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朱子语类》 作者:宋·黎靖德编
◎论民
建宁迎神。先生曰:"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今人心都喎邪了,所以如此。泉州一富室,舍财造庙,举室乘舟往庙所致祭落成,中流舟溺,无一人免者。民心不得其正,眼前利害犹晓不得,况欲晓之以义理哉!"〔必大〕(人杰录略。教民。)
今欲行古制,欲法三代,煞隔霄壤。今说为民减放,几时放得到他元肌肤处!且如转运使每年发十万贯,若大段轻减,减至五万贯,可谓大恩。然未减放那五万贯,尚是无名额外钱。须一切从民正赋,凡所增名色,一齐除尽,民方始得脱净,这里方可以议行古制。如今民生日困,头只管重,更起不得。为人君,为人臣,又不以为急,又不相知,如何得好!这须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费,卧薪尝胆,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图求,一起而更新之,方始得。某在行在不久,若在彼稍久,须更见得事体可畏处。不知名园丽圃,其费几何?日费几何?下面头会箕敛以供上之求。又有上不在天子,下不在民,只在中间白乾消没者何限!因言赋重民困,曰:"此去更须重在!"〔贺孙〕(取民。)
程正思言,当今守令取民之弊,渠能言其弊,毕竟无策。就使台官果用其言而陈於上前,虽戒敕州县,不过虚文而已。先生云:"今天下事只碍个失人情,便都使不得。盖事理只有一个是非,今朝廷之上,不敢辨别是非。如宰相固不欲逆上意,上亦不欲忤宰相意。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人杰〕
今上下匮乏,势须先正经界。赋入既正,总见数目,量入为出,罢去冗费,而悉除无名之赋,方能救百姓於汤火中。若不认百姓是自家百姓,便不恤。〔必大〕
荀悦云,田制须是大乱之后,方可定。〔扬〕
今之赋,轻处更不可重。只重处减似那轻处,可矣。〔淳〕
今世产赋百弊。砧基簿,只是人户私本;在官中本,天下更无一处有。税赋本末,更无可稽寻处。〔义刚〕
朋友言,某官失了税簿。先生曰:"此岂可失了!此是根本。无这个后,如何稽考?所以周官建官,便皆要那史。所谓史,便是掌管那簿底。"〔义刚〕
福建赋税犹易辨,浙中全是白撰,横敛无数,民甚不聊生,丁钱至有三千五百者。人便由此多去计会中使,作宫中名字以免税。向见辛幼安说,粪船亦插德寿宫旗子。某初不信,后提举浙东,亲见如此。尝有人充保正,来论某当催秋税,某人当催夏税。某初以为催税只一般,何争秋夏?问之,乃知秋税苗产有定色,易催;夏税是和买绢,最为重苦。盖始者一疋,官先支得六百钱;后来变得令人先纳绢,后请钱,已自费力了;后又无钱可请,只得白纳绢;今又不纳绢,只令纳价钱,钱数又重。催不到者,保正出之,一番当役,则为之困矣。故浙中不如福建,浙西又不如浙东,江东又不如江西。越近都处,越不好。〔淳〕(义刚同。)
浩曰:"江浙税重。昨日来,路问村人,见得此间只成十一之税。"曰:"尝见前辈说,闽中真是乐国。某初只在山间,不知外处事,及到浙东,然后知吾乡果是乐地。今只汀州全做不得,彼处屡经寇窃,逃亡者多。遗下产业,好者上户占去,不好者勒邻至耕佃。邻至无力,又逃亡。所有田业或抛荒,或隐没,都无归著。又,官科盐於民,岁岁增添,此外有名目科敛不一,官艰於催科,民苦於重敛,更无措手足处。守倅只利俸厚,得俸便了,更不恤大体,须是得监司与理会。亦近说与应仓了,不知如何。"浩云:"要好,得监司去地头置局,与理会一番,直是见底方可住。"先生击节曰:"此是至切之论!某之见正是如此。"浩。
