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史部>> 晋书:卷九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卷九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晋书》 作者:房玄龄等

儒林
○范平 文立 陈邵 虞喜 刘兆 氾毓 徐苗 崔游 范隆 杜夷 董景
道 续咸 徐邈 孔衍 范宣 韦謏 范弘之 王欢
昔周德既衰,诸侯力政,礼经废缺,雅颂陵夷。夫子将圣多能,固天攸纵,
叹凤鸟之不至,伤麟出之非时,于是乃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
修《春秋》,载籍逸而复存,风雅变而还正。其后卜商、卫赐、田、吴、孙、孟
之俦,或亲禀微言,或传闻大义,犹能强晋存鲁,藩魏却秦,既抗礼于邦君,亦
驰声于海内。及嬴氏惨虐,弃德任刑,炀坟籍于埃尘,填儒林于坑阱,严是古之
法,抵挟书之罪,先王徽烈,靡有孑遗。汉祖勃兴,救焚拯溺,粗修礼律,未遑
俎豆。逮于孝武,崇尚文儒。爰及东京,斯风不坠。于是傍求蠹简,博访遗书,
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莫不纡青拖紫,服冕乘轩,或徒步而取公卿,或累旬
以膺台鼎。故晋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洎当涂草创,深
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武帝受终,忧劳军国,时既初并庸蜀,方事江湖,训卒厉兵,务农积谷,犹
复修立学校,临幸辟雍。而荀顗以制度赞惟新,郑冲以儒宗登保傅,茂先以博物
参朝政,子真以好礼居秩宗,虽愧明扬,亦非遐弃。既而荆扬底定,区寓乂安,
群公草封禅之仪,天子发谦冲之诏,未足比隆三代,固亦擅美一时。惠帝缵戎,
朝昏政弛,衅起宫掖,祸成藩翰。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元帝运钟百六,光启中兴,贺、荀、刁、杜诸贤并稽古博文,财成礼度。虽尊儒
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明皇聪睿,雅爱流略,简文玄嘿,
敦悦丘坟,乃招集学徒,弘奖风烈,并时艰祚促,未能详备。有晋始自中朝,迄
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
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
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郑冲等名位既隆,自有列传,其余编之于左,
以续前史《儒林》云。
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其先铚侯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
平研览坟素,遍该百氏,姚信、贺邵之徒皆从受业。吴时举茂才,累迁临海太守,
政有异能。孙晞初,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太康中,频征不起,年六十九
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
三子:奭、咸、泉,并以儒学至大官。泉子蔚,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
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蔚子文才,亦幼知名。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蜀时游太学,专《毛诗》、《三礼》,师事
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仕至尚书。蜀平,举
秀才,除郎中。泰始初,拜济阴太守,入为太子中庶子。上表请以诸葛亮、蒋琬、
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一以慰巴蜀之心,其次倾吴人之望,事皆施行。
诏曰:“太子中庶子文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济在阴,政事修明。后事东
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收其贤才以叙之,盖所以拔幽滞而济殊方也。
其以立为散骑常侍。”蜀故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业,与立深交。武帝闻其名,以
问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姓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
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时西域献马,帝问立:
“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善之。迁卫尉。咸宁末,卒。所著章奏诗
赋数十篇行于世。
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人也。郡察孝廉,不就。以儒学征为陈留内史,累
迁燕王师。撰《周礼评》,甚有条贯,行于世。泰始中,诏曰:“燕王师陈邵清
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而不倦,宜在左右以笃
儒教。可为给事中。”卒于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父察,吴征虏将军。喜少立操
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
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
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
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
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
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
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
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
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
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
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
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
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
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
《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弟豫,自有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汉广川惠王之后也。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
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征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心著述,
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
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皆
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
名曰《全综》,《公羊》、《谷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
易训注》,以正动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余万言。
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
其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比何所
