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别集类二十二
△《明太祖文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鈇仝校刊。分十八类。曰
诏,曰制,曰诰,曰书,曰敕命,曰策问,曰敕问,曰论,曰乐章,曰乐歌,曰
文,曰碑,曰记,曰序,曰说,曰杂著,曰祭文,曰诗。案《太祖集》初刻於洪
武七年。刘基及宋濂《文集》所载序文俱云五卷,称翰林学士乐韶凤所编录。然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已不著录。所著录者有《太祖文集》三十卷。注曰:“甲
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诗一卷,丁集十卷。”又《太祖文集类编》
十二卷。又《太祖诗集》五卷。又《太祖御制书稿》三卷。均与此本不符。焦竑
《国史经籍志》列《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数与竑所列前一本合,
当即竑所著录欤。其刻在万历十四年,编次不知出谁手。《目录》之末有姚士观
等《跋》语,乃据旧本刻於中都,亦未能详考所自来也。考朱彝尊《明诗综》载
有太祖《神凤操》一首,而集内无之,则亦未为赅备。然所谓三十卷者,今未见
传本,其存佚均未可知。近时诸家所藏弆,大抵皆即士观等所刻。今亦据以著录,
存有明一代开国之著作焉。
△《宋学士全集》·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宋濂撰。濂有《篇海类编》,已著录。元末文章,以吴莱、柳贯、黄溍
为一朝之后劲。濂初从莱学,既又学於贯与溍,其授受具有源流。又早从闻人
梦吉讲贯五经,其学问亦具有根柢。《明史》濂本传称其“自少至老,未尝一日
去书卷,於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
百神之典,朝会、燕飨、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
卿碑记刻石之词,咸以委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外国贡使亦知其名,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其文集”。《刘基传》中又称
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濂并为一代之宗。今观二家之集,濂文雍容浑穆,如
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基文神锋四出,如千金骏足,飞腾飘瞥,蓦涧
注坡。虽皆极天下之选,而以德以力,则略有间矣。方孝孺受业於濂,努力继之,
然较其品格,亦终如苏之与欧。盖基讲经世之略,所学不及濂之醇。方孝孺自命
太高,意气太盛,所养不及濂之粹也。
△《宋景濂未刻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宋濂撰。濂集重刻於嘉靖中,行世已久。此本乃国朝顺治乙未濂裔孙实颖
文徵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
以补其遗。今以韩叔阳刻本重勘,其中跋何道夫所著宣抚郑公墓铭等十一篇,皆
今本所已载,超盖检之未审。其馀二十七篇则实属佚文。推究当日之意,盖或以
元代功臣诸颂及志铭诸篇大抵作於前朝,至明不免有所讳;或以尊崇二氏,不免
过当,嫌於躭溺异学而隐之。观杨士奇《东里集》、倪谦《文僖集》并用杨杰
《无为集》例,凡为二氏而作者,皆别为卷帙,附缀末简,不散入各体之中。则
正德、嘉靖以前士大夫之持论,可大略睹矣。然古来操觚之士,如韩愈之於高闲、
文畅,持论终始谨严,固其正也。其馀若苏、黄诸集,不入学派者勿论。至於胡
寅、真德秀,皆讲学家所谓大儒,《致堂》、《西山》二集,此类正复不少。盖
文章一道,随事立言,与训诂经义,排纂语录,其例小殊。宋儒尚不能拘,则濂
作释、老之文,又何必欲灭其迹欤。
△《诚意伯文集》·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基撰。基有《国初礼贤录》,已著录。其诗文杂著凡《郁离子》四卷、
《覆瓿集》十卷、《写情集》二卷、《春秋明经》二卷、《犁眉公集》二卷,本
各自为书。成化中,巡按浙江御史戴鱀等始合为一帙,而冠以基孙廌等所撰
《翊运录》。盖以中载诏旨制敕,故列之卷首。然其书究属廌编,用以编入卷数,
使此集标基之名,而开卷乃他人之书,殊乖体例。今移缀是录於末简,以正其讹。
馀十九卷则悉仍戴本之原次,以存其旧。基遭逢兴运,参预帷幄,秘计深谋,多
所裨赞。世遂谬谓为前知,凡谶纬术数之说,一切附会於基,神怪谬妄,无所不
至。方技家递相荧惑,百无一真。惟此一集,尚真出基手。其诗沈郁顿挫,自成
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闳深肃括,亦宋濂、王祎之亚。《杨守陈序》谓“子
房之策不见词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可
谓千古人豪”。斯言允矣。大抵其学问智略如耶律楚材、刘秉忠,而文章则非二
人所及也。
△《凤池吟稿》·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汪广洋撰。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元末举进士。太祖渡江,召
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坐贬广南,於中途赐死。
事迹具《明史》本传。广洋有幹济才,屡参政柄,亦无他罪恶。徒以初与杨宪同
为中书左右丞,又与胡惟庸同为左右丞相,俱隐忍依违,不能发其奸状,卒以党
诛。盖巧宦而適以巧败,故史称其有负於爰立。至於学问文章,则史称其少师余
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诗歌。今观是集,大都清刚典重,一洗元人纤媚之
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摘其五言之“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湖水
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怀人当永夜,看月上疏桐”,“对客开春酒,当门扫
落花”,“天垂芳草地,渔唱夕阳村”等句数十联。以为可入《唐人主客图》。
《静居》、《北郭》犹当逊之,毋论孟载,其论颇为允惬。虽当时为宋濂诸人盛
名所掩,世不甚称。然观其遗作,究不愧一代开国之音也。
△《陶学士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陶安撰。安字主敬,当涂人。元至正八年中浙江乡试。入明,官至江西行
省参知政事。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一曰《辞达集》,一曰《知新近稿》,
一曰《黄岗寓稿》,一曰《鹤沙小记》,一曰《江行杂咏》,本各自为集。此本
分体编次,与所作词赋共为十卷。其文亦十卷,而送人之序引居其半。或以安文
章宿望,人得其赠言以为荣,故求之者多耶。又安以儒臣司著作,於郊社、宗庙
典礼,皆有奏议。若明初分祭南北郊,及四代各一庙之制,皆定於安。又刑律亦
安所裁。而集中均不载其文,殆以朝廷公牍,同署者不一人,故不复列入私集也。
世言祝寿之序,自归有光始入集。考此集已有二篇,则不自有光始矣。安声价亚
於宋濂,然学术深醇,其词皆平正典实,有先正遗风。一代开国之初,应运而生
者,其气象固终不侔也。
△《西隐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宋讷撰。讷字仲敏,滑县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盐山知县。洪武十三年
徵为国子助教,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正德中追谥文恪。
事迹具《明史》本传。刘三吾撰讷墓志,称所著《西隐集》十七卷。而《明史·
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十卷。此本有东莱刘师鲁《序》,称其集
初为上海张趋所手录。滑人王崇之令上海,从其后求得而刻之。岁久漫漶,师鲁
因鸠工重刻,盖即十卷之本。岂张趋缮录之时,又有所删并,故与墓志不合欤。
集前四卷为赋、诗,后六卷为杂文,附以明太祖手敕四道,及《白云茅屋赋》二
篇、《记》一篇。白云茅屋者,讷所筑别墅之名也。讷领成均胄子之任,师道严
正,为一时典型。文章亦浑厚醇雅,其奉敕制太学碑,极为太祖所赏,今具载集
中。又有壬子岁考试《秋闱次北平诗》,及《秋闱即事》诸诗。壬子乃洪武六年,
盖讷未仕之前,已应聘为北平考官,而本传、墓志均未之载。其《过元故宫诗》
十九首,尤chan6*绵悱恻,有风人忠厚之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甚推其“半船
凉色潮生海,两岸秋风浪拍沙,华表柱头相语鹤,秣陵江上独归鸿”诸佳句云。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祎撰。祎有《大事记续编》,已著录。是集前十二卷题“鄱阳刘杰编辑,
庐陵刘同校正”。十三卷以下则编辑者改题同,校正者改题杰。意二人各刊其半
欤。杰即正统六年为义乌丞时表祎之忠於朝,得赠官赐谥者也。祎所著本为《华
川前集》十卷、《后集》十卷,杰等合编为此本。卷端胡翰、胡行简二《序》,
皆为《前集》作。宋濂、苏伯衡二《序》皆为《后集》作。其杨士奇一《序》,
则为此本作也。祎师黄溍、友宋濂,学有渊源,故其文醇朴宏肆,有宋人轨范。
《濂序》称其“文凡三变:初年所作,幅程广而运化宏;壮年出游之后,气象益
以沈雄;暨四十以后,乃浑然天成,条理不爽”。可谓知祎之深矣。郑瑗《井观
琐言》称其文“精密而气弱”,非笃论也。集中多代拟古人之作,盖学文之时,
设身处地以殚揣摩之功。宋代诸集,往往有此,亦未可以游戏讥焉。
△《翠屏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张以宁撰。以宁有《春王正月考》,已著录。是集为宣德三年所刊,陈琏
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
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今三序皆冠集首,
而诗文集总题“光霁编次,嗣孙德庆州训导淮续编”,与序不同,未喻其故。其
文神锋隽利,稍乏浑涵深厚之气。其诗五言古体,意境清逸;七言古体,亦遒警。
惟《倦绣篇》、《洗衣曲》等数章,稍未脱元季绮缛之习。近体皆清新,间有涉
於纤仄者,如《次李宗烈韵诗》“浮生万古有万古,浊酒一杯复一杯”之类。然
偶一见之,不为全体之累也。《明史·文苑传》称“以宁在元以翰林侍读学士知
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玄、揭徯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
博学强记,擅名於时,人呼小张学士”云云。则以宁兼以文章显,不但以《春秋》
名家。徐泰《诗谈》称以宁诗“高雅俊逸,超绝畦畛,如翠屏千仞,可望而不可
跻”。虽推挹稍过,然亦几乎近似矣。
△《说学斋稿》·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有《草庐年谱》,已著录。据《千顷堂书目》,其文集本五十
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此本乃嘉靖三十八年归有光从吴氏得素手稿传抄。其文不
分卷帙,但於纸尾记所作年岁,皆在元时所作。《有光跋》称共一百三十六篇,
此本乃止一百三十三篇。又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是集《跋》,称赋三、赞二、
铭二、颂三、记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为传写
之误。然据懋竑所列,实止一百三十七首,数亦不符。殆旧无刊版,好事者递相
传录,故篇数参差,不能画一,实则一本也。素晚节不终,为世僇笑,其人本不
