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史部>> 战国策:卷六 秦四

卷六 秦四

《战国策》 作者:刘向

○秦取楚汉中
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
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
且去楚,楚能应而共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
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去,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
之,必不救也。三国疾攻楚,楚必走秦以急,秦愈不敢出。则是我离秦而攻楚也,
兵必有功。”薛公曰:“善。”
遂发重使之楚,楚之应之果劝。于是三国并力攻楚,楚果告急于秦,秦遂不
敢出兵,大臣有功。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韩春谓秦王曰:“何不取为妻,以齐、秦劫魏,则上党
秦之有也。齐、秦合而立负刍,负刍立,其母在秦,则魏,秦之县也。已,呡
欲以齐、秦劫魏而困薛公,佐欲定其弟,臣请为王因呡与佐也。魏惧而复之,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秦。齐女入魏而怨薛公,终以齐奉事王矣。”
○三国攻秦入函谷
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
对曰:“割河东大费也,免于国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问
焉?”
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
“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
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
讲。’此又不讲之悔也。”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
寡人决讲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秦昭王谓左右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日韩、魏孰与始强?”对曰:“弗如也。”王曰:
“今之如耳、魏齐孰与孟尝、芒卯之贤?”对曰:“弗如也。”王曰:“以孟尝、
芒卯之贤,帅强韩、魏之兵以伐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帅弱
韩、魏以攻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
中期推琴对曰。”三之料天下过矣。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
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沉者三板耳。智伯出行
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
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
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之强,不能过智伯,
韩、魏虽弱,尚贤在晋阳之下也。此乃方其用肘足时也,愿王之勿易也。”
○楚魏战于陉山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
赂于魏,魏不与。
营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
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
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绝其
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
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楚使者景鲤在秦
楚使者景鲤在秦,从秦王与魏王遇于境。楚怒。秦合周最为楚王曰:“魏请
无与楚遇,而合于秦,是以鲤与之遇也。弊邑之于与遇善之,故齐不合也。”楚
王因不罪景鲤,而德周、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
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
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之来使也,闻
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
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
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秦王欲见顿弱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
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
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
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
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
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秦王曰:“山东之建国可兼与?”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
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魏从,而
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
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即王虽
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
于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必从,顿子之说也。
○顷襄王二十年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
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
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
说。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
有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王之身,三世而
不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三使盛桥守事于韩,成桥以北入燕。是王不用
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
河内,拔燕、酸枣、虚、桃人,楚、燕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申息
众二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首垣,以临仁、平兵,小黄、济阳婴城,而魏氏
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属之燕,断齐、秦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
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使
无复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材兵甲之强,壹毁魏
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
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
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
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毁也,
而忘毁楚之强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诗》云大武‘远宅不涉。’从此观之,
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
“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
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
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涂隳,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
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
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
乎?
“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
忧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王若不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阳
右壤。随阳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
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应悉起应王;秦、楚之构
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
南面,泗北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独攻,王破楚于以肥韩、
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齐南以泗为境,东负海,北倚河,
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若
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而注地于楚,诎令韩、魏
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临以韩韩必授
首。王襟以山东之险,带以河曲之利,韩必为关中之候。若是王以十成郑,梁氏
寒心,许、鄢陵婴城,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候矣。王一善楚,而
‘关内’二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任两海,要
绝天下也。是燕、赵无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持齐、楚,此四
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或为六国说秦王
或为六国说秦王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
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
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国,千乘之宋也。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
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
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不令朝行。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
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齐太公闻之,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国
家大危。梁王身抱质执璧,请为陈侯臣,天下乃释梁。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
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燕
人闻之,至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败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
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齐释。于是夫积薄而为厚,
聚少而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侧纣之间。臣岂以郢威王为政衰谋乱以至于此哉?!
郢为强,临天下诸侯,故天下乐伐之也。”
上一篇:卷五 秦三
下一篇:卷七 秦五
目录:战国策

猜你喜欢:

  • 《宋史》 ◎刑法二 律令者,有司之所守也。太祖以来,其所自断,则轻重取舍,有法外之意焉。然其末流之弊,专用己私以乱祖宗之成宪者多矣。
  • 《晋书》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之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 《陈书》 ◎沈君理 王玚 陆缮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 《幻灭》    十月初,吕西安正在卯足精神修改作品,把剩下的钱买了一些木柴,生活成了问题.达尼埃不屈不挠地熬着穷苦,只
  • 《初刻拍案惊奇》 诗曰:每说婚姻是宿缘,定经月老把绳牵。 非徒配偶难差错,时日犹然不后先。 话说婚姻事皆系前定,从来说月下老赤
  • 《鶡冠子》武灵王问庞焕曰:「寡人闻飞语流传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愿闻其解。」庞焕曰:「工者贵无与争,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
  • 《旧唐书》 ◎宣宗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
  • 《元史》 ○李德辉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指德辉谓其家人曰:“吾为吏,治狱不任苛刻,人蒙吾力者众,天或报之,是儿其
  • 《欧阳修集》 【与晏元献公〈同叔〉二通】 △一〈庆历七年〉 某启。孟春犹寒,伏惟判府相公尊体动止万福。前急足自府还,伏蒙赐书为报。且承
  • 《元史》 ◎舆服三 ○仪卫 殿上执事 挈壶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学士帽,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漏刻直御榻南。 司
  • 《清史稿》 ○李续宾(丁锐义 曾国华) 李续宜 王珍(弟开化) 刘腾鸿(弟腾鹤) 蒋益澧 李续宾,字迪庵,湖南湘乡人。诸生,膂力
  • 《新唐书》 ◎十一宗诸子 玄宗三十子:刘华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赵丽妃生瑛,元献皇后生肃宗皇帝,钱妃生琰,皇甫德仪生瑶,刘才人生琚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十八 △《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刘辰翁撰。辰翁字会孟,庐陵人。须溪其所居地名也。少补太学生。景定壬戌,
  • 《荀子》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 《南史》 ○王镇恶 朱龄石(弟超石) 毛修之(孙惠素) 傅弘之 朱修之 王玄谟(子瞻 从弟玄象 玄载 玄邈) 王镇恶,北
  • 《文心雕龙》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
  • 《墨子》 ○大取第四十四 天之爱人也,薄于圣人之爱人也。其利人也,厚于圣人之利人也。大人之爱小人也,薄于小人之爱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于
  • 《柳宗元集》 ○祭杨凭詹事文(凭,字虚受,一字嗣仁。弘农人。公娶杨凝女,为凭从子婿。据杨氏志,父礼部郎中凝,则子厚凝婿也。然杨凝墓碣曰:若宗元者,
  • 《明史》 ○李时勉 陈敬宗 刘铉(萨琦 )邢让(李绍)林瀚(子庭 庭机 孙燫 烃) 谢铎 鲁铎(赵永) 李时勉,名懋,以
  • 《隋书》 ◎李德林子百药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祖寿,湖州户曹从事。父敬族,历太学博士、镇远将军。魏孝静帝时,命当世通人正定文籍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