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毕,客曰:“此易解
耳。”因为辩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
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
兆令人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兆年六十六卒。有五子:卓、召、耀、
育、脐。
氾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
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毓少履高操,安贫有志业。父终,居于墓
所三十余载,至晦朔,躬扫坟垅,循行封树,还家则不出门庭。或荐之武帝,召
补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
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静自守。时有好古慕德者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一隅
示之。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是述造七万余言。
年七十一卒。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曾祖华,有至
行。尝宿亭舍,夜有神人告之“亭欲崩”,遽出,得免。祖邵,为魏尚书郎,以
廉直见称。苗少家贫,昼执锄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
遂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玄微论》,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
义味。性抗烈,轻财贵义,兼有知人之鉴。弟患口痈,脓溃,苗为吮之。其兄弟
皆早亡,抚养孤遗,慈爱闻于州里,田宅奴婢尽推与之。乡邻有死者,便辍耕助
营棺椁,门生亡于家,即敛于讲堂。其行己纯至,类皆如此。远近咸归其义,
师其行焉。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举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征,
并不就。武惠时计吏至台,帝辄访其安不。永宁二年卒,遗命濯巾浣衣,榆棺杂
砖,露车载尸,苇席瓦器而已。
崔游,字子相,上党人也。少好学,儒术甄明,恬靖谦退,自少及长,口未
尝语及财利。魏末,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为氐池长,甚有惠政。以病免,遂
为废疾。泰始初,武帝禄叙文帝故府僚属,就家拜郎中。年七十余,犹敦学不倦,
撰《丧服图》,行于世。及刘元海僣位,命为御史大夫,固辞不就。卒于家,时
年九十三。
范隆,字玄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太守。隆在孕十五月,生而父亡。年
四岁,又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緦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迎
归教书,为立祠堂。隆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
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惠帝时,天下将乱,隆隐迹不应州郡之
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州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复
出仕。与上党朱纪友善,尝共纪游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何
为在此?”隆等拜之,仰视则不见。后与纪依于刘元海,元海以隆为大鸿胪,纪
为太常,并封公。隆死于刘聪之世,聪赠太师。
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
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
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察孝
廉,州命别驾,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
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循为贤良,夷为方正,乃上疏曰:“臣闻有唐畴咨,
元凯时登;汉武钦贤,俊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伏见太孙舍人会稽
贺循、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循宰二县,皆
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考槃空谷,肥遁匿迹。
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承对册问,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
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馥败,夷归旧居,
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卢江郡曰:“昔魏文侯轼干木之闾,齐相曹参尊崇盖公,
皆所以优贤表德,敦励末俗。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
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
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寻以胡寇,又
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为丞相,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
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
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
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
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国
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
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
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刘、
杨。搢绅之徒景仰轨训,岂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则焉!”太宁元年卒,年六十六。
赠大鸿胪,谥曰贞子。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
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
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
晏仕至苍梧太守。夷兄弟三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节。惠帝时,俗多浮
伪,著《任子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潜,右卫将军。
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读诵,略不
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
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永平中,知
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弹琴歌笑以自娱,毒虫猛兽皆绕其傍,
是以刘元海及聪屡征,皆碍而不达。至刘曜时出山,庐于渭汭。曜征为太子少傅、