足称,而文章则欧、虞、黄、柳之后,屹为大宗。《懋竑跋》称其文“演迤澄泓,
视之若平易,而实不可几及,非熙甫莫知其深”。其珍重钞传,盖非漫然矣。
△《云林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诗,乃贤为编次成集者也。素家居临川,相近有
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为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记其事,故集即
以是为名。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发雕於后至元三年。则彝尊所
见,乃元时旧版。此本卷帙相符,盖犹从原刻抄传者。特《彝尊跋》称前有《虞
集序》,而此本所载乃集《赠行序》一篇,绝与诗集无涉,似为后人所附入。观
其《静志居诗话》,亦称前有虞集《送行序》,则已自知其误而改之矣。素於元
末负盛名,入明以后,其人不为世所重,其文亦遂不复收拾。故《说学斋集》仅
存在元之文,而此集亦仅存在元之诗,不足尽素之著作。然气格雄伟,风骨遒上,
足以陵轹一时。就诗论诗,要不能不推为元季一作者矣。原集共诗七十六首,浙
江鲍氏知不足斋本复从他书蒐采,增入补遗十四首,较为完备,今并仍而录之焉。
△《白云集》·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唐桂芳撰。桂芳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歙县人。教授元之
第五子。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建宁路崇安县
教谕。再任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徽州,召对称旨,命之仕,以瞽废辞。
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此集在程敏政所编《唐氏三先生集》中。庐
陵锺晦撰桂芳行状,称其文一以气为主。今观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尝慕苏老
泉闭户探赜,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辄谓文不可
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此苏老家传法也。盖其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与逶
迤,绝无聱牙晦涩之习。诗亦清谐婉丽,颇合雅音。集中《重修兴安府孔子庙记》,
称“龙凤元年,大丞相统军下太平,克应天。六年冬,佥事黄公行郡兴安,重建
府学”。又《赠汪德元序》,称“大丞相吴国公”。又《黄宪佥唱酬诗序》,称
“大丞相位冢宰之明年”。案龙凤乃韩林儿年号,大丞相即明太祖。盖明兴时实
假伪宋号令,故用其纪年。徽州改兴安府在丁酉年,见《明史·地理志》。其为
冢宰事则《明史》不载。盖必林儿所加官,而其后讳之。此亦可以证史也。
△《登州集》·二十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弼撰。弼字元凯,龙溪人。元至正戊子进士,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
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府知府。弼尝与王廉同使安南,以却赆
金为太祖所器。生平著作有《梅雪斋稿》、《使安南集》。是集总名《登州》,
盖汇为一编,总题以所终之官也。凡诗七卷、文十六卷。其《使安南集》,宋濂
曾为之序,称其文辞尔雅。王祎亦尝赠以诗,与之唱酬。其墓志即王廉所作,称
其诗文皆雄伟跌宕,清峻之语,敻出尘表。盖明初闽南以明经学古擅名文苑者,
弼实为之冠也。弼又名唐臣,以时禁国号名氏,遂仍旧名。是弼其初名,唐臣乃
其改名。朱彝尊《明诗综》则云弼初名唐臣,当由《宋濂序》谓唐臣更名为弼致
误,然《宋序》未尝言初名唐臣也。至弼改名既久,而此本之首尚署“林唐臣撰”,
殊乖其实。今仍署弼名,著之录焉。
△《槎翁诗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刘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於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
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
擢吏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事迹具《明史》本传。
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
夜分不休。盖一生耽嗜吟咏,至为刻苦。故徐泰《诗谈》称其“如冬岭孤松,老
而愈秀”。胡应麟《诗薮》称:“当明之初,吴中诗派,昉於高启;越中诗派,
昉於刘基;闽中诗派,昉於林鸿;岭南诗派,昉於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於崧。”
史亦称崧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jiang6*派。大抵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
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
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崧诗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
并咎创始之人矣。
△《东皋录》·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释妙声撰。妙声字九皋,吴县人。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日寺,又主
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与释万金同被召,莅天下释教。所作诗文,缮写藏之山
房。洪武十七年,其徒德瓛始刊行之。《明史·艺文志》、明僧宏秀集皆作七卷。
此本有汲古阁印,盖毛晋家钞本。前有晋题识,亦称德瓛所刻凡诗三卷、杂文四
卷。而其书、杂文及诗仅共为三卷,盖传录时所合并也。妙声入明时,年已六十
馀,诗文多至正中所作,故顾嗣立《元诗选》亦录是集。然方外者流,不婴爵禄,
不能以受官与否为两朝之断限。既已谒帝金门,即属归诚新主,不能复以遗老称
矣。今系之明,从其实也。妙声与袁桷、张翥、危素等俱相友善,故所作颇有士
风。当元季扰攘之时,感事抒怀,往往激昂可诵。杂文体裁清整。四六俪语,亦
具有南宋遗风。在缁流之内,虽未能语带烟霞,固犹非气含蔬筍者也。
△《覆瓿集》·七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朱同撰。同字大同,自号紫阳山樵,休宁人。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
附见《升传》末。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
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汉归隐图跋》,则云由吏部员外郎升礼部侍郎。准字
平仲,尝受业於升,与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又《明史》但载同坐事死,而
不著其详。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乃云“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
御沟有浮尸,帝疑之,遂赐死”。其说颇荒唐,未可信也。集凡诗三卷,多元末
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议论纯粹,不愧儒者之言。惟编录者不解体裁,知有
拗体律诗,而不知何者为拗体,遂以七言古体之八句者,列为律诗,弇陋殊甚。
今姑仍旧本录之,而附纠其谬焉。
△《柘轩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凌云翰撰。云翰字彦翀,钱塘人。元至正十九年举浙江乡试。除平江路学
正,不赴。洪武辛酉,以荐授四川成都教授。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事见
《归田诗话》。瞿宗吉与之最契,语必不诬。或以为卒於官者,误也。所作诗文
杂著,藏稿於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四卷。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
学於陈众仲,故其诗华而不为靡,驰骋而不离乎轨”。今案集有宣德中《王羽序》
云:“莆田陈众仲提举浙路儒学政,以文鸣於东南,程以文声誉与之伯仲。柘轩
汎扫程门,获承指授。”其里人夏节,作云翰行述,亦云早游黟南程以文之门。
是云翰所师事者乃程文,而非陈旅,诸家所记甚明。彝尊之言未知何据。至谓其
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之
旗,摩青邱之垒。则评品颇当,於云翰非溢量也。
△《白云稿》·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朱右撰。右字伯贤,临海人,自号邹阳子。元至正二十一年尝诣阙献《河
清颂》,不遇而归。洪武三年召修《元史》。六年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七年
修《洪武正韵》,寻迁晋府右长史,卒於官。《明史·文苑传》附载《赵埙传》
中。所著《白云稿》本十卷。今世所传仅存五卷,杂文之后仅有《琴操》而无诗。
检勘诸本并同,无可校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后五卷尝得内阁本一过眼,
恨未钞成足本”。则彝尊家所藏亦非完帙也。右为文不矫语秦汉,惟以唐宋为宗,
尝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目,实权舆於此。
其格律渊源,悉出於是。故所作类多修洁自好,不为支蔓之词,亦不为艰深之语。
虽谨守规程,罕能变化,未免意言并尽。而较诸野调芜词,驰骋自喜,终不知先
民矩矱,为何物者,有上下床之别矣。
△《密庵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明谢肃撰。肃字原功,上虞人。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肃慨然欲见宰相,
献偃兵息民之策。卒无所遇,归隐於越。洪武中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以
事被逮,下狱死。《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黄虞稷《千顷堂书
目》俱载肃《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於录。惟《永乐大典》中
所收肃诗文颇多。其时肃没未久,而姚广孝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日
即重其文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肃“初谒贡师泰於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
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
