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宋史》 作者:脱脱等
○张焘 黄中 孙道夫 曾几(兄开)勾涛 李弥逊(弟弥大)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
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
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
建炎初,起通判湖州。明受之变,贼矫诏俾焘抚谕江、浙,焘不受。上既复
辟,诏求言。焘上书略曰:“人主戡定祸乱,未有不本于至诚而能有济者。陛下
践祚以来,号令之发未足以感人心,政事之施未足以慰人望,岂非在我之诚有未
修乎?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小人之党日胜,则君子之类日退,将何
以弭乱而图治?”又言措置江防非计,徒费民财、损官赋,不适于用。又言:
“侍从、台谏观望意指,毛举细务,至国家大事,坐视不言。”又言:“巡幸所
至,营缮困民,越栖会稽,似不如是。”
绍兴二年,吕颐浩荐,除司勋员外郎,迁起居舍人。言:“自古未有不知敌
人之情而能胜者,愿诏大臣、诸将,厚爵赏,募可任用者往伺敌动静。既审知之,
则战守进退,在我皆备,彼尚安得出不意犯吾行阙。”诏以付都督府及沿边诸帅。
迁中书舍人。
吕祉之抚谕淮西也,焘谓张浚曰:“祉书生,不更军旅,何可轻付。”浚不
从,遂致郦琼之变。七年,张滉特赐进士出身。滉,浚兄也,将母至行在,上引
对而命之。焘言:“宣和以来,奸臣子弟滥得儒科。陛下方与浚图回大业,当以
公道革前弊。今首赐滉第,何以塞公议?”上念浚功,欲慰其母心,乃命起居郎
楼炤行下,炤又封还。著作郎兼起居舍人何抡曰:“贤良之子,宰相之兄,赐科
第不为过。”乃与书行。焘不自安,与炤皆求去,不许,言者论之,以集英殿修
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以兵部侍郎召,诏引对,上曰:“卿去止缘张滉。”焘曰:“臣苟有
所见,不敢不言。如内侍王鉴,陛下所亲信,臣尚论列,岂有宰相亲兄自赐出身,
公论不与。臣若不言,岂惟负陛下,亦负张浚。”上因问:“朕图治一纪,收效
蔑然,其弊安在?”焘曰:“自昔有为之君,未有不先定规模而能收效者,臣绍
兴初首以是为言,今七年。往者进临大江,退守吴会,未期月而或进或却,岂不
为敌所窥乎?今陛下相与断国论者,二三大臣而已。一纪之间,十四命相,执政
递迁无虑二十余。日月逝矣,大计不容复误,愿以先定规模为急。”
寻权吏部尚书。徽猷阁待制黎确卒,诏赠官推恩,焘言:“确素号正人,一
旦临变,失臣节,北面邦昌之庭,且为将命止勤王之师。今曲加赠恤,何以示天
下?”诏追夺职名。
时金使至境,诏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上。焘言:“金使之来,欲议
和好,将归我梓宫,归我渊圣,归我母后,归我宗社,归我土地人民,其意甚美,
其言甚甘,庙堂以为信然,而群臣、国人未敢以为信然也。盖事关国体,臣请推
原天意为陛下陈之。《传》曰:‘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臣考人事以验天意,
陛下飞龙济州,天所命也。敌骑屡犯行阙,不能为虞。甲寅一战败敌师,丙辰再
战却刘豫,丁巳郦琼虽叛,实为伪齐废灭之资,皆天所赞也。是盖陛下躬履艰难,
侧身修行,布德立正,上副天意,而天佑之之所致也。臣以是知上天悔祸有期,
中兴不远矣。愿益自修自强,以享天心,以俟天时。时之既至,吉无不利,则何
战不胜,何功不立。今此和议,姑为听之,而必无信之可恃也。彼使已及境,势
难固拒。使其果愿和好,如前所陈,是天诱其衷,必不复强我以难行之礼。如其
初无此心,二三其说,责我以必不可行之礼,要我以必不可从之事,其包藏何所
不有,便当以大义绝之。谨边防,厉将士,相时而动。愿断自渊衷,毋取必于彼
而取必于天而已。乃若略国家之大耻,置宗社之深仇,躬率臣民,屈膝于金而臣
事之,而凯和议之必成,非臣所敢知也。”上览奏,愀然变色曰:“卿言可谓忠,
然朕必不至为彼所绐,方且熟议,必非诈伪而后可从,不然,当再使审虚实,拘
其使人。”焘顿首谢。
金使张通古、萧哲至行在,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曰:“陛下信王伦之虚诈,
发自圣断,不复谋议,便欲行礼,群臣震惧罔措。必已得梓宫,已得母后,已得
宗族,始可议通好经久之礼。今彼特以通好为说,意谓割地讲和而已,陛下之所
愿欲而切于圣心者,无一言及之,其情可见,奈何遽欲屈而听之。一屈之后,不
可复伸,廷臣莫能正救,曾鲁仲连之不如,岂不获罪于天下万世。”
既而监察御史施廷臣抗章力赞和议,擢为侍御史。司农寺丞莫将忽赐第,擢
为起居郎。朝论大骇。焘率吏部侍郎晏敦复上疏曰:“仰惟陛下痛梓宫未还,两
宫未复,不惮屈己与敌议和,特以众论未同,故未敢轻屈尔。幸小大之臣,无复
异议,从容献纳,庶几天听为回,卒不敢屈,此宗社之福也。彼施廷臣乃务迎合,
辄敢抗章,力赞此议,姑为一身进用之资,不恤君父屈辱之耻,罪不容诛,乃由
察官超擢柱史。夫御史府朝廷纪纲之地,而陛下耳目之司,前日勾龙如渊以附会
而得中丞,众论固已喧鄙之矣。今廷臣又以此而跻横榻,一台之中,长贰皆然,
既同乡曲,又同心腹,惟相朋附,变乱是非,岂不紊纪纲而蔽陛下之耳目乎?众
论沸腾,方且切齿,而莫将者又以此议由寺丞擢右史。如渊、廷臣庸人也,初无
所长,但知观望,而将则奸人也,考其平昔无所不为,此辈乌可与之断国论乎?