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续咸,字孝宗,上党人也。性孝谨敦重,履道贞素。好学,师事京兆杜预,
专《春秋》、《郑氏易》、教授常数十人,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又修陈杜律,
明达刑书。永嘉中,历廷尉平、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于并州,以为从事中郎。后
遂没石勒,勒以为理曹参军。持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于公。著《远游志》、
《异物志》、《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世。年九十七,死于石季龙之世,季
龙赠仪同三司。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
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邈姿性端雅,勤行
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
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
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
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
所匡益,甚见宠待。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
言秽杂,邈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是时侍臣
被诏者,或宣扬之,故时议以此多邈。及谢安薨,论者或有异同,邈固劝中书令
王献之奏加殊礼,仍崇进谢石为尚书令,玄为徐州。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宗庙
迭毁礼,皆有证据。
豫章太守范宁欲遣十五议曹下属城采求风政,并使假还,讯问官长得失。邈
与宁书曰:
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所闻见,诚是足下留意百姓,故
广其视听。吾谓劝导以实不以文,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下听断
允塞,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理者
至矣。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入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
哉!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
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
毁,必以著明。托社之鼠,政之其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
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
前史所书,可为深鉴。
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
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
明德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
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
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
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会稽王
虽有酣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纷议,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
心。”帝纳焉。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沈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
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
为忤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
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后。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
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古之
帝王,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
有云。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
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安帝即位,
拜骁骑将军。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
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
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
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
邈长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豁弟浩,散骑侍郎。镇
南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西阳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邈弟广,别有传。
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也。祖文,魏大鸿胪。父毓,征南
军司。衍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弱冠,公府辟,本州举异行直言,
皆不就。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积,而衍每以称职见
知。中兴初,与庚亮俱补中书郎。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于时庶事草创,
衍经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并亲爱之。王敦专
权,衍私于太子曰:“殿下宜博延朝彦,搜扬才俊,询谋时政,以广圣聪。”敦
闻而恶之,乃启出衍为广陵郡。时人为之寒心,而衍不形于色。虽郡邻接西贼,
犹教诱后进,不以戎务废业。石勒尝骑至山阳,敕其党以衍儒雅之士,不得妄入
郡境。视职期月,以太兴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三。
衍虽不以文才著称,而博览过于贺循,凡所撰述,百余万言。
子启,卢陵太守。
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元帝以为主簿,转参军,
稍迁侍中,徙太子左卫率,卒,追赠太仆。
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
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
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
善《三礼》。家至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郗鉴命为
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
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
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
实以儒为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为高。仆诚太儒,然‘
