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元史》 作者:宋濂等
◎地理五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
(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唐初为杭州,后改余杭郡,又仍为杭州。五代钱镠据两浙,
号吴越国。宋高宗南渡,都之,为临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两浙都督
府,又改为安抚司。十五年,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
来治于杭,改曰江浙行省。本路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
一十。(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二、县八、州一。
左、右录事司。(宋高宗建炎三年,迁都杭州,设九厢。元至元十四年,分
为四隅录事司。泰定二年,并为左右二录事司。)
县八
钱塘,(上。)仁和,(上。与钱塘分治城下。)余杭,(中。)临安,(
中。)新城,(中。)富阳,(中。)于潜,(中。)昌化。(中。)
州一
海宁州,(中。)唐以来为盐官县。元元贞元年,以户口繁多,升为盐官州。
(是年,升江南平阳等县为州,以户为差,户至四万五万者为下州,五万至十万
者为中州。凡为中州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泰定四年,海圮盐官。天历二年,
改海宁州。海宁东南皆滨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间亦尝被其害。
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少监张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余里下石囤四十四
万三千三百有奇,木柜四百七十余,工役万人。文宗即位,水势始平,乃罢役,
故改曰海宁云。
湖州路,(上。)唐改吴兴郡,又改湖州。宋改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湖
州路。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抄籍户口数阙,用至顺钱粮数。)领司一、
县五、州一。
录事司。(旧设东西南北四厢。至元十三年,立总督四厢。十四年,改录事
司。)
县五
乌程,(上。)归安,(上。与乌程皆为倚郭。)安吉,(中。)德清,(
下。)武康。(中。)
州一
长兴州,(中。)唐为绥州,又更名雉州,又为长城县。朱梁改曰长兴。宋
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
嘉兴路,(上。)唐为嘉兴县。石晋置秀州。宋为嘉禾郡,又升嘉兴府。户
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
二。
录事司。(旧置厢官,元初改为兵马司。至元十四年,置录事司。)
县一
嘉兴。(上。倚郭。)
州二
海盐州,(中。)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崇德州,(中。)石晋置,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平江路,(上。)唐初为苏州,又改吴郡,又仍为苏州。宋为平江府。元至
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领
司一、县二、州四。
录事司。
县二
吴县,(上。)长洲。(上。与吴县并为倚郭。)
州四
昆山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吴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嘉定州,(中。)本昆山县地,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州路,(上。)唐初为常州,又改晋陵郡,又复为常州,宋因之。元至元
十四年升为路。户二十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万一十一。领司一、县二、
州二。
录事司。
县二
晋陵,(中。倚郭。)武进。(中。倚郭。)
州二
宜兴州,(中。)唐义兴县。宋改义为宜。元至元十五年,升宜兴府。二十
年,仍为县。二十一年,复升为府,仍置宜兴县以隶之。元贞元年,府县俱废,
止立宜兴州。
无锡州,(中。)唐无锡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镇江路,(下。)唐润州,又改丹阳郡,又为镇海军。宋为镇江府。元至元
十三年,升为镇江路。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丹徒,(中。倚郭。)丹阳,(中。)金坛。(中。)
建德路,(上。)唐睦州,又为严州,又改新定郡。宋为建德军,又为遂安
军,后升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户一十
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万四千二百六十四。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建德,(中。倚郭。)淳安,(中。)遂安,(下。)桐庐,(中。)分水,
(中。)寿昌。(中。)
松江府,唐为苏州属邑。宋为秀州属邑。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华亭府。十五
年,改松江府,仍置华亭县以隶之。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顺钱粮数。)
领县二:
华亭,(上。倚郭。)上海。(上。本华亭县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户口繁
多,置上海县,属松江府。)
江阴州,(上。)唐初为暨州,后为江阴县,隶常州。宋为军。元至元十二
年,依旧置军,行安抚司事。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今降为江阴州。户五
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万一百七十七。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庆元。)
庆元路,(上。)唐为鄞州,又为明州,又为余姚郡。宋升庆元府。元至元
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
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二。
录事司。
县四
鄞县,(上。倚郭。)象山,(中。)慈溪,(中。)定海。(中。)
州二
奉化州,(下。)唐析鄮县地置奉化县,隶明州。元元贞元年,升为奉化
州,隶庆元。
昌国州,(下。)宋置昌国县。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州,仍置昌国县以隶之。
后止立昌国州,隶庆元。
衢州路,(上。)本太末地,唐析婺州之西境置衢州,又改信安郡,又改为
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万
三千六百六十。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西安,(中。倚郭。)龙游,(上。)江山,(下。)常山,(下。宋改信
安,今复旧名。)开化。(中。)
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婺州路,(上。)唐初为婺州,又改东阳郡。宋为保宁军。元至元十三年,
改婺州路。户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万七千五百四十。领司一、县
六、州一。
录事司。
县六
金华,(上。倚郭。)东阳,(上。)义乌,(上。)永康,(中。)武义,
(中。)浦江。(中。)
州一
兰溪州,(下。)本金华之西部三河戍,唐析置兰溪县,宋因之。元元贞元
年,升州。
绍兴路,(上。)唐初为越州,又改会稽郡,又仍为越州。宋为绍兴府。元
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户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
八。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
县六
山阴,(上。)会稽,(中。与山阴俱倚郭。有会稽山为南镇。)上虞,(
上。)萧山,(中。)嵊县,(上。)新昌。(中。)
州二
余姚州,(下。)唐余姚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诸暨州,(下。)宋诸暨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温州路,(上。)唐初为东嘉州,又改永嘉郡,又为温州。宋升瑞安府。元
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户一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十八。
领司一、县二、州二。
录事司。
县二
永嘉,(上。倚郭。)乐清。(下。)
州二
瑞安州,(下。)唐瑞安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平阳州,(下。)唐平阳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台州路,(上。)唐初为海州,复改台州,又改临海郡,又为德化军,宋因
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九万六千四百
一十五,口一百万三千八百三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一。
录事司。
县四
临海,(上。倚郭。)仙居,(上。)宁海,(上。)天台。(中。)
州一