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於理乃已”。是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观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於公。”
又师泰遗集亦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
氵维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徵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
·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国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
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
於考史尤有所裨益。谨采掇编次,厘为八卷。又戴良原《序》二首别见《九灵集》
中,今并取弁简端,以略还其旧焉。
△《清江诗集》·十卷、《文集》·三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贝琼撰。琼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元末领乡荐,遭乱退居殳
山。明初徵修《元史》,除国子监助教。事迹附见《明史·宋讷传》。考程庆
《珫声文会选》以贝阙、贝琼为二人。然陶宗仪《辍耕录》载妓女真真事云:
“嘉兴贝阙有诗。”今《真真曲》载此集中,则琼一名阙审矣。《两浙名贤录》
载琼集二十卷,明万历中所刻乃止三卷。此本凡诗集十卷,文集分《海昌集》一
卷,《云间集》七卷、《两峰集》三卷、《金陵集》十卷、《中都稿》九卷、
《归田稿》一卷,仅有钞本流传。康熙丁亥,桐乡金檀购得之,始为刊版。琼学
诗於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
而丰腴为可乐。盖虽出於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
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乡曲之言,
未免过实。然其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虽不能兼有诸人之胜,而驰骤於诸人之间,
实固无所多让。其文亦冲融和雅,有一唱三叹之音。史称宋濂为司业,建议立四
学,并祀舜、禹、汤、文为先圣。琼作《释奠解》驳之,识者多是琼议。则其考
证古礼,尤有依据,不但词采之工矣。
△《苏平仲集》·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苏伯衡撰。伯衡有《空同子瞽说》,已著录。是集卷首有洪武四年《刘基
序》,而集中《厚德庵记》云“庵成於洪武壬戌十二月”,则是《记》乃洪武十
五年以后之作,基所序者,尚未定之初稿也。又集末有洪武八年《胡翰跋》,谓
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伯衡以丙午岁为国子学录。伯衡所
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升学正。其诗又有《庚戌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
口号》。则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上距丙午仅五年。翰与伯衡同时,
所叙不应有误,或史误移后一年欤。集为正统壬戌处州推官黎谅所重刻。《宋濂
序》称其不求似古人,而未尝不似。又《明史·文苑传》称“濂以翰林学士承旨
致仕,荐伯衡自代,称其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郑瑗《井观琐言》病其用
意太苦,遣词太繁缛,不可为法。则过高之论矣。
△《胡仲子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胡翰撰。翰字仲子,一字仲申,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教授。事
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王懋温所编,以洪武十四年刊
版。今印本罕传,惟写本犹存於世。凡文九卷、诗一卷。史称其文曰《胡仲子集》、
诗曰《长山先生集》,今合为一集,岂刚等所并欤。史又称翰少从吴师道及吴莱
学为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今观其文章,多得二吴遗法,而持论多切世用,
与谦之坐谈诚敬小殊。然尝与修《元史·五行志》,序论即其所撰,今见集中。
於天人和同之际,剖析颇微。《犠尊辨》、《宗fa6*论》诸篇,亦湛深经术,则又
未尝不精究儒理也。诗不多作,故卷帙寥寥,而格意特为高秀。朱彝尊《静志居
诗话》曰:“金华承黄文献溍、柳文肃贯、吴贞文莱之后,多以古文词鸣,诗
非所好。以诗论,吾必以仲申为巨擘焉。独孤及之论曰:五言之源生於《国风》,
广於《离骚》,著於苏、李,盛於曹、刘。汉魏作者,质有馀而文不足。以今揆
昔,则有朱弦疏越,太羹遗味之叹。诵仲申五言,正犹路鼗出於土鼓,篆籀生於
鸟迹。庶几哉,升堂之彦乎。宜潜溪有学林老虎文渊鲸之目也。”斯言允矣。
△《始丰稿》·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一夔撰。一夔有《艺圃搜奇》,已著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
“大章遗稿罕传,余於京师见之新城王贻上所。凡四册,比余家藏者倍之。然验
其目无诗,犹未是足本。”案今行世凡二本。其一本六卷,当即朱彝尊家所藏。
此本自一卷至三卷为前稿,自四卷至十四卷为后稿,皆杂文无诗,当即王士祯家
所藏矣。据《千顷堂书目》,载一夔《始丰类稿》十五卷,此本所佚不过诗一卷
耳。其文皆谨严有法度,无元季冗沓之习。其《与王祎论修史书》,《明史》载
之於本传。陈继儒尝称其《宋行宫考》、《吴越国考》研核精确。王士祯又称其
《钱塘铁箭辨》精於考核。其《欧史十国年谱备证》一篇,谓“欧阳氏於吴越改
元,止据宝石山制称宝正六年为证”。一夔复得钱镠将许俊墓砖有“宝正三年”
字,以证《欧史》之不诬。又谓“元瓘袭位后,不复改元”。立说皆有根据。观
其所辨,始知明嘉靖间钱德洪所撰《吴越世家疑辨》,谓“改元之事别无证据者,
特为先世讳耳”。是又多资考证,不但其文之工也。
△《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
本)
明王彝撰。彝字常宗,其先蜀人,本姓陈氏。父仕元为昆山教授,遂迁嘉定。
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
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事,与高启并诛。《明史·文苑传》附载《赵埙传》
中。其集本名《三近斋稿》,弘治中都穆编为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
辑《补遗》一卷。今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考其体
格,与全集相类,似非赝作也。王士祯《香祖笔记》曰:“王徵士集,都少卿元
敬编。元敬称其古文明畅英发。又或以为‘吴中四杰’之一,以常宗代张来仪者。
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堕入恶道,馀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
颃乎”云云。案彝之学出天台孟梦恂,梦恂之学出婺州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
宗之派。故持论过严,或激而至於已甚。集中《文妖》一篇,为杨维桢而作者,
曰:“天下所谓妖者,狐而已矣。俄而为女妇,而世之男子惑焉。则见其黛绿朱
白,柔曼倾衍之容,无乎不至。虽然,以为人也则非人,以为妇女也则非妇女,
而有室家之道焉。此狐之所以妖也。浙之西言文者必曰杨先生。予观其文,以淫
词谲语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顾乃柔曼倾衍,黛绿朱白,奄然以自媚。
宜乎世之为男子者之惑之也”云云。其言矫枉过直,而诟厉亦复伤雅。虽石介作
怪说以诋杨亿,不至於是。士祯所云或亦有激而报之乎。然其文大致淳谨。诗亦
尚不失风格,虽不足以胜张羽,必以为一无可取,则又太过。《香祖笔记》成於
士祯晚年,诋诃过厉,时复有之,固未可据为定论矣。
△《白石山房逸稿》·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孟兼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人。洪武初,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
《元史》。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迁山东按察司副使,以执法不阿,为
吴印所诬讦,弃市。《明史·文苑传》附载《赵埙传》中。《艺文志》载《孟兼
文集》六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亦同。其本久已散佚。近时有孟兼十一世孙思
煌者,始掇拾他书所载,重编定为五卷。而集内收他人唱和题赠之作几十之七八,
孟兼著作乃寥寥无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视思煌本较多数首,疑尚出明人裒集,
故思煌未之见也。孟兼与宋濂同里,其被召也,濂实荐之。太祖与刘基论一时文
人,基称宋濂第一而己居其次,又其次即孟兼。今虽不睹其全集,而即二卷以观,
其诗文温雅清丽,具有体裁,而龙骧虎步之气,亦隐然不可遏抑。接迹二人,良
足骖驾。基虽一时之论,即以为定评可矣。
△《沧螺集》·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孙作撰。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阴人。元至正末,避兵於吴。
初受张士诚之招,旋去之松江。洪武癸丑,召修日历。书成,除翰林院编修。以
老病乞外,授太平府教授。入为国子助教,寻迁司业。以事废为民。后复官长乐
县教谕。作自号东家子,宋濂为作《东家子传》,推挹甚至。《明史·文苑传》
附载《陶宗仪传》末。是集凡诗一卷、文五卷。其诗力追黄庭坚,在元季自为别
调。集中《与陈检校诗》有曰:“苏子落笔崩海江,豫章吐句敌山岳。汤汤涛澜
绝崖岸,崿崿木石森剑槊。二子低昂久不下,薮泽遂包貙与鱷。至今杂遝呼从
宾,谁敢崛强二子角。吾尤爱豫章,抚卷气先愕。磨牙咋舌熊豹面,以手扪膺就
束缚。士如此老固可佳,不信后来无继作。”其宗旨灼然可见。然才力不及庭坚
之富,镕铸陶冶亦不及庭坚之深,虽颇拔俗而未能造古。《东家子传》一字不及
其诗,盖有微意,非漏略也。至於文则磊落奇伟,而隐有程度,卓然足以自传。
《东家子传》谓“他人之文束於理则词不畅,肆於词则理不直。惟作洞瞩千古之
上,析之则理胜,辟之则词严,动有据依,皆非臆说”。《明史·文苑传》亦称
其文“醇正典雅”云。
△《临安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钱宰撰。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元至正中中甲科。亲老不赴公车,
教授於乡。明初徵修《礼乐书》,寻以病去。洪武六年授国子助教。以赋《早朝
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又召修《书传会选》。书成,优赉,加博士致仕。事
迹附见《明史·赵俶传》。考集中《金陵形胜论》,末署“洪武二十七年六月国
子博士致仕钱宰进”。是致仕即在奉召之年。盖留京师者不及一岁也。宰学有原
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
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诗谈》譬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
