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第九十六
《宋史》 作者:脱脱等
○范镇(从子百禄 从孙祖禹)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
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谓
弗及,与为布衣交。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
声自陈,率得置上列。吴育、欧阳修号称耿介,亦从众。镇独不然,同列屡趣之,
不为动。至第七十九人,乃从呼出应,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自是旧风
遂革。
调新安主簿,西京留守宋绶延置国子监,荐为东监直讲。召试学士院,当得
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经四年,当迁,
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
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上疏论:“民力困敝,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
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什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又言:“周
以冢宰制国用,唐以宰相判盐铁、度支。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
不相知。财已匮,枢密益兵无穷;民已困,三司取财不已。请使二府通知兵民大
计,与三司同制国用。”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镇言:“备契丹莫
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
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商人输粟河北,取偿京师,而榷货不即予钞,久而鬻之,十才得其六。或建
议出内帑钱,稍增价与市,岁可得羡息五十万。镇谓:“外府内帑,均为有司。
今使外府滞商人,而内帑乘急以牟利,至伤国体。”仁宗遽止之。
葬温成后,太常议礼,前谓之园,后谓之陵,宰相刘沆前为监护使,后为园
陵使。镇曰:“尝闻法吏舞法矣,未闻礼官舞礼也。请诘前后议礼异同状。”集
贤样理刁约论圹中物侈丽,吴充、鞠真卿争论礼,并补外,皆上章留之。石全斌
护葬,转观察使,他吏悉优迁两官。镇言:“章献、章懿、章惠三后之葬,推恩
皆无此比。乞追还全斌等告敕。”副都知任守忠、邓保吉同日除官,内臣无故改
官者又五六人。时有敕,凡内降非准律令者,并许执奏。曾未一月,大臣辄废不
行。镇乞正中书、枢密之罪,以示天下。
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至污人以帷箔不可明之事。镇独务引大体,
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陈执中为相,镇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镇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
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御史舍大责细,暴扬燕私,若用此为进退,是因
一婢逐宰相,非所以明等级,辨堂陛。”识者韪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然近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
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议减任子及每
岁取士,皆自镇发之。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
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
莫敢先言者。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拜疏曰:“置谏官者,
为宗庙社稷计。谏官而不以宗庙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方
陛下不豫,海内皇皇莫知所为,陛下独以祖宗后裔为念,是为宗庙之虑,至深且
明也。昔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天下之大公也。真宗以周王薨,养宗子于宫中,
天下之大虑也。愿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拔近属之尤贤者,优其礼秩,置之
左右,与图天下事,以系亿兆人心。”疏奏,文彦博使客问何所言,以实告,客
曰:“如是,何不与执政谋?”镇曰:“自分必死,故敢言。若谋于执政,或以
为不可,岂得中辍乎?”章累上,不报。执政谕之曰:“奈何效希名干进之人。”
镇贻以书曰:“比天象见变,当有急兵,镇义当死职,不可死乱兵之下。此乃镇
择死之时,尚何顾希名干进之嫌哉?”又言:“陛下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书,
是欲使大臣奉行也。臣两至中书,大臣皆设辞拒臣,是陛下欲为宗庙社稷计,而
大臣不欲也。臣窃原大臣畏避之意,恐行之而陛下中变耳。中变之祸,不过一死。
国本不立,万一有如天象所告急兵之变,死且有罪,其为计亦已疏矣。愿以臣章
示大臣,使其自择死所。”闻者股栗。
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
甚难。”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诸公谓今日难于前日,
安知异日不难于今日乎?”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镇泣,帝亦泣,曰:
“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
朝廷知不能夺,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遂知
制诰。镇虽解言职,无岁不申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冀以感动帝意。
至是,因入谢,首言:“陛下许臣,今复三年矣,愿早定大计。”又因祫享,献
赋以讽。其后韩琦遂定策立英宗。
迁翰林学士。中书议追尊濮王,两制、台谏与之异,诏礼官检详典礼。镇判
太常寺,率其属言:“汉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考,
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合大宗之统也。今陛下既以仁宗为考,又加于濮王,则
其失非特汉二帝比。凡称帝若考,若寝庙,皆非是。”执政怒,召镇责曰:“方
令检详,何遽列上!”镇曰:“有司得诏,不敢稽留,即以闻,乃其职也。奈何
更以为罪乎?”会草制,误迁宰相官,改侍读学士。
明年,还翰林,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
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
进银台司。故事,门下封驳制旨,省审章奏,纠擿违滞,皆著所授敕,后乃刊去。
镇始请复之,使知所守。
王安石改常平为青苗,镇言:“常平之法,起于汉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
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世,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
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五十步之间耳。今有两人坐市贸易,一人故下其直以相
倾,则人皆知恶之,可以朝廷而行市道之所恶乎?”吕惠卿在迩英言:“今预买
绢,亦青苗之比。”镇曰:“预买,亦敝法也。若府库有余,当并去之,岂
应援以为比。”韩琦极论新法之害,送条例司疏驳,李常乞罢青苗钱,诏命分析,
镇皆封还。诏五下,镇执如初。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
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
罢归故官。镇皆力争之,不报。即上疏曰:“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谢事。
臣言青苗不见听,一宜去;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二宜去。李定避持服,遂不
认母,坏人伦,逆天理,而欲以为御史,御史台为之罢陈荐,舍人院为之罢宋敏
求、吕大临、苏颂,谏院为之罢胡宗愈。王韶上书肆意欺罔,以兴造边事,事败,
则置而不问,反为之罪帅臣李师中。及御史一言苏轼,则下七路掎摭其过;孔文
仲则遣之归任。以此二人况彼二人,事理孰是孰非,孰得孰失,其能逃圣鉴乎?