望加斥逐,庶几少杜群枉之门。至于和议,则王伦实为谋主,彼往来敌中至再四
矣,陛下恃以为心腹,信之如蓍龟,今其为言自己二三,事之端倪,盖亦可见。
更望仰念祖宗付托之重,俯念亿兆爱戴之诚,贵重此身,无轻于屈。但务雪耻以
思复仇,加礼其使,厚资遣发,谕以必得事实之意,告以国人皆曰不可之状。使
彼悔祸,果出诚心,惟我所欲,尽归于我,然后徐议报之之礼,亦未晚也。如其
变诈,诱我以虚词,则包藏终不可测,便当厉将士,保疆埸,自治自强,以俟天
时,何为不成?伏愿陛下少忍而已。自朝廷有屈己之议,上下解体,傥遂成屈己
之事,则上下必至离心,人心既离,何以立国?伏愿戒之重之。”于是将、廷臣
皆不敢拜。焘又面折如渊曰:“达观其所举,君荐七人,皆北面张邦昌,今嗫嚅
附会,堕敌计,他日必背君亲矣。”
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炤谕之曰:
“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焘大骇曰:“果有此言,愈不敢出矣。”桧不能
夺,乃止。
和议成,范如圭请遣使朝八陵,遂命判大宗正士亻褭与焘偕行,且命修奉,
令荆湖帅臣岳飞济其役。焘与士亻褭道武昌,出蔡、颍,河南百姓欢迎夹道,以
喜以泣曰:“久隔王化,不图今日复为宋民。”九年五月,至永安诸陵,朝谒如
礼。陵前石涧水久涸,二使垂至忽涌溢,父老惊叹,以为中兴之兆。
焘等入柏城,披鉏荆棘,随所葺治,留二日而还,自郑州历汴、宋、宿、泗、
淮南以归。即奏疏曰:“金人之祸,上及山陵,虽殄灭之,未足以雪此耻、复此
仇也。陛下圣孝天至,岂胜痛愤,顾以梓宫、两宫之故,方且与和,未可遽言兵
也。祖宗在天之灵,震怒既久,岂容但已,异时恭行天罚,得无望于陛下乎?自
古戡定祸乱,非武不可,狼子野心不可保恃久矣;伏望修武备,俟衅隙起而应之,
电扫风驱,尽俘丑类以告诸陵。夫如是然后尽天子之孝,而为人子孙之责塞矣。”
上问诸陵寝如何?焘不对,唯言“万世不可忘此贼。”上黯然。
焘因请永固陵不用金玉,大略谓:“金玉珍宝,聚而藏之,固足以动人耳目,
又其为物,自当流布于世,理必发露,无足怪者。”上览疏,谓秦桧曰:“前世
厚葬之祸,如循一轨。朕断不用金玉,庶先帝神灵有万世之安。”焘又言:“顷
刘豫初废,人情恟恟,我斥候不明,坐失机会。今又闻敌于淮阳作筏、造绳
索,不知安用?诸将朝廷戒勿得遣间探,遂不复遣,我之动息,敌无不知,敌之
情状,我则不闻。又见黄河船尽拘北岸,悉为敌用,往来自若,无一人敢北渡者。
愿饬边吏广耳目,先事而防。”又言:“郦琼部伍皆西陲劲兵,今在河南,尚可
收用。新疆租赋已蠲,而使命络绎,推恩费用犹循兵兴时例,愿加裁损,非甚不
得已勿遣使,以宽民力。”又论:“陕西诸帅不相下,动辄喧争,请置一大帅统
之,庶首尾相应,缓急可恃。”焘所言皆切中时病,秦桧方主和,惟恐少忤敌意,
悉置不问。
成都谋帅,上谕桧曰:“张焘可,第道远,恐其惮行。”桧以谕焘,焘曰:
“君命也,焉敢辞。”十月,以宝文阁学士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付以便宜,
虽安抚一路,而四川赋敛无艺者,悉得蠲减。陛辞,奏曰:“蜀民困矣,官吏从
而诛剥之,去朝廷远,无所赴愬。俟臣至所部,首宣德意,但一路咸沾惠泽。”
上曰:“岂惟一路,四川恤民事悉委卿。”焘因言官吏害民者,请先罢后劾,上
许之。又言:“军兴十余年,日不暇给。今和议甫定,愿汲汲以政刑为先务。”
上曰:“当书之座右。”十年三月,至成都。
在蜀四年,戢贪吏,薄租赋;抚雅州蕃部,西边不惊;岁旱则发粟,民得不
饥;暇则修学校,与诸生讲论。会有诏令宣抚司纳契丹降人,焘为宣抚使胡世将
言:“蜀地狭不能容,前朝常胜军可为戒。”世将奏寝其事。
焘乞祠,以李璆代之。焘自蜀归,卧家凡十有三年。二十五年冬,桧死,旧
人在者皆起,焘除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金陵积岁负内库钱帛钜万,悉为奏免。
池有义子与父争讼,守昏谬,系父,连年不决,焘移大理,斥其守。居二年,进
端明殿学士。二十九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以衰疾力辞,不许。除吏部尚书。
初,上知普安郡王贤,欲建为嗣,显仁皇后意未欲,迟回久之。显仁崩,上
问焘方今大计,焘曰:“储贰者,国之本也,天下大计,无逾于此。”上曰:
“朕怀此久矣,卿言契朕心,开春当议典礼。”又劝上省赐予,罢土木,减冗吏,
止北货。上嘉奖之。
金使施宜生来,焘奉诏馆客。宜生本闽人,素闻焘名,一见顾副使曰:“是
南朝不拜诏者。”焘以“首丘桑梓”动之,宜生于是漏敌情,焘密奏早为备。
先是,御前置甲库,凡乘舆所需图画什物,有司不能供者悉聚焉。日费不赀。
禁中既有内酒库,酿殊胜,酤卖其余,颇侵大农。焘因对,言甲库萃工巧以荡上
心,酒库酤良酝以夺官课。且乞罢减教坊乐工人数。上曰:“卿言可谓责难于君。”
明日悉诏罢之。
屡以衰疾乞骸。三十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给真奉。三十
一年八月,落致仕,复知建康府。时金人窥江,建业民惊徙过半,闻焘至,人情
稍安。寻诏沿江帅臣条上恢复事宜,焘首陈十事,大率欲预备不虞,持重养威,
观衅而动,期于必胜。
孝宗受禅,除同知枢密院,遣子埏入辞。诏肩舆至宫,给扶上殿,首问为治
之要,言内治乃可外攘。又乞命百执条弊事,诏从之,令侍从、台谏集都堂给札
以闻。隆兴元年,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
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谒告将理,许之。及家,固求致仕。后二年卒,年七十五,
谥忠定。
焘外和内刚,帅蜀有惠政,民祠之不忘。始论和议,归之于天,士论歉然。
洎缴驳施廷臣之奏,朝野复一辞归重焉。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
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二十余年,秦桧死,
乃召为校书郎,历迁普安、恩平府教授。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
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
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
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还,为秘书少监,寻除起居郎,累迁权礼部侍郎。中使金回,
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
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汤思退怒,语侵中。已乃除
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遂请补外,上不许,曰:
“黄中恬退有守。”除左史,且锡鞍马。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
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
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中因入谢,论
淮西将士不用命,请择大臣督师。既而以殿帅杨存中为御营使,中率同列力论不
可遣。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唯中与陈康伯家属在城
中,众惭服。
天申节上寿,议者以钦宗服除当举乐。中言:“《春秋》君弑贼不讨,虽葬
不书,以明臣子之罪,况钦宗实未葬而可遽作乐乎?”事竟寝。兼给事中。内侍
迁官不应法,谏官刘度坐论近习龙大渊忤旨补郡,已复罢之,中皆不书读。群小
相与媒蘖,中罢去。尹穑希意诋中为张浚党。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以集英殿修撰致仕,进敷文阁待制。居六
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
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中前在礼部,尝谏止作乐事,中去,卒用之。至是又将锡宴,遂奏申前说。
诏遣范成大使金以山陵为请。中言:“陛下圣孝及此,天下幸甚,然钦庙梓宫置
不问,有所未尽。”上善其言,不能用。
未满岁,有归志,乃陈十要道:以为用人而不自用;以公议进退人才;察邪
正;广言路;核事实;节用度;择监司;惩贪吏;陈方略;考兵籍。上亟称善。
中力求去,除显谟阁、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赐犀带、香茗。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
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
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进职端明殿学士。属疾,
手草遗表,犹以山陵、钦宗梓宫为言,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
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九月,诏赠正议大夫。中有奏议十卷。谥简肃。
孙道夫,字太冲,眉州丹棱人。年十八贡辟雍。时禁元祐学,坐收苏氏文除
籍。再贡,入优等。张浚荐于高宗,召对,道夫奏:“愿修德以回天意,定都以
系人心,任贤材、图兴复以雪国耻。”
上在越,浚遣道夫奏事,赐出身,改左承奉郎。再诏对,言:“汉中前瞰三
秦,后蔽巴蜀,孔明、蒋琬出图关辅,未有不屯汉中者。今欲进兵陕右,当先经
营汉中。荆南东连吴会,北通汉沔,号用武之国,晋、宋以来,尝倚为重镇。武
帝亦以荆南居上流,故以诸子居之。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
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淮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上嘉纳,召
试馆职。上谕宰相:“自渡江以来,文气未有如道夫者,涵养一二年,当命为词
臣。”
除秘书正字、权礼部郎官。徽宗凶问礼仪,多所草定。寻权左司员外郎。上
问蜀中水运陆运孰便?道夫奏:“水运迟而省费,陆运速而劳民。宣抚司初由水
运,率石费钱十千,后以为缓,从陆起丁夫十数万,率石费五十余千。”上曰:
“水运便,行之。”
迁校书郎。出知怀安军,乞罢都运司以宽民力,罢戍兵以弭乱阶,罢泛使以
省浮费。知资州,宣抚郑刚中荐其治行第一。移知蜀州,盗不敢入境。州产绫,
先是,守以军匠置机买丝亏直,民病之,道夫断其机。遇事明了,人目为“水晶
灯笼。”九年不迁,盖非秦桧所乐也。
以吏部郎中入对,言蜀民二税监酒茶额之弊,上纳其言。除太常少卿,假礼
部侍郎充贺金正旦使。金将败盟,诘秦桧存亡,及关、陕买马非约,道夫随事折
之。使还,擢权礼部侍郎。上曰:“卿自小官已为朕知,第赵鼎与张浚相失后,
蜀士仕于朝者,皆为沮抑。继自今有所见,可数求对。”
兼侍讲,奏敌有窥江、淮意。上曰:“朝廷待之甚厚,彼以何名为兵端?”