黄岩州,(下。)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处州路,(上。)唐初为括州,又改缙云郡,又为处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三年,立处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万三千六百九十
二。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丽水,(中。倚郭。)龙泉,(中。)松阳,(中。)遂昌,(中。)青田,
(中。)缙云,(中。)庆元。(中。)
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
宁国路,(上。)唐为宣州,又为宣城郡,又升宁国军。宋升宁国府。元至
元十四年,升宁国路总管府。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
六百九十。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立四厢,元至元十四年,废四厢创立。)
县六
宣城,(上。倚郭。)南陵,(中。)泾县,(中。)宁国,(中。)旌德,
(中。)太平。(中。)
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户一十五
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领司一、县五、州一。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歙县,(上。倚郭。)休宁,(中。)祈门,(中。)黟县,(下。)绩溪。
(中。)
州一
婺源州,(下。)本休宁县之回玉乡,唐析之置婺源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饶州路,(上。)唐改鄱阳郡,仍改饶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
路总管府。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领司一、县三、
州三。
录事司。(旧设三厢,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三
鄱阳,(上。倚郭。)德兴,(上。)安仁。(中。)
州三
余干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浮梁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乐平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集庆路,(上。)唐武德初,置扬州东南道行台尚书省。后复为蒋州,罢行
台,移扬州江都,改金陵曰白下,以其地隶润州。贞观中,更白下曰江宁。至德
中,置江宁郡。乾元中,改升州。其后杨氏有其地,改为金陵府。南唐李氏又改
为江宁府。宋平南唐,复为升州。仁宗以升王建国,升建康军。高宗改建康府,
建行都,又为沿江制置司治所。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建康路。初立行
御史台于扬州,既而徙杭州,又徙江州,又还杭州;二十三年,自杭州徙治建康。
天历二年,以文宗潜邸,改建康路为集庆路。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四十八,口一
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上元,(中。倚郭。)江宁,(中。倚郭。)句容。(中。)
州二
溧水州,(中。)唐以来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溧阳州,(中。)唐以来并为县,元至元十六年,升为溧阳路。二十七年,
复降为县,后复升为州。
太平路,(下。)唐置南豫州。宋为太平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户
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三
当涂,(中。倚郭。)芜湖,(中。)繁昌。(下。)
池州路,(下。)唐于秋浦县置池州,后废,以县隶宣州,未几复置。宋仍
为池州。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
六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贵池,(下。倚郭。即秋浦县,吴改为贵池。)青阳,(下。)建德,(下。)
铜陵,(下。)石埭,(中。)东流。(下。)
信州路,(上。)唐乾元以前,为衢、饶、抚、建四州之地。乾元元年,始
割衢之玉山、常山,饶之弋阳及抚、建二州之地置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
升为路。户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八。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上饶,(上。倚郭。)玉山,(中。)弋阳,(中。)贵溪,(中。)永丰。
(中。)
广德路,(下。)唐初,以绥安县置桃州,后废州,改绥安为广德县。宋为
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
八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广德,(中。倚郭。)建平。(中。)
铅山州,(中。)本建、抚二州之地,山产铜铅。后唐析上饶、弋阳五乡为
铜场,继升为县,属信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九年,割上饶之乾元、永乐二乡,
弋阳之新政、善政二乡来属,升为铅山州,直隶行省。户二万六千三十五。(至
顺钱粮数。)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元年立。)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福州路,(上。)唐为闽州,后改福州,又为长乐郡,又为威武军。宋为福
建路。元至元十五年,为福州路。十八年,迁泉州行省于本州。十九年,复还泉
州。二十年,仍迁本州。二十二年,并入杭州。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
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九、州二。州领二县。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行中书省于在城十二厢分四隅,置录事司。十六年,
并其二,置东西二司。二十年,复并为一。)
县九
闽县,(中。倚郭。)侯官,(中。倚郭。)怀安,(中。)古田,(上。)
闽清,(中。)长乐,(中。)连江,(中。)罗源,(中。)永福。(中。)
州二
福清州,(下。)唐析长乐八乡置万安县,又改福唐,又改福清。元元贞元
年升为州。
福宁州,(上。)唐长溪县,元升为福宁州。领二县:
宁德,(中。)福安。(中。)
建宁路,(下。)唐初为建州,又改建安郡。宋升建宁军。元至元二十六年,
升为路。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建安,(中。)瓯宁,(中。与建安俱倚郭。)浦城,(中。)建阳,(中。)
崇安,(中。)松溪,(下。)政和。(下。)
泉州路,(上。)唐置武荣州,又改泉州。宋为平海军。元至元十四年,立
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帅府事。十五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路总管府。
十八年,迁行省于福州路。十九年,复还泉州。二十年,仍迁福州路。户八万九
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立南北二司。十六年,并为一。)
县七
晋江,(中。倚郭。)南安,(中。)惠安,(下。)同安,(下。)永春,
(下。)安溪,(下。)德化。(下。)
兴化路,(下。)宋置太平军,又改兴化军,先治兴化,后迁莆田。元至元
十四年,升兴化路。户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领司
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莆田,(中。宋置兴化军,迁治莆田。元至元十三年,割左右二厢属录事司,
县如故。)仙游,(下。)兴化。(下。军治元在此,后移于莆田,此县为属邑。)
邵武路,(下。)唐邵武县,属建州。宋置邵武军。元至元十三年,为邵武
路。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邵武,(中。倚郭。)光泽,(中。)泰宁,(中。)建宁。(中。)
延平路,(下。)五代为延平镇,王延政始以镇为镡州。南唐置剑州。宋以
利州路亦有剑州,乃称此为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升南剑路,后改延平路。户
八万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十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九。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南平,(中。倚郭。)尤溪,(中。)沙县,(中。)顺昌,(中。)将乐。
(中。)
汀州路,(下。)唐开福、抚二州山洞置州,治新罗,后改临汀郡,又仍为
汀州。宋隶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
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六。(本路屯田二百二十五顷。)
录事司。
县六
长汀,(中。倚郭。)宁化,(中。)清流,(下。)莲城,(下。)上杭,
(下。)武平。(下。)
漳州路,(下。)唐析闽州西南境置,后改漳浦郡,又复为漳州。宋因之。
