄。钱塘风篁山僧广遇虑其湮没,因校雠鋟梓。然卷末题明州府大
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住持比邱宝定刊版,又似刻於四明者,疑为重鋟之本也。陈
氏《书录解题》作三十卷,《文献通考》作三十二卷,盖原书本三十卷,后有
《补禅林僧宝传》一卷,又有《临济宗旨》一卷,共为三十二卷。《临济宗旨》
亦惠洪所撰,《补禅林僧宝传》题舟峰菴僧庆老,盖亦北宋人也。
△《林间录》·二卷、《后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释惠洪撰。晁公武《读书志》称是书所记皆高僧嘉言善行,然多订赞宁高
僧传诸书之讹,又往往自立议论,发明禅理,不尽叙录旧事也。前有大观元年谢
逸序,称惠洪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每得一事,随即录之。本明上人以其所录析
为上、下二帙,刻之於版。是其书乃惠洪劄记,而本明为之编次者。《文献通考》
作四卷,以原序上下二帙之语证之,殆《通考》字误欤。《后集》一卷,载惠洪
所作赞偈铭三十一首,渔父词六首。逸序未言及之,不知何人所附入也。惠洪颇
有诗名,其所著作,多援引黄庭坚诸人为重。然喜游公卿间,初以医术交结张商
英,复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张、郭得罪,遂连坐决配朱厓。又吴曾《能
改斋漫录》记其作上元宿岳麓寺诗有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乡心未到家句,为蔡
卞之妻所讥,有浪子和尚之目。则既役志於繁华,又溺情於绮语,於释门戒律,
实未精严,在彼教中未必据为法器。又书中载杜衍、张咏同居睢阳事,晁公武
《读书志》尝辨其疏,胡应麟《笔丛》亦称其载杜衍呼张咏为安道,安道乃张方
平字,非咏之字,益证其所记之诬。盖与所作《冷斋夜话》同一喜作妄语。然所
作石门文字禅,释家收入大藏,又普济《五灯会元》亦多采此书,盖惠洪虽僧律
多疏,而聪明特绝,故於禅宗微义,能得悟门。又素擅词华,工於润色,所述释
门典故,皆斐然可观,亦殊胜粗鄙之语录。在佛氏书中,固犹为有益文章者矣。
△《五灯会元》·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释普济撰。普济字大川,灵隐寺僧也。其书取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驸
马都尉李遵勖《天圣广灯录》、释维白《建中jing6*国续灯录》、释道明《联灯会要》、
释正受《嘉泰普灯录》,撮其要旨汇为一书,故曰《五灯会元》。以七佛为首,
次四祖、五祖、六祖,南岳、青原以下,各按传法世数载入焉。盖禅宗自慧能而
后,分派滋多。有良价号洞下宗,文偃号云门宗,文益号法眼宗,灵祐、慧寂号
沩仰宗,义元号临济宗。学徒传授,几遍海内,宗门撰述,亦日以纷繁,名为以
不立语言文字为不二法门,实则轇轕纷纭,愈生障碍。盖唐以前各尊师说,
儒与释争,宋以后机巧日增,儒自与儒争,释亦自与释争;人我分而胜负起,议
论所以多也。是书删掇精英,去其冗杂,叙录较为简要。其考论宗系,分篇胪列,
於释氏之源流本末,亦指掌了然。固可与僧宝诸传同资释门之典故,非诸方语录
掉弄口舌者比也。
△《罗湖野录》·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晓莹撰。晓莹字仲温,江西人。颇解吟咏。其南昌道中一律,载《宋高
僧诗选》中。绍定间释绍嵩作《江浙纪行诗》,广集唐、宋名句,晓莹亦与焉。
则在当时亦能以词翰著也。是书卷首有绍兴乙亥自序,谓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
因追忆昔所闻见,录为四卷。其中多载禅门公案,及机锋语句。盖亦《林间录》
之流。而缁徒故实,纪述颇详,所载士大夫投赠往来篇什尤伙。遗闻逸事,多藉
流传,亦颇有资於谈柄。末有绍兴庚辰后跋一首,不署姓名,而跋中自称曰妙总,
则亦僧作也。近厉鹗撰《宋诗纪事》,多采此书。然如普首座诗,取其别众绝句,
而山居一绝,反不见录。则鹗所捃摭,尚未尽其菁华矣。
△《释氏稽古略》·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释觉岸撰。觉岸字宝洲,乌程人。其书皆叙述释氏事实,用编年之体。以