言青苗有见效者,不过岁得什百万缗钱,缗钱什百万,非出于天,非出于地,非
出于建议者之家,盖一出于民耳。民犹鱼也,财犹水也,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
鱼而竭其水也。”
疏五上,其后指安石用喜怒为赏罚,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
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臣知言入触大臣之怒,罪且不测。然臣
职献替而无一言,则负陛下矣。”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颤,自草制极诋
之。以户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悉不与。镇表谢,略曰:“愿陛下集群议为
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天下闻而壮之。安石虽
诋之深切,人更以为荣。既退,苏轼往贺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镇愀然
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
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日与宾客赋诗饮酒,或劝使称
疾杜门,镇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同天节乞随班上寿,许之,
遂为令。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久之,徙居许。
哲宗立,韩维言:“镇在仁宗时,首启建储之议,未尝以语人,人亦莫为言
者。”具以十九疏上之。拜端明殿学士,起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且欲以为门下
侍郎。镇雅不欲起,从孙祖禹亦劝止之,遂固辞,改提举崇福宫。祖禹谒告归省,
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累封蜀郡公。
镇于乐尤注意,自谓得古法,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司马光谓不然,往复
论难,凡数万言。初,仁宗命李照改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皇祐中,又诏胡瑗
等考正。神宗时诏镇与刘几定之。镇曰:“定乐当先正律。”神宗曰:“然,虽
有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鬴斛,欲
图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刘几即用李照乐,加用四清声而奏乐成。
诏罢局,赐赍有加。镇曰:“此刘几乐也,臣何与焉。”至是,乃请太府铜为之,
逾年而成,比李照乐下一律有奇。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赐诏
嘉奖。下之太常,诏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镇时已属疾,乐奏三日
而薨,年八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镇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
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诐憸猾,赖
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光子康属苏轼书之,轼曰:“轼不辞书,惧非三家
福。”乃易他铭。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
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
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兄鎡,卒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镇
时未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异于人,体有四乳,则儿亦
必然。”已而果然,名曰百常。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
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
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兄子百禄亦使辽,
辽人首问镇安否。
百禄字子功,镇兄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时治平水灾,大臣
方议濮礼,百禄对策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昔汉哀尊共皇,河南、
颍川大水;孝安尊德皇,京师、郡国二十九大水。盖大宗隆,小宗杀;宗庙重,
私祀轻。今宜杀而隆,宜轻而重,是悖先王之礼。礼一悖,则人心失而天意睽,
变异所由起也。”对入三等。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
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
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论手实法曰:“造薄手实,许令告匿。户令虽有手实之文,而未尝行。盖谓使人
自占,必不以实告,而明许告讦,人将为仇。然则礼、义、廉、耻之风衰矣。”
五路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
或以瘝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请仍旧制,将佐
颛教阅,余付之州县,事多施行。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
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元丰末,入为司门吏部郎中、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
“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
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元祐元年,为刑部侍郎。诸郡以故斗杀情可矜者请谳,法官曰:“宜贷。”
光曰:“sha6*人不死,法废矣。”百禄曰:“谓之sha6*人,则可;若制刑以为无足疑,
原情以为无足悯,则不可。今概之死,则二杀之科,自是遂无足疑悯者矣。”时
又诏天下狱不当谳而辄谳者抵罪。有司重于请,至枉情以求合法。百禄曰:“熙
宁之法,非可疑可悯而谳者免驳勘,元丰则刊之,近则有奏劾之诏,故官吏畏避,
不惮论杀。”因条五年死贷之数以闻。门下省犹驳正当贷者,又例在有司者还中
书,百禄又争之,后悉从其请。
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
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
