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旧五代史》 作者:薛居正等
◎乐志上
古之王者,理定制礼,功成作乐,所以昭事天地,统和人神,历代已来,旧
章斯在。洎唐季之乱,咸、镐为墟;梁运虽兴,《英》、《茎》扫地。庄宗起于
朔野,经始霸图,其所存者,不过边部郑声而已,先王雅乐,殆将泯绝。当同光、
天成之际,或有事清庙,或祈祀泰坛,虽簨虡犹施,而宫商孰辨?遂使磬襄、鼗
武,入河、汉而不归;汤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洎晋高祖奄登大宝,思迪前
规,爰诏有司,重兴二舞。旋属烽火为乱,明法罔修,汉祚几何,无暇制作。周
显德五年冬,将立岁仗,有司以崇牙树羽,宿设于殿庭。世宗因亲临乐悬,试其
声奏,见钟磬之类,有设而不击者,讯于工师,皆不能对。世宗恻然,乃命翰林
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参详其制,又命枢密使王朴考正其声。朴乃用古累黍之法,
以审其度,造成律准,其状如琴而巨,凡设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
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议而行之。今亦备纪于后,以志五代雅乐沿革之由焉。
梁开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庙,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献之舞:
肃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宪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宪祖昭武皇帝室曰《来仪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少卿杨焕撰。)
二年春,梁祖将议郊禋,有司撰进乐名、舞名:
乐曰《庆和之乐》。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庆顺》。
奠玉帛登歌奏《庆平》。
迎俎奏《庆肃》。
酌献奏《庆熙》。
饮福酒奏《庆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
亚献奏《庆和》。
终献奏《庆休》。
乐章各一首。
太庙迎神,舞名《开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饮福酒、彻豆、送神,皆奏乐。
乐章各一首。
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武成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尚书兵部侍郎崔居俭撰。)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雍熙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卢文纪撰。)
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室酌献,舞《咸和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子宾客、判太常寺事赵光辅撰。)
汉文祖明元皇帝庙室酌献,舞《灵长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庙室酌献,舞《积善之舞》。
翼祖昭献皇帝庙室酌献,舞《显仁之舞》。
显祖章圣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庆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张昭撰。)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室酌献,舞《观德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庙室酌献,舞《肃雍之舞》。
僖祖明宪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德之舞》。
义祖翼顺皇帝庙室酌献,舞《善庆之舞》。
庆祖章肃皇帝庙室酌献,舞《观成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庙室酌献,舞《定功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祖庙室乐章,太常卿田敏撰。
世宗庙室乐章,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
乐章词多不录。
右乐章
晋天福四年十二月,礼官奏:“来岁正旦,王公上寿,皇帝举酒,请奏《元
同之乐》;再举酒,奏《文同之乐》。”从之。
五年,始议重兴二舞,诏曰:“正冬二节,朝会旧仪,废于离乱之时,兴自
和平之代。将期备物,全系用心;须议择人,同为定制。其正冬朝会礼节、乐章、
二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
允与太常寺官一一详定。礼从新意,道在旧章,庶知治世之和,渐见移风之善。”
其年秋,棁等具述制度上奏云:
案《礼》云:“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
地同节。”又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书议舞
云:夫乐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于心,难以貌睹。故
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和合,大乐备矣。又案《义
镜》,问鼓吹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汉朝乃有黄门
鼓吹。崔豹《古今注》云:因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
分为二十八曲。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钲、大鼓、长鸣、歌箫、