元至元十六年,升漳州路。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万一千三百六。领司
一、县五。(本路屯田二百五十顷。)
录事司。
县五
龙溪,(下。倚郭。)漳浦,(下。)龙岩,(下。)长泰,(下。)南靖。
(下。本南胜,改今名。)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一十八、州九,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八。(本省马
站八十五处,水站六十九处。)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龙兴路,(上。)唐初为洪州,又为豫章郡,又仍为洪州。宋升隆兴府。元
至元十二年,设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仍领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
安、分宁、武宁八县,置录事司。十四年,改元帅府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为总
管府,立行中书省。十五年,立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移省于赣州。十六年,
复还隆兴。十七年,并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复立,罢宣慰司,隶皇
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兴府为龙兴。二十三年,丰城县升富州,武宁县置宁州,
领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五年,以分宁县置宁州,武宁县隶龙兴路。户三十七万
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
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宋以南昌、新建二县分置九厢。元至元十三年,废城内六厢,置
录事司。)
县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录事司所领城外二厢、东南两关来属。)
新建,(上。倚郭。)进贤,(中。)奉新,(中。)靖安,(中。)武宁。(
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县为倚郭。大德五年,于分宁县置宁州,武宁直隶
本路。)
州二
富州,(上。)本富城县,又曰丰城。唐自丰水之西徙治章水东,即今治所。
宋属隆兴府。元至元十九年,隶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为富州。
宁州,(中。)唐分宁县。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武
宁为倚郭县。大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遂徙州治于分宁。
吉安路,(上。)唐为吉州,又为庐陵郡。宋升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
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
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
五。领司一、县五、州四。(大德二年,吉、赣立屯田。)
录事司。
县五
庐陵,(上。倚郭。)永丰,(上。)万安,(中。)龙泉,(中。)永宁。
(下。至顺间,分永新州立。)
州四
吉水州,(中。)旧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安福州,(中。)唐初以县置颍州,后废,复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太和州,(下。)唐初置南平州,后废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永新州,(下。)唐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瑞州路,(上。)唐改建成县曰高安,即其地置靖州,又改筠州。宋为高安
郡,又改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领一司、三县。元贞元年,升新昌县
为州。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领司一、县二、州
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始立。)
县二
高安,(上。倚郭。)上高。(中。)
州一
新昌州,(下。)唐为建成县,属靖州,后省入高安。宋割高安、上高二县
地,升盐步镇为新昌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袁州路,(上。)唐为袁州,又为宜春郡。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
年,改总管府,领四县,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隶江西行省。
元贞元年,萍乡县升州。户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
五。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三
宜春,(上。倚郭。)分宜,(上。)万载。(中。)
州一
萍乡州,(中。)本为县。元贞元年升州。
临江路,(上。)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为清江
县,属洪州,后又属筠州。宋即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
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州。
户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领司一、县一、州二。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五年,改录事司。)
县一
清江。(上。宋即县治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路,而县为倚郭。)
州二
新淦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新喻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抚州路,(上。)唐初为抚州,又为临川郡,又仍为抚州。元至元十二年,
复为抚州。十四年,升抚州路总管府。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
二千二百七十五。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废宋三厢立。)
县五
临川,(上。)崇仁,(上。)金溪,(上。)宜黄,(中。)乐安。(中。)
江州路,(下。)唐初为江州,又改浔阳郡,又仍为江州。宋为定江军。元
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
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
六年,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
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二年,设兵马司。十四年,置录事司。)
县五
德化,(中。唐浔阳县。)瑞昌,(中。)彭泽,(中。)湖口,(中。)
德安。(中。)
南康路,(下。)唐属江州。宋置南康军,治星子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南
康路,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割属江西,领一司、三县。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
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
县二
星子,(下。南康治所。)都昌。(上。)
州一
建昌州,(下。)唐初置南昌州,后废,属洪州。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
升州。
赣州路,(上。)唐初为虔州,又为南康郡,又仍为虔州。宋改赣州。元至
元十四年,升赣州路总管府。十五年,设录事司,领一司、十县,隶江西省。二
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宁都、会昌二县升州,割瑞金
隶会昌。至大三年,复置龙南、安远二县,属宁都。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
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五百一
十余顷。)
录事司。
县五
赣县,(上。州治所。)兴国,(中。)信丰,(下。)雩都,(下。)石
城。(下。)
州二
宁都州,(下。)唐为县。元大德元年,升宁都州。领二县:
龙南,(下。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信丰县。至大三年复置。)安远。(下。
至元二十四年,省入会昌县。至大三年复置。)
会昌州,(下。)本雩都地。唐属虔州。宋升县之九州镇为会昌县,复升为
军。元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一县:
瑞金。(下。旧属虔州,大德元年来属。)
建昌路,(下。)本南城县,属抚州。南唐升建武军。宋升建昌军。元至元
十四年,改建昌路总管府,割南城置录事司。十九年,南丰县升州,直隶行省。
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立。)
县三
南城,(中。)新城,(中。)广昌。(中。)