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
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百禄言:
“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
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
“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
学士,拜中书侍郎。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禄
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
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
“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
于是合祭。
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
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
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
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
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薨,年六十
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子祖述,监颍州酒税,摄狱掾,阅具狱,活两死囚,州人以为神。知巩县,
凿南山导水入洛,县无水患,文彦博称其能。以父堕党籍,监中岳庙。久之,通
判泾州。知台州,奏罢黄甘、葛蕈之贡。主管西京御史台。靖康多难,避地至汝
州。汝守赵子栎邀与共守,于是旁郡尽陷,汝独全。累官朝议大夫,卒。从弟祖
禹。
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曰:“吾汉
将军邓禹。”既寤,犹见之,遂以为名。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
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
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
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
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
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
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
上之。
神宗崩,祖禹上疏论丧服之制曰:“先王制礼,君服同于父,皆斩衰三年,
盖恐为人臣者不以父事其君。自汉以来,不惟人臣无服,人君遂不为三年之丧。
国朝自祖宗以来,外廷虽用易月之制,宫中实行三年服。君服如古典,而臣下犹
依汉制,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期而又大祥。既以
日为之,又以月为之,此礼之无据者也。古者再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禫,
祭之名,非服之色。今乃为之惨服三日然后禫,此礼之不经者也。服既除,至
葬又服之,祔庙后即吉,才八月而遽纯吉,无所不佩,此又礼之无渐者也。朔望,
群臣朝服以造殡宫,是以吉服临丧;人主衰服在上,是以先帝之服为人主之私丧,
此二者皆礼之所不安也。”
哲宗立,擢右正言。吕公著执政,祖禹以婿嫌辞,改祠部员外郎,又辞。除
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
神宗既祥,祖禹上疏宣仁后曰:“今即吉方始,服御一新,奢俭之端,皆由
此起。凡可以荡心悦目者,不宜有加于旧。皇帝圣性未定,睹俭则俭,睹奢则奢,
所以训导成德者,动宜有法。今闻奉宸库取珠,户部用金,其数至多,恐增加无
已,愿止于未然。崇俭敦朴,辅养圣性,使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淫哇之声,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学问日益,圣德日隆,此宗社无疆之福。”故事,服除
当开乐置宴,祖禹以为因除服而开乐设宴,则似除服而庆贺,非君子不得已而除
之之意,不可。
夏暑权罢讲,祖禹言:“陛下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则天
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
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且凡人之进学,莫不于少时,今圣质日长,数年
之后,恐不得如今日之专,窃为陛下惜也。”迁起居郎,又召试中书舍人,皆不
拜。吕公著薨,召拜右谏议大夫。首上疏论人主正心修身之要,乞太皇太后日以
天下之勤劳、万民之疾苦、群臣之邪正、政事之得失,开导上心,晓然存之于中,
使异日众说不能惑,小人不能进。
蔡确既得罪,祖禹言:“自乾兴以来,不窜逐大臣六十余年,一旦行之,流
传四方,无不震耸。确去相已久,朝廷多非其党,间有偏见异论者,若一切以为
党确去之,惧刑罚失中,而人情不安也。”
蔡京镇蜀,祖禹言:“京小有才,非端良之士。如使守成都,其还,当使执
政,不宜崇长。”时大臣欲于新旧法中有所创立。祖禹以为:“朝廷既察王安石
之法为非,但当复祖宗之旧,若出于新旧之间,两用而兼存之,纪纲坏矣。”迁
给事中。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
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
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
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
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监司付
以一路,守臣付以一州,令宰付以一县,皆与天子分土而治,其可不择乎?祖宗
尝有考课之法,专察诸路监司,置簿于中书,以稽其要。今宜委吏部尚书,取当
为州者,条别功状以上三省,三省召而察之,苟其人可任,则以次表用之。至官,
则令监司考其课绩,终岁之后,可以校优劣而施黜陟焉。如此则得人必多,监司、
郡守得人,县令不才,非所患也。”
闻禁中觅乳媪,祖禹以帝年十四,非近女色之时,上疏劝进德爱身,又乞宣
仁后保护上躬,言甚切至。既而宣仁谕祖禹,以外议皆虚传,祖禹复上疏曰:
“臣言皇帝进德爱身,宜常以为戒。太皇太后保护上躬,亦愿因而勿忘。今外议
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臣侍经左右,有闻于道路,实怀私忧,是以不敢避妄言
之罪。凡事言于未然,则诚为过;及其已然,则又无所及,言之何益?陛下宁受
未然之言,勿使臣等有无及之悔。”拜翰林学士,以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
百禄去,复为之。范氏自镇至祖禹,比三世居禁林,士论荣慕。
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
