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求谏第四(凡十一章)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
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
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
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
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
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
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
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
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
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
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
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
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
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
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
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
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
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
意,辄相责怒。”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
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
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
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
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
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
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
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
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
甚以为慰。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
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於斯矣。若
能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
嘉言,用沃朕怀,一何可道!”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閒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
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
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
言!”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徵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徵对曰:“陛
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
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
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
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
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
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
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於是乃见。
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
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
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
者十有馀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
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
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
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
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
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
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
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
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
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
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
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
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
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
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
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
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
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
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
意,辄相责怒。”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
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
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
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
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
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
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
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
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
甚以为慰。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
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於斯矣。若
能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
嘉言,用沃朕怀,一何可道!”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閒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
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
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
言!”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徵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徵对曰:“陛
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
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
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
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
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
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
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於是乃见。
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
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
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
者十有馀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
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
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0
猜你喜欢:
- 《旧唐书》 ○潘孟阳 李翛 王遂 曹华 韦绶 郑权 卢士玫 韩全义 高霞寓 高瑀 崔戎 陆亘 张正甫(子毅夫 毅夫子祎
- 《宋史》 ○吕大防(兄大忠 弟大钧 大临) 刘挚 苏颂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祖通,太常博士。父贲,比部郎中。通葬京兆蓝田
- 《上尉的女儿》 亲爱的萨辛卡: 你一定很惊奇,我已经回乡了.我这就赶忙开诚布公向你
- 《周书》 ◎赵贵 独孤信 侯莫陈崇(弟琼 凯)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也。曾祖达,魏库部尚书、临晋子。祖仁,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
- 《三国演义》 却说袁尚自斩史涣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与曹军前队相迎。张辽当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
- 《忏悔录》 一 "主,我是你的仆人,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婢
- 《三国演义》 却说姜维正走,遇着司马师引兵拦截。原来姜维取雍州之时,郭淮飞报入朝,魏主与司马懿商议停当,懿遣长子司马师引兵五万,前来雍州助战;师听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总义类 汉代经师如韩婴治《诗》兼治《易》者,其训故皆各自为书。宣帝时,始有《石渠五经杂义》十八篇。《汉志》无类可隶,遂杂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学类三 △《广韵》·五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世行《广韵》凡二本,一为宋陈彭年、邱雍等所重修,一为此本。前有
- 《旧五代史》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远祖没诺干,唐至德中,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号王五哥,其后子孙以王为氏。四代祖廷凑
- 《包法利夫人》 她一边走,一边寻思:"我怎么说呢?从哪里开始?"她认出了小树丛,白杨树,山坡上的黄
- 《明史》 ◎兵四 ○清理军伍 训练 赏功 火器 车船 马政 明初,垛集令行,民出一丁为军,卫所无缺伍,且有羡丁。未几,大
- 《儒林外史》 话说老和尚听了老妇人这一番话,跪在地下哀告。
- 《清史稿》 ○姜希辙 余缙 德格勒 陈紫芝(笪重光) 任弘嘉 高层云 沈恺曾龚翔麟 高遐昌 姜希辙,字二滨,浙江会稽人。明崇
- 《楚辞》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
- 《宋史》 ◎儒林四 ○刘子翚 吕祖谦 蔡元定(子沉) 陆九龄(兄九韶)陆九渊 薛季宣陈傅良 叶适 戴溪 蔡幼学 杨泰之
- 《水浒传》 词曰: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 《清史稿》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
- 《明史》 ◎太祖三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诸
- 《格列佛游记》 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作者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作者表示愿为皇帝
评论
发表评论
-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贺双卿《凤凰台上忆 * ·寸寸微云》
-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四四则》
-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周兴嗣《千字文·全文》
-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陈继儒《小窗幽记·集灵篇》
- 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