擅长,而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其集《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
俱未著录.则在明代行世已稀.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排。参以诸选本所录,
厘为六卷,以备明初之一家。宰本浙东人,集以“临安”名者,盖自以为吴越武
肃王十四世孙,从其旧贯也。
△《尚絅斋集》·五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明童冀撰。冀字中州,金华人。洪武九年徵入书馆,后为湖州府教授。调北
平,坐罪死。此集不知何人所编,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殆不可读。就其编
目考之,原目当为《金华集》、《南行集》、《霅川集》、《北游集》四种。前
三集兼载诗文,惟《北游集》有诗无文。后人不知古法,以诗归诗,以文归文,
分为二集。而诗文之中,又不各归其类。前后复叠,职此之由。幸其虽经割裂,
尚未窜乱,其次第犹有端绪可寻。今详考标题,仍分为四集,中间时有阙文。又
《霅川集》末《跋唐五王醉归图》一篇、《书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赞后》一篇、
《书王简死事传后》一篇、《书金节妇传后》一篇、《书集芳诗文卷后》一篇、
《卜释》一篇,悉有录无书。盖蠹蚀残阙,今亦仍其旧。冀在明初,与宋濂、张
羽、姚广孝相唱和,词意清刚,不染元季绮靡之习。虽名不甚著,而在一时作者
之中,固亦足相羽翼也。
△《考古文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谓
其诗集名《考古馀事》,凡千首,不传於世。今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捴谦集
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则亦未见原本,信乎
其久不传也。此本所录诗仅十馀篇,古文亦只五十馀篇。前有顺治丁酉《黄世春
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於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
考古”云云。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成帙者耳。集后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
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与浙中族姓札数通。盖捴谦没后,
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於姜而复之。又捴谦所作《造化经
纶图》,亦附於后,编次颇无条理。然传刻先集者多因祖父以附子孙,自宋元以
来即往往以文集为家牒。陋例相沿,亦不自是编始矣。捴谦以小学名家,不甚以
文章著。此本又仅存残賸,未必得其精华,而意度波澜,颇存古法,究与钞语录
者有别。是则学有原本之故也。
△《刘彦昺集》·九卷(编修汪汝藻家藏本)
明刘炳撰。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人。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
出为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阅两考,引疾归。《明史·文苑传》附载《王
冕传》中。所著诗文本名《春雨轩集》,乃其门人刘子昇所编,杨维桢尝为评定。
其评亦附载集中,维桢及危素、宋濂、徐矩皆为作序,王祎、俞贞木、周象初皆
为作跋。此本题曰《刘彦昺集》,不知何人所改也。炳当元季兵乱时,与弟煜结
里闬相保,寇至辄却走。依余阙於安庆,以其孤军不振,辞归。盖亦才识之士。
故诗格伉爽挺拔,类其为人。惟末附杂文一卷,气象苶弱,殊逊其诗。知所长不
在此,特以馀事及之耳。案炳事迹略具《明史·文苑传》中。而《江西通志》引
《豫章人物志》,所纪炳历官本末与史多有不合。如《史》云“炳至正中从军於
浙”。而《志》乃云“为参政于光使金陵”,不知所据。《史》云“炳以言事为
典签”,而《志》乃云“先参赞沐总制守镇江,寻授广东卫知事”。考其《吊余
阙墓》文,结衔称大都督府掌记,在洪武十二年。而《哀曹国公》诗有“三年参
记府”句,《沐西平輓诗》有“十年参幕府”句。李文忠以洪武三年领大都督
事,沐英以洪武四年同知大都督府。以年数计之,不应未授典签,先参赞沐英军
事,前后亦相舛迕。盖稗官野史,传闻异词,往往如此。今一以《史》文为据,
而并存其同异以备考核。又旧本中书元国号皆作“原”字。盖以明初刊版之时,
犹未奉二名不偏讳之诏,故以“原”代“元”,而传写者仍之欤。事隔前朝,理
无避忌。今悉改正,从本文焉。
△《蓝山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蓝仁撰。仁字静之,崇安人。《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
“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仁与弟智往师之。授以四明任松乡诗法,遂谢科举,一
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又称其明初内附,随例徙临濠,
则必尝仕张士诚。又集中有《甲寅仲冬摄官诗》。甲寅为洪武七年,则放归又尝
仕宦,特其始末不可考耳。仁诗规摹唐调,而时时流入中晚。蒋易作是集序,称:
“其和平雅澹,词意融怡,语不彫锼,气无脂粉,出乎性情之正,而有太平之风。
惜其不列承明著作,浮湛里闾,傲睨林泉。有达士之襟怀,无骚人之哀怨。即屡
更患难,而心恒裕如。要其所作,皆治世之音也。”虽推之稍过,实亦近之。闽
中诗派,明一代皆祖十子,而不知仁兄弟为之开先。遂没其创始之功,非公论也。
《明史·艺文志》载仁集六卷,朱彝尊作《明诗综》时犹及见之。今外间绝少传
本,杭世骏言吴焯家有之(语详《蓝涧集》条下)。然吴氏藏书今进入书局者,
未见此本。其存佚不可知,恐遂湮没。谨从《永乐大典》中采掇裒辑,得诗五百
馀篇,仍厘为六卷,以符原目,著之於录焉。
△《蓝涧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
明初未远,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误也。《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
末,称“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著廉声”。志乘均失载其事迹。考集
中有《书怀诗》十首,乃在粤时所作,以寄其子云松樵者。张榘为之跋,称“其
持身廉正,处事平允,三载始终无失”。则史言著廉声者,当必有据。《刘彦昺
集》有《輓蓝氏昆季诗》云:“桂林持节还,高风振林谷。”则晚年又尝谢事
归里矣。智诗清新婉约,足以肩随其兄。五言结体高雅,翛然尘外,虽雄快不足,
而隽逸有馀。七言顿挫浏亮,亦无失唐人矩矱。与《蓝山》一集卓然可称“二难”。
《静志居诗话》谓“《蓝山》、《蓝涧》集中诗,选家互有参错”。殆亦因其格
调相近,不能猝辨欤。智集原目已不可考。观焦竑《经籍志》所载,惟有《蓝静
之集》,而《蓝涧集》独未之及。是明之中叶已有散佚,近亦未见传本。故杭世
骏《榕城诗话》曰:“二蓝集闽人无知者。何氏《闽书》,蓝仁有《蓝山集》,
蓝智有《蓝涧集》。竹垞尝辑入《诗综》中,以为十子之先,诗派实其昆友倡之。
集本合刻。吴明经焯尝於吴门买得《蓝山集》,是洪武时刊,有蒋易、张榘二
《序》,与竹垞言吻合。而《蓝涧集》究不可购。徐惟和辑《晋安风雅》时,二
蓝阙焉。则此集之亡久矣”云云。惟《永乐大典》各韵中所收尚夥,蒐辑裒缀,
共得古今体三百馀首。虽篇什不及《蓝山集》之富,而大略已见。谨以类编次,
厘为六卷。俾其兄弟著作,均不致泯没於后世云。
△《大全集》·十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高启撰。启字季迪,长洲人。元末避张士诚之乱,遁居松江之青邱,自号
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至户部侍郎。后坐撰魏
观上梁文被诛,年仅三十九。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所著有《吹台集》、
《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凡二千馀首。自选定
为《缶鸣集》十二卷,凡九百馀首。启没无子,其侄立,於永乐元年镂版行之。
至景泰初,徐庸掇拾遗佚,合为一编,题曰《大全集》,刘昌为之序,即此本也。
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於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
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於古,
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
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
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
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凫藻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高启撰。唐时为古文者主於矫俗体,故成家者蔚为钜制,不成家者则流於
僻涩。宋时为古文者主於宗先正,故欧、苏、王、曾而后,沿及於元,成家者不
能尽辟门户,不成家者亦具有典型。启诗才富健,工於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
文则不甚著名。然生於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
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及。是集不知谁所编,以其诗集例之,殆亦启自定。末有
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者,苏州知府魏观母也。按《明史》本传,启坐为观
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於此集矣。初无刻本。周忱为
苏州巡抚时,始得钞本於郡人周立。立之姑,即启妇也。正统九年,监察御史钱
塘郑士昂又得本於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之,而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戊申桐乡
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坛檀即注启诗集者,故并刻是集,成
一家完书云。
△《眉庵集》·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杨基撰。基字孟载,其先嘉州人。祖官吴中,因家焉。始为张士诚记室。
洪武初,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寻以事夺官输作,卒於工所。《明
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史称基少以铁笛歌为杨维桢所称。与高启、张
羽、徐贲号“明初四杰”。其诗颇沿元季秾纤之习。都穆《南濠诗话》摘其佳句
十二联,其所品题,得失参半。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孟载《春草诗》最传,