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始於太昊庖犠氏,终於南宋瀛
国公德祐二年。初名《稽古手鉴》,既以所载尚未赅备,复因旧辑而广之,始改
今名。书成於至正初,中山李恒为之序。觉岸记诵该博,故所录自内典以外,旁
及杂家传记、文集、志乘、碑碣之类,多能搜采源流派别,详赡可观。惟於列朝
兴废盛衰绝无关於释氏者,亦复分条摘列,参杂成文,未免伤於枝赘。且据藏经
所记佛生於周昭王九年,既欲甄叙宗门,自当断以是岁为始。顾乃侈谈邃古,远
引洪荒,於体例亦为泛滥。又唐代纪年於昭宣帝后别有少帝濮王紃一代,谓为
朱全忠所立,年号天焘,旋复被鸩。求之正史,全无事实,尤不知其何所依据。
然其援据既富,亦颇有出自僻书,足资考证者。其於丛林古德记莂流传,亦多考
核详明,备徵典故。录存其说,未始非缁林道古之一助也。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释念常撰。念常姓黄氏,号梅屋,华亭人。延祐中居嘉兴大中祥符禅寺。
是编前有至正元年虞集序。所叙释氏故实,上起七佛,下迄元顺帝元统元年,皆
编年纪载。念常於至治癸亥尝驿召至京师,缮写金字佛经,因受法於帝师帕克巴
是以卷首七佛偈后,即继以帕克巴所撰《彰所知论》。又所谓庄严劫、贤劫不知
当中国何年,不能编次,故盘古以至周康王但略存帝王统系,自周昭王二十五年
释迦牟尼佛诞生以后,始据内典编年。每条之后,多附论断。大旨主於侈神异,
陈罪福,起人敬畏之心,以自尊其教。然知儒者之礼、乐、刑、政必不可废,故
但援儒入墨,与辟佛者力争,而仍尊孔子。又知道家清净与佛同源,故但攻击斋
醮、章咒、服饵、修炼之术,而仍尊老子。其论唐宪宗、懿宗之迎佛为崇奉太过,
论王缙、杜鸿渐但言福业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为泥佛太过,亦时能自弥其罅
漏。其立言颇巧。至韩愈为一代伟人,乃引西蜀龙氏之书,诋其言行悖戾;紥木
杨喇勒智穷凶极恶,乃没其事迹,但详述其谈禅之语。竟俨然古德宗风。尤不免
颠倒是非,不足为据。然念常颇涉儒书,在缁流之中较为赅洽,於佛教之废兴,
禅宗之授受,言之颇悉。於唐以来碑碣、志传之类,采掇尤详,亦足以资考订。
其党同伐异,负气嚣争,乃释、道二氏之通例。心知其意,置而不论可也。
──右“释家类”十三部,三百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释家类存目
△《迦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晁迥撰。迥有《昭德新编》,已著录。是编即迥《法藏碎金录》也。明代
久无传本。嘉靖乙巳,其裔孙瑮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於内府而刻之,
改题此名。前载迥逸事数条,及瑮所为跋。跋称十卷,与《宋志》合。此本止
四卷,盖又佚阙矣。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僧志磐撰。志磐咸淳中住四明东湖。是书详载天台一宗源流。其凡例称,
政和中僧元颖作《宗元录》,庆元中吴克己作《释门正统》,嘉定间僧景迁因克
己之书作《宗源录》,嘉熙初僧宗鉴又取《释门正统》重修之。志磐以其皆未尽
善,乃参取诸书,撰为此编。以诸佛诸祖为本纪八卷,以诸祖旁出为世家二卷,
以诸师作列传十三卷,又作表二卷,志三十卷,全仿正史之例。大旨以教门为正
脉,而莲社净土及达摩、贤首、慈恩、灌顶、南山诸宗仅附见於志。龂龂然分门
别户,不减儒家朱、陆之争。至所称上稽释迦示生之日,下距法智息化之年,一
佛二十九祖通为本纪,以系正统,如帝王正宝位而传大业。如谓已超方外,则不
宜袭国史之名;如谓仍在寰中,则不宜拟帝王之号。虽自尊其教,然僣已甚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僧元敬、元复同撰。初,西湖僧了性采自晋至宋高僧卓锡钱塘者二十四人,
建阁祀之,功未竟而去。元敬嗣蒇其事,因属东嘉僧元复摭二十四人行实为此书。
后又续得六人,元敬补为传赞。宝祐丙辰,吴郡莫子文为之序。
△《神僧传》·九卷(通行本)
不著撰人名氏。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此书,卷帙相符,亦不云谁作。所载
