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宋史》 作者:脱脱等
◎道学一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张载(弟戩)邵雍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
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
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
何自而立哉。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
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
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
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
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
《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张载作《西铭》,
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旨,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仁宗明道初年,
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
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傅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
会贯通,无复余蕴。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
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
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
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其于世代之污隆,气化之荣悴,有所关
系也甚大。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
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
邵雍高明英悟,程氏实推重之,旧史列之隐逸,未当,今置张载后。张栻之
学,亦出程氏,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其他程、朱门人,考其源委,各
以类从,作《道学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
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
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sha6*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
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
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
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
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
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
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
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
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博学行力,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其说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
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
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
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
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
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
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
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
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
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
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
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二子寿、焘,焘官至宝文阁待制。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高祖羽,太宗朝三司使。父
珦,仁宗录旧臣后,以为黄陂尉。久之,知龚州。时宜獠区希范既诛,乡人忽
传其神降,言“当为我南海立祠”,于是迎其神以往,至龚,珦使诘之,曰:
“比过浔,浔守以为妖,投祠具江中,逆流而上,守惧,乃更致礼。”珦使复
投之,顺流去,其妄乃息。徙知磁州,又徙汉州。尝宴客开元僧舍,酒方行,人
欢言佛光见,观者相腾践,不可禁,珦安坐不动,顷之遂定。熙宁法行,为守
令者奉命唯恐后,珦独抗议,指其未便。使者李元瑜怒,即移病归,旋致仕,
累转太中大夫。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五。
珦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唯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左右使令之人,无日不察其饥饱寒燠。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之子孙。嫁遣孤
女,必尽其力。所得奉禄,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寡居,奉养甚至。从女兄既适
人而丧其夫,珦迎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时官小禄薄,克己为义,人以
为难。文彦博、苏颂等九人表其清节,诏赐帛二百,官给其葬。
颢举进士,调鄮、上元主簿。鄮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
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
“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
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茅山有池,产龙如蜥蜴而五色。
祥符中尝取二龙入都,半涂失其一,中使云飞空而逝。民俗严奉不懈,颢捕而脯
之。
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
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颢质
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
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
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
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
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
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
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在县三
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
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
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
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
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
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
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ba6*九月,数论时政,最
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
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
贵,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
廷之福。”遂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深怒,但
出提点京西刑狱。颢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司马光在长安,上疏求退,称颢
公直,以为己所不如。
程昉治河,取澶卒八百而虐用之,众逃归。群僚畏昉,欲勿纳。颢曰:“彼
逃死自归,弗纳必乱。若昉怒,吾自任之。”即亲往启门拊劳,约少休三日复役,
众欢踊而入。具以事上,得不遣。昉后过州,扬言曰:“澶卒之溃,盖程中允诱
之,吾且诉于上。”颢闻之,曰:“彼方惮我,何能为。”果不敢言。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
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
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
求监洛河竹木务,历年不叙伐阅,特迁太常丞。帝又欲使修《三经义》,执
政不可,命知扶沟县。广济、蔡河在县境,濒河恶子无生理,专胁取行舟财货,
岁必焚舟十数以立威。颢捕得一人,使引其类,贳宿恶,分地处之,令以挽繂
为业,且察为奸者,自是境无焚剽患。内侍王中正按阅保甲,权焰章震,诸邑竞
侈供张悦之,主吏来请,颢曰:“吾邑贫,安能效他邑。取于民,法所禁也,独
有令故青帐可用尔。”除判武学,李定劾其新法之初首为异论,罢归故官。又坐
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
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
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
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
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故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
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自
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lun6*理,穷深极微,
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自道之不明也,
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
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文彦博采众论,题其墓曰明道先生。
其弟颐序之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
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
以传诸后;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于千四百年
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喘,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
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
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公。淳祐元年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游太
学,见胡瑗问诸生以颜子所好何学,颐因答曰:
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
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
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
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
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
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
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其好之笃,学之得其道也。然圣人则不
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
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
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
所好异矣。
瑗得其文,大惊异之,即延见,处以学职。吕希哲首以师礼事颐。
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
“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
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
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
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薰陶成性。况
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贤士
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气质变化,自然而成。愿选名儒入侍劝讲,
讲罢留之分直,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
“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
