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而无求,求之无功
《菜根谭》 作者:明·洪应明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 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不应有让别人赞美的念头;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计较自 己对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 文钱的功效。
【注解】 斗粟:斗是量器的名,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兑称,凡未去壳的壳粮都叫粟。 万钟:钟是古时量器名。万钟形容多。 百镒:古时重量名,二十四两为一镒。
【评语】 人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并以之为乐就上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施恩惠于人而不求回报,而是“为善不欲人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 诚。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 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果报,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 的可能木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所以,施之无所求,有所求反而会 没有功效。
0
猜你喜欢:
- 《当代英雄》 我是坐驿车离梯弗里斯(梯弗里斯,即今天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里斯的旧称.)的.那辆车上的全部行李,仅是一口
- 《山海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术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
- 《晋书》 ◎慕容俊 慕容俊,字宣英,皝之第二子也。初,廆常言:“吾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既而生俊,廆曰:“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
- 《盐铁论》 ◎申韩第五十六 御史曰:“待周公而为相,则世无列国。待孔子而后学,则世无儒、墨。夫衣小缺,祭裂可以补,而必待全
- 《包法利夫人》 罗多夫六个星期过去了还没有来.一天晚上,他到底出现了. 展览会过后
- 《后汉书》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
- 《明史》 ○万士和 王之诰( 刘一儒) 吴百朋 刘应节(徐栻) 王遴 毕锵舒化 李世达 曾同享(弟乾亨)辛自修 温纯 赵世
- 《白痴》 陪同将军前来的年轻人,约莫二十八.九岁,高高的个儿,匀称的体格,脸也长得很英俊.很聪明,一双黑黑的大眼
- 《三国演义》 却说徐晃引军渡汉水,王平苦谏不听,渡过汉水紥营。黄忠、赵云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玄德应允。二人引兵而行。忠谓云曰:“
- 《元史》 ○贺仁杰 贺仁杰,字宽甫,其先河东隰州人,祖种德徒关中,遂为京兆鄠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关中兵后积尸满野,贲买
- 《国语》 臼季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
- 《菜根谭》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
- 《欧阳修集》 ◎表状札子二十五首 【谏院谢赐章服表〈庆历三年九月〉】 臣某等今月日准阁门告报,奉圣旨,来日改赐章服者。臣等寻以列状,具
- 《明史》 ○蹇义 夏原吉(俞士吉 李文郁 邹师颜)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
- 《元史》 ◎百官五 储政院,秩正二品。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备左右辅翼皇太子之任,置左、右詹事各一员,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员,吏属六
- 《墨子》 ○非乐中第三十三 (阙) ○非乐下第三十四 (阙) ○非命上第三十五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
- 《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
- 《旧唐书》 ○刘晏 第五琦 班宏 王绍 李巽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
- 《清史稿》 ○阿桂子(阿迪斯 阿必达) 阿桂,字广庭,章佳氏。初为满洲正蓝旗人,以阿桂平回部驻伊犁治事有劳,改隶正白旗。父大学士阿克敦,
- 《韩非子》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
评论
发表评论
-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 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来俊臣《罗织经·控权卷第四》
-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汪遵《杨柳》
-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