道夫曰:“彼金人身弑其父兄而夺其位,兴兵岂问有名,臣愿预为之图。”宰相
沈该不以为虑,道夫每进对,辄言武事,该疑其引用张浚,忌之。道夫不自安,
请出,除知绵州,致仕,卒,年六十六。
道夫居官,一意为民,不可干以私。仕宦三十年,奉给多置书籍。然性刚直,
喜面折,不容人之短,或以此少之云。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
五年。入太学有声。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
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
雍博士,除校书郎。
林灵素得幸,作符书号《神霄录》,朝士争趋之,几与李纲、傅崧卿皆称疾
不往视。久之,为应天少尹,庭无留讼。阉人得旨取金而无文书,府尹徐处仁与
之,几力争不得。
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监。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徙广西运判、江西提刑,
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
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盗骆科起郴之宜章,郴、桂皆澒洞,宣抚司调兵未
至,谩以捷闻。几疏其实,朝廷遣他将平之。请间,得崇道观。复为广西运判,
固辞,侨居上饶七年。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
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贺允中荐,召对,以疾辞,除直秘阁,归故治。未几,复召对,几言:“士
气久不振,陛下欲起之于一朝,矫枉者必过直,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
直干誉者,愿加优容。”时帝惩桧擅权之弊,方开言路,应诏者众,几惧有获戾
者,先事陈之。帝大悦,授秘书少监。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
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
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
“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引年请谢,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
姑为朕留。”谢曰:“臣无补万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擢。”上闵劳以
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除集英殿修撰,又三年,升敷文阁待制。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
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
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
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
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
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擢其子
逮为浙西提刑以便养。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几三仕岭表,家无长物,人称其廉。早从舅氏孔文仲、武仲讲学。初佐应天
时,谏官刘安世亡恙,dang6*禁方厉,无敢窥其门者,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避地衡岳,又从胡安国游,其学益粹。为文纯正雅健,诗尤工。有《经说》二十
卷、文集三十卷。
二子:逢仕至司农卿,逮亦终敷文阁待制,而逢最以学称。
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
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
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召还,时相复用事,监杭州市易务。除直
秘阁,知和州,徙知恩州。请祠,得鸿庆宫,判南京国子监。复为中书舍人,罢。
提举洞霄宫。
钦宗即位,除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观、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夺职,
奉祠。建炎初,复职,知潭州、湖南安抚使。逾年求去,复得鸿庆宫,起知平江
府、广东经略安抚使。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
提举太平观。
复以中书舍人召,首论:“自古兴衰拨乱之主,必有一定之论,然后能成功。
愿讲明大计,使议论一定,断而必行,则功烈可与周宣侔矣。”又论:“车驾抚
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
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屡请去,进宝文阁待制,
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
召为刑部侍郎。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甸屯营,倍于天下,周
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
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
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
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
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
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
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
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
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开上疏
略曰:“但当修德立政,严于为备,以我之仁敌彼之不仁,以我之义敌彼之不义,
以我之戒惧敌彼之骄泰,真积力久,如元气固而病自消,大阳升而阴自散,不待
屈己,陛下之志成矣。不然,恐非在天之灵与太后、渊圣所望于陛下者也。”桧
曰:“此事大系安危。”开曰:“今日不当说安危,只当论存亡。”桧矍然。
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
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提举太平
观、知徽州。以病免,居闲十余年。黄达如请籍和议同异为士大夫升黜,即擢达
如监察御史,首劾开,褫职。引年请还政,仅复秘阁修撰,卒,年七十一。桧死,
始复待制,尽还致仕遗表恩数。
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
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
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
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
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砦,将犯夔门。夔兵
素单弱,宣司檄祐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宣抚张浚奏涛知巴州,不赴。
翰林侍读学士范仲荐,召见,论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
正。日食,上言。八月,迁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阁门赐墩待班。九月,兼权中
书舍人。
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
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
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否则
刘锜可。”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
夜半召涛愧谢。
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涛入见曰:“今江、淮列戍十余万,苟付托得
人,可无忧顾。适此危疑,讵宜轻退,以启敌心。”因荐刘锜。帝即命以其众镇
合肥。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朘刻赏格,迨亦奏玠苛费,帝以问涛。
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
会金人废刘豫,金、房镇抚使郭浩遣其弟沔奏事。涛察沔警敏可仗,乞诏谕
陕右诸叛将乘机南归,帝命涛草诏,沔持以往,闻者流涕。十二月,除中书舍人。
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
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约己
便民,忧勤宗社,疏远外家,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
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在天之灵亦或介介。其以笔属正臣,亟从
删削,以信来世。’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涛奏:“数十年
来,宰相不学无术,邪正贸乱,所以奸臣子孙得逞其私智,几乱裕陵成书。非赖
陛下圣明,则任申必先有过岭之谪,臣亦恐复蹈媒蘖之祸。”帝慰勉之。六月,
《实录》成,进一秩,就馆赐宴。复修《徽宗实录》,以中书舍人吕本中为荐,
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
如天下野史何?”