笳、笛,合为鼓吹十二案,大享会则设于悬外。此乃是设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
也。
今议一从令式,排列教习。文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每佾八人。左手执
籥。《礼》云:“苇籥,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有“籥师教国子”,《尔雅》
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谓之簅。历代已来,文舞所用,凡用籥
六十有四。右手执翟,《周礼》所谓羽舞也。《书》云:“舞干羽于两阶。”翟,
山雉也,以雉羽公析连攒而为之。二人执纛前引,数于舞人之外。舞人冠进贤冠,
服黄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白练衤盖裆,白布大口袴,革带,乌皮履,白
布袜。武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左手执干。干,楯也,今之旁牌,所以翳身
也,其色赤,中画兽形,故谓之朱干。《周礼》所谓兵舞,取其武象,用楯六十
有四。右手执戚。戚,斧也,上饰以玉,故谓之玉戚。二人执旌前引,旌似旗而
小,绛色,画升龙。二人执鼗鼓,二人执铎。《周礼》有四金之奏,其三曰金铎,
以通鼓,形如大铃,仰而振之。金錞二,每錞二人举之,一人奏之。《周礼》
四金之奏,一曰金錞,以和鼓,铜铸为之,其色黑,其形圆,若椎,上大下小,
高三尺六寸有六分,围二尺四寸,上有伏虎之状,旁有耳,兽形衔镮。二人执铙
以次之。《周礼》四金之奏,二曰金铙,以止鼓,如铃无舌,摇柄以鸣之。二人
掌相在左,《礼》云:“治乱以相。”制如小鼓,用皮为表,实之以糠,抚之以
节乐。二人掌雅在右,《礼》云:“讯疾以雅。”以木为之,状如漆筒而弇口,
大二尺围,长五尺六寸,以羖皮鞔之,旁有二纽,髹画,宾醉而出,以器筑地,
明行不失节。武舞人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大袖,绯丝布裲裆,甲金饰,白
练<木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袴,乌皮靴。工人二十,数于舞人之外。
武弁朱翙,革带,乌皮履,白练礻盖裆,白布袜。殿庭仍加鼓吹十二案。《义镜》
云:常设毡案,以毡为床也。今请制大床十二,庆容九人,振作歌乐,其床为熊
罴貙豹腾倚之状以承之,象百兽率舞之意。分置于建鼓之外,各三案,每案羽葆
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二人,箫二人,笳二人。十二案,乐工百有八人,
舞郎一百三十有二人,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已下,容止端正者。其歌曲名号、乐
章词句,中书条奏,差官修撰。
从之。(《欧阳史·崔棁传》:高祖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
乐章。自唐末之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
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悬,二舞在北,登
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礻盖裆,白布
大口袴,革带履,左执枿,右秉翟,执纛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
平巾帻,绯丝布大袖绣裆,甲金饰,白练礻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袴,
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案,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
舞。案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
奏《元同》;二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昭德》,武舞《成功》之曲。
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赞叹之。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
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
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明年正旦,复奏于庭,而登歌发声,悲离烦
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开运
二年,太常少卿陶穀奏废二舞。)
汉高祖受命之年,秋九月,权太常卿张昭上疏,奏改一代乐名,其略曰?
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殿庭遍奏六代舞,所谓《云门》、《大咸》、
《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周室既衰,王纲不振,诸乐多废,
惟《大韶》、《大武》二曲存焉。秦、汉以来,名为二舞:文舞,《韶》也;武
舞,《武》也。汉时改为《文始》、《五行之舞》,历代因而不改。贞观作乐之
时,祖孝孙改隋文舞为《治康之舞》武舞为《凯安之舞》。贞观中,有《秦王破
阵乐》、《功成庆善乐》二舞,乐府又用为二舞,是舞有四焉。前朝行用年深,
不可遽废,俟国家偃伯灵台,即别召工师,更其节奏,今改其名,具书如左:祖
孝孙所定二舞名,文舞曰《治康之舞》,请改《治安之舞》;武舞曰《凯安之舞》,
请改为《振德之舞》。贞观中二舞名,文舞《功成庆善乐》,前朝名《九功舞》,
请改为《观象之舞》;武舞《秦王破阵乐》,前朝名为《七德舞》,请改为《讲
功之舞》。其《治安》、《振德》二舞,请依旧郊庙行用,以文舞降神,武舞送
神。其《观象》、《讲功》二舞,请依旧宴会行用。
又请改《十二和乐》云:
昔周朝奏六代之乐,即今二舞之类是也。其宾祭常用,别有《九夏之乐》,
即《肆夏》、《皇夏》等是也,梁武帝善音乐,改《九夏》为《十二雅》,前朝
祖孝孙改雅为和,示不相沿也。臣今改和为成,取《韶》乐九成之义也。《十二