然“绿迷歌扇,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
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直艳词耳。故徐泰《诗谈》谓其“天机云锦,自然
美丽,独时出纤巧,不及高启之冲雅”。王世贞《艺苑卮言》谓其“情至之语,
风雅扫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摘其诗语类词者至数十联,而独推重其五
言古体。然近体之佳者,亦自清俊流逸,虽不能方驾青邱,要非馀子所及也。集
初为郑钢版行。成化中吴人张习重刻,嘉州江朝宗为之序,习为后志云。
△《静居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羽撰。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人,侨居吴兴。元末领
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於吴。洪武初,徵授太常寺丞,寻坐事窜岭南,未
半道召还。羽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史称
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於诗。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尝自述滁阳王事,令羽
撰庙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顾其诗名尤
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文则未之及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五言微
嫌郁轖,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於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
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彝尊所云。至於歌行,笔力
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以之接迹青邱,先驱北郭,卢前王后之间,亦
未必遽作蜂腰矣。
△《北郭集》·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徐贲撰。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张士诚开阃,辟为属
官。贲与张羽俱避居湖州之蜀山。洪武七年,被荐至京。尝奉使晋、冀,有所廉
访。及还,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历官河南左布政使。会征
洮岷兵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贲
善画,亦工於书。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其楷笔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詹
景凤《小辨》亦称其小楷,法锺兼虞,然皆拘拘法内。盖其天性端谨,不逾规矩
故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
於三家别为一格。其客吴时,尝居城北之齐门,故名集曰“北郭”。旧本为吴人
张习编次。今是集前后无序跋,题曰“陈邦瞻校”。盖万历间重刻之本,又非习
所编之旧矣。
△《鸣盛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林鸿撰。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荐授将乐县训导,历官礼部精膳
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
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王恭、唐泰、郑定、王褒、周元,永福王偁,侯官黄元,
而鸿为之冠,号十才子。其论诗,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调胜。是为晋安诗派之祖。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
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
然细味之,求其流出肺腑,卓尔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是在弘、正之间,已
有异议。故论者谓闽中才隽辈出,彬彬风雅亦云盛矣。第晋安一派,流传未已,
守林仪部、高典籍之论,若金科玉条,凛不敢犯。动为七律,如出一手”云云。
是其末流且驯至为世口实。然鸿倡始之时,固未尝不舂容谐雅,自协正声,未可
以作法於凉遽相诋斥。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饶清韵,尤未可不分甲乙,
一例摈排矣。此本为成化初鸿郡人温州知府邵铜所编。末有铜《跋》,称览其旧
稿,慨然兴思。因详加校勘,补其阙略。然如张红桥唱和诗词,事之有无不可知。
才人放佚,容或有之,决无存诸本集之理。此必铜摭小说妄增之。《梦游仙记》
一首,疑亦寓言红桥之事。观其名目,乃袭元稹《梦游春诗》,可以意会。铜亦
附之简末,殊为无识。叶盛《水东日记》载铜天顺中为御史,以言事忤权奸,左
迁知县,则其人亦铮铮者。或平生以气节自励,文章体例,非所素娴欤。
△《白云樵唱集》·四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恭撰。恭字安中,闽县人。自称皆山樵者,“闽中十子”之一也。成祖
初,以儒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载《林鸿
传》中。其诗凡三集:一曰《凤台清啸》,乃官翰林以后作;此集及《草泽狂歌》,
则皆未仕以前所作。恭没之后,湮晦不传。成化癸卯,南京户部尚书黄镐蒐恭遗
稿,始得此集於吏部郎中长乐黄汝明家。因属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
有永乐三年林环旧序,兼为三集而作者。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在
《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
《辞》、《说》,则刻成之后,续为增入者也。恭与同邑高棅齐名,同以布衣
徵入翰林。然棅出山以后诗,应酬潦倒,无复清思。恭则历官未久,投牒遽归。
迹其性情,本耽山野。此集又作於田居之日,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得“大历
十子”之遗意,其格韵远在棅上。当时次第甲乙,以棅居第三,恭居第四,
殆亦所谓耻居王后者矣。
△《草泽狂歌》·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王恭撰。案恭所作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
名,而阙其卷数。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存其《白云樵唱》,而无此集。此集出自秀
水汪氏,盖几佚而仅存也。大致与《白云樵唱》相近,而中年所作,情思较深。
《静志居诗话》尝摘举其集中佳句数联。然如“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
秋”,“椶榈叶上惊新雨,砧杵声中忆故园”,“几处移家惊落叶,一年归梦
在孤舟”诸句,皆诗家常语。至“云归独树天边小,雪罢孤峰鸟外青”句,则
“小”字形容颇拙,“罢”字节次未明。又“鸟外明河秋一叶,天涯凉月夜千峰”
句,尤为疵累。夫昼见飞鸟,不见明河;夜见明河,不见飞鸟,上四字自不相贯。
一叶落而知秋,不系乎明河;天河夏月已明,不系乎落叶,下三字亦不相属。盖
兴之所到,偶然拈及,不足以尽其所长。读恭诗者毋执是以刻舟求剑可矣。
△《半轩集》·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王行撰。行字止仲,长洲人。少授徒於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
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玉荐之太祖,得召见。玉诛,行亦坐死。事迹具《明史
·文苑传》。是时文士以蓝党诛者,有行与孙蕡。然蕡特为玉偶题一画,无所攀
附於其间,其诗今在蕡集中,亦并无假借溢分之语。行则性喜谈兵,当元末两浙
兵起时,尝默坐筹其胜负,与所亲言之,恒百不失一二,益以自负。及蓝玉延之
课其子,遂数以兵法说玉,颇与密议。又与道衍深相投契,尝告以盍有所待,不
当以浮屠老。盖负其桀黠之才,有不肯槁死牖下者。故其文往往踔厉风发,纵横
排奡,极其意所驰骋,而不能悉归之醇正,颇肖其为人。诗格亦清刚萧爽,在
“北郭十子”之中(案《明史·文苑传》,行与高启、徐贲、高逊志、唐肃、宋
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亦曰“十才子”),与高启称
为勍敌。就文论文,不能不推一代奇才也。
△《西菴集》·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孙蕡撰。蕡字仲衍,广东顺德人。洪武三年举於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
染局使,迁虹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
起为苏州经历。复坐累戍辽东。既而以尝为蓝玉题画,坐玉党,论死。事迹具
《明史·文苑传》。是编前有黄佐、叶春及所撰小传,称蕡著述甚富,自兹集外,
尚有《通鉴前编纲目》、《孝经集善》、《理学训蒙》、《和陶》、《集古律诗》。
其《孝经集善》则宋濂为之序。蕡殁,诸书散逸。其诗文今行世者为门人黎贞所
编。然佐称《西菴集》八卷,而是编诗八卷、文一卷。卷端题姑苏叶初春选。或
初春别加厘订,抑佐但举其诗集欤。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
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小说载书生见苏轼侍姬朝云之魂者,
得集句七言律诗十首、七言绝句十五首,今乃在此集第八卷末。盖蕡游戏之笔,
即《黄佐传》中所称《集古律诗》一卷是也。黎贞乃缀於集后,又并载其序。遂
似蕡真有遇鬼事者,殆与林鸿集末附载张红桥诗同一无识。姜南《蓉塘诗话》又
从而盛称之,更无当矣。
△《南村诗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陶宗仪撰。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编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
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
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
瑛随子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宗仪则身已仕明,
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矣。观集中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
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
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