七月,除给事中。求去,以徽猷阁待制知池州,改提举江州太平观。俄除荆
湖北路安抚使、知潭州。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
不报。
涛上书论时事之害政者:“大臣密谕王伦变易地界,一也;蔡攸之妻近居临
平,咫尺行都,略不畏避,二也;小大之臣,凡在谪籍,皆已甄叙,恶如京、黼,
尚蒙宽宥,今待从之臣,初无大过,理宜牵复,三也;河南故地复归中国,新附
之民,延颈德泽,承流之寄,当加精选,四也;台谏为耳目之司,今宰相引援,
皆同舍之旧,倚为鹰犬,五也。”帝叹其忠直,赐以缯彩、茶药,且令事有大于
此者,悉以闻。秩满,提举太平观。
十一年,帝谓秦桧曰:“勾涛久闲,性喜泉石,可进职与一山水近郡。”桧
对:“永嘉有天台、雁荡之胜。”帝曰:“永嘉太远,其以湖州命之。”俄以疾
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顾近臣曰:“勾涛死矣,惜哉!”赠左太中大
夫。
涛身长七尺,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
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西
掖制书》十卷,奏议十卷。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
再调阳谷簿。政和四年,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引见,特迁校书郎,充编修六
典校阅,累官起成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者八载。
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
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
靖康元年,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执帅宇文
粹中,杀官吏,婴城自守,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
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
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改淮南运副。后奉兴国宫祠,知饶州,召对,首奏“当坚定规模,排斥奸言”。
又谓:“朝廷一日无事,幸一日之安,一月无事,幸一月之安,欲求终岁之安,
已不可得,况能定天下大计乎?”帝嘉其谠直。辅臣有不悦者,以直宝文阁知吉
州。陛辞,帝曰:“朕欲留卿,大臣欲重试卿民事,行召卿矣。”
七年秋,迁起居郎。弥逊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贬,垂二十年,及复居是职,
直前论事,鲠切如初。冬,试中书舍人,奏六事曰:“固蕃维以御外侮,严禁卫
以尊朝廷,练兵以壮国势,节用以备军食,收民心以固根本,择守帅以责实效。”
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
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帝嘉纳之。试户部侍郎。
秦桧再相,惟弥逊与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八年,弥逊上疏乞外甚力,诏
不允。赵鼎罢相,桧专国,赞帝决策通和。金国遣乌陵思谋等入界,索礼甚悖,
军民皆不平,人言纷纷。桧于御榻前求去,欲要决意屈己从和。枢密院编修官胡
铨上疏乞斩桧,校书郎范如圭以书责桧曲学背师,忘仇辱国,礼部侍郎曾开抗声
引古谊以折桧,相继贬逐。
弥逊请对,言金使之请和,欲行君臣之礼,有大不可。帝以为然,诏廷臣大
议,即日入奏。弥逊手疏力言:“陛下受金人空言,未有一毫之得,乃欲轻祖宗
之付托,屈身委命,自同下国而尊奉之,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危国之道,而谓
之和可乎?借使金人姑从吾欲,假以目前之安,异时一有无厌之求,意外之欲,
从之则害吾社稷之计,不从则衅端复开,是今日徒有屈身之辱,而后患未已。”
又言:“陛下率国人以事仇,将何以责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力陈不可者三。
桧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
答曰:“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
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又言:“送伴使揣摩
迎合,不恤社稷,乞别选忠信之人,协济国事。”桧大怒。弥逊引疾,帝谕大臣
留之。时和议已决,附会其说者,至谓“向使明州时,主上虽百拜亦不问”,议
论靡然。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
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
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端州,改知漳州。十年,归隐连
江西山。是岁,兀术分四道入侵,明年,又侵淮西,取寿春,竟如弥逊言。
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
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十余年间不通时相书,
不请磨勘,不乞任子,不序封爵,以终其身,常忧国,无怨怼意。二十三年,卒。
朝廷思其忠节,诏复敷文阁待制。有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议古》三卷,诗十
卷。弟弥大。
弥大字似矩,登崇宁三年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时传闻燕民欲归汉,徽宗遣弥大觇之。使还,奏所
闻有二:“或谓彼主淫刑灭亲,种类畔离,女真侵迫,国势危殆为可取;或谓下
诏罪己,擢用耆旧,招赦盗贼,国尚有人未可取;莫若听其自相攻并。”迁起居
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
童贯宣抚永兴,走马承受白锷恃贯不报师期,朝廷止从薄责。弥大缴奏,以
为边报不至,非朝廷福。锷坐除名,弥大亦出知光州。移知鄂州。召为给事中兼
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拜礼部侍郎。
金人大举入侵,李纲定城守之策,命弥大为参议,与纲不合,罢。未几,除
刑部尚书。初,朝廷许割三镇畀金人,既而遣种师道、师中援河北,姚古援河东,
弥大上疏乞起河东西境麟、府诸郡及陕西兵以济古之师,起河东路及京东近郡兵
以济师道、师中之师,为腹背攻劫之图。遂除弥大河东宣抚副使。张师正领胜捷
军败于河东,溃归,弥大诛之。复遣余卒援真定,余卒叛。
宣抚罢,命弥大知陕州。河东破,小将李彦先来谒,言军事,弥大壮之,留
为将,戍崤、渑间以遏敌。诏遣使召援,弥大未敢进。会永兴帅范致虚糺兵勤
王,檄弥大充诸道计议。行至方城,道阻,乃率众赴大元帅府。
建炎元年,除知淮宁府。到郡未几,杜用等夜叛,弥大缒城出,贼散乃还,
坐贬秩。寻召为吏部侍郎。帝如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
视师,以弥大为参谋官。弥大奏:“王导、谢安为都督,未尝离朝廷,今边圉幸
无他,颐浩不宜轻动。”又言:“已为天子从官,非宰相可辟。乞于诸军悉置军
正,如汉朝故事,以察官、郎官为之。陛下必欲留臣,当别为一司,伺察颐浩过
失。”忤旨,出知平江府。
中丞沈与求劾弥大谋间君臣,妄自尊大,夺职归。起知静江府,奏广西边防
利害。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广西提刑韩璜劾其在静江日断强盗死罪,引
绞入斩,贬两秩。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
论曰:宋既南渡,日以徽宗梓宫及韦后为念。秦桧主和,甘心屈己。张焘连
章论列,谋深虑远,其言取必于天,岂忘宗社之仇哉,亦曰相时而动耳!惜其利