人乘间害政,乃奏曰:“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此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
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可不
畏哉?先后有大功于宗社,有大德于生灵,九年之间,始终如一。然群小怨恨,
亦为不少,必将以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为言,以事离间,不可不察也。先后
因天下人心,变而更化。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有罪当退,亦顺众言而逐之。是
皆上负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仇疾而欲去之者也,岂有憎恶于其间哉?惟辨
析是非,深拒邪说,有以奸言惑听者,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警群慝,则贴然
无事矣。此等既误先帝,又欲误陛下,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邪?”初,苏
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
也。”竟不复出其稿。
祖禹又言:“陛下承六世之遗烈,当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人民者祖宗之人
民,百官者祖宗之百官,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一言一动,如临之在上,质之在傍,
则可以长享天下之奉。先后以大公至正为心,罢安石、惠卿所造新法,而行祖宗
旧政。故社稷危而复安,人心离而复合,乃至辽主亦戒其臣勿生事曰:‘南朝专
行仁宗之政矣。’外夷之情如此,中国之人心可知。先后日夜苦心劳力,为陛下
立太平之基。愿守之以静,恭己以临之,虚心以处之,则群臣邪正,万事是非,
皆了然于圣心矣。小人之情专为私,故不便于公;专为邪,故不便于正;专好动,
故不便于静。惟陛下痛心疾首,以为刻骨之戒。”章累上,不报。
忽有旨召内臣十余人,祖禹言:“陛下亲政以来,四海倾耳,未闻访一贤臣,
而所召者乃先内侍,必谓陛下私于近习,望即赐追改。”因请对,曰:“熙宁之
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
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赖先
帝觉悟,罢逐两人,而所引群小,已布满中外,不可复去。蔡确连起大狱,王韶
创取熙河,章惇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徐禧、俞充、种谔兴造西事,兵民
死伤皆不下二十万。先帝临朝悼悔,以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以至吴居厚行铁冶
之法于京东,王子京行茶法于福建,蹇周辅行盐法于江西,李稷、陆师闵行茶法、
市易于西川,刘定教保甲于河北,民皆愁痛嗟怨,比屋思乱。赖陛下与先后起而
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县。惟是向来所斥逐之人,窥伺事变,妄意陛下不以修
改法度为是,如得至左右,必进奸言。万一过听而复用之,臣恐国家自此陵迟,
不复振矣。”又论:“汉、唐之亡,皆由宦官。自熙宁、元丰间,李宪、王中正、
宋用臣辈用事总兵,权势震灼。中正兼干四路,口敕募兵,州郡不敢违,师徒冻
馁,死亡最多;宪陈再举之策,致永乐摧陷;用臣兴土木之工,无时休息,罔市
井之微利,为国敛怨。此三人者,虽加诛戮,未足以谢百姓。宪虽已亡,而中正、
用臣尚在,今召内臣十人,而宪、中正之子皆在其中。二人既入,则中正、用臣
必将复用,愿陛下念之。”
时绍述之论已兴,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
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
诬,又摭其谏禁中雇乳媪事,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
又徙宾、化而卒,年五十八
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在迩英守经
据正,献纳尤多。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
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
侧,命子弟侍,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
明白,粲然成文。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祖禹尝进《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
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云。建炎二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子冲,绍兴中仕至翰林侍读学士,《儒林》有传。
论曰:熙宁、元丰之际,天下贤士大夫望以为相者,镇与司马光二人,至称
之曰君实、景仁,不敢有所轩轾。光思济斯民,卒任天下之重;镇嶷然如山,确
乎其不可拔。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地则皆然,未易以功名优劣论也。百禄受
学于镇,故其议论操修,粹然一出于正。祖禹长于劝讲,平生论谏,不啻数十万
言。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虽贾谊、陆贽不
是过云。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
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谓
弗及,与为布衣交。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
声自陈,率得置上列。吴育、欧阳修号称耿介,亦从众。镇独不然,同列屡趣之,
不为动。至第七十九人,乃从呼出应,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自是旧风
遂革。
调新安主簿,西京留守宋绶延置国子监,荐为东监直讲。召试学士院,当得
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经四年,当迁,
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
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上疏论:“民力困敝,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
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什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又言:“周
以冢宰制国用,唐以宰相判盐铁、度支。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
不相知。财已匮,枢密益兵无穷;民已困,三司取财不已。请使二府通知兵民大