丘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
出。宣云:“出《庄子·至乐篇》。”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
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人莫之测也。
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
声,有若齐、鲁。太元中,顺阳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
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年五十四卒。著《礼》
《易论难》皆行于世。
子辑,历郡守、国子博士、大将军从事中郎。自免归,亦以讲授为事。义熙
中,连征不至。
韦謏,字宪道,京兆人也。雅好儒学,善著述,于群言秘要之义,无不综
览。仕于刘曜,为黄门郎。后又入石季龙,署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咸以清化
著名。又征为廷尉,识者拟之于、张。前后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二为侍中,再
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好直谏,陈军国之宜,多见允纳。著《伏林》三千余言,
遂演为《典林》二十三篇。凡所述作及集记世事数十万言,皆深博有才义。
至冉闵,又署为光禄大夫。时闵拜其子胤为大单于,而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
謏谏曰:“今降胡数千,接之如旧,诚是招诱之恩。然胡羯本为仇敌,今之款
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变起须臾,败而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
不可狃,而况千乎!愿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深思圣五苞桑之诫也。”闵志在
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伯阳。
謏性不严重,好徇己之功,论者亦以是少之。尝谓伯阳曰:“我高我曾重
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为我对,正值恶抵。”伯阳曰:“伯阳之不肖,
诚如尊教,尊亦正值软抵耳。”謏惭无言。时人传之,以为嗤笑。
范弘之,字长文,安北将军汪之孙也。袭爵武兴侯。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
为太学博士。时卫将军谢石薨,请谥,下礼官议。弘之议曰:
石阶藉门荫,屡登崇显,总司百揆,翼赞三台,闲练庶事,勤劳匪懈,内外
佥议,皆曰与能。当淮肥之捷,勋拯危坠,虽皇威遐震,狡寇天亡,因时立功,
石亦与焉。又开建学校,以延胄子,虽盛化未洽,亦爱礼存羊。然古之贤辅,大
则以道事君,侃侃终日;次则厉身奉国,夙夜无怠;下则爱人惜力,以济时务。
此数者,然后可以免惟尘之议,塞素餐之责矣。今石位居朝端,任则论道,唱言
无忠国之谋,守职则容身而已,不可谓事君;货黩京邑,聚敛无厌,不可谓厉身;
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东》流于远近,怨毒结于众心,不可谓爱人;工徒劳
于土木,思虑殚于机巧,纨绮尽于婢妾,财用縻于丝桐,不可谓惜力。此人臣之
大害,有国之所去也。
先王所以正风俗,理人伦者,莫尚乎节俭,故夷吾受谤乎三归,平仲流美于
约己。自顷风轨陵迟,奢僣无度,廉耻不兴,利竞交驰,不可不深防原本,以绝
其流。汉文袭弋绨之服,诸侯犹侈;武帝焚雉头之裘,靡丽不息。良由俭德虽彰,
而威禁不肃;道自我建,而刑不及物。若存罚其违,亡贬其恶,则四维必张,礼
义行矣。
案谥法,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官曰“墨”,宜谥曰襄墨公。
又论殷浩宜加赠谥,不得因桓温之黜以为国典,仍多叙温移鼎之迹。时谢族
方显,桓宗犹盛,尚书仆射王珣,温故吏也,素为温所宠,三怨交集,乃出弘之
为余杭令。将行,与会稽王道子笺曰:
下官轻微寒士,谬得厕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窃以人君居庙堂
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徒聪明内照,亦赖群言之助也。是以舜之佐尧,以启
辟为首;咎繇谟禹,以侃侃为先,故下无隐情之责,上收神明之功。敢缘斯义,
志在输尽。常以谢石黩累,应被清澄,殷浩忠贞,宜蒙褒显,是以不量轻弱,先
众言之。而恶直丑正。其徒实繁,虽仰恃圣主钦明之度,俯赖明公爱物之隆,而
交至之患,实有无赖。下官与石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相干,正以国体宜明,
不应稍计强弱。与浩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于下官
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每观载籍,志士仁人有发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怀知阳愚负情曲从者,所用
虽异,而并传后世。故比干处三仁之中,箕子为名贤之首。后人用舍,参差不同,
各信所见,率应而至,或荣名显赫,或祸败系踵,此皆不量时趣,以身尝祸,虽
有硁硁之称,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为也。世人乃云下官正直,能犯艰难,
斯谈实过。下官知主上圣明,明公虚己,思求格言,必不使尽忠之臣屈于邪枉之
门也。是以敢献愚诚,布之执事,岂与昔人拟其轻重邪!亦以臣之事君,惟思尽
忠而已,不应复计利钝,事不允心则谠言悟主,义感于情则陈辞靡悔。若怀情藏
意,蕴而不言,此乃古人所以得罪于明君,明君所以致法于群下者也。
桓温事迹,布在天朝,逆顺之情,暴之四海。在三者臣子,情岂或异!凡厥
黔首,谁独无心!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桓温于亡
祖,虽其意难测,求之于事,止免黜耳,非有至怨也。亡父昔为温吏,推之情礼,
义兼他人。所以每怀愤发,痛若身首者,明公有以寻之。王珣以下官议殷浩谥,
不宜暴扬桓温之恶。珣感其提拔之恩,怀其入幕之遇,托以废黜昏暗,建立圣明,
自谓此事足以明其忠贞之节。明公试复以一事观之。昔周公居摄,道致升平,礼
乐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周公大圣,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犹复遽避君位,
复子明辞。汉之霍光,大勋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万机。故能君臣俱隆,道
迈千岁。若温忠为社稷,诚存本朝,便当仰遵二公,式是令矩,何不奉还万机,
退守藩屏?方提勒公王,匡总朝廷,岂为先帝幼弱,未可亲政邪?将德桓温,不
能听政邪?又逼胁袁宏,使作九锡,备物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莫不景从,
惟谢安、王坦之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会上天降怒,奸恶自亡,社稷危而复安,
灵命坠而复构。
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
氏。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望,复不于今大明国典,
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先王统物,必明其典诰,贻厥孙谋,故令问休嘉,千
岁承风。愿明公远览殷周,近察汉魏,虑其所以危,求其所以安,如此而已。
又与王珣书曰:
见足下答仲堪书,深具义发之怀。夫人道所重,莫过君亲,君亲所系,忠孝
而已。孝以扬亲为主,忠以节义为先。殷侯忠贞居正,心贯人神,加与先帝隆布
衣之好,著莫逆之契,契阔艰难,夷崄以之,虽受屈奸雄,志达千载,此忠贞之
徒所以义干其心不获以已者也。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吾亦何
敢苟避狂狡,以欺圣明。足下不推居正之大致,而怀知己之小惠,欲以幕府之小
节夺名教之重义,于君臣之阶既以亏矣。尊大君以殷侯协契忠规,同戴王室,志
厉秋霜,诚贯一时,殷侯所以得宣其义声,实尊大君协赞之力也。足下不能光大
君此之直志,乃感温小顾,怀其曲泽,公在圣世,欺罔天下,使丞相之德不及三
叶,领军之基一构而倾,此忠臣所以解心,孝子所以丧气,父子之道固若是乎?
足下言臣则非忠,语子则非孝。二者既亡,吾谁畏哉!