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
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
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
问疾。
苏轼不悦于颐,颐门人贾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轼。胡宗愈、顾临诋颐不
宜用,孔文仲极论之,遂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董敦
逸复摭其有怨望语,去官。绍圣中,削籍窜涪州。李清臣尹洛,即日迫遣之,欲
入别叔母亦不许,明日赆以银百两,颐不受。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又
夺于崇宁。卒年七十五。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
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
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
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尝言:“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
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百工技艺,作为器物,吾得而用之;介胄之士,被
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
唯缀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于是著《易》、《春秋传》以传于世。《易传
序》曰: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
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
矣。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
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
作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
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
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
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
《春秋传序》曰: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
而lun6*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
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子、丑、
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
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缪,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
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
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
为百王不易之da6*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者也,言
不能与于斯尔。斯道也,唯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史以吏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
之da6*法,则不知也。
《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
从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予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
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
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
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后王知
《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
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
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
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人祠颐于北岩,
世称为伊川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公。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
庭。
门人刘绚、李吁、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昞皆班班可书,附于左。吕大
钧、大临见《大防传》。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
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
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
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
《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
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
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
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
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
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明州苗振狱起,往治之,末杀其罪。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
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
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
里、发敛、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
其旧职,以备谘访。”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
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
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号《正蒙》,又作
《西铭》曰:
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
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
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恂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
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
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
旨酒,崇伯之子顾养;育英材,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
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
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程颐尝言:“《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
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学者至今尊其书。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弟戩。
戩,字天祺。起进士,调阌乡主簿,知金堂县。诚心爱人,养老恤穷,间召
父老使教督子弟。民有小善,皆籍记之。以奉钱为酒食,月吉,召老者饮劳,使
其子孙侍,劝以孝弟。民化其德,所至狱讼日少。
熙宁初,为监察御史里行。累章论王安石乱法,乞罢条例司及追还常平使者。
劾曾公亮、陈升之、赵抃依违不能救正,韩绛左右徇从,与为死党,李定以邪谄
窃台谏。且安石擅国,辅以绛之诡随,台臣又用定辈,继续而来,芽蘖渐盛。吕
惠卿劾薄辩给,假经术以文奸言,岂宜劝讲君侧。书数十上,又诣中书争之,安
石举扇掩面而笑,戩曰:“戩之狂直宜为公笑,然天下之笑公者不少矣。”赵抃
从旁解之,戩曰:“公亦不得为无罪。”抃有愧色。遂称病待罪。
出知gong6*安县,徙监司竹监,至举家不食笋。常爱用一卒,及将代,自见其人
盗笋箨,治之无少贷;罪已正,待之复如初,略不介意,其德量如此。卒于官,
年四十七。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
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
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
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
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
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
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
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
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
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
知其道者鲜矣。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
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
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
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
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
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
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
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
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
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
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ze6*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
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
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
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
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
内圣外王之学也。”
雍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程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当时学者
因雍超诣之识,务高雍所为,至谓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谓雍于凡物声
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盖
未必然也。
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
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既葬,
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所著书曰《皇极经世》、
《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
子伯温,别有传。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张载(弟戩)邵雍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
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
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
何自而立哉。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
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
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
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
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
《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张载作《西铭》,
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旨,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仁宗明道初年,
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
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傅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
会贯通,无复余蕴。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
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