南安路,(下。)唐升大庾镇为县,属虔州。宋以县置南安军。元至元十四
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十五年,割大庾县在城四坊,设录事司。十六年,废录事
司。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领县三:
大庾,(中。倚郭。)南康,(中。)上犹。(下。南唐为上犹。宋改南安。
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后复为上犹。)
南丰州,(下。)唐为南丰县,隶抚州。宋改隶建昌军。元至元十九年,升
为州,直隶行省。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广州路,(上。)唐以广州为岭南五府节度五管经略使治所,又改南海郡,
又仍为广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后又叛。十五年克之,立广东道
宣慰司,立总管府并录事司。元领八县,而怀集一县割属贺州。户一十七万二百
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县在城
民户隶之。)
县七
南海,(中。)番禺,(下。与南海俱倚郭。)东筦,(中。)增城,(中。)
香山,(下。)新会,(下。)清远。(下。)
韶州路,(下。)唐初为番州,又更名东衡州,又改韶州,又为始兴郡,又
仍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内附,未几广人叛,十五年始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
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曲江,(中。元初分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属录事司。)乐昌,(下。)
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罗郡,又复为惠州。元至元十
六年,改惠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归善,(下。倚郭。)博罗,(下。)海丰,(下。)河源。(下。)
南雄路,(下。)本始兴县。唐初属韶州。五代刘氏割韶之浈昌、始兴二县
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总管府。户一
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本浈昌,宋改今名。)始兴。(下。)
潮州路,(下。)唐初为潮州,又改潮阳郡,又复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归
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以孟招讨镇守,未几移镇漳州,土豪各据其地。二十
一年,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来招谕。二十三年,复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
使兼广东道宣慰使以镇之,始定。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
十。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县三
海阳,(下。倚郭。)潮阳,(下。)揭阳。(下。)
德庆路,(下。)唐初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晋康郡。宋升德庆府。元
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既取广州,而德庆未下。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取之,
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立德庆路总管府,后仍属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
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泷水。(下。)
肇庆路,(下。)唐初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为端州。宋升肇庆府。元
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惟肇庆未附。十六年,广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隶广西。
十七年,改为下路总管府,仍属广东。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
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四会。(中。)
英德州,(下。)唐洭州。五代南汉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
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大德四年,复为路。(
本州素为寇盗渊薮。大德四年,达鲁花赤脱欢察儿此岁招降群盗至二千余户,遂
升英德为路,命脱欢察儿为达鲁花赤兼万户以镇之。)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
县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唐为程乡县,属潮州。五代南汉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
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
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
南恩州,(下。)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
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
领县二:
阳江,(下。)阳春。(下。)
封州,(下。)唐改为临封郡,后复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明年,广
人叛,广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
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川,(下。)开建。(下。)
新州,(下。)唐改为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
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
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本桂阳县,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升
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元隶湖南道宣慰
司,后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
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
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
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兴宁,(下。)长乐。(下。)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
(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唐初为杭州,后改余杭郡,又仍为杭州。五代钱镠据两浙,
号吴越国。宋高宗南渡,都之,为临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两浙都督
府,又改为安抚司。十五年,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
来治于杭,改曰江浙行省。本路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
一十。(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领司二、县八、州一。
左、右录事司。(宋高宗建炎三年,迁都杭州,设九厢。元至元十四年,分
为四隅录事司。泰定二年,并为左右二录事司。)
县八
钱塘,(上。)仁和,(上。与钱塘分治城下。)余杭,(中。)临安,(
中。)新城,(中。)富阳,(中。)于潜,(中。)昌化。(中。)
州一
海宁州,(中。)唐以来为盐官县。元元贞元年,以户口繁多,升为盐官州。
(是年,升江南平阳等县为州,以户为差,户至四万五万者为下州,五万至十万
者为中州。凡为中州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泰定四年,海圮盐官。天历二年,
改海宁州。海宁东南皆滨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间亦尝被其害。
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少监张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余里下石囤四十四
万三千三百有奇,木柜四百七十余,工役万人。文宗即位,水势始平,乃罢役,
故改曰海宁云。
湖州路,(上。)唐改吴兴郡,又改湖州。宋改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湖