武二十九年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也。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肯为之事。又何必曲
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乎。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
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作耳。其编次年月,颇
为无绪,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铨次。又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所载《澂怀
楼》七律一首、《送殊上人》七律一首,皆不见收,知非宗仪自编也。毛晋品其
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然格力遒健,实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
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望云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郭奎撰。奎字子章,巢县人。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
督府於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奎亦坐诛。《明史·文苑传》附见《王
冕传》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於诗。五
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
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濂皆
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案嘉靖辛卯吴廷翰重刊
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
不言有文。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
韵,盖古人三声之法。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馀”、“故”同押。
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蚓窍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管时敏撰。时敏初名讷,以字行,华亭人。洪武九年,徵拜楚王府纪善,
从王之国。后进左长史,事楚王桢。二十五年乞致仕归里。桢请命於朝,留居武
昌,禄之终身。筑室黄屯山,命曰全庵。而名其集曰《蚓窍》,盖取韩愈《石鼎
联句》语也。是集即楚王所刊,中有丁鹤年评语。鹤年家於武昌,与时敏皆为楚
王所礼重,故并其评语刻之。时敏学诗於杨维桢,而不蹈袭维桢之体,所作舂容
淡雅,多近唐音。张汝弼作《董纪集序》,历数松江诗人,独谓时敏诗清丽优柔,
足与袁凯方驾。盖不诬也。时敏又有《秋香百咏》、《还乡纪行》诸篇在集外别
行,见周子治所作《全庵记》中。今皆未见,殆久而佚矣。
△《西郊笑端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董纪撰。纪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洪武壬戌举贤良方正,
廷试对生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
集。然未及鋟版,稿藏其门人周鼎家。成化中,鼎孙光禄寺少卿庠始为刊印。此
本有宣德辛亥鼎《后跋》,又有成化戊子《钱溥序》。盖又从庠刻本传写者也。
纪诗平易朴实,视袁凯诸人稍为不逮。故张汝弼作是集《序》,谓其“漫尔而仕,
漫尔而归,诗文亦漫尔而著,弗冀有传”。颇致微词。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则举其《题海屋诗》“过桥云磬天台寺,泊岸风帆日本船”句,谓亦不为率漫。
然纪集明世未经再刻,流播颇稀,《明史·艺文志》亦阙而不载。彝尊《明诗综》
所录但采之赖良《大雅集》中,未及见其全帙,故所摘佳句仅此。今观此集,过
质伤俚之弊诚所不免。然其合作,往往得元、白、张、王遗意。汝弼以一格绳人,
不足以尽诗体。彝尊执一二语以争之,亦未尽纪所长也。
△《草阁集》·六卷、《拾遗》·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
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昱撰。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人。《南雍志》作临安人,盖偶署宋代
地名,非明之临安也。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昱元季避地永康、东阳间,馆於胡
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什最多。此集乃昱没后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
明所辑。《拾遗》一卷则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
《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光祖之手欤。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
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亦卓荦无凡语。虽为高、杨、张、徐诸人盛名所掩,
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也。末附《筠谷诗》一帙,不著名氏。案宋濂作昱
诗《序》,称其子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李辕《筠谷
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丞。殆编录者以卷帙无多,附其父后。观诗内有
《冬至前日侍父宴胡伯奇济生堂》七言一首,是辕作之明证矣。朱彝尊《曝书亭
集》有昱《草阁集跋》,而不言末附《筠谷诗》,或所见之本偶佚此卷也。
△《樗菴类稿》·二卷(永乐大典本)
明郑潜撰。潜字彦昭,歙县人。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
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
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乃致仕。程敏政
《新安文献志》载其始末甚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列之元人,误也。虞稷载
《樗菴类稿》二卷。今从《永乐大典》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近体诗一百四十六
首,并原序三篇,仍可编为二卷,计所遗亦无几矣。是集皆其在元所作。《程以
文序》称《行役小稿》二卷,豫章邓文著所编,凡一百五十馀篇。其时方为监察
御史。《贡师泰序》称集其歌诗为二卷,题曰《行役稿》、《揽辔稿》。其时为
福建廉访副使。《揭汯序》始称为《樗菴类稿》,不言卷数。据其所言,仍成於
元末官福建时。盖初为《行役稿》二卷,后删并为一卷,而益《揽辔稿》一卷,
仍为二卷,终乃合为一编,改题曰《樗菴类稿》。盖数经增损而后勒为定本,则
其成集亦不苟矣。潜虽起家掾吏,而天资绝异,其诗词意轩爽,有玉山朗朗之致,
视元末纤秾之格,特为俊逸。入明以后,名位不昌,距纂修《永乐大典》之时年
代又近,而书局诸人顾特编录其遗稿,追配古人。知当时必有以取之,非徒然也。
△《春草斋集》·十卷、《附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乌斯道撰。斯道字继善,慈谿人。洪武初,官石龙县知县,调永新。坐事
谪戍定远,寻放还。《明史·文苑传》附见《赵埙传》中。所著有《秋吟稿》及
此集。《千顷堂书目》载《秋吟稿》之名,而阙其卷数,盖明代已佚。此集凡诗
五卷、文五卷,与《千顷堂书目》卷数相合,盖犹旧本。又《附录》传赞一卷,
则万历间其八世孙献明所续辑也。斯道诗寄托深远,吐属清华,能刬涤元人繁
缛之弊;文亦雅令,不为剑拔弩张之状,夷犹淡宕,颇近自然。宋濂为作集序,
所谓俊洁如明月珠者,盖状其圆润。所谓汹涌如春江涛者,则与其文之纡馀为妍,
颇不相肖。推濂之意,特状其词源之不竭,非谓其骋才恃气,以惊风骇浪为奇特
也。史称斯道工古文,兼精书法,不及其诗,殆在当时文尤见重於世欤。
△《耕学斋诗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袁华撰。华字子英,昆山人。生於元季,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后坐累
逮系,死於京师。此集凡古体诗七卷、近体诗五卷,不知何人所编,《明史·艺
文志》不著录。考杨维桢为作《可传集序》,称“华自二十岁后三十年所积,无
虑千馀首,吾选之得若干首”云云。疑即所谓千馀首者后人裒辑以传也。明之初
年,作者林立。华为诸家盛名所掩,故人与诗皆不甚著。实则衔华佩实,具有典
型,非后来伪体所能及,固未可以流传未广轻之。华《赠闵中孚初度诗》,有
“同生延祐丙辰年”句,以干支推之,下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已五十三岁。故集
中诗句,元代所作为多。如甲午、丙申、己亥、庚子、乙巳、丙午、丁未诸纪年,
皆在顺帝至正中。惟《癸丑正月风雨中偶成一首》作於洪武六年,颇露悲凉感慨
之语,盖欲自附於元之遗民,然已食明禄,不必作是语矣。
△《可传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袁华撰。其本为至正癸卯杨维桢所删定。华,维桢弟子也。前有《维桢序》,
称“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馀人,求如张宪、袁华者,不能十人”。其集名
亦维桢所题,盖推奖之甚至。而维桢与李五峰论诗,又称“梅一於酸,盐一於咸,
食盐梅而味常得咸酸之外,若华之作,仅一於咸酸而已”。其说自相剌谬。今观
其诗,大都典雅有法,一扫元季纤秾之习,而开明初舂容之派。维桢所论,盖标
举司空图说以味外之味务为高论耳。其实一於咸酸,不犹愈於洪熙、宣德以后所
谓台阁体者,并无咸酸之可味乎,未可遽以是薄华也。华《耕学斋稿》卷帙较富,
世多行之。此集《明史·艺文志》亦不著录,《千顷堂书目》虽著录而不载卷数,
盖黄虞稷亦未见之。今以其为杨维桢所手定,去取颇严,故一取其备,一取其精,
与全集并著於录焉。
△《强斋集》·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殷奎撰。奎字孝章,号强斋,昆山人。洪武初,以荐例授州县职。以母老
请近地,除咸阳教谕,卒。奎受业於杨维桢之门,学行纯正,为当时所重。是集
乃其门人余熂所编。诗文杂著凡九卷,又益以其交游赠答诗文暨行实墓志,共
为十卷。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馀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
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词尔雅,亦颇有经籍之
光。如奎等者,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柢,要不失为儒者之言。
