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章 忘战
《百战奇略》 作者:明·刘基(刘伯温)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①,无以捍 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 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②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 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③几危,旧物④几失。吁,战岂可 忘乎哉!⑤
【译文】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 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 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将 无法在战争突然到来之时卫国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 服边远部族百姓,时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制度,以此表明 国家时刻不忘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育全民经常习兵练武,搞好军政训练。诚如兵法 所说:“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警惕 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放牧战马,罢除将领,削减军队的问题,致使国家不知加强战 备,人民不懂怎样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于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文官不堪充当 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堪充当武士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 唉!战备难道可以忘掉吗?
【解析】本篇以《忘战》为题,从“忘战必危”的恶果出发,着重阐述和平时期加强战备的必要 性。它认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是古代圣贤留给后人的最为深刻的教诲和告诫。
尽管天下太平无事,也不可以废弃武备;如果废弃武备,那么一旦外敌入侵,就无法抗击敌 人,有效地保卫国家。为此,它主张,执国柄者应当“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把“讲 武”、“习兵”作为制度坚持下去,切实加强战备教育,认真搞好军事训练。人类社会的发 展进程告诉我们,战争,作为历史的范畴,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 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私有制 和剥削阶级,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战争的危险性就依然存在。那种所谓 “无敌国外患”的论调,在今天的社会中,乃是一种瓦解人们斗志的麻醉剂。本篇所强调的 居安思危、不忘战备的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安禄山、史思明武装叛乱的发生,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 是,以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者长期忽视战备,乃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和长期为害的一个重 要原因。唐玄宗李隆基,本是唐代中期一个较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即位初期,他任用姚崇、 宋璟等贤臣为相,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出现了史称“开元之治”的和平 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从而把唐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到了李隆基统 治后期,他却一反常态地“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 (见《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过着“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见《新唐书·玄宗本 纪》)的极端腐化生活,军政大权相继为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所操纵,致使朝政日非, 军备废弛。这就给身兼三镇节度使而“阴有逆谋”(见《旧唐书·安禄山传》)已久的安禄 山和史思明等人,发动旨在夺取唐朝政权的大规模武装叛乱,造成了可乘之隙。天宝十四载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和史思明纠集兵力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于范阳镇(治 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发动叛乱后,不到半年时间,相继攻占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黄河以北 广大地区沦于叛军rou6*躏之下。其后,唐王朝虽在人民广泛支持下,经过七年之久的艰苦曲折斗争,终于将此叛乱平息,但是,战乱却给社会经济以极大破坏,国家元气大伤,中央集权 削弱,自此唐王朝急剧走向衰落和藩镇割据的分裂混乱局面。
如果说隋王朝是灭亡于隋炀帝 的“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见前《好战》篇),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讲,唐王 朝的衰败则始于唐玄宗后期的“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所以,牢记 “好战必亡”和“忘战必危”这些古代著名遗训,乃是一切执掌国家大权者不可丝毫忽视的 神圣责任。
【注释】①弗庭:谓不归顺朝廷。这里指与我不友好,处于敌对状态的邻国。弗,不;庭,通 “廷”,指朝廷。
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但“安”、“危”,马本及各本 皆作“平”、“倾”,今据原书校改。
③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④旧物:指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猜你喜欢:
- 《复活》 枢密官们在议事室里刚围桌坐下,沃尔夫就滔滔不绝地说出必须撤销本案原判的种种理由.  
- 《辽史》 ○耶律韩八 耶律唐古 萧术哲(药师奴) 耶律玦 耶律仆里笃 耶律韩八,字嘲隐,倜傥有大志,北院详稳古之五世孙。太平中,
- 《穆天子传》 ○古文 庚辰,至于滔水。浊繇氏之所食〔《山海经》曰“有川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亦此类〕。 辛巳,天子东征。 癸未,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类存目二 △《书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编於《经》义罕所考定,
- 《宋史》 ○曹利用(孙继邺附) 张耆(子希一等) 杨崇勋 夏守恩(弟守赟 子随)狄青(张玉 孙节附) 郭逵 曹利用,字用之,
- 《梁书》 ◎裴子野 顾协 徐摛 鲍泉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
- 《苏轼集》 ◎赋十七首 【延和殿奏新赋(成德之老来奏新乐)】 皇帝践阼之三载也,治道旁达,王功告成。御延和之高拱,奏元祐之新声。翕然
- 《楚辞》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 《白鲸》 斯塔布是二副.他是科德角人;因此,按照当地的习惯,人家都管他叫科德角佬.这个无忧无虑的人,既不畏葸,也
- 《吕氏春秋》 ○孟秋 一曰: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
- 《朱子语类》 ◎训门人八杂训诸门人者为此卷。 因说林择之,曰:"此人晓事,非其他学者之比。"徐又曰:"到他己分,事事却暗。"〔文蔚〕 先生问尧
- 《宋史》 ◎宦者四 ○邵成章 蓝珪(康履附) 冯益 张去为 陈源 甘昪 王德谦 关礼董宋臣 邵成章,钦宗朝内侍也。帝
- 《白痴》 这天早晨一开始,公爵就有一种沉重的预感;他所以有这种预感,也可以用他的病情来解释,但是他莫名其妙地闷闷
- 《红与黑》 多少喧嚣,多少为利奔波的忙 人!在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头脑里,&nb
- 《宋史》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
- 《历代兵制》〈两晋〉 晋自文王建国,阴谋倾魏,置二卫(中卫、后卫)、三部司马(前驱、由基、强弩),以中领军领之。武帝代魏,遂分左右各一将军(左
- 《隋书》 ◎炀帝上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 * 所钟爱。在周,以
- 《声律启蒙》 ○一先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
- 《清史稿》 ◎地理一 有清崛起东方,历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经营,奄有东土,首定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於是旧藩札萨克二十五部
- 《邦斯舅舅》 茜博太太被封丹娜太太那一大卦的预言吓毁了,她在心底暗发誓,一定要来软的,用纯粹为道义性的卑鄙手段,最终
评论
-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五三则》
-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吴兢《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班固《汉书·传·东方朔传》
-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戴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佚名《尚书·周书·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