泽专于蜀也。黄中不党不阿,明察料敌,立朝忠实,退不忘君。道夫受知张浚,
忧国而不为身谋。曾几积学洁行,风节凛凛,陈尝胆枕戈之言,以赞亲征,亦壮
矣哉!勾涛直节正论,不受桧私,洁身归老。弥逊、曾开同沮和议,废绌以没,
无怨怼心,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欤!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
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
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
建炎初,起通判湖州。明受之变,贼矫诏俾焘抚谕江、浙,焘不受。上既复
辟,诏求言。焘上书略曰:“人主戡定祸乱,未有不本于至诚而能有济者。陛下
践祚以来,号令之发未足以感人心,政事之施未足以慰人望,岂非在我之诚有未
修乎?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小人之党日胜,则君子之类日退,将何
以弭乱而图治?”又言措置江防非计,徒费民财、损官赋,不适于用。又言:
“侍从、台谏观望意指,毛举细务,至国家大事,坐视不言。”又言:“巡幸所
至,营缮困民,越栖会稽,似不如是。”
绍兴二年,吕颐浩荐,除司勋员外郎,迁起居舍人。言:“自古未有不知敌
人之情而能胜者,愿诏大臣、诸将,厚爵赏,募可任用者往伺敌动静。既审知之,
则战守进退,在我皆备,彼尚安得出不意犯吾行阙。”诏以付都督府及沿边诸帅。
迁中书舍人。
吕祉之抚谕淮西也,焘谓张浚曰:“祉书生,不更军旅,何可轻付。”浚不
从,遂致郦琼之变。七年,张滉特赐进士出身。滉,浚兄也,将母至行在,上引
对而命之。焘言:“宣和以来,奸臣子弟滥得儒科。陛下方与浚图回大业,当以
公道革前弊。今首赐滉第,何以塞公议?”上念浚功,欲慰其母心,乃命起居郎
楼炤行下,炤又封还。著作郎兼起居舍人何抡曰:“贤良之子,宰相之兄,赐科
第不为过。”乃与书行。焘不自安,与炤皆求去,不许,言者论之,以集英殿修
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以兵部侍郎召,诏引对,上曰:“卿去止缘张滉。”焘曰:“臣苟有
所见,不敢不言。如内侍王鉴,陛下所亲信,臣尚论列,岂有宰相亲兄自赐出身,
公论不与。臣若不言,岂惟负陛下,亦负张浚。”上因问:“朕图治一纪,收效
蔑然,其弊安在?”焘曰:“自昔有为之君,未有不先定规模而能收效者,臣绍
兴初首以是为言,今七年。往者进临大江,退守吴会,未期月而或进或却,岂不
为敌所窥乎?今陛下相与断国论者,二三大臣而已。一纪之间,十四命相,执政
递迁无虑二十余。日月逝矣,大计不容复误,愿以先定规模为急。”
寻权吏部尚书。徽猷阁待制黎确卒,诏赠官推恩,焘言:“确素号正人,一
旦临变,失臣节,北面邦昌之庭,且为将命止勤王之师。今曲加赠恤,何以示天
下?”诏追夺职名。
时金使至境,诏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上。焘言:“金使之来,欲议
和好,将归我梓宫,归我渊圣,归我母后,归我宗社,归我土地人民,其意甚美,
其言甚甘,庙堂以为信然,而群臣、国人未敢以为信然也。盖事关国体,臣请推
原天意为陛下陈之。《传》曰:‘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臣考人事以验天意,
陛下飞龙济州,天所命也。敌骑屡犯行阙,不能为虞。甲寅一战败敌师,丙辰再
战却刘豫,丁巳郦琼虽叛,实为伪齐废灭之资,皆天所赞也。是盖陛下躬履艰难,
侧身修行,布德立正,上副天意,而天佑之之所致也。臣以是知上天悔祸有期,
中兴不远矣。愿益自修自强,以享天心,以俟天时。时之既至,吉无不利,则何
战不胜,何功不立。今此和议,姑为听之,而必无信之可恃也。彼使已及境,势
难固拒。使其果愿和好,如前所陈,是天诱其衷,必不复强我以难行之礼。如其
初无此心,二三其说,责我以必不可行之礼,要我以必不可从之事,其包藏何所
不有,便当以大义绝之。谨边防,厉将士,相时而动。愿断自渊衷,毋取必于彼
而取必于天而已。乃若略国家之大耻,置宗社之深仇,躬率臣民,屈膝于金而臣
事之,而凯和议之必成,非臣所敢知也。”上览奏,愀然变色曰:“卿言可谓忠,
然朕必不至为彼所绐,方且熟议,必非诈伪而后可从,不然,当再使审虚实,拘
其使人。”焘顿首谢。
金使张通古、萧哲至行在,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曰:“陛下信王伦之虚诈,
发自圣断,不复谋议,便欲行礼,群臣震惧罔措。必已得梓宫,已得母后,已得
宗族,始可议通好经久之礼。今彼特以通好为说,意谓割地讲和而已,陛下之所
愿欲而切于圣心者,无一言及之,其情可见,奈何遽欲屈而听之。一屈之后,不
可复伸,廷臣莫能正救,曾鲁仲连之不如,岂不获罪于天下万世。”
既而监察御史施廷臣抗章力赞和议,擢为侍御史。司农寺丞莫将忽赐第,擢
为起居郎。朝论大骇。焘率吏部侍郎晏敦复上疏曰:“仰惟陛下痛梓宫未还,两
宫未复,不惮屈己与敌议和,特以众论未同,故未敢轻屈尔。幸小大之臣,无复
异议,从容献纳,庶几天听为回,卒不敢屈,此宗社之福也。彼施廷臣乃务迎合,
辄敢抗章,力赞此议,姑为一身进用之资,不恤君父屈辱之耻,罪不容诛,乃由
察官超擢柱史。夫御史府朝廷纪纲之地,而陛下耳目之司,前日勾龙如渊以附会
而得中丞,众论固已喧鄙之矣。今廷臣又以此而跻横榻,一台之中,长贰皆然,
既同乡曲,又同心腹,惟相朋附,变乱是非,岂不紊纪纲而蔽陛下之耳目乎?众
论沸腾,方且切齿,而莫将者又以此议由寺丞擢右史。如渊、廷臣庸人也,初无
所长,但知观望,而将则奸人也,考其平昔无所不为,此辈乌可与之断国论乎?
望加斥逐,庶几少杜群枉之门。至于和议,则王伦实为谋主,彼往来敌中至再四
矣,陛下恃以为心腹,信之如蓍龟,今其为言自己二三,事之端倪,盖亦可见。
更望仰念祖宗付托之重,俯念亿兆爱戴之诚,贵重此身,无轻于屈。但务雪耻以
思复仇,加礼其使,厚资遣发,谕以必得事实之意,告以国人皆曰不可之状。使
彼悔祸,果出诚心,惟我所欲,尽归于我,然后徐议报之之礼,亦未晚也。如其
变诈,诱我以虚词,则包藏终不可测,便当厉将士,保疆埸,自治自强,以俟天
时,何为不成?伏愿陛下少忍而已。自朝廷有屈己之议,上下解体,傥遂成屈己
之事,则上下必至离心,人心既离,何以立国?伏愿戒之重之。”于是将、廷臣
皆不敢拜。焘又面折如渊曰:“达观其所举,君荐七人,皆北面张邦昌,今嗫嚅
附会,堕敌计,他日必背君亲矣。”
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炤谕之曰:
“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焘大骇曰:“果有此言,愈不敢出矣。”桧不能
夺,乃止。
和议成,范如圭请遣使朝八陵,遂命判大宗正士亻褭与焘偕行,且命修奉,
令荆湖帅臣岳飞济其役。焘与士亻褭道武昌,出蔡、颍,河南百姓欢迎夹道,以
喜以泣曰:“久隔王化,不图今日复为宋民。”九年五月,至永安诸陵,朝谒如
礼。陵前石涧水久涸,二使垂至忽涌溢,父老惊叹,以为中兴之兆。
焘等入柏城,披鉏荆棘,随所葺治,留二日而还,自郑州历汴、宋、宿、泗、
淮南以归。即奏疏曰:“金人之祸,上及山陵,虽殄灭之,未足以雪此耻、复此
仇也。陛下圣孝天至,岂胜痛愤,顾以梓宫、两宫之故,方且与和,未可遽言兵
也。祖宗在天之灵,震怒既久,岂容但已,异时恭行天罚,得无望于陛下乎?自
古戡定祸乱,非武不可,狼子野心不可保恃久矣;伏望修武备,俟衅隙起而应之,
电扫风驱,尽俘丑类以告诸陵。夫如是然后尽天子之孝,而为人子孙之责塞矣。”
上问诸陵寝如何?焘不对,唯言“万世不可忘此贼。”上黯然。
焘因请永固陵不用金玉,大略谓:“金玉珍宝,聚而藏之,固足以动人耳目,
又其为物,自当流布于世,理必发露,无足怪者。”上览疏,谓秦桧曰:“前世
厚葬之祸,如循一轨。朕断不用金玉,庶先帝神灵有万世之安。”焘又言:“顷
刘豫初废,人情恟恟,我斥候不明,坐失机会。今又闻敌于淮阳作筏、造绳
索,不知安用?诸将朝廷戒勿得遣间探,遂不复遣,我之动息,敌无不知,敌之
情状,我则不闻。又见黄河船尽拘北岸,悉为敌用,往来自若,无一人敢北渡者。
愿饬边吏广耳目,先事而防。”又言:“郦琼部伍皆西陲劲兵,今在河南,尚可
收用。新疆租赋已蠲,而使命络绎,推恩费用犹循兵兴时例,愿加裁损,非甚不
得已勿遣使,以宽民力。”又论:“陕西诸帅不相下,动辄喧争,请置一大帅统
之,庶首尾相应,缓急可恃。”焘所言皆切中时病,秦桧方主和,惟恐少忤敌意,
悉置不问。
成都谋帅,上谕桧曰:“张焘可,第道远,恐其惮行。”桧以谕焘,焘曰:
“君命也,焉敢辞。”十月,以宝文阁学士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付以便宜,
虽安抚一路,而四川赋敛无艺者,悉得蠲减。陛辞,奏曰:“蜀民困矣,官吏从
而诛剥之,去朝廷远,无所赴愬。俟臣至所部,首宣德意,但一路咸沾惠泽。”
上曰:“岂惟一路,四川恤民事悉委卿。”焘因言官吏害民者,请先罢后劾,上
许之。又言:“军兴十余年,日不暇给。今和议甫定,愿汲汲以政刑为先务。”
上曰:“当书之座右。”十年三月,至成都。
在蜀四年,戢贪吏,薄租赋;抚雅州蕃部,西边不惊;岁旱则发粟,民得不
饥;暇则修学校,与诸生讲论。会有诏令宣抚司纳契丹降人,焘为宣抚使胡世将
言:“蜀地狭不能容,前朝常胜军可为戒。”世将奏寝其事。
焘乞祠,以李璆代之。焘自蜀归,卧家凡十有三年。二十五年冬,桧死,旧
人在者皆起,焘除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金陵积岁负内库钱帛钜万,悉为奏免。
池有义子与父争讼,守昏谬,系父,连年不决,焘移大理,斥其守。居二年,进
端明殿学士。二十九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以衰疾力辞,不许。除吏部尚书。
初,上知普安郡王贤,欲建为嗣,显仁皇后意未欲,迟回久之。显仁崩,上
问焘方今大计,焘曰:“储贰者,国之本也,天下大计,无逾于此。”上曰:
“朕怀此久矣,卿言契朕心,开春当议典礼。”又劝上省赐予,罢土木,减冗吏,
止北货。上嘉奖之。
金使施宜生来,焘奉诏馆客。宜生本闽人,素闻焘名,一见顾副使曰:“是
南朝不拜诏者。”焘以“首丘桑梓”动之,宜生于是漏敌情,焘密奏早为备。
先是,御前置甲库,凡乘舆所需图画什物,有司不能供者悉聚焉。日费不赀。
禁中既有内酒库,酿殊胜,酤卖其余,颇侵大农。焘因对,言甲库萃工巧以荡上
心,酒库酤良酝以夺官课。且乞罢减教坊乐工人数。上曰:“卿言可谓责难于君。”
明日悉诏罢之。
屡以衰疾乞骸。三十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给真奉。三十
一年八月,落致仕,复知建康府。时金人窥江,建业民惊徙过半,闻焘至,人情
稍安。寻诏沿江帅臣条上恢复事宜,焘首陈十事,大率欲预备不虞,持重养威,
观衅而动,期于必胜。
孝宗受禅,除同知枢密院,遣子埏入辞。诏肩舆至宫,给扶上殿,首问为治
之要,言内治乃可外攘。又乞命百执条弊事,诏从之,令侍从、台谏集都堂给札
以闻。隆兴元年,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
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谒告将理,许之。及家,固求致仕。后二年卒,年七十五,
谥忠定。
焘外和内刚,帅蜀有惠政,民祠之不忘。始论和议,归之于天,士论歉然。
洎缴驳施廷臣之奏,朝野复一辞归重焉。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
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二十余年,秦桧死,
乃召为校书郎,历迁普安、恩平府教授。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
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
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
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还,为秘书少监,寻除起居郎,累迁权礼部侍郎。中使金回,
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
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汤思退怒,语侵中。已乃除
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遂请补外,上不许,曰:
“黄中恬退有守。”除左史,且锡鞍马。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
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
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中因入谢,论
淮西将士不用命,请择大臣督师。既而以殿帅杨存中为御营使,中率同列力论不
可遣。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唯中与陈康伯家属在城
中,众惭服。
天申节上寿,议者以钦宗服除当举乐。中言:“《春秋》君弑贼不讨,虽葬
不书,以明臣子之罪,况钦宗实未葬而可遽作乐乎?”事竟寝。兼给事中。内侍
迁官不应法,谏官刘度坐论近习龙大渊忤旨补郡,已复罢之,中皆不书读。群小
相与媒蘖,中罢去。尹穑希意诋中为张浚党。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以集英殿修撰致仕,进敷文阁待制。居六
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
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中前在礼部,尝谏止作乐事,中去,卒用之。至是又将锡宴,遂奏申前说。
诏遣范成大使金以山陵为请。中言:“陛下圣孝及此,天下幸甚,然钦庙梓宫置
不问,有所未尽。”上善其言,不能用。
未满岁,有归志,乃陈十要道:以为用人而不自用;以公议进退人才;察邪
正;广言路;核事实;节用度;择监司;惩贪吏;陈方略;考兵籍。上亟称善。
中力求去,除显谟阁、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赐犀带、香茗。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
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
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进职端明殿学士。属疾,
手草遗表,犹以山陵、钦宗梓宫为言,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
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九月,诏赠正议大夫。中有奏议十卷。谥简肃。
孙道夫,字太冲,眉州丹棱人。年十八贡辟雍。时禁元祐学,坐收苏氏文除
籍。再贡,入优等。张浚荐于高宗,召对,道夫奏:“愿修德以回天意,定都以
系人心,任贤材、图兴复以雪国耻。”
上在越,浚遣道夫奏事,赐出身,改左承奉郎。再诏对,言:“汉中前瞰三
秦,后蔽巴蜀,孔明、蒋琬出图关辅,未有不屯汉中者。今欲进兵陕右,当先经
营汉中。荆南东连吴会,北通汉沔,号用武之国,晋、宋以来,尝倚为重镇。武
帝亦以荆南居上流,故以诸子居之。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
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淮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上嘉纳,召
试馆职。上谕宰相:“自渡江以来,文气未有如道夫者,涵养一二年,当命为词
臣。”
除秘书正字、权礼部郎官。徽宗凶问礼仪,多所草定。寻权左司员外郎。上
问蜀中水运陆运孰便?道夫奏:“水运迟而省费,陆运速而劳民。宣抚司初由水
运,率石费钱十千,后以为缓,从陆起丁夫十数万,率石费五十余千。”上曰:
“水运便,行之。”
迁校书郎。出知怀安军,乞罢都运司以宽民力,罢戍兵以弭乱阶,罢泛使以
省浮费。知资州,宣抚郑刚中荐其治行第一。移知蜀州,盗不敢入境。州产绫,
先是,守以军匠置机买丝亏直,民病之,道夫断其机。遇事明了,人目为“水晶
灯笼。”九年不迁,盖非秦桧所乐也。
以吏部郎中入对,言蜀民二税监酒茶额之弊,上纳其言。除太常少卿,假礼
部侍郎充贺金正旦使。金将败盟,诘秦桧存亡,及关、陕买马非约,道夫随事折
之。使还,擢权礼部侍郎。上曰:“卿自小官已为朕知,第赵鼎与张浚相失后,
蜀士仕于朝者,皆为沮抑。继自今有所见,可数求对。”
兼侍讲,奏敌有窥江、淮意。上曰:“朝廷待之甚厚,彼以何名为兵端?”