黄仁卿将宰乐安,论及均税钱,曰:"今说道'税不出乡'。要之,税有轻重,如何不出乡得?若教税不出州时,庶说稍均得。"先生曰:"'税不出乡',只是古人一时间寻得这说,去防那一时之弊。而今耳里闻得,却把做个大说话。但只均税钱,也未尽,须是更均税物方得。且如福州纳税,一钱可以当这里十钱,而今便须是更均那税物。"又曰:"往在漳州,见有退税者,不是一发退了;谓如春退了税后,秋又要退苗,却不知别郡如何。然毕竟是名目多后,恁地。据某说时,只教有田底便纳米,有地底便纳绢,只作两钞;官司亦只作一仓一场。如此,百姓与官司皆无许多劳攘。"又曰:"三十年一番经界方好。"又曰:"元稹均田图惜乎不见!今将他传来考,只有两疏,却无那图。然周世宗一见而喜之,便欲行,想见那图大段好。尝见陆宣公奏议后面说那口分世业,其纤悉毕尽,古人直是恁地用心!今人若见均田图时,他只把作乡司职事看了,定是不把作书读。今如何得有陆宣公样秀才!"又曰:"林勋本政书每乡开具若干字号田,田xia6*注人姓名,是以田为母,人为子,说得甚好。"〔义刚〕
杨通老相见,论纳米事。先生曰:"今日有一件事最不好:州县多取於民,监司知之当禁止,却要分一分!此是何义理!"又论广西盐,曰:"其法亦不密。如立定格,六斤不得过百钱,不知去海远处,搬担所费重。此乃许子之道。但当任其所之,随其所乡,则其价自平。天下之事所以可权衡者,正谓轻重不同。乃今一定其价,安得不弊!"又论汀寇止四十人,至调泉福建三州兵;临境无寇,须令汀守分析。先生曰:"才做从官不带职出,便把这事做欠阙;见风吹草动,便喜做事,不顾义理,只是简利多害少者为之。今士大夫皆有此病。"〔可学〕
尝谓为政者当顺五行,修五事,以安百姓。若曰赈济於凶荒之馀,纵饶措置得善,所惠者浅,终不济事。〔道夫〕(赈民。)
今赈济之事,利七而害三,则当冒三分之害,而全七分之利。不然,必欲求全,恐并与所谓利者失之矣!〔人杰〕
"余正甫说时,煞说得好,虽有智者为之计,亦不出於此。然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直卿云:"制度虽只是这个制度,用之亦在其人。如籴米赈饥,此固是。但非其人,则做这事亦将有不及事之患。"曰:"然。"〔贺孙〕
赈济之策,初且大纲;如抄人口之类,亦且待其抄来如何。如不实,有人讼,然后或添或去,却罪官吏。一细碎,便生病。屯田亦然,且理会大处。如薛士龙辈皆有一定格子,细细碎碎,皆在我手,尚得。只一出使委人,如何了得!又此等事,须是上下一心方行得。〔扬〕
直卿言:"辛幼安帅湖南,赈济榜文祇用八字,曰:'劫禾者斩!闭粜者配!'"先生曰:"这便见得他有才。此八字,若做两榜,便乱道。"又曰:"要之,只是粗法。"〔道夫〕
李寿翁启请要移义仓放乡下,令簿尉月巡之,丞三月一巡之。先生曰:"如此,则丞、簿、尉只幹办此事也不给,都无力及其他事矣。又月月官出扰乡人一番,也是行不得。"后被朝廷写下常平法一卷下来,也不道是行得行不得,只休了。又有一官人,要令逐县试过了,方得来就试。先生云:"且如福州十二县,今只一处弊;逐处试过,却有十二处弊!"〔扬〕
今日莫备於役法,亦莫弊於役法。〔振〕(役民。)
问:"差役、雇役孰便?"曰:"互有得失。而今所谓雇役便者,即谓不扰税人;然聚浮浪无根著之人在那里,又多害事。所谓差役便者,即谓税人自顾藉爱惜;然其为之者,多有破家荡产之患。盖缘既教他作衙前,少间库厨都教他管,便自备这物事,以供应官员,大有不便。祖宗时却有坊场、河渡以补之,谓之'优重'也。"〔夔孙〕