始于汉明帝时摩腾法兰,终於元世祖时国师帕克巴,凡二百八人。盖元人所撰。
帕克巴传称大德七年卒,皇庆间追号大觉普惠广照无上帝师,则书成於仁宗以后
也。二百八人中,宋僧仅十六人;十六人中北宋十三人,南宋仅三人,似为北僧
所著。然辽、金竟无一人,又不知其何意矣。大旨自神其教,必有灵怪之迹者乃
载,故以神僧为名。而诸方古德谈禅持律者,则概不录焉。
△《大藏一览》·十卷(内府藏本)
明陈实原编。实原,宁德人。始末未详。是编以藏经浩繁,难於寻览,因录
其大要,括为一书。分八门六十品,系以因缘一千一百八十一则。
△《览迷蠡测》·三卷、《剩言》·一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
本)
明管志道撰。志道有《孟义订测》,已著录。是编皆阐发佛理。前有自序,
称江阳段侯幻然子传来一劄,询大觉起迷之生相及老、释差殊之教相,俱是儒书
率性修道以上事。不容不答,亦不忍不答,乃草勒数款而命之曰《觉迷蠡测》。
末有瞿汝稷题语。其《剩言》一卷,皆阐发此书馀义。《附录》一卷,则与诸人
往返论禅书也。
△《法喜志》·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夏树芳撰。树芳有《栖真志》,已著录。是编取历代知名之人,摭其一事
一语近乎佛理者,皆谓得力於禅学,凡二百馀人,至於韩愈、程子、周子、朱子
亦罗织入之。姚江末派,至明季而横流,士大夫无不以心学为宗,故有此援儒入
墨之书,以文饰其谬,可谓附会不经。前有万历六年顾宪成序。宪成所见必不如
是,殆亦树芳嫁名耳。
△《长松茹退》·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释可真撰。可真字达观,吴江人。世号紫柏大师。始居苏州楞严寺。既而
游大房石经,进隋僧净琬所藏佛舍利。慈圣太后迎入宫中,特赐紫伽黎。俄以狱
词牵连论死。著有《茹退集》。是书乃其别撰语录,间及物理,不尽为释氏之言。
惟其以茹退为名,殊不可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佛经以牛粪为茹退,其名
甚新,其自谦之词欤?然谦亦不应至此,或别有取义也。
△《吴都法乘》·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周永年撰。永年有《邓尉圣恩寺志》,已著录。是书皆辑吴中释氏典故,
分十二篇。
△《正宏集》·一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释本果撰。本果字旷圜,潮州灵山寺僧。是编皆述唐僧大颠事迹。而大
旨主於诬韩愈归依佛法,以伸彼教。首列寺图,次为元大德辛丑僧了性所作大颠
本传,次为韩愈与大颠三书,次为欧阳修别传跋,次为虞集别传赞,次为诸家诗
文,而终以本果自跋。据朱子《韩文考异》,以与大颠书为真。而陈振孙《书录
解题》力辨其伪,且言其因仍方崧卿所编外集之误。然崧卿所刻《韩集举正》,
今尚有淳熙旧刻,考其外集所列二十五篇之目,实无此三书。疑不能明也。愈与
大颠往返事,见与孟简书中,而所传《大颠别传》即称简作,其为依托,灼然可
见。《韩文考异》亦引之,不知何所证验。考陈善《扪虱新话》引《宗门统要》
所载宪宗诘愈佛光,及愈皈依大颠屡参不悟事,一一与此书相合。《宋史·艺文
志》载《宗门统要》十卷,僧宗永所撰。盖缁徒造作言语以复辟佛之雠,不足为
怪;至儒者亦采其说,则未免可讶矣。
△《南宋元明僧宝传》·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自融撰,其门人性磊补辑。始自宋建炎丁未至国朝顺治丁亥,凡五百
二十一年,采录共九十七人。不载禅门宗系,人自为传,并系之以赞。盖续宋僧
惠洪所撰《僧宝传》也。
△《现果随录》·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僧戒显撰。戒显字悔堂,顺治间居杭州灵隐寺。是编凡九十一则,每则
附以论断。皆陈善恶之报,而大旨归於持戒奉佛,忏除恶业。仍彼教之说而已。
──右“释家类”十二部,一百一十七卷,皆附《存目》。

猜你喜欢:

  • 《明史》 ○马录(颜颐寿 聂贤 汤沐 刘琦 卢琼 沈汉 王科) 程启充 张逵 郑一鹏 唐枢 杜鸾 叶应聪(蓝田 黄绾