州路。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抄籍户口数阙,用至顺钱粮数。)领司一、
县五、州一。
录事司。(旧设东西南北四厢。至元十三年,立总督四厢。十四年,改录事
司。)
县五
乌程,(上。)归安,(上。与乌程皆为倚郭。)安吉,(中。)德清,(
下。)武康。(中。)
州一
长兴州,(中。)唐为绥州,又更名雉州,又为长城县。朱梁改曰长兴。宋
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
嘉兴路,(上。)唐为嘉兴县。石晋置秀州。宋为嘉禾郡,又升嘉兴府。户
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二。领司一、县一、州
二。
录事司。(旧置厢官,元初改为兵马司。至元十四年,置录事司。)
县一
嘉兴。(上。倚郭。)
州二
海盐州,(中。)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崇德州,(中。)石晋置,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平江路,(上。)唐初为苏州,又改吴郡,又仍为苏州。宋为平江府。元至
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领
司一、县二、州四。
录事司。
县二
吴县,(上。)长洲。(上。与吴县并为倚郭。)
州四
昆山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吴江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嘉定州,(中。)本昆山县地,宋置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常州路,(上。)唐初为常州,又改晋陵郡,又复为常州,宋因之。元至元
十四年升为路。户二十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万一十一。领司一、县二、
州二。
录事司。
县二
晋陵,(中。倚郭。)武进。(中。倚郭。)
州二
宜兴州,(中。)唐义兴县。宋改义为宜。元至元十五年,升宜兴府。二十
年,仍为县。二十一年,复升为府,仍置宜兴县以隶之。元贞元年,府县俱废,
止立宜兴州。
无锡州,(中。)唐无锡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镇江路,(下。)唐润州,又改丹阳郡,又为镇海军。宋为镇江府。元至元
十三年,升为镇江路。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丹徒,(中。倚郭。)丹阳,(中。)金坛。(中。)
建德路,(上。)唐睦州,又为严州,又改新定郡。宋为建德军,又为遂安
军,后升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户一十
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万四千二百六十四。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建德,(中。倚郭。)淳安,(中。)遂安,(下。)桐庐,(中。)分水,
(中。)寿昌。(中。)
松江府,唐为苏州属邑。宋为秀州属邑。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华亭府。十五
年,改松江府,仍置华亭县以隶之。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顺钱粮数。)
领县二:
华亭,(上。倚郭。)上海。(上。本华亭县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户口繁
多,置上海县,属松江府。)
江阴州,(上。)唐初为暨州,后为江阴县,隶常州。宋为军。元至元十二
年,依旧置军,行安抚司事。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今降为江阴州。户五
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万一百七十七。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庆元。)
庆元路,(上。)唐为鄞州,又为明州,又为余姚郡。宋升庆元府。元至元
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
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二。
录事司。
县四
鄞县,(上。倚郭。)象山,(中。)慈溪,(中。)定海。(中。)
州二
奉化州,(下。)唐析鄮县地置奉化县,隶明州。元元贞元年,升为奉化
州,隶庆元。
昌国州,(下。)宋置昌国县。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州,仍置昌国县以隶之。
后止立昌国州,隶庆元。
衢州路,(上。)本太末地,唐析婺州之西境置衢州,又改信安郡,又改为
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万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万
三千六百六十。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西安,(中。倚郭。)龙游,(上。)江山,(下。)常山,(下。宋改信
安,今复旧名。)开化。(中。)
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婺州路,(上。)唐初为婺州,又改东阳郡。宋为保宁军。元至元十三年,
改婺州路。户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万七千五百四十。领司一、县
六、州一。
录事司。
县六
金华,(上。倚郭。)东阳,(上。)义乌,(上。)永康,(中。)武义,
(中。)浦江。(中。)
州一
兰溪州,(下。)本金华之西部三河戍,唐析置兰溪县,宋因之。元元贞元
年,升州。
绍兴路,(上。)唐初为越州,又改会稽郡,又仍为越州。宋为绍兴府。元
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户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
八。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
县六
山阴,(上。)会稽,(中。与山阴俱倚郭。有会稽山为南镇。)上虞,(
上。)萧山,(中。)嵊县,(上。)新昌。(中。)
州二
余姚州,(下。)唐余姚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诸暨州,(下。)宋诸暨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温州路,(上。)唐初为东嘉州,又改永嘉郡,又为温州。宋升瑞安府。元
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户一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十八。
领司一、县二、州二。
录事司。
县二
永嘉,(上。倚郭。)乐清。(下。)
州二
瑞安州,(下。)唐瑞安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平阳州,(下。)唐平阳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台州路,(上。)唐初为海州,复改台州,又改临海郡,又为德化军,宋因
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九万六千四百
一十五,口一百万三千八百三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一。
录事司。
县四
临海,(上。倚郭。)仙居,(上。)宁海,(上。)天台。(中。)
州一
黄岩州,(下。)唐为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
处州路,(上。)唐初为括州,又改缙云郡,又为处州,宋因之。元至元十
三年,立处州路总管府。户一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万三千六百九十
二。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丽水,(中。倚郭。)龙泉,(中。)松阳,(中。)遂昌,(中。)青田,
(中。)缙云,(中。)庆元。(中。)
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
宁国路,(上。)唐为宣州,又为宣城郡,又升宁国军。宋升宁国府。元至
元十四年,升宁国路总管府。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
六百九十。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旧立四厢,元至元十四年,废四厢创立。)
县六
宣城,(上。倚郭。)南陵,(中。)泾县,(中。)宁国,(中。)旌德,
(中。)太平。(中。)
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户一十五
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领司一、县五、州一。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五
歙县,(上。倚郭。)休宁,(中。)祈门,(中。)黟县,(下。)绩溪。
(中。)
州一
婺源州,(下。)本休宁县之回玉乡,唐析之置婺源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饶州路,(上。)唐改鄱阳郡,仍改饶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
路总管府。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领司一、县三、
州三。