道夫曰:“彼金人身弑其父兄而夺其位,兴兵岂问有名,臣愿预为之图。”宰相
沈该不以为虑,道夫每进对,辄言武事,该疑其引用张浚,忌之。道夫不自安,
请出,除知绵州,致仕,卒,年六十六。
道夫居官,一意为民,不可干以私。仕宦三十年,奉给多置书籍。然性刚直,
喜面折,不容人之短,或以此少之云。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
五年。入太学有声。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
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
雍博士,除校书郎。
林灵素得幸,作符书号《神霄录》,朝士争趋之,几与李纲、傅崧卿皆称疾
不往视。久之,为应天少尹,庭无留讼。阉人得旨取金而无文书,府尹徐处仁与
之,几力争不得。
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监。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徙广西运判、江西提刑,
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
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盗骆科起郴之宜章,郴、桂皆澒洞,宣抚司调兵未
至,谩以捷闻。几疏其实,朝廷遣他将平之。请间,得崇道观。复为广西运判,
固辞,侨居上饶七年。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
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贺允中荐,召对,以疾辞,除直秘阁,归故治。未几,复召对,几言:“士
气久不振,陛下欲起之于一朝,矫枉者必过直,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
直干誉者,愿加优容。”时帝惩桧擅权之弊,方开言路,应诏者众,几惧有获戾
者,先事陈之。帝大悦,授秘书少监。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
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
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
“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引年请谢,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
姑为朕留。”谢曰:“臣无补万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擢。”上闵劳以
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除集英殿修撰,又三年,升敷文阁待制。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
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
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
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
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
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擢其子
逮为浙西提刑以便养。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几三仕岭表,家无长物,人称其廉。早从舅氏孔文仲、武仲讲学。初佐应天
时,谏官刘安世亡恙,dang6*禁方厉,无敢窥其门者,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避地衡岳,又从胡安国游,其学益粹。为文纯正雅健,诗尤工。有《经说》二十
卷、文集三十卷。
二子:逢仕至司农卿,逮亦终敷文阁待制,而逢最以学称。
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
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
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召还,时相复用事,监杭州市易务。除直
秘阁,知和州,徙知恩州。请祠,得鸿庆宫,判南京国子监。复为中书舍人,罢。
提举洞霄宫。
钦宗即位,除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观、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夺职,
奉祠。建炎初,复职,知潭州、湖南安抚使。逾年求去,复得鸿庆宫,起知平江
府、广东经略安抚使。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
提举太平观。
复以中书舍人召,首论:“自古兴衰拨乱之主,必有一定之论,然后能成功。
愿讲明大计,使议论一定,断而必行,则功烈可与周宣侔矣。”又论:“车驾抚
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
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屡请去,进宝文阁待制,
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
召为刑部侍郎。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甸屯营,倍于天下,周
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
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
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
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
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
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
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
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
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开上疏
略曰:“但当修德立政,严于为备,以我之仁敌彼之不仁,以我之义敌彼之不义,
以我之戒惧敌彼之骄泰,真积力久,如元气固而病自消,大阳升而阴自散,不待
屈己,陛下之志成矣。不然,恐非在天之灵与太后、渊圣所望于陛下者也。”桧
曰:“此事大系安危。”开曰:“今日不当说安危,只当论存亡。”桧矍然。
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
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提举太平
观、知徽州。以病免,居闲十余年。黄达如请籍和议同异为士大夫升黜,即擢达
如监察御史,首劾开,褫职。引年请还政,仅复秘阁修撰,卒,年七十一。桧死,
始复待制,尽还致仕遗表恩数。
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
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
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
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
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砦,将犯夔门。夔兵
素单弱,宣司檄祐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宣抚张浚奏涛知巴州,不赴。
翰林侍读学士范仲荐,召见,论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
正。日食,上言。八月,迁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阁门赐墩待班。九月,兼权中
书舍人。
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
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
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否则
刘锜可。”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
夜半召涛愧谢。
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涛入见曰:“今江、淮列戍十余万,苟付托得
人,可无忧顾。适此危疑,讵宜轻退,以启敌心。”因荐刘锜。帝即命以其众镇
合肥。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朘刻赏格,迨亦奏玠苛费,帝以问涛。
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
会金人废刘豫,金、房镇抚使郭浩遣其弟沔奏事。涛察沔警敏可仗,乞诏谕
陕右诸叛将乘机南归,帝命涛草诏,沔持以往,闻者流涕。十二月,除中书舍人。
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
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约己
便民,忧勤宗社,疏远外家,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
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在天之灵亦或介介。其以笔属正臣,亟从
删削,以信来世。’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涛奏:“数十年
来,宰相不学无术,邪正贸乱,所以奸臣子孙得逞其私智,几乱裕陵成书。非赖
陛下圣明,则任申必先有过岭之谪,臣亦恐复蹈媒蘖之祸。”帝慰勉之。六月,
《实录》成,进一秩,就馆赐宴。复修《徽宗实录》,以中书舍人吕本中为荐,
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
如天下野史何?”