因论役法,曰:"差役法善。晁以道尝有劄子,论差役有十利。"〔僩〕
"彭仲刚子复作台州临海县,理会役法甚善。朝廷措置役法,看如何措置,终是不公。且如乡有宽狭,宽乡富家多,狭乡富家少;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极可怜悯!彭计一县有几乡,乡有阔狭,某乡多富家,某乡少富家,却中分富家,以畀两乡,令其均平。其有不均处,则随其道里远近分割裨补,令其恰好,人甚便之。"或曰:"恐致人怨。"曰:"不怨。盖其公心素有以信於民,民自乐之;虽非法令之所得为,然使民宜之,亦终不得而变也。又有所在利於为保正,而不利於为保长者。盖保长催税,其扰极多。某在绍兴,有人诉不肯为保长,少间却计会情愿做保正,某甚嘉之,以为舍易而就难。及询之土人,乃云保长难於保正。又有计会欲为保长者,盖有所获於其中。所在风俗不同,看来只用倍法:若产钱满若干,当为保正;外又计其馀产若干,当为保长;若产钱倍多,则须两番为保正。如此,则无争。又,催税之法,顷见崇安赵宰使人俵由子,分为几限,令百姓依限当厅来纳,甚无扰。及过隆兴,见帅司令诸邑俵由子催税,而责以十限。县但委之吏手,是时饥饿民甚苦之,恣为吏人乞觅。或所少止七百,而限以十限,每限自用百钱与吏;或欲作一项输纳,吏又以违限拒之;或所少不满千钱,而趁限之钱,则已逾千矣。其扰不可言。所以做官难,非通四方之风俗情伪,如何了得!"〔僩〕
李丈问:"保正可罢否?"曰:"这个如何罢得?但处之无扰可矣。"曰:"此自王荆公始否?"曰:"保正自古有,但所管人户数有限。今只论都,则人数不等,然亦不干人数多寡。若无扰,虽所管千百家,亦不为劳苦;若重困之,虽二十家亦不胜矣。"〔淳〕
因论保伍法,或曰:"此诚急务。"曰:"固是。先王比闾保伍之法,便是此法,都是从这里做起,所谓'分数'是也。兵书云:'御众有多寡,分数是也。'看是统驭几人,只是分数明,所以不乱。王介甫锐意欲行保伍法,以去天下坐食之兵,不曾做得成。范仲达名如璋,太史之弟。为袁州万载令,行得保伍极好。自来言保伍法,无及之者。此人有心力,行得极整肃;虽有奸细,更无所容。每有疑以无行止人,保伍不敢著,互相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传送出境。讫任满,无一寇盗。顷张定叟知袁州,讬其讯问,则其法已亡,偶有一县吏略记大概。"〔僩〕
某保甲草中所说县郭四门外置隅官四人,此最紧要,盖所以防卫县郭以制变,县有官府、狱讼、仓库之属,须是四面有个防卫始得。一个隅官,须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诸乡则只置弹压之类,而不复置隅官;默寓个大小相维之意於其间,又,后面"子弟"一段,须是著意理会。这个子弟,真个要他用,非其他泛泛之比。须是别有个拔擢旌赏以激劝之,乃可。此等事难处,须是理会教他整密无些罅缝,方可。〔僩〕
"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於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归於正也。"归明人",元不是中原人,是徭洞之人来归中原,盖自暗而归於明也。如西夏人归中国,亦谓之"归明"。〔焘〕
◎论财
今朝廷之财赋不归一,分成两三项,所以财匮。且如诸路总领赡军钱,凡诸路财赋之入总领者,户部不得而预也。其他则归户部,户部又未尽得。凡天下之好名色钱容易取者、多者,皆归於内藏库、封樁库,惟留得名色极不好、极难取者,乃归户部。故户部所得者,皆是枷棒栲箠得来,所以户部愈见匮乏。封樁内藏,孝宗时锐意恢复,故爱惜此钱,不肯妄用。间欲支,则有司执奏,旋悟而止。及至今日,则供浮费不复有矣。今之户部、内藏,正如汉之大农、少府钱。大农,则国家经常之费;少府,则人主之私钱。