计,与三司同制国用。”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镇言:“备契丹莫
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
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商人输粟河北,取偿京师,而榷货不即予钞,久而鬻之,十才得其六。或建
议出内帑钱,稍增价与市,岁可得羡息五十万。镇谓:“外府内帑,均为有司。
今使外府滞商人,而内帑乘急以牟利,至伤国体。”仁宗遽止之。
葬温成后,太常议礼,前谓之园,后谓之陵,宰相刘沆前为监护使,后为园
陵使。镇曰:“尝闻法吏舞法矣,未闻礼官舞礼也。请诘前后议礼异同状。”集
贤样理刁约论圹中物侈丽,吴充、鞠真卿争论礼,并补外,皆上章留之。石全斌
护葬,转观察使,他吏悉优迁两官。镇言:“章献、章懿、章惠三后之葬,推恩
皆无此比。乞追还全斌等告敕。”副都知任守忠、邓保吉同日除官,内臣无故改
官者又五六人。时有敕,凡内降非准律令者,并许执奏。曾未一月,大臣辄废不
行。镇乞正中书、枢密之罪,以示天下。
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至污人以帷箔不可明之事。镇独务引大体,
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陈执中为相,镇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镇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
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御史舍大责细,暴扬燕私,若用此为进退,是因
一婢逐宰相,非所以明等级,辨堂陛。”识者韪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然近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
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议减任子及每
岁取士,皆自镇发之。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
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
莫敢先言者。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拜疏曰:“置谏官者,
为宗庙社稷计。谏官而不以宗庙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方
陛下不豫,海内皇皇莫知所为,陛下独以祖宗后裔为念,是为宗庙之虑,至深且
明也。昔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天下之大公也。真宗以周王薨,养宗子于宫中,
天下之大虑也。愿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拔近属之尤贤者,优其礼秩,置之
左右,与图天下事,以系亿兆人心。”疏奏,文彦博使客问何所言,以实告,客
曰:“如是,何不与执政谋?”镇曰:“自分必死,故敢言。若谋于执政,或以
为不可,岂得中辍乎?”章累上,不报。执政谕之曰:“奈何效希名干进之人。”
镇贻以书曰:“比天象见变,当有急兵,镇义当死职,不可死乱兵之下。此乃镇
择死之时,尚何顾希名干进之嫌哉?”又言:“陛下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书,
是欲使大臣奉行也。臣两至中书,大臣皆设辞拒臣,是陛下欲为宗庙社稷计,而
大臣不欲也。臣窃原大臣畏避之意,恐行之而陛下中变耳。中变之祸,不过一死。
国本不立,万一有如天象所告急兵之变,死且有罪,其为计亦已疏矣。愿以臣章
示大臣,使其自择死所。”闻者股栗。
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
甚难。”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诸公谓今日难于前日,
安知异日不难于今日乎?”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镇泣,帝亦泣,曰:
“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
朝廷知不能夺,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遂知
制诰。镇虽解言职,无岁不申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冀以感动帝意。
至是,因入谢,首言:“陛下许臣,今复三年矣,愿早定大计。”又因祫享,献
赋以讽。其后韩琦遂定策立英宗。
迁翰林学士。中书议追尊濮王,两制、台谏与之异,诏礼官检详典礼。镇判
太常寺,率其属言:“汉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考,
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合大宗之统也。今陛下既以仁宗为考,又加于濮王,则
其失非特汉二帝比。凡称帝若考,若寝庙,皆非是。”执政怒,召镇责曰:“方
令检详,何遽列上!”镇曰:“有司得诏,不敢稽留,即以闻,乃其职也。奈何
更以为罪乎?”会草制,误迁宰相官,改侍读学士。
明年,还翰林,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
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
进银台司。故事,门下封驳制旨,省审章奏,纠擿违滞,皆著所授敕,后乃刊去。
镇始请复之,使知所守。
王安石改常平为青苗,镇言:“常平之法,起于汉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
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世,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
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五十步之间耳。今有两人坐市贸易,一人故下其直以相
倾,则人皆知恶之,可以朝廷而行市道之所恶乎?”吕惠卿在迩英言:“今预买
绢,亦青苗之比。”镇曰:“预买,亦敝法也。若府库有余,当并去之,岂
应援以为比。”韩琦极论新法之害,送条例司疏驳,李常乞罢青苗钱,诏命分析,
镇皆封还。诏五下,镇执如初。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
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
罢归故官。镇皆力争之,不报。即上疏曰:“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谢事。
臣言青苗不见听,一宜去;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二宜去。李定避持服,遂不
认母,坏人伦,逆天理,而欲以为御史,御史台为之罢陈荐,舍人院为之罢宋敏
求、吕大临、苏颂,谏院为之罢胡宗愈。王韶上书肆意欺罔,以兴造边事,事败,
则置而不问,反为之罪帅臣李师中。及御史一言苏轼,则下七路掎摭其过;孔文
仲则遣之归任。以此二人况彼二人,事理孰是孰非,孰得孰失,其能逃圣鉴乎?