七月,除给事中。求去,以徽猷阁待制知池州,改提举江州太平观。俄除荆
湖北路安抚使、知潭州。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
不报。
涛上书论时事之害政者:“大臣密谕王伦变易地界,一也;蔡攸之妻近居临
平,咫尺行都,略不畏避,二也;小大之臣,凡在谪籍,皆已甄叙,恶如京、黼,
尚蒙宽宥,今待从之臣,初无大过,理宜牵复,三也;河南故地复归中国,新附
之民,延颈德泽,承流之寄,当加精选,四也;台谏为耳目之司,今宰相引援,
皆同舍之旧,倚为鹰犬,五也。”帝叹其忠直,赐以缯彩、茶药,且令事有大于
此者,悉以闻。秩满,提举太平观。
十一年,帝谓秦桧曰:“勾涛久闲,性喜泉石,可进职与一山水近郡。”桧
对:“永嘉有天台、雁荡之胜。”帝曰:“永嘉太远,其以湖州命之。”俄以疾
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顾近臣曰:“勾涛死矣,惜哉!”赠左太中大
夫。
涛身长七尺,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
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西
掖制书》十卷,奏议十卷。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
再调阳谷簿。政和四年,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引见,特迁校书郎,充编修六
典校阅,累官起成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者八载。
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
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
靖康元年,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执帅宇文
粹中,杀官吏,婴城自守,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
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
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改淮南运副。后奉兴国宫祠,知饶州,召对,首奏“当坚定规模,排斥奸言”。
又谓:“朝廷一日无事,幸一日之安,一月无事,幸一月之安,欲求终岁之安,
已不可得,况能定天下大计乎?”帝嘉其谠直。辅臣有不悦者,以直宝文阁知吉
州。陛辞,帝曰:“朕欲留卿,大臣欲重试卿民事,行召卿矣。”
七年秋,迁起居郎。弥逊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贬,垂二十年,及复居是职,
直前论事,鲠切如初。冬,试中书舍人,奏六事曰:“固蕃维以御外侮,严禁卫
以尊朝廷,练兵以壮国势,节用以备军食,收民心以固根本,择守帅以责实效。”
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
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帝嘉纳之。试户部侍郎。
秦桧再相,惟弥逊与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八年,弥逊上疏乞外甚力,诏
不允。赵鼎罢相,桧专国,赞帝决策通和。金国遣乌陵思谋等入界,索礼甚悖,
军民皆不平,人言纷纷。桧于御榻前求去,欲要决意屈己从和。枢密院编修官胡
铨上疏乞斩桧,校书郎范如圭以书责桧曲学背师,忘仇辱国,礼部侍郎曾开抗声
引古谊以折桧,相继贬逐。
弥逊请对,言金使之请和,欲行君臣之礼,有大不可。帝以为然,诏廷臣大
议,即日入奏。弥逊手疏力言:“陛下受金人空言,未有一毫之得,乃欲轻祖宗
之付托,屈身委命,自同下国而尊奉之,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危国之道,而谓
之和可乎?借使金人姑从吾欲,假以目前之安,异时一有无厌之求,意外之欲,
从之则害吾社稷之计,不从则衅端复开,是今日徒有屈身之辱,而后患未已。”
又言:“陛下率国人以事仇,将何以责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力陈不可者三。
桧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
答曰:“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
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又言:“送伴使揣摩
迎合,不恤社稷,乞别选忠信之人,协济国事。”桧大怒。弥逊引疾,帝谕大臣
留之。时和议已决,附会其说者,至谓“向使明州时,主上虽百拜亦不问”,议
论靡然。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
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
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端州,改知漳州。十年,归隐连
江西山。是岁,兀术分四道入侵,明年,又侵淮西,取寿春,竟如弥逊言。
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
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十余年间不通时相书,
不请磨勘,不乞任子,不序封爵,以终其身,常忧国,无怨怼意。二十三年,卒。
朝廷思其忠节,诏复敷文阁待制。有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议古》三卷,诗十
卷。弟弥大。
弥大字似矩,登崇宁三年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时传闻燕民欲归汉,徽宗遣弥大觇之。使还,奏所
闻有二:“或谓彼主淫刑灭亲,种类畔离,女真侵迫,国势危殆为可取;或谓下
诏罪己,擢用耆旧,招赦盗贼,国尚有人未可取;莫若听其自相攻并。”迁起居
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
童贯宣抚永兴,走马承受白锷恃贯不报师期,朝廷止从薄责。弥大缴奏,以
为边报不至,非朝廷福。锷坐除名,弥大亦出知光州。移知鄂州。召为给事中兼
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拜礼部侍郎。
金人大举入侵,李纲定城守之策,命弥大为参议,与纲不合,罢。未几,除
刑部尚书。初,朝廷许割三镇畀金人,既而遣种师道、师中援河北,姚古援河东,
弥大上疏乞起河东西境麟、府诸郡及陕西兵以济古之师,起河东路及京东近郡兵
以济师道、师中之师,为腹背攻劫之图。遂除弥大河东宣抚副使。张师正领胜捷
军败于河东,溃归,弥大诛之。复遣余卒援真定,余卒叛。
宣抚罢,命弥大知陕州。河东破,小将李彦先来谒,言军事,弥大壮之,留
为将,戍崤、渑间以遏敌。诏遣使召援,弥大未敢进。会永兴帅范致虚糺兵勤
王,檄弥大充诸道计议。行至方城,道阻,乃率众赴大元帅府。
建炎元年,除知淮宁府。到郡未几,杜用等夜叛,弥大缒城出,贼散乃还,
坐贬秩。寻召为吏部侍郎。帝如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
视师,以弥大为参谋官。弥大奏:“王导、谢安为都督,未尝离朝廷,今边圉幸
无他,颐浩不宜轻动。”又言:“已为天子从官,非宰相可辟。乞于诸军悉置军
正,如汉朝故事,以察官、郎官为之。陛下必欲留臣,当别为一司,伺察颐浩过
失。”忤旨,出知平江府。
中丞沈与求劾弥大谋间君臣,妄自尊大,夺职归。起知静江府,奏广西边防
利害。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广西提刑韩璜劾其在静江日断强盗死罪,引
绞入斩,贬两秩。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
论曰:宋既南渡,日以徽宗梓宫及韦后为念。秦桧主和,甘心屈己。张焘连
章论列,谋深虑远,其言取必于天,岂忘宗社之仇哉,亦曰相时而动耳!惜其利
泽专于蜀也。黄中不党不阿,明察料敌,立朝忠实,退不忘君。道夫受知张浚,
忧国而不为身谋。曾几积学洁行,风节凛凛,陈尝胆枕戈之言,以赞亲征,亦壮
矣哉!勾涛直节正论,不受桧私,洁身归老。弥逊、曾开同沮和议,废绌以没,
无怨怼心,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欤!
0
猜你喜欢:
- 《世说新语》 1.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
- 《宋史》 ○宗室世系十三 (表略)
- 《辽史》 ◎刑法志下 兴宗即位,钦哀皇后始得志,昆弟专权。冯家奴等希钦哀意,诬萧浞卜等谋反,连及嫡后仁德皇后。浞卜等十馀人与仁德姻援,坐
- 《菜根谭》 芦花被下,卧雪眼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
- 《楚辞》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 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
- 《悲惨世界》 一 进入修院的门路 冉阿让,按照割风的说法,"从天上掉下
- 《周书》 ○郑孝穆(子译) 崔谦(弟说) 崔猷 裴侠 薛端(子胄 弟裕) 薛善(弟慎 敬珍 敬祥)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
- 《安娜·卡列尼娜》 天色晴朗.下了一早上蒙蒙细雨,现在刚刚放晴.铁板屋顶.人行道上的石板.路上的鹅卵石.马车上的车轮.皮带
- 《庄子》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
- 《旧唐书》 ○韦见素(子谔 益 益子顗) 崔圆 崔涣(子纵) 杜鸿渐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父凑,开元中太原尹。见素学科登
- 《宋史》 ○陈敏 张诏 毕再遇 安丙 杨巨源 李好义 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
- 《荀子》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 《元史》 ◎成宗三 三年春正月癸未朔,暹番、没剌由、罗斛诸国各以方物来贡,赐暹番世子虎符。丙戌,太阴犯太白。己丑,中书省臣言:“天变屡见
- 《史记》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 《元史》 ○吕思诚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礼,金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亦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国事
- 《明史》 ○顾时 吴祯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 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 《梁书》 ◎长沙嗣王业子孝俨 业弟藻 永阳嗣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 长沙嗣王业字静旷,高祖长兄懿之子也。懿字元达,少有
- 《列夫托尔斯泰》 最初,他尽量享受这家庭生活,他所用的热情恰似他在一切事情上所用的一般."家庭的幸福把我整个地
- 《清史稿》 ◎邦交四 △美利坚 美利坚在亚美利加洲。初来华,货船常至粤东。道光二十一年,英因鸦片之役,诏停贸易,美为英人请准货船入口
- 《儒林外史》 话说杨执中向两公子说:“三先生、四先生如此好
评论
发表评论
-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姜子牙《六韬·文韬·文师》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郑愔《奉和幸望 * 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三十》
-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