成乐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乐》,请改为《禋成》;祭地祇奏《顺和》,请
改为《顺成》;祭宗庙奏《永和》,请改为《裕成》;祭天地、宗庙,登歌奏《
肃和》,请改为《肃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公出入奏
《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请改为《德成》;皇
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骍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请改为《允成》;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郊
庙俎入奏《雍和》,请改为《骍成》;皇帝祭享、酌献、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
《寿和》,请改为《寿成》。
祖孝孙元定《十二和曲》,开元朝又奏三和,遂有《十五和》之名。凡制作
礼法,动依典故,梁置《十二雅》,盖取十二天之成数,契八音十二律之变,辄
益三和,有乖稽古。又缘祠祭所用,不可尽去,臣取其一焉。祭孔宣父、齐太公
庙降神奏《宣和》,请改为《师雅之乐》;三公升殿、会讫下阶履行奏《祴和》,
请废,同用《弼成》;享先农、耕籍田奏《丰和》,请废,同用《顺成》。
已上四舞、《十二成》、《雅乐》等曲,今具录合用处所及乐章首数,一一
条例在下。
其歌词文不录。
古之王者,理定制礼,功成作乐,所以昭事天地,统和人神,历代已来,旧
章斯在。洎唐季之乱,咸、镐为墟;梁运虽兴,《英》、《茎》扫地。庄宗起于
朔野,经始霸图,其所存者,不过边部郑声而已,先王雅乐,殆将泯绝。当同光、
天成之际,或有事清庙,或祈祀泰坛,虽簨虡犹施,而宫商孰辨?遂使磬襄、鼗
武,入河、汉而不归;汤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洎晋高祖奄登大宝,思迪前
规,爰诏有司,重兴二舞。旋属烽火为乱,明法罔修,汉祚几何,无暇制作。周
显德五年冬,将立岁仗,有司以崇牙树羽,宿设于殿庭。世宗因亲临乐悬,试其
声奏,见钟磬之类,有设而不击者,讯于工师,皆不能对。世宗恻然,乃命翰林
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参详其制,又命枢密使王朴考正其声。朴乃用古累黍之法,
以审其度,造成律准,其状如琴而巨,凡设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
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议而行之。今亦备纪于后,以志五代雅乐沿革之由焉。
梁开平初,太祖受禅,始建宗庙,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献之舞:
肃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宪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宪祖昭武皇帝室曰《来仪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少卿杨焕撰。)
二年春,梁祖将议郊禋,有司撰进乐名、舞名:
乐曰《庆和之乐》。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庆顺》。
奠玉帛登歌奏《庆平》。
迎俎奏《庆肃》。
酌献奏《庆熙》。
饮福酒奏《庆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
亚献奏《庆和》。
终献奏《庆休》。
乐章各一首。
太庙迎神,舞名《开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饮福酒、彻豆、送神,皆奏乐。
乐章各一首。
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武成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尚书兵部侍郎崔居俭撰。)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雍熙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卢文纪撰。)
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室酌献,舞《咸和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子宾客、判太常寺事赵光辅撰。)
汉文祖明元皇帝庙室酌献,舞《灵长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庙室酌献,舞《积善之舞》。
翼祖昭献皇帝庙室酌献,舞《显仁之舞》。
显祖章圣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庆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常卿张昭撰。)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室酌献,舞《观德之舞》。
登歌乐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庙室酌献,舞《肃雍之舞》。
僖祖明宪皇帝庙室酌献,舞《章德之舞》。
义祖翼顺皇帝庙室酌献,舞《善庆之舞》。
庆祖章肃皇帝庙室酌献,舞《观成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室酌献,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庙室酌献,舞《定功之舞》。
登歌乐章各一首。(《五代会要》云:太祖庙室乐章,太常卿田敏撰。
世宗庙室乐章,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
乐章词多不录。
右乐章
晋天福四年十二月,礼官奏:“来岁正旦,王公上寿,皇帝举酒,请奏《元
同之乐》;再举酒,奏《文同之乐》。”从之。
五年,始议重兴二舞,诏曰:“正冬二节,朝会旧仪,废于离乱之时,兴自