言青苗有见效者,不过岁得什百万缗钱,缗钱什百万,非出于天,非出于地,非
出于建议者之家,盖一出于民耳。民犹鱼也,财犹水也,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
鱼而竭其水也。”
疏五上,其后指安石用喜怒为赏罚,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
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臣知言入触大臣之怒,罪且不测。然臣
职献替而无一言,则负陛下矣。”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颤,自草制极诋
之。以户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悉不与。镇表谢,略曰:“愿陛下集群议为
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天下闻而壮之。安石虽
诋之深切,人更以为荣。既退,苏轼往贺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镇愀然
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
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日与宾客赋诗饮酒,或劝使称
疾杜门,镇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同天节乞随班上寿,许之,
遂为令。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久之,徙居许。
哲宗立,韩维言:“镇在仁宗时,首启建储之议,未尝以语人,人亦莫为言
者。”具以十九疏上之。拜端明殿学士,起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且欲以为门下
侍郎。镇雅不欲起,从孙祖禹亦劝止之,遂固辞,改提举崇福宫。祖禹谒告归省,
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累封蜀郡公。
镇于乐尤注意,自谓得古法,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司马光谓不然,往复
论难,凡数万言。初,仁宗命李照改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皇祐中,又诏胡瑗
等考正。神宗时诏镇与刘几定之。镇曰:“定乐当先正律。”神宗曰:“然,虽
有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鬴斛,欲
图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刘几即用李照乐,加用四清声而奏乐成。
诏罢局,赐赍有加。镇曰:“此刘几乐也,臣何与焉。”至是,乃请太府铜为之,
逾年而成,比李照乐下一律有奇。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赐诏
嘉奖。下之太常,诏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镇时已属疾,乐奏三日
而薨,年八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镇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
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诐憸猾,赖
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光子康属苏轼书之,轼曰:“轼不辞书,惧非三家
福。”乃易他铭。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
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
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兄鎡,卒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镇
时未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异于人,体有四乳,则儿亦
必然。”已而果然,名曰百常。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
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
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兄子百禄亦使辽,
辽人首问镇安否。
百禄字子功,镇兄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时治平水灾,大臣
方议濮礼,百禄对策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昔汉哀尊共皇,河南、
颍川大水;孝安尊德皇,京师、郡国二十九大水。盖大宗隆,小宗杀;宗庙重,
私祀轻。今宜杀而隆,宜轻而重,是悖先王之礼。礼一悖,则人心失而天意睽,
变异所由起也。”对入三等。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
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
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论手实法曰:“造薄手实,许令告匿。户令虽有手实之文,而未尝行。盖谓使人
自占,必不以实告,而明许告讦,人将为仇。然则礼、义、廉、耻之风衰矣。”
五路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
或以瘝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请仍旧制,将佐
颛教阅,余付之州县,事多施行。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
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元丰末,入为司门吏部郎中、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
“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
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元祐元年,为刑部侍郎。诸郡以故斗杀情可矜者请谳,法官曰:“宜贷。”
光曰:“sha6*人不死,法废矣。”百禄曰:“谓之sha6*人,则可;若制刑以为无足疑,
原情以为无足悯,则不可。今概之死,则二杀之科,自是遂无足疑悯者矣。”时
又诏天下狱不当谳而辄谳者抵罪。有司重于请,至枉情以求合法。百禄曰:“熙
宁之法,非可疑可悯而谳者免驳勘,元丰则刊之,近则有奏劾之诏,故官吏畏避,
不惮论杀。”因条五年死贷之数以闻。门下省犹驳正当贷者,又例在有司者还中
书,百禄又争之,后悉从其请。
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
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
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
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百禄言:
“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
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
“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
学士,拜中书侍郎。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禄