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
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其于世代之污隆,气化之荣悴,有所关
系也甚大。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
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
邵雍高明英悟,程氏实推重之,旧史列之隐逸,未当,今置张载后。张栻之
学,亦出程氏,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其他程、朱门人,考其源委,各
以类从,作《道学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
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
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sha6*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
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
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
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
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
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
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
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
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博学行力,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其说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
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
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
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
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
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
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
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
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
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
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
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二子寿、焘,焘官至宝文阁待制。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高祖羽,太宗朝三司使。父
珦,仁宗录旧臣后,以为黄陂尉。久之,知龚州。时宜獠区希范既诛,乡人忽
传其神降,言“当为我南海立祠”,于是迎其神以往,至龚,珦使诘之,曰:
“比过浔,浔守以为妖,投祠具江中,逆流而上,守惧,乃更致礼。”珦使复
投之,顺流去,其妄乃息。徙知磁州,又徙汉州。尝宴客开元僧舍,酒方行,人
欢言佛光见,观者相腾践,不可禁,珦安坐不动,顷之遂定。熙宁法行,为守
令者奉命唯恐后,珦独抗议,指其未便。使者李元瑜怒,即移病归,旋致仕,
累转太中大夫。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五。
珦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唯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左右使令之人,无日不察其饥饱寒燠。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之子孙。嫁遣孤
女,必尽其力。所得奉禄,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寡居,奉养甚至。从女兄既适
人而丧其夫,珦迎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时官小禄薄,克己为义,人以
为难。文彦博、苏颂等九人表其清节,诏赐帛二百,官给其葬。
颢举进士,调鄮、上元主簿。鄮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
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
“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
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茅山有池,产龙如蜥蜴而五色。
祥符中尝取二龙入都,半涂失其一,中使云飞空而逝。民俗严奉不懈,颢捕而脯
之。
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
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颢质
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
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
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
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
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
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
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在县三
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
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
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
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
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
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
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ba6*九月,数论时政,最
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
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
贵,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
廷之福。”遂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深怒,但
出提点京西刑狱。颢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司马光在长安,上疏求退,称颢
公直,以为己所不如。
程昉治河,取澶卒八百而虐用之,众逃归。群僚畏昉,欲勿纳。颢曰:“彼
逃死自归,弗纳必乱。若昉怒,吾自任之。”即亲往启门拊劳,约少休三日复役,
众欢踊而入。具以事上,得不遣。昉后过州,扬言曰:“澶卒之溃,盖程中允诱
之,吾且诉于上。”颢闻之,曰:“彼方惮我,何能为。”果不敢言。
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
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
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
求监洛河竹木务,历年不叙伐阅,特迁太常丞。帝又欲使修《三经义》,执
政不可,命知扶沟县。广济、蔡河在县境,濒河恶子无生理,专胁取行舟财货,
岁必焚舟十数以立威。颢捕得一人,使引其类,贳宿恶,分地处之,令以挽繂
为业,且察为奸者,自是境无焚剽患。内侍王中正按阅保甲,权焰章震,诸邑竞
侈供张悦之,主吏来请,颢曰:“吾邑贫,安能效他邑。取于民,法所禁也,独
有令故青帐可用尔。”除判武学,李定劾其新法之初首为异论,罢归故官。又坐
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
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
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
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
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故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
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自
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lun6*理,穷深极微,
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自道之不明也,
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
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
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文彦博采众论,题其墓曰明道先生。
其弟颐序之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
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
以传诸后;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于千四百年
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喘,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
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
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公。淳祐元年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游太
学,见胡瑗问诸生以颜子所好何学,颐因答曰:
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
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
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
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
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
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
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其好之笃,学之得其道也。然圣人则不
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
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
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
所好异矣。
瑗得其文,大惊异之,即延见,处以学职。吕希哲首以师礼事颐。
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
“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
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
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
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薰陶成性。况
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贤士
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气质变化,自然而成。愿选名儒入侍劝讲,
讲罢留之分直,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
“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
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
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
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
问疾。
苏轼不悦于颐,颐门人贾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轼。胡宗愈、顾临诋颐不
宜用,孔文仲极论之,遂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董敦
逸复摭其有怨望语,去官。绍圣中,削籍窜涪州。李清臣尹洛,即日迫遣之,欲
入别叔母亦不许,明日赆以银百两,颐不受。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又
夺于崇宁。卒年七十五。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
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
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
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尝言:“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
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百工技艺,作为器物,吾得而用之;介胄之士,被
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
唯缀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于是著《易》、《春秋传》以传于世。《易传
序》曰: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