和平之代。将期备物,全系用心;须议择人,同为定制。其正冬朝会礼节、乐章、
二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
允与太常寺官一一详定。礼从新意,道在旧章,庶知治世之和,渐见移风之善。”
其年秋,棁等具述制度上奏云:
案《礼》云:“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
地同节。”又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书议舞
云:夫乐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于心,难以貌睹。故
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和合,大乐备矣。又案《义
镜》,问鼓吹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汉朝乃有黄门
鼓吹。崔豹《古今注》云:因张骞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
分为二十八曲。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钲、大鼓、长鸣、歌箫、
笳、笛,合为鼓吹十二案,大享会则设于悬外。此乃是设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
也。
今议一从令式,排列教习。文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每佾八人。左手执
籥。《礼》云:“苇籥,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有“籥师教国子”,《尔雅》
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谓之簅。历代已来,文舞所用,凡用籥
六十有四。右手执翟,《周礼》所谓羽舞也。《书》云:“舞干羽于两阶。”翟,
山雉也,以雉羽公析连攒而为之。二人执纛前引,数于舞人之外。舞人冠进贤冠,
服黄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白练衤盖裆,白布大口袴,革带,乌皮履,白
布袜。武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左手执干。干,楯也,今之旁牌,所以翳身
也,其色赤,中画兽形,故谓之朱干。《周礼》所谓兵舞,取其武象,用楯六十
有四。右手执戚。戚,斧也,上饰以玉,故谓之玉戚。二人执旌前引,旌似旗而
小,绛色,画升龙。二人执鼗鼓,二人执铎。《周礼》有四金之奏,其三曰金铎,
以通鼓,形如大铃,仰而振之。金錞二,每錞二人举之,一人奏之。《周礼》
四金之奏,一曰金錞,以和鼓,铜铸为之,其色黑,其形圆,若椎,上大下小,
高三尺六寸有六分,围二尺四寸,上有伏虎之状,旁有耳,兽形衔镮。二人执铙
以次之。《周礼》四金之奏,二曰金铙,以止鼓,如铃无舌,摇柄以鸣之。二人
掌相在左,《礼》云:“治乱以相。”制如小鼓,用皮为表,实之以糠,抚之以
节乐。二人掌雅在右,《礼》云:“讯疾以雅。”以木为之,状如漆筒而弇口,
大二尺围,长五尺六寸,以羖皮鞔之,旁有二纽,髹画,宾醉而出,以器筑地,
明行不失节。武舞人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大袖,绯丝布裲裆,甲金饰,白
练<木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袴,乌皮靴。工人二十,数于舞人之外。
武弁朱翙,革带,乌皮履,白练礻盖裆,白布袜。殿庭仍加鼓吹十二案。《义镜》
云:常设毡案,以毡为床也。今请制大床十二,庆容九人,振作歌乐,其床为熊
罴貙豹腾倚之状以承之,象百兽率舞之意。分置于建鼓之外,各三案,每案羽葆
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二人,箫二人,笳二人。十二案,乐工百有八人,
舞郎一百三十有二人,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已下,容止端正者。其歌曲名号、乐
章词句,中书条奏,差官修撰。
从之。(《欧阳史·崔棁传》:高祖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
乐章。自唐末之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部侍郎吕琦、
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悬,二舞在北,登
歌在上。文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礻盖裆,白布
大口袴,革带履,左执枿,右秉翟,执纛引者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
平巾帻,绯丝布大袖绣裆,甲金饰,白练礻盖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袴,
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案,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
舞。案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
奏《元同》;二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昭德》,武舞《成功》之曲。
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赞叹之。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
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
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明年正旦,复奏于庭,而登歌发声,悲离烦
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开运
二年,太常少卿陶穀奏废二舞。)
汉高祖受命之年,秋九月,权太常卿张昭上疏,奏改一代乐名,其略曰?