录事司。(旧设三厢,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三
鄱阳,(上。倚郭。)德兴,(上。)安仁。(中。)
州三
余干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浮梁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乐平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集庆路,(上。)唐武德初,置扬州东南道行台尚书省。后复为蒋州,罢行
台,移扬州江都,改金陵曰白下,以其地隶润州。贞观中,更白下曰江宁。至德
中,置江宁郡。乾元中,改升州。其后杨氏有其地,改为金陵府。南唐李氏又改
为江宁府。宋平南唐,复为升州。仁宗以升王建国,升建康军。高宗改建康府,
建行都,又为沿江制置司治所。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建康路。初立行
御史台于扬州,既而徙杭州,又徙江州,又还杭州;二十三年,自杭州徙治建康。
天历二年,以文宗潜邸,改建康路为集庆路。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四十八,口一
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县三、州二。
录事司。
县三
上元,(中。倚郭。)江宁,(中。倚郭。)句容。(中。)
州二
溧水州,(中。)唐以来皆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溧阳州,(中。)唐以来并为县,元至元十六年,升为溧阳路。二十七年,
复降为县,后复升为州。
太平路,(下。)唐置南豫州。宋为太平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户
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立。)
县三
当涂,(中。倚郭。)芜湖,(中。)繁昌。(下。)
池州路,(下。)唐于秋浦县置池州,后废,以县隶宣州,未几复置。宋仍
为池州。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
六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贵池,(下。倚郭。即秋浦县,吴改为贵池。)青阳,(下。)建德,(下。)
铜陵,(下。)石埭,(中。)东流。(下。)
信州路,(上。)唐乾元以前,为衢、饶、抚、建四州之地。乾元元年,始
割衢之玉山、常山,饶之弋阳及抚、建二州之地置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
升为路。户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八。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上饶,(上。倚郭。)玉山,(中。)弋阳,(中。)贵溪,(中。)永丰。
(中。)
广德路,(下。)唐初,以绥安县置桃州,后废州,改绥安为广德县。宋为
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户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
八十。领司一、县二。
录事司。
县二
广德,(中。倚郭。)建平。(中。)
铅山州,(中。)本建、抚二州之地,山产铜铅。后唐析上饶、弋阳五乡为
铜场,继升为县,属信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九年,割上饶之乾元、永乐二乡,
弋阳之新政、善政二乡来属,升为铅山州,直隶行省。户二万六千三十五。(至
顺钱粮数。)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元年立。)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福州路,(上。)唐为闽州,后改福州,又为长乐郡,又为威武军。宋为福
建路。元至元十五年,为福州路。十八年,迁泉州行省于本州。十九年,复还泉
州。二十年,仍迁本州。二十二年,并入杭州。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
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九、州二。州领二县。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行中书省于在城十二厢分四隅,置录事司。十六年,
并其二,置东西二司。二十年,复并为一。)
县九
闽县,(中。倚郭。)侯官,(中。倚郭。)怀安,(中。)古田,(上。)
闽清,(中。)长乐,(中。)连江,(中。)罗源,(中。)永福。(中。)
州二
福清州,(下。)唐析长乐八乡置万安县,又改福唐,又改福清。元元贞元
年升为州。
福宁州,(上。)唐长溪县,元升为福宁州。领二县:
宁德,(中。)福安。(中。)
建宁路,(下。)唐初为建州,又改建安郡。宋升建宁军。元至元二十六年,
升为路。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建安,(中。)瓯宁,(中。与建安俱倚郭。)浦城,(中。)建阳,(中。)
崇安,(中。)松溪,(下。)政和。(下。)
泉州路,(上。)唐置武荣州,又改泉州。宋为平海军。元至元十四年,立
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帅府事。十五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路总管府。
十八年,迁行省于福州路。十九年,复还泉州。二十年,仍迁福州路。户八万九
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立南北二司。十六年,并为一。)
县七
晋江,(中。倚郭。)南安,(中。)惠安,(下。)同安,(下。)永春,
(下。)安溪,(下。)德化。(下。)
兴化路,(下。)宋置太平军,又改兴化军,先治兴化,后迁莆田。元至元
十四年,升兴化路。户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领司
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莆田,(中。宋置兴化军,迁治莆田。元至元十三年,割左右二厢属录事司,
县如故。)仙游,(下。)兴化。(下。军治元在此,后移于莆田,此县为属邑。)
邵武路,(下。)唐邵武县,属建州。宋置邵武军。元至元十三年,为邵武
路。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邵武,(中。倚郭。)光泽,(中。)泰宁,(中。)建宁。(中。)
延平路,(下。)五代为延平镇,王延政始以镇为镡州。南唐置剑州。宋以
利州路亦有剑州,乃称此为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升南剑路,后改延平路。户
八万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十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九。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南平,(中。倚郭。)尤溪,(中。)沙县,(中。)顺昌,(中。)将乐。
(中。)
汀州路,(下。)唐开福、抚二州山洞置州,治新罗,后改临汀郡,又仍为
汀州。宋隶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
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县六。(本路屯田二百二十五顷。)
录事司。
县六
长汀,(中。倚郭。)宁化,(中。)清流,(下。)莲城,(下。)上杭,
(下。)武平。(下。)
漳州路,(下。)唐析闽州西南境置,后改漳浦郡,又复为漳州。宋因之。
元至元十六年,升漳州路。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万一千三百六。领司
一、县五。(本路屯田二百五十顷。)
录事司。
县五
龙溪,(下。倚郭。)漳浦,(下。)龙岩,(下。)长泰,(下。)南靖。
(下。本南胜,改今名。)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一十八、州九,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八。(本省马
站八十五处,水站六十九处。)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龙兴路,(上。)唐初为洪州,又为豫章郡,又仍为洪州。宋升隆兴府。元
至元十二年,设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仍领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
安、分宁、武宁八县,置录事司。十四年,改元帅府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为总
管府,立行中书省。十五年,立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移省于赣州。十六年,
复还隆兴。十七年,并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复立,罢宣慰司,隶皇
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兴府为龙兴。二十三年,丰城县升富州,武宁县置宁州,
领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五年,以分宁县置宁州,武宁县隶龙兴路。户三十七万
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数。)
领司一、县六、州二。
录事司。(宋以南昌、新建二县分置九厢。元至元十三年,废城内六厢,置
录事司。)
县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录事司所领城外二厢、东南两关来属。)