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
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
“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
于是合祭。
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
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
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
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
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薨,年六十
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子祖述,监颍州酒税,摄狱掾,阅具狱,活两死囚,州人以为神。知巩县,
凿南山导水入洛,县无水患,文彦博称其能。以父堕党籍,监中岳庙。久之,通
判泾州。知台州,奏罢黄甘、葛蕈之贡。主管西京御史台。靖康多难,避地至汝
州。汝守赵子栎邀与共守,于是旁郡尽陷,汝独全。累官朝议大夫,卒。从弟祖
禹。
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曰:“吾汉
将军邓禹。”既寤,犹见之,遂以为名。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
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
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
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
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
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
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
上之。
神宗崩,祖禹上疏论丧服之制曰:“先王制礼,君服同于父,皆斩衰三年,
盖恐为人臣者不以父事其君。自汉以来,不惟人臣无服,人君遂不为三年之丧。
国朝自祖宗以来,外廷虽用易月之制,宫中实行三年服。君服如古典,而臣下犹
依汉制,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期而又大祥。既以
日为之,又以月为之,此礼之无据者也。古者再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禫,
祭之名,非服之色。今乃为之惨服三日然后禫,此礼之不经者也。服既除,至
葬又服之,祔庙后即吉,才八月而遽纯吉,无所不佩,此又礼之无渐者也。朔望,
群臣朝服以造殡宫,是以吉服临丧;人主衰服在上,是以先帝之服为人主之私丧,
此二者皆礼之所不安也。”
哲宗立,擢右正言。吕公著执政,祖禹以婿嫌辞,改祠部员外郎,又辞。除
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
神宗既祥,祖禹上疏宣仁后曰:“今即吉方始,服御一新,奢俭之端,皆由
此起。凡可以荡心悦目者,不宜有加于旧。皇帝圣性未定,睹俭则俭,睹奢则奢,
所以训导成德者,动宜有法。今闻奉宸库取珠,户部用金,其数至多,恐增加无
已,愿止于未然。崇俭敦朴,辅养圣性,使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淫哇之声,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学问日益,圣德日隆,此宗社无疆之福。”故事,服除
当开乐置宴,祖禹以为因除服而开乐设宴,则似除服而庆贺,非君子不得已而除
之之意,不可。
夏暑权罢讲,祖禹言:“陛下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则天
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
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且凡人之进学,莫不于少时,今圣质日长,数年
之后,恐不得如今日之专,窃为陛下惜也。”迁起居郎,又召试中书舍人,皆不
拜。吕公著薨,召拜右谏议大夫。首上疏论人主正心修身之要,乞太皇太后日以
天下之勤劳、万民之疾苦、群臣之邪正、政事之得失,开导上心,晓然存之于中,
使异日众说不能惑,小人不能进。
蔡确既得罪,祖禹言:“自乾兴以来,不窜逐大臣六十余年,一旦行之,流
传四方,无不震耸。确去相已久,朝廷多非其党,间有偏见异论者,若一切以为
党确去之,惧刑罚失中,而人情不安也。”
蔡京镇蜀,祖禹言:“京小有才,非端良之士。如使守成都,其还,当使执
政,不宜崇长。”时大臣欲于新旧法中有所创立。祖禹以为:“朝廷既察王安石
之法为非,但当复祖宗之旧,若出于新旧之间,两用而兼存之,纪纲坏矣。”迁
给事中。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
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
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
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
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监司付
以一路,守臣付以一州,令宰付以一县,皆与天子分土而治,其可不择乎?祖宗
尝有考课之法,专察诸路监司,置簿于中书,以稽其要。今宜委吏部尚书,取当
为州者,条别功状以上三省,三省召而察之,苟其人可任,则以次表用之。至官,
则令监司考其课绩,终岁之后,可以校优劣而施黜陟焉。如此则得人必多,监司、
郡守得人,县令不才,非所患也。”
闻禁中觅乳媪,祖禹以帝年十四,非近女色之时,上疏劝进德爱身,又乞宣
仁后保护上躬,言甚切至。既而宣仁谕祖禹,以外议皆虚传,祖禹复上疏曰:
“臣言皇帝进德爱身,宜常以为戒。太皇太后保护上躬,亦愿因而勿忘。今外议
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臣侍经左右,有闻于道路,实怀私忧,是以不敢避妄言
之罪。凡事言于未然,则诚为过;及其已然,则又无所及,言之何益?陛下宁受
未然之言,勿使臣等有无及之悔。”拜翰林学士,以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
百禄去,复为之。范氏自镇至祖禹,比三世居禁林,士论荣慕。
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
人乘间害政,乃奏曰:“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此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
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可不
畏哉?先后有大功于宗社,有大德于生灵,九年之间,始终如一。然群小怨恨,
亦为不少,必将以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为言,以事离间,不可不察也。先后
因天下人心,变而更化。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有罪当退,亦顺众言而逐之。是
皆上负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仇疾而欲去之者也,岂有憎恶于其间哉?惟辨
析是非,深拒邪说,有以奸言惑听者,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警群慝,则贴然
无事矣。此等既误先帝,又欲误陛下,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邪?”初,苏
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
也。”竟不复出其稿。