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殿庭遍奏六代舞,所谓《云门》、《大咸》、
《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周室既衰,王纲不振,诸乐多废,
惟《大韶》、《大武》二曲存焉。秦、汉以来,名为二舞:文舞,《韶》也;武
舞,《武》也。汉时改为《文始》、《五行之舞》,历代因而不改。贞观作乐之
时,祖孝孙改隋文舞为《治康之舞》武舞为《凯安之舞》。贞观中,有《秦王破
阵乐》、《功成庆善乐》二舞,乐府又用为二舞,是舞有四焉。前朝行用年深,
不可遽废,俟国家偃伯灵台,即别召工师,更其节奏,今改其名,具书如左:祖
孝孙所定二舞名,文舞曰《治康之舞》,请改《治安之舞》;武舞曰《凯安之舞》,
请改为《振德之舞》。贞观中二舞名,文舞《功成庆善乐》,前朝名《九功舞》,
请改为《观象之舞》;武舞《秦王破阵乐》,前朝名为《七德舞》,请改为《讲
功之舞》。其《治安》、《振德》二舞,请依旧郊庙行用,以文舞降神,武舞送
神。其《观象》、《讲功》二舞,请依旧宴会行用。
又请改《十二和乐》云:
昔周朝奏六代之乐,即今二舞之类是也。其宾祭常用,别有《九夏之乐》,
即《肆夏》、《皇夏》等是也,梁武帝善音乐,改《九夏》为《十二雅》,前朝
祖孝孙改雅为和,示不相沿也。臣今改和为成,取《韶》乐九成之义也。《十二
成乐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乐》,请改为《禋成》;祭地祇奏《顺和》,请
改为《顺成》;祭宗庙奏《永和》,请改为《裕成》;祭天地、宗庙,登歌奏《
肃和》,请改为《肃成》;皇帝临轩奏《太和》,请改为《政成》;王公出入奏
《舒和》,请改为《弼成》;皇帝食举及饮宴奏《休和》,请改为《德成》;皇
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和》,请改为《骍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请改为《允成》;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请改为《庆成》;郊
庙俎入奏《雍和》,请改为《骍成》;皇帝祭享、酌献、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
《寿和》,请改为《寿成》。
祖孝孙元定《十二和曲》,开元朝又奏三和,遂有《十五和》之名。凡制作
礼法,动依典故,梁置《十二雅》,盖取十二天之成数,契八音十二律之变,辄
益三和,有乖稽古。又缘祠祭所用,不可尽去,臣取其一焉。祭孔宣父、齐太公
庙降神奏《宣和》,请改为《师雅之乐》;三公升殿、会讫下阶履行奏《祴和》,
请废,同用《弼成》;享先农、耕籍田奏《丰和》,请废,同用《顺成》。
已上四舞、《十二成》、《雅乐》等曲,今具录合用处所及乐章首数,一一
条例在下。
其歌词文不录。
0
猜你喜欢:
- 《魏书》 ◎崔休 裴延俊 袁翻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逞之玄孙也。祖灵和,仕刘义隆为员外散骑侍郎。父宗伯,世宗初,追赠清河太
- 《隋书》 ○明克让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礼论,尤所研精,龟策
- 《辽史》 ◎方技 ○直鲁古 王白 魏璘 耶律敌鲁 耶律乙不哥 孔子称“小道必有可观”,医卜是已。医以济夭札,卜以决犹豫,皆
- 《元史》 ◎兵四 ○站赤 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
- 《新唐书》 ◎宰相中 (表格略)
- 《明史》 ○吴山 陆树声(子彦章) 瞿景淳(子汝稷 汝说) 田一俊(沈懋学懋学从孙寿民) 黄凤翔(韩世能) 余继登 冯琦(从祖惟
- 《汉书》 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
- 《贞观政要》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穀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
- 《白痴》 前室顿时热闹异常,人声鼎沸;从客厅听去,似乎从院子里进来了好几个人,而且还有人在继续进来.有好几个声音
- 《新唐书》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
- 《牡丹亭》 【夜游朝】〔外扮杜安抚引众上〕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枕障江南,钩连塞北。如此江山几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
- 《裴注三国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书载“蛮夷猾夏”,诗称“玁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东平两
- 《朱子语类》 ◎自国初至熙宁人物 因论唐初国初人才,云:"国初人材,是五代时已生得了。"〔德明〕 太宗朝一时人多尚文中子,盖见朝廷事不振,而文
- 《金史》 ◎叛臣 ○张觉(子仅言) 耶律余睹 窝斡 古书“畔”与“叛”通,畔之为言界也。《左氏》曰,政犹“农之有畔”,是也。君
- 《棋经》《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言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
- 《南史》 ○刘穆之(曾孙祥 从子秀之) 徐羡之(从孙湛之 湛之孙孝嗣 孝嗣孙君) 傅亮(族兄隆) 檀道济(兄韶 韶孙圭 韶弟祗
- 《红与黑》 (此处"帝国"是指马蒂尔德的政治抱负,她愿借助旺代的叛乱来重建王朝,取消君主立宪.
- 《三国演义》 却说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先主传旨教休放入。黄权奏曰:“瑾弟在
- 《菜根谭》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 若海人世,心远处自
- 《傲慢与偏见》 5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位姑娘一起离开格雷斯丘奇街往赫特福特郡的××镇.贝内特先生
评论
发表评论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脱脱《金史·列传·卷三十三》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佚名《易传·文言传·乾文言》
-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