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
矣。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
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
作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
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
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
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
《春秋传序》曰: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
而lun6*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
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子、丑、
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
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缪,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
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
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
为百王不易之da6*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者也,言
不能与于斯尔。斯道也,唯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史以吏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
之da6*法,则不知也。
《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
从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予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
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
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
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后王知
《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
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
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
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人祠颐于北岩,
世称为伊川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公。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
庭。
门人刘绚、李吁、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昞皆班班可书,附于左。吕大
钧、大临见《大防传》。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
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
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
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
《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
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
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
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
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
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明州苗振狱起,往治之,末杀其罪。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
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
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
里、发敛、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
其旧职,以备谘访。”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
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
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号《正蒙》,又作
《西铭》曰:
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
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
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恂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
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
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
旨酒,崇伯之子顾养;育英材,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
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
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程颐尝言:“《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
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学者至今尊其书。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弟戩。
戩,字天祺。起进士,调阌乡主簿,知金堂县。诚心爱人,养老恤穷,间召
父老使教督子弟。民有小善,皆籍记之。以奉钱为酒食,月吉,召老者饮劳,使
其子孙侍,劝以孝弟。民化其德,所至狱讼日少。
熙宁初,为监察御史里行。累章论王安石乱法,乞罢条例司及追还常平使者。
劾曾公亮、陈升之、赵抃依违不能救正,韩绛左右徇从,与为死党,李定以邪谄
窃台谏。且安石擅国,辅以绛之诡随,台臣又用定辈,继续而来,芽蘖渐盛。吕
惠卿劾薄辩给,假经术以文奸言,岂宜劝讲君侧。书数十上,又诣中书争之,安
石举扇掩面而笑,戩曰:“戩之狂直宜为公笑,然天下之笑公者不少矣。”赵抃
从旁解之,戩曰:“公亦不得为无罪。”抃有愧色。遂称病待罪。
出知gong6*安县,徙监司竹监,至举家不食笋。常爱用一卒,及将代,自见其人
盗笋箨,治之无少贷;罪已正,待之复如初,略不介意,其德量如此。卒于官,
年四十七。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
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
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
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
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
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
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
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
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
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
知其道者鲜矣。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
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
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
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
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
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
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
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
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
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
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ze6*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
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
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
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
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
内圣外王之学也。”
雍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程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当时学者
因雍超诣之识,务高雍所为,至谓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谓雍于凡物声
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盖
未必然也。
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
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既葬,
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所著书曰《皇极经世》、
《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
子伯温,别有传。
0
猜你喜欢:
- 《清史稿》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
- 《乐府杂录》 天后朝,有士人陷冤狱,籍没家族。其妻配入掖庭,本初善吹觱篥,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大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
- 《欧阳修集》 ◎谏院进札状十一首 【论张子奭恩赏太频札子〈庆历四年〉】 臣风闻知汝州范祥为相度陕西青白盐,赖差张子奭权知汝州。子奭自选
- 《宋史》 ○宗室世系十七 (表略)
- 《扬子法言》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
- 《晋书》 ◎礼上 夫人含天地阴阳之灵,有哀乐喜怒之情。乃圣垂范,以为民极,节其骄淫,以防其 * ;崇高天地,虔敬鬼神,列尊卑之序,成夫妇之
- 《清史稿》 (表略)
- 《新唐书》 ◎方镇五 (表格略)
- 《复活》 枢密官们在议事室里刚围桌坐下,沃尔夫就滔滔不绝地说出必须撤销本案原判的种种理由.  
- 《朱子语类》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为世子章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须看因何理会个性善作甚底?〔赐〕 性善,故人皆可为尧舜。"必称尧舜
- 《三国演义》 却说献策之人,乃治书侍御史陈群,字长文。操问曰:“陈长文有何良策?”群曰:“今刘备、孙权结为唇齿,若刘备欲取西川,丞相可命上将提兵,
- 《牡丹亭》 【北点绛唇】〔净扮李全引众上〕世扰膻风,家传 * 。刀兵动,这贼英雄,比不的穿墙洞。野马千蹄合一群,眼看江海尽风尘。汉儿学得胡儿语,又
- 《史记》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
- 《清史稿》 ◎时宪六 △雍正癸卯元法上 日躔改法之原: 一,更定岁实以衡消长。岁实古多而今少,故授时有消长之术。西人第谷所定,
- 《魏书》 ◎孙绍 张普惠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世仕慕容氏。祖志入国,卒于济阳太守。父协,字文和,上党太守。绍少好学,通涉经史,颇有文
- 《说唐全传》 前话不表.再讲闺房小姐名唤兰英,闻知哥哥打伤,二兄又杀败,来到堂上,只见二兄与爹爹言谈,走上前说:"爹爹为何愁闷?"
- 《宋史》 ◎艺文一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有关于世运,尚矣。然书契以来,文字多而世代日降;秦火而后
- 《三国演义》 却说杨大将献计欲攻刘备。袁术曰:“计将安出?”大将曰:“刘备军屯小沛,虽然易取,奈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他金帛粮马,至今未与,恐其助备
- 《汉书》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
- 《上尉的女儿》 她醒了,立刻想到她的处境的可怕.她摇铃,丫头走进来,对她的问题回答道:基里拉.彼得洛维奇昨晚到阿尔巴托
评论
发表评论
-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来俊臣《罗织经·刑罚卷第十一》
-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 乍暖还轻冷。
-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刘向《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李清照《凤凰台上忆 * ·香冷金猊》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弟子《论语·尧曰篇》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墨子《墨子·11章 尚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