祖禹又言:“陛下承六世之遗烈,当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人民者祖宗之人
民,百官者祖宗之百官,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一言一动,如临之在上,质之在傍,
则可以长享天下之奉。先后以大公至正为心,罢安石、惠卿所造新法,而行祖宗
旧政。故社稷危而复安,人心离而复合,乃至辽主亦戒其臣勿生事曰:‘南朝专
行仁宗之政矣。’外夷之情如此,中国之人心可知。先后日夜苦心劳力,为陛下
立太平之基。愿守之以静,恭己以临之,虚心以处之,则群臣邪正,万事是非,
皆了然于圣心矣。小人之情专为私,故不便于公;专为邪,故不便于正;专好动,
故不便于静。惟陛下痛心疾首,以为刻骨之戒。”章累上,不报。
忽有旨召内臣十余人,祖禹言:“陛下亲政以来,四海倾耳,未闻访一贤臣,
而所召者乃先内侍,必谓陛下私于近习,望即赐追改。”因请对,曰:“熙宁之
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
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赖先
帝觉悟,罢逐两人,而所引群小,已布满中外,不可复去。蔡确连起大狱,王韶
创取熙河,章惇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徐禧、俞充、种谔兴造西事,兵民
死伤皆不下二十万。先帝临朝悼悔,以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以至吴居厚行铁冶
之法于京东,王子京行茶法于福建,蹇周辅行盐法于江西,李稷、陆师闵行茶法、
市易于西川,刘定教保甲于河北,民皆愁痛嗟怨,比屋思乱。赖陛下与先后起而
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县。惟是向来所斥逐之人,窥伺事变,妄意陛下不以修
改法度为是,如得至左右,必进奸言。万一过听而复用之,臣恐国家自此陵迟,
不复振矣。”又论:“汉、唐之亡,皆由宦官。自熙宁、元丰间,李宪、王中正、
宋用臣辈用事总兵,权势震灼。中正兼干四路,口敕募兵,州郡不敢违,师徒冻
馁,死亡最多;宪陈再举之策,致永乐摧陷;用臣兴土木之工,无时休息,罔市
井之微利,为国敛怨。此三人者,虽加诛戮,未足以谢百姓。宪虽已亡,而中正、
用臣尚在,今召内臣十人,而宪、中正之子皆在其中。二人既入,则中正、用臣
必将复用,愿陛下念之。”
时绍述之论已兴,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
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
诬,又摭其谏禁中雇乳媪事,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
又徙宾、化而卒,年五十八
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在迩英守经
据正,献纳尤多。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
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
侧,命子弟侍,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
明白,粲然成文。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祖禹尝进《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
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云。建炎二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子冲,绍兴中仕至翰林侍读学士,《儒林》有传。
论曰:熙宁、元丰之际,天下贤士大夫望以为相者,镇与司马光二人,至称
之曰君实、景仁,不敢有所轩轾。光思济斯民,卒任天下之重;镇嶷然如山,确
乎其不可拔。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地则皆然,未易以功名优劣论也。百禄受
学于镇,故其议论操修,粹然一出于正。祖禹长于劝讲,平生论谏,不啻数十万
言。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虽贾谊、陆贽不
是过云。
0
猜你喜欢:
- 《旧唐书》 ○徐浩 赵涓(子博宣 卢南史附)刘太真 李纾 邵说 于邵 崔元翰于公异 吕渭(子温 恭 俭 让) 郑云逵 李
- 《红楼梦》 话说贾政正在那里设宴请酒,忽见赖大急忙走上荣禧堂来回贾政道:“有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领好几位司官说来拜望。奴才要取职名来回,赵老爷说:
- 《六朝文絜》 汝第六叔父勰,清规懋赏,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以松竹为心。吾少与绸缪,提携道趣。每请解朝缨,恬真邱壑。吾以长兄之重,末忍远离。何容仍
- 《茶经》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
- 《新唐书》 ◎宰相世系四下 (表格略)
- 《二刻拍案惊奇》 诗曰: 晋世曾闻有鬼子,今知鬼子乃其常。既能成得雌雄配,也会生儿在冥壤。 话说国朝隆庆年间,陕西西安府有一个易万户,以卫
- 《宋书》 ◎顺帝 顺皇帝讳准,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第三子也。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七年,封安成王,食邑三千户。仍拜抚军将军,置佐史。废帝
- 《旧唐书》 ○卢杞(子元辅) 白志贞 裴延龄 韦渠牟 李齐运 李实 韦执谊 王叔文(王伾附) 程异 皇甫抃(弟镛) 卢杞
- 《文心雕龙》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
- 《金史》 ○苗道润 王福 移剌众家奴 武仙 张甫 靖安民 郭文振 胡天作 张开 燕宁 苗道润,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
- 《明史》 ○黄宗载 顾佐(邵玘 陈勉 贾谅 严升) 段民(吾绅) 章敞(徐琦 刘戩) 吴讷(朱与言)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 《宋书》 ◎刘湛 范晔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
- 《白痴》 约定的时间是十一时许,可是公爵却完全出乎意料地迟到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将军正在他家等他.乍一看,他就发
- 《朱子语类》 ◎第二章 或问"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曰:"君子只是说个好人,时中只是说做得个恰好底事。"〔义刚〕 问"时中"。曰:"自古
- 《白鲸》 第三天的清晨晴朗地来临了,前桅顶上那个孤寂的守夜人再次由一群日夜的望者接了班,每根桅杆,几乎每根圆木
- 《文选》 ◎论五 【广绝交论】 〔刘璠《梁典》曰:刘峻见任昉诸子西华兄弟等,流离不能自振,生平旧交,莫有收恤。西华冬月著葛布帔,练
- 《新唐书》 ◎宰相世系五下 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唐有新丰常氏。 常氏宰相一人。衮。 乔氏出自姬姓,本桥
- 《鲁宾逊飘流记》 1862年,我出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
-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
- 《宋史》 ○真宗一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从镇星聚奎。明年正
评论
发表评论
-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牟融《春日山亭》
-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