新建,(上。倚郭。)进贤,(中。)奉新,(中。)靖安,(中。)武宁。(
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县为倚郭。大德五年,于分宁县置宁州,武宁直隶
本路。)
州二
富州,(上。)本富城县,又曰丰城。唐自丰水之西徙治章水东,即今治所。
宋属隆兴府。元至元十九年,隶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为富州。
宁州,(中。)唐分宁县。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武
宁为倚郭县。大德八年,割武宁直隶本路,遂徙州治于分宁。
吉安路,(上。)唐为吉州,又为庐陵郡。宋升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
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
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
五。领司一、县五、州四。(大德二年,吉、赣立屯田。)
录事司。
县五
庐陵,(上。倚郭。)永丰,(上。)万安,(中。)龙泉,(中。)永宁。
(下。至顺间,分永新州立。)
州四
吉水州,(中。)旧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安福州,(中。)唐初以县置颍州,后废,复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太和州,(下。)唐初置南平州,后废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永新州,(下。)唐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瑞州路,(上。)唐改建成县曰高安,即其地置靖州,又改筠州。宋为高安
郡,又改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领一司、三县。元贞元年,升新昌县
为州。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领司一、县二、州
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始立。)
县二
高安,(上。倚郭。)上高。(中。)
州一
新昌州,(下。)唐为建成县,属靖州,后省入高安。宋割高安、上高二县
地,升盐步镇为新昌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袁州路,(上。)唐为袁州,又为宜春郡。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
年,改总管府,领四县,设录事司,隶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隶江西行省。
元贞元年,萍乡县升州。户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
五。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三
宜春,(上。倚郭。)分宜,(上。)万载。(中。)
州一
萍乡州,(中。)本为县。元贞元年升州。
临江路,(上。)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为清江
县,属洪州,后又属筠州。宋即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
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州。
户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领司一、县一、州二。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三年,设兵马司。十五年,改录事司。)
县一
清江。(上。宋即县治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路,而县为倚郭。)
州二
新淦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新喻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
抚州路,(上。)唐初为抚州,又为临川郡,又仍为抚州。元至元十二年,
复为抚州。十四年,升抚州路总管府。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
二千二百七十五。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废宋三厢立。)
县五
临川,(上。)崇仁,(上。)金溪,(上。)宜黄,(中。)乐安。(中。)
江州路,(下。)唐初为江州,又改浔阳郡,又仍为江州。宋为定江军。元
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
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
六年,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
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元至元十二年,设兵马司。十四年,置录事司。)
县五
德化,(中。唐浔阳县。)瑞昌,(中。)彭泽,(中。)湖口,(中。)
德安。(中。)
南康路,(下。)唐属江州。宋置南康军,治星子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南
康路,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割属江西,领一司、三县。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
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领司一、县二、州一。
录事司。
县二
星子,(下。南康治所。)都昌。(上。)
州一
建昌州,(下。)唐初置南昌州,后废,属洪州。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
升州。
赣州路,(上。)唐初为虔州,又为南康郡,又仍为虔州。宋改赣州。元至
元十四年,升赣州路总管府。十五年,设录事司,领一司、十县,隶江西省。二
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安远入会昌。大德元年,宁都、会昌二县升州,割瑞金
隶会昌。至大三年,复置龙南、安远二县,属宁都。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
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五百一
十余顷。)
录事司。
县五
赣县,(上。州治所。)兴国,(中。)信丰,(下。)雩都,(下。)石
城。(下。)
州二
宁都州,(下。)唐为县。元大德元年,升宁都州。领二县:
龙南,(下。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信丰县。至大三年复置。)安远。(下。
至元二十四年,省入会昌县。至大三年复置。)
会昌州,(下。)本雩都地。唐属虔州。宋升县之九州镇为会昌县,复升为
军。元大德元年,升会昌州。领一县:
瑞金。(下。旧属虔州,大德元年来属。)
建昌路,(下。)本南城县,属抚州。南唐升建武军。宋升建昌军。元至元
十四年,改建昌路总管府,割南城置录事司。十九年,南丰县升州,直隶行省。
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立。)
县三
南城,(中。)新城,(中。)广昌。(中。)
南安路,(下。)唐升大庾镇为县,属虔州。宋以县置南安军。元至元十四
年,改南安路总管府。十五年,割大庾县在城四坊,设录事司。十六年,废录事
司。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领县三:
大庾,(中。倚郭。)南康,(中。)上犹。(下。南唐为上犹。宋改南安。
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后复为上犹。)
南丰州,(下。)唐为南丰县,隶抚州。宋改隶建昌军。元至元十九年,升
为州,直隶行省。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广州路,(上。)唐以广州为岭南五府节度五管经略使治所,又改南海郡,
又仍为广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后又叛。十五年克之,立广东道
宣慰司,立总管府并录事司。元领八县,而怀集一县割属贺州。户一十七万二百
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县在城
民户隶之。)
县七
南海,(中。)番禺,(下。与南海俱倚郭。)东筦,(中。)增城,(中。)
香山,(下。)新会,(下。)清远。(下。)
韶州路,(下。)唐初为番州,又更名东衡州,又改韶州,又为始兴郡,又
仍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内附,未几广人叛,十五年始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
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司一、县四。
录事司。
县四
曲江,(中。元初分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属录事司。)乐昌,(下。)
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罗郡,又复为惠州。元至元十
六年,改惠州路总管府。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归善,(下。倚郭。)博罗,(下。)海丰,(下。)河源。(下。)
南雄路,(下。)本始兴县。唐初属韶州。五代刘氏割韶之浈昌、始兴二县