视后来雕章缋句,乃有迳庭之别矣。集本刊於洪武十五年,昆山儒学训导钱塘陈
振祖为之序。其文亦朴雅,可想见一时风气云。
△《海桑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陈谟撰。谟字一德,泰和人。生於元成宗时。洪武初召赴阙,以疾辞归。
后屡聘为江浙考试官。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集有谟家传,称卒年九十六。
考集中年月止於洪武十七年。晏璧於永乐七年作《海桑集序》,称谟卒后二十年,
则卒於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也。谟《书刘氏西斋唱和卷后》称生大德间,为前朝太
平幸民六十馀年。由洪武戊辰上推大德元年丁酉,仅九十二年,或晏璧所称乃约
成数也。其诗集、文集各五卷,为其甥杨士奇所编。国朝康熙庚申,其裔孙邦祥
重刊。然《灵山寺诗》以五言长律入古体,《悼刘生诗》以七言拗律入古体,而
《崆峒云居诗》又以古体入律体,士奇未必舛误如是,殆邦祥又有所窜乱欤。集
中《通塞论》一篇,引微子、箕子反复申明,谓革代之时不必死节,最为害理。
故其客韶州时为太祖吴元年,元尚未亡,已为卫官作贺表。而集中颂明功德,不
一而足,无一语故君旧国之思。其不仕也,虽称以老病辞。然孙仲亨跋其墨迹,
称“太祖龙兴,弓旌首至,先生虽老,犹舆曳就道。一时老师俗儒,曲学附会先
生之论,动辄矛盾。是以所如不合,遂命驾还山,拂衣去国”云云,则与柴桑东
篱之志固有殊矣。至於文体简洁,诗格舂容,则东里渊源实出於是。其在明初,
固沨沨乎雅音也。
△《畦乐诗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梁兰撰。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赞善梁潜之父也。田居不仕,
故以“畦乐”自号。於杨士奇为姻家,士奇尝从之学诗。此集即士奇所编,前有
洪武三十一年《士奇序》。考士奇所作兰墓志,称卒於永乐八年,则编此集时,
兰犹及见之也。旧本列《泊菴集》后,盖用《山谷集》后附刻《伐檀集》之例。
今以各自为集,仍分著於录。原目列古今体诗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诗中注阙
七首,实二百二十七首。题中有阙字二处,诗中亦有阙字二处,均无别本可补,
今亦仍之。《士奇序》称其志平而气和,识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
寂者不失为舒徐,疏宕者必归於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虽自重其师,过相
推重。而於繁声曼调之中,独翛然存陶、韦之致,抑亦不愧於作者矣。
△《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
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后受业於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行多
诡激,颇近於狂。著作郎李孝光、秘书卿泰哈布哈皆尝荐於朝。知元室将乱,辞
不就。明太祖下婺州,闻其名,物色得之,授谘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
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明史·文苑传》亦同。《续高士传》以为太
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旧本亦题为元人,
非其实矣。诗集三卷,其子周所辑,刘基序之。《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
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
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
元明之间要为作者。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
自题画梅诗。史称其隐居九里山时,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尤善画梅,求者
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云。
△《独醉亭集》·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史谨撰。谨字公谨,昆山人。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用荐为应天府推官,
降补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以终。是集前有《陈琏序》,称洪武壬午九月。
按洪武无壬午,壬午为建文五年,盖革除之后,传录者所追改。又有《独醉亭记》
一篇,不著作者名氏,称谨为“滇阳史先生”,则窜谪之时,即以编管之地著籍
也。据琏所序,是集盖谨所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武当八景》以下九
十三首,别题曰《遗稿》。疑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於集末。然中有
《经人鲊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
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
别。观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入矣。今以原本所有,亦并存之,
与谨所自定诸诗共厘为三卷。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
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偶桓选《乾坤清气集》,号为精
鉴,其论诗多否少可,而此集有《送桓诗》及《题桓家揽胜楼诗》。二人契分颇
深,则谨之诗格可见矣。
△《海叟集》·四卷、《集外诗》·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
迹具《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祥泽张氏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
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
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
《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凯用官韵,非奸韵也。“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
“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
是诗作於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亡作也。至“雨声终日
过闲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闲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矣。弘治间,陆深
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即所刊《瓦缶集》、《既悔集》是
也。隆庆时,何元之得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间,张所望复为重
刻。此本乃国朝曹炳曾所校,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较诸本差
完善焉。凯以《白燕诗》得名,时称“袁白燕”。《李梦阳序》则谓“《白燕诗》
最下最传,其高者顾不传”。今检校全集,梦阳之说良是。《何景明序》谓明初
诗人以凯为冠。盖凯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与景明持论颇符,故有
此语。未免无以位置高启诸人,故论者不以为然。然使凯驰骋於高启诸人之间,
亦各有短长,互相胜负,居其上则未能,居其下似亦未甘也。陆深《金台纪闻》
载启《赠凯诗》曰:“清新还似我,雄健不如他。”其语殊不似启,殆都穆等依
托为之。(案二语启集不载,深闻之於穆,穆闻之史鉴,鉴闻之朱应祥云。)然
深以两言为实录,则颇不谬云。
△《荣进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吴伯宗撰。伯宗名佑,以字行,金谿人。洪武辛未进士第一。官至武英殿
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事迹具《明史》本传。伯宗守正不阿,虽忤旨贬谪,不
少悔。胡惟庸擅权之日,势焰张甚,独毅然上疏劾之,风节棱棱,殊不可及。所
著有《南宫集》、《使交集》、《成均集》,共二十卷,又《玉堂集》四卷,今
皆未见。此本中有《奉使安南》、《国学释奠》、《玉堂燕坐》诸诗,疑原集散
佚,后人掇拾残剩,合为此编也。一卷冠以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小传》一篇,次
为乡试、会试、御试卷。二卷、三卷皆诗,而附以赋及诗补遗。四卷为杂文。目
录首列序文,而卷首无之,盖传写佚脱。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
代台阁之体,胚胎於此。其乡试、会试诸篇,可以考见当时取士之制,与文字之
式。惟陆深《金台纪闻》称:“洪武前三科犹沿元制,用经疑。至二十一年戊辰,
始定今三场之制。”而集中所载试卷,乃经义而非经疑,殊不可解。又第三卷有
《上问安南事》五言诗,与诸选本所载日本使臣嗐哩嘛哈《答明太祖诏问日本
风俗诗》,仅字句小异,未详孰是。然其诗皆夸大日本之词,不应出自伯宗之手,
或伯宗后人因其曾使安南,误剽入之欤。今姑仍旧本录之,而记其所疑,以备参
考焉。
△《梁园寓稿》·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翰撰。翰字时举,禹州人。元季隐居中条山。明初出为周王橚长史。
王素骄,有异志。翰屡谏弗纳,断指佯狂去。后王败,得不坐。其事附见《明史
·周王传》中。后起为翰林编修,寻谪廉州教授。夷獠乱,城陷,抗节死。《明
史·艺文志》载所著有《敝帚集》五卷、《梁园寓稿》九卷。《敝帚集》今未见。
此书卷数与《明史》合。焦竑《经籍志》止称《寓稿》二卷,误也。《焦志》别
载翰《山林樵唱》一卷,今亦未见,殆并佚欤。翰始抗骄王,终殉国难,其立身
具有本末。发为文章,率具刚劲之气,故古体往往有质直语。然自抒性情,无元
人秾纤之习。七言古体,声调亦颇高朗。朱彝尊辑《明诗综》,未录翰诗,当由
未睹斯集。今以其人而特存之,亦圣代表章忠烈,阐扬幽隐之意也。
△《自怡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琏撰。琏字孟藻,青田人,诚意伯基长子。洪武十年为考功监丞,兼试
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事迹附见《明史·
刘基传》。是集为其子廌所编。末附洪武十三年国史院编修官吴从善所作哀辞,
备述基从太祖起兵,琏在南田山,制驭诸草窃,请设谈洋巡检,以靖逃盗之源,
及沮沈立本媚附权臣事。惟以材略气节称之,不及其文章。卷首载秦府纪善《黄
伯生序》,乃称尝见其遇事刚果,坐折奸佞,不挠不阿。宜其少年锐气,盛满於
中。今读其诗,顾乃温柔冲淡,怛然有爱君忧国之至情,而自视欿然如有不足,
以为庶几於闻道。今观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
首,盖非所喜作。至於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