吾少尝过庭,备闻祖考之言,未尝不发愤冲冠,情见乎辞。当尔之时,惟覆
亡是惧,岂暇谋及国家。不图今日得操笔斯事,是以上愤国朝无正义之臣,次惟
祖考有没身之恨,岂得与足下同其肝胆邪!先君往亦尝为其吏,于时危惧,恒不
自保,仰首圣朝,心口愤叹,岂复得计策名昔日,自同在三邪!昔子政以五世纯
臣,子骏以下委质王莽,先典既已正其逆顺,后人亦已鉴其成败。每读其事,未
尝不临文痛叹,愤忾交怀。以今况古,乃知一揆耳。
弘之词虽亮直,终以桓、谢之故不调,卒于余杭令,年四十七。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
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至慕容晞袭伪号,
署为国子博士,亲就受经。迁祭酒。及晞为苻坚所灭,欢死于长安。
史臣曰:范平等学府儒宗,誉隆望重,或质疑是属,或师范攸归,虽为未及
古人,故亦一时之俊。若仲宁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行齐之居室屡空,栖心陋
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
者也。而邈协和主相,刊削繁辞,可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舒元入参机务,明
主赏其博闻;出莅边隅,犷狄钦其明德。弘之抗言立论,不避朝权,贬石抵温,
斯为当矣,遂乃厄三怨,以至陵迟,悲夫!
赞曰:郁郁周文,洋洋汉典。炙輠流誉,解颐飞辩。雅诰弗沦,微言复显。
爰及晋代,斯风逾阐。

猜你喜欢:

  • 《宋史》 ○哲宗一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神宗第六子也,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于宫中,赤光
  • 《红与黑》    每天发生的事里的怪诞现象,    给您掩盖了激情的真正不幸. 
  • 《明史》 ○铁铉 暴昭(侯泰) 陈性善(陈植 王彬 崇刚) 张昺(谢贵 彭二葛诚 余逢辰) 宋忠(余瑱) 马宣(曾浚 卜万
  • 《安娜·卡列尼娜》    尽管弗龙斯基的内在生活完全沉浸在热情里,但是他表面的生活仍然毫无变化地而且不可避免地沿着那由社交界与联
  • 《元史》 ◎儒学一 前代史传,皆以儒学之士,分而为二,以经艺颛门者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为文苑。然儒之为学一也,《六经》者斯道之所在,而文
  • 《菜根谭》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太平道人!若骑驴义复觅驴
  • 《百战奇略》【原文】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①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赫来一边思考,一边从嘴里取下烟斗,小心地用指头按了按隆起的烟灰.烟斗已经灭了.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受战》为题,旨在阐述处于被敌包围的情况下作战所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凡在我军突然被敌重兵包围的情势下,不可轻易逃走,以防
  • 《菜根谭》 阴谋怪飞,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
  • 《南史》 ◎文学 ○丘灵鞠(子迟 从孙仲孚) 檀超(熊襄 吴迈远 超叔道鸾 )卞彬(诸葛勖 袁嘏 高爽 孙抱) 丘巨源
  • 《金史》 ○赵元 移剌道(本名按) 高德基 马讽 完颜兀不喝 刘徽柔 贾少冲(子益) 移剌斡里朵 阿勒根彦忠 张九思 高衎
  • 《乐府杂录》 柏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上问其故,对:“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韩文公因为乐句。
  • 《南史》 ◎循吏 ○吉翰 杜骥 申怙 杜慧庆 阮长之 甄法崇(孙彬) 傅琰(孙岐)虞愿 王洪轨(李珪之) 沈瑀 范述曾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春秋类二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
  • 《新五代史》 ○氏叔琮 氏叔琮,开封尉氏人也。为梁骑兵伍长,梁兵击黄巢陈、许间,叔琮战数有功,太祖壮之,使将后院马军,从攻徐、兖,表宿州刺史
  • 《百战奇略》【原文】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①晋武帝②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③、杜
  • 《复活》    典狱长.英国人和聂赫留朵夫在几个看守的陪同下,穿过门廊和臭得令人作呕的过道,走进第一间苦役犯牢房.在过
  • 《安娜·卡列尼娜》    尽管弗龙斯基过着表面看来是轻浮的社交生活,但是他却是一个憎恶没有秩序的人.当他年纪很小,还在贵胄军官学
  • 《清史稿》 ○觉罗宝兴 宗室敬徵 宗室禧恩 陈官俊 卓秉恬 觉罗宝兴,字献山,隶镶黄旗。嘉庆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少詹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