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总管府。户一
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本浈昌,宋改今名。)始兴。(下。)
潮州路,(下。)唐初为潮州,又改潮阳郡,又复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归
附。十六年,改为总管府,以孟招讨镇守,未几移镇漳州,土豪各据其地。二十
一年,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来招谕。二十三年,复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副
使兼广东道宣慰使以镇之,始定。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
十。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县三
海阳,(下。倚郭。)潮阳,(下。)揭阳。(下。)
德庆路,(下。)唐初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晋康郡。宋升德庆府。元
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既取广州,而德庆未下。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取之,
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立德庆路总管府,后仍属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
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泷水。(下。)
肇庆路,(下。)唐初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为端州。宋升肇庆府。元
至元十三年,徇广东,惟肇庆未附。十六年,广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隶广西。
十七年,改为下路总管府,仍属广东。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
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四会。(中。)
英德州,(下。)唐洭州。五代南汉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
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大德四年,复为路。(
本州素为寇盗渊薮。大德四年,达鲁花赤脱欢察儿此岁招降群盗至二千余户,遂
升英德为路,命脱欢察儿为达鲁花赤兼万户以镇之。)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
县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唐为程乡县,属潮州。五代南汉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
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
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
南恩州,(下。)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
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
领县二:
阳江,(下。)阳春。(下。)
封州,(下。)唐改为临封郡,后复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明年,广
人叛,广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
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川,(下。)开建。(下。)
新州,(下。)唐改为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
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
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本桂阳县,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升
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元隶湖南道宣慰
司,后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唐属连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来属。)
连州,(下。)唐改连山郡,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
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
为散州,隶广东道。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唐改为海丰郡,仍改循州。宋为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
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兴宁,(下。)长乐。(下。)
0
猜你喜欢:
- 《世说新语》 1.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着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2
- 《清史稿》 ◎选举七 △捐纳 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其始固以蒐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中叶而后,名器不尊,登进
- 《初刻拍案惊奇》 诗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
- 《清史稿》 ◎地理一 有清崛起东方,历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经营,奄有东土,首定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於是旧藩札萨克二十五部
- 《新唐书》 ◎二李马路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
- 《说唐全传》 却说山东唐璧以楚德为元帅,统兵五万先到,小军飞报入营,刘黑闼接进营中;见过了礼,刘黑闼道:"有劳王爷兴兵来助,若灭唐家,愿与王
- 《苏轼集》 ◎内制赦文三首 【明堂赦文(元祐元年九月六日)】 门下。圣人之德,无以加孝;帝王之典,莫大承天。朕以眇眇之身,茕茕在疚。
- 《黄帝内经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
- 《白鲸》 斯塔布那只花了很大的代价才换来的鲸,被及时拖到"裴廓德号"的船侧,在那里,先前已经
- 《世说新语》 1.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菜根谭》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
- 《清史稿》 ◎藩部二 ○敖汉 柰曼 巴林 紥噜特 阿噜科尔沁 翁牛特 克什克腾 喀尔喀左翼 乌珠穆沁 浩齐特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正史类二 △《南史》·八十卷(内府刊本) 唐李延寿撰。延寿事迹附载《新唐书·令狐德棻传》。延寿承其父大师之志,为《北史
- 《三国演义》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魏兵苦雨,不能屯紥,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丞相如何不追?”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
- 《旧唐书》 ◎良吏下 ○裴怀古 张知謇(兄知玄 知晦 弟知泰 知默) 杨元琰 倪若水李浚 阳峤 宋庆礼 姜师度 强循(
- 《历代兵制》〈东汉〉 光武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始于黎阳立营,领骑常千人,以谒者监之,号黎阳兵,而京师南北军如故。北军并胡骑、虎贲二
- 《旧唐书》 ○王翃(兄翊) 郗士美 李鄘(子柱 柱子磎)辛秘 马摠 韦弘景 王彦威 王翃,太原晋阳人也。兄翊,乾元中累官至京兆
- 《旧唐书》 ○裴寂 刘文静(弟文起 文静子树义 树艺 李孟尝 刘世龙 赵文恪张平高 李思行 李高迁 许世绪 刘师立 钱九陇
- 《战国策》 ○谓秦王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
- 《陶渊明集》 ○形影神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评论
发表评论
-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 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墨子《墨子·04章 法仪》
-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 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管仲《管子·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