於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
以勋阀掩欤。
△《斗南老人集》·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胡奎撰。奎字虚白,海宁人。生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
徵,官宁王府教授。是集前有宁王权《序》,称其“晚年泊舟鄱阳望湖亭,见石
刻东坡《黑云堆墨未遮山诗》,次韵和之。俄见一叟来,诵其诗曰:子非斗南老
人耶?因以自号。”其事颇怪,疑好事者附会之,莫由诘其真妄也。朱彝尊《静
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
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案今世所传奎集皆出天籁阁抄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
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此本为明初宁王府文英馆所刊,见於《宁藩书目》。
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原刻影抄,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与项氏所藏互校,
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观《宁王序》中,又载:“宗哲徐将军居西山,有
道士过访,食蕨。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只待
杜鹃啼血后,展开凤尾始朝天。’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一人’四字。时先生
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与望湖亭和诗一事,文相连属,而朱
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
穆《南濠诗话》摭入耳。奎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彝尊谓其功力既深,
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然舂容和雅,其长处
亦不可掩。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希澹园诗》·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隐居不仕。故其《题赵孟
頫画绝句》有曰:“王孙今代玉堂仙,自画苕溪似辋川。如此青山红树里,可无
十亩种瓜田。”深讽其出事二姓。然堪至洪武中,竟起为云南府学教授,卒於官。
盖与仇远入元事同一例。原本题曰:“元虞堪”,非其实也。堪隶籍长洲,而集
中《岩居高士图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画山曲》有“家山万里隔,蜀
道正难行”句,《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书生”句。而《西蜀二绝句》、《三
峡谣》、《旅怀诗》、《忆锦官诗》、《送张士皋归闽中诗》、《次韵陆高士见
寄诗》、皆於蜀有故乡之思。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诗》,则并作於蜀。考
《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堪於允文为七世孙,於集为从孙,
意其流寓长洲,而於蜀仍往来未绝欤。此集后有《自跋》,称丁未岁冬至前一日。
案丁未为元至正二十七年,则皆元时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复见。相传堪
没后,所遗翰墨尚数箧。其子孙不读书,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则其散佚者固亦
多矣。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
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薄,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
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娟独立矣。世又有堪诗别本,题曰
《鼓枻稿》者,与此集互相检勘,其诗篇数多寡并同。惟前后编次稍异。或即堪
之原本,或后人别题以行,均未可定。今附存其目於此,不复录焉。
△《鹅湖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龚斅撰。斅,铅山人。《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
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斅、赵民望、吴源为春夏官。”又
《宋讷传》称:“讷为祭酒,与讷定学规者,司业王嘉会、龚斅。三人年俱高,
须发皓白,终日危坐,堂上肃然。”而亦不详其本末。考《铅山县志》,称:
“斅先以明经分教广信,辑朱子之说,补六经图。御史叶孟芳荐其学行,徵入为
四辅官,以老乞归。又召为国子祭酒,卒於官。著有《经野类抄》二十八卷。”
盖亦穷经笃学之士也。其集见於焦竑《经籍志》者六卷,流传甚鲜。程敏政《明
文衡》、黄宗羲《明文海》蒐采极博,而均不及其名姓,则亡佚久矣。今惟《永
乐大典》尚颇载其诗文。诗虽多沿元季馀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
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能不愧於作者。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
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
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往使。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
浡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错
不合,自当以斅所记为得其实,是亦足以资考证也。谨掇拾薈稡,仍依原目,
定为六卷著於录。
△《荥阳外史集》·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郑真撰。真字千之,鄞县人。《成化四明郡志》称其研穷六籍,尤长於
《春秋》。吴澄尝策以治道十二事,皆经史之隽永,真答之无凝滞。洪武四年乡
试第一。授临淮县教谕,升广信府教授。与兄驹、弟凤并以文学擅名,真尤以古
文著。初与金华宋濂声价相埒,尝与濂共作《裴中著存堂记》,真文先成,濂为
之阁笔。后濂致位通显,黼黻庙廊。真偃蹇卑栖,以学官没世,故声华阒寂,传
述者稀。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并骛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肩
随,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原集百卷,明代已佚其三十卷。今所
存者亦多残阙失次,讹不胜乙,或至於不可句读。殆世不甚传,故莫为是正,其
不全佚者幸耳。今推验文句,各为校定。其必不可通者,则仍原本录之,庶不失
阙疑之义焉。
△《全室外集》·九卷、《续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僧宗泐撰。宗泐字季潭,临安人。洪武初举高行沙门,命住天界寺。寻往
西域求遗经,还授左善世。太祖欲授以官,固辞。太祖为撰《免官说》。其后胡
惟庸谋逆,词连宗泐,特原之。是编题曰《外集》,盖释氏以佛经为内学,故以
诗文为外,犹宋释道璨《柳塘外集》例也。首二卷为应制诗,及乐府供佛、赞佛
诸曲。三卷至八卷为古近体诗。九卷为疏及题跋。《续集》诗文合编,而诗文之
间阙四页,其原数遂不可考。今所存者凡诗三十六首、题跋十五篇。《千顷堂书
目》作《全室外集》十卷,盖合此一卷言之耳。宗泐虽托迹缁流,而笃好儒术。
故其诗风骨高骞,可抗行於作者之间。徐一夔作是集《序》,称其:“如霜晨老
鹤,声闻九皋,清庙朱弦,曲终三叹。彷佛近之。皎然、齐己固未易言,要不在
契嵩、惠洪下。与句曲外史张羽,均元明之际方外之秀出者也。”《千顷堂书目》
载宗泐尚有《西游集》一卷,盖奉使求经时道路往还所作。见闻既异,其记载必
有可观。今未见其本,存佚殆不可知矣。徐祯卿《翦胜野闻》谓宗泐奉使西域,
未至其地,途遇神僧幻化而归者。盖未知宗泐有此集,故造是齐东之语,与所谓
宗泐蓄发还俗者同一谬妄也。

猜你喜欢:

  • 《宋史》 ○宗室世系十一 (表略)
  • 《庄子》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
  • 《晋书》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 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
  • 《欧阳修集》 ◎古诗三十首 【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 嘉子治新园,乃在太行谷。山高地苦寒,当树所宜木。群花媚春阳,开落一何速。凛
  • 《苏轼集》 ◎诗八十三首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与
  • 《新五代史》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
  • 《世说新语》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
  • 《素书》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
  • 《金史》 ◎选举四 ○部选 省选 廉察 荐举 功酬亏永 凡吏部选授之制,自太宗天会十二年,始法古立官,至天眷元年,颁新官制
  • 《梁书》 ◎范云 沈约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
  • 《贞观政要》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馀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斑碎掌
  • 《清史稿》 ◎交通三 △电报 电报之法,自英吉利人初设於其国都,推及於印度,再及於上海。同治十三年,日本犯台湾,两江总督沈葆桢疏言电
  • 《邦斯舅舅》  "我发现全是先生策划的阴谋!"恼怒的母亲指着可怜的邦斯说.    邦斯直起身子,好象听
  • 《论衡》    【题解】  王充在本篇批判了汉儒对一些
  • 《好兵帅克历险记》    "他们就这样把我们的斐迪南(斐迪南大公(1863—1914)是奥皇弗兰西斯.约瑟
  • 《清史稿》 ○刘藻 杨应琚(子重英 苏尔相) 明瑞 刘藻,字素存,山东菏泽人。初名玉麟,以举人授观城教谕,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试
  • 《说唐全传》  再说麻叔谋败兵到李密处,李密大惊,一面上本启奏,一面差总管朱灿前去,监督开河.开近曹州地方,曹州城外三十里有一村,名曰宋义村.村中有一员
  • 《鶡冠子》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
  • 《山海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
  • 《后汉书》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