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风论篇第四十二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
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
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
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
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
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
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
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
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
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
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
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
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
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
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
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
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
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
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
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
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多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
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
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
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
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墯,发咳呕汁,上为
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
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
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
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
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
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
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
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
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
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
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
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
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
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
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
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
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
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相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
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
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
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
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
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
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
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
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
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qian6*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
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
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
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
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
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为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
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
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
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
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
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
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
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
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
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
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
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
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
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
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
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
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
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
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
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
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
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
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
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
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
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
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
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
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
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
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
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多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
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
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
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
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墯,发咳呕汁,上为
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
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
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
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
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
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
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
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
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
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
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
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
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
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
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
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
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
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相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
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
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
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
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
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
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
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
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
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qian6*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
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
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
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
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
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为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
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
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
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
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
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
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
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
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
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
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
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0
猜你喜欢: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易战》为题,旨在阐述进攻目标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从易者始”,即拣弱者先打的重要作战原则。它认为,对于屯备数处且有强弱众寡之分
- 《国语》 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将底
- 《新唐书》 ◎狄郝朱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
- 《林泉高致》 《早春晚烟》,骄阳初蒸,晨光欲动,晓山如翠,晓烟交碧,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变态不定,飘飖缭绕于丛林溪谷之间,曾莫知其涯际也。
- 《二刻拍案惊奇》 诗云: 自古成仙必有缘,仙缘不到总徒然。世间多少痴心者,日对丹炉取药煎。 话说昔日有一个老翁极好奉道,见有方外人经过,必
- 《清史稿》 ○徐树铭 薛允升 宗室延煦(子会章) 汪鸣銮(长麟) 周家楣 周德润 胡燏棻 张荫桓 徐树铭,字寿蘅,湖南长沙人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礼类二 △《仪礼注疏》·十七卷(内府藏本)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出残阙之馀,汉代所传,凡有三本。一曰戴德本,
- 《说唐全传》 诗曰: 梦魂追杀姓苏人,渺渺茫茫一路寻; 意马心猿忽见面,青龙 * 斗输赢. 闲话少讲,再言阎君天子发落已毕,抬头见了仁贵,说声
- 《高龙巴》 其实,高龙巴在奥索出发后,就从她的耳目那里得到消息,巴里奇尼兄弟正控制着战场,从此刻开始,她焦急万分,
- 《宋史》 ○宗室世系二十 (表略)
- 《说唐全传》 当下罗成被乱箭射死在淤泥河内,就像个柴把子一般,一点灵魂,竟往山东来见妻子.是夜罗夫人抱着三岁孩子罗通,睡在床上,时交三更,看见罗成满身
- 《元史》 ◎叛臣 李鋋,小字松寿,濰州人,李全子也。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
- 《清史稿》 ○袁甲三(子保恒) 毛昶熙 袁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三十年,迁御史、给
- 《晋书》 ◎应詹 甘卓 邓骞 卞壸(从父兄敦 刘超 钟雅)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
- 《黄庭外景经》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骨。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
- 《旧五代史》 ◎宗室 (案:《晋宗室列传》,《永乐大典》仅存四篇,余多残阙。) 广王敬威,字奉信,高祖之从父弟也。父万诠,赠太尉,追封
- 《新唐书》 ◎选举志上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
- 《悲惨世界》 $$$$一 吸墨纸,泄密纸 一个城市的痉挛和灵魂的惊骇比较起来,算
- 《史记》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
- 《黄帝内经素问》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
评论
发表评论
-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子思《中庸·第二十六章》
-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徐祯卿《在武昌作》
-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六十则》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