  • 《颜氏家训》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
  • 《三国演义》 却说东吴陆逊,自退魏兵之后,吴王拜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自此军权皆归于逊。张昭、顾雍启奏吴王,请自改元。权从之,遂改为黄武
  • 《北史》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曾孙裔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 刘昶萧宝夤(兄子赞) 萧正表 萧祗 萧退 萧泰 萧
  • 《宋史》 ○郭崇 杨廷璋 宋偓 向拱 王彦超 张永德 王全斌(曾孙凯) 康延泽(王继涛 高彦晖附)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
  • 《辽史》 ◎方技 ○直鲁古 王白 魏璘 耶律敌鲁 耶律乙不哥 孔子称“小道必有可观”,医卜是已。医以济夭札,卜以决犹豫,皆
  • 《史通》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者云:“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又曰:“伏羲、神农、
  • 《金史》 ◎百官二 ○殿前都点检司 宣徽院 秘书监 国子监 太府监 少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谏院 大理寺 弘文院
  • 《宋书》 ◎礼二 古者天子巡狩之礼,布在方策。至秦、汉巡幸,或以厌望气之祥,或以希神仙之应,烦扰之役,多非旧典。唯后汉诸帝,颇有古礼焉。
  • 《清史稿》 ○慕天颜 阿山 噶礼 慕天颜,字拱极,甘肃静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迁广西南宁同知,再迁福建兴化知府。康熙九
  • 《容斋随笔》 ○文章小伎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虽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为失言,不可以训。文章岂小事哉!《易·贲》之彖言:“刚柔交错,天
  • 《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
  • 《世说新语》 1.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宏问:“朝
  • 《晋书》 ◎苻坚上 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从石季龙徙邺,家于永贵里。其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类存目一 △《诗说》·一卷(内府藏本) 宋张耒撰。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登进士第,元祐中官至起居舍人。绍圣中谪监黄州
  • 《明史》 ○郑岳 刘玉(子悫) 汪元锡(邢寰) 寇天叙 唐胄 潘珍(族子旦余光) 李中(李楷) 欧阳铎 陶谐(孙大顺 大临)
  • 《旧唐书》 ◎德宗上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其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
  • 《盐铁论》  ◎繇役第四十九 大夫曰:“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离也;至其抽筋凿骨,非行金斧不能决。圣主循性而化,有不从者,亦
  • 《三国演义》 却说孙策自霸江东,兵精粮足。建安四年,袭取庐江,败刘勋,使虞翻驰檄豫章,豫章太守华歆投降。自此声势大振,乃遣张纮往许昌上表献捷。曹操
  • 《新唐书》 ◎车服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 凡天子之车: 曰玉路者,祭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