今之户部,但逐时了得些以支拨都下军马之类。如无,又借出内藏钱以充之。凡天下财赋到,即分几多入内库,几多入何处,几多入户部。王宣子为户部时,曾去理会。虞并甫不乐,罢黜之。〔扬〕
因致道说国家财用耗屈,某人曾记得,在朝文臣每月共支几万贯,武臣及内侍等五六十万贯。曰:"唐初节度使皆是临陈对敌,平定祸乱,故得此官。今因唐旧,而节度使之名不罢,皆安居暇食,安然受节度使之重禄,岂不是无谓!似闻蔡京当国,曾欲罢之。"〔贺孙〕
宗室俸给,一年多一年。骎骎四五十年后,何以当之?事极必有变。如宗室生下,便有孤遗请给。初立此条,止为贫穷全无生活计者,那曾要得恁地泛及!〔贺孙〕
因言宗室之盛,曰:"顷在漳州,因寿康登极恩,宗室重试出官,一日之间,出官者凡六十馀人。州郡顿添许多俸给,几无以支吾。朝廷不虑久远,宗室日盛,为州郡之患,今所以已有一二州郡倒了。缘宗室请受浩翰,直是孤遗多,且如一人有十子,便用十分孤遗请受;有子孙多,则宁不肯出官。盖出官,则其子孙孤遗之俸皆止,而一官之俸,反不如孤遗众分之多也。在法,宗室无依倚者,方得请孤遗俸,有依倚者不得请。有依倚,谓其伯叔兄弟有官可以相依倚,而不至於困乏。今则有伯叔兄弟为官者,反得凭势以请孤遗之俸;而真孤遗无依倚者反艰於请,以其无援,而州郡沮抑之也。不知当初立法如何煞有不公处!如宗室丁忧,依旧请俸;宗室选人待阙,亦有俸给;恩亦太重矣。朝廷更不思久远,他日为州郡之害未涯也。如汉法:宗室惟天子之子,则裂土地而王之;其王之子,则嫡者一人继王,庶子则皆封侯;侯惟嫡子继侯,而其诸子则皆无封。故数世之后,皆与庶人无异,其势无以自给,则不免躬农亩之事。如光武少年自贩米,是也。漳泉宗室最多。南外、西外,在彼宫中不能容,则皆出居於外。"因问西外、南外。曰:"徽宗以宗室众多,京师不能容,故令秦王位下子孙出居西京,谓之'西外';太祖位下子孙出居南京,谓之'南外'。及靖康之乱,遭虏人杀戮虏掠之馀,能渡江自全者,高宗亦遣州郡收拾。於是皆分置福泉二州,依旧分太祖、秦王位下而居之也。居於京师者,皆太宗以下子孙。太宗子孙是时世次未远,皆有緦麻服,故皆处於京师。而太宗以下,又自分两等,濮园者尤亲,盖濮邸比那又争两从也。濮园之亲,所谓'南班宗室'是也。近年如赵不流之属皆是南班,其恩礼又优。故濮园位下女事人者,其夫皆有官。"因言:"京师破时,黄唐传为宗正官,以宗室簿籍献於虏,虏依簿搜索,无一人能逃匿者。又,徽宗渊圣诸子,皆是宦者指名取索,亦无一人能免者,言之痛伤!虏人初破京城时,只见来索近上宠倖用事底宦者数人;人莫测之,但疑其欲效此间置官,依傚宫闱间事耳。乃是呼去问诸王诸公主所在,宫人有几位,诸王有几位,两宫各有多少,并宫中宝玉之藏各有几所。宦者一一声说,略不敢隐。其有宫中秘藏宝玉之物,外人不得知者,虏人皆来索取,皆是宦者教之也。方搜捕诸王宗室时,吴革献议於孙傅,欲藏匿渊圣之子,年十许岁,以续赵祀,而取外人一子状貌年数相似者,杀之以献虏,云皇子出閤,为众人争夺蹂践而死。孙傅不敢担当,竟不敢为,只得两手付之,无一个骨肉能免者,可痛!"问:"吴革是时结连义兵,欲夺二圣,为范琼诱杀之。不知当时若从中起,能有济否?"曰:"也做不得,大势去矣!迸人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岂不是如此?只这里才操纵少缓,其终便有此祸,可不栗栗危惧!从古以来如此。如唐高祖太宗之子孙被武后杀尽,其间不绝如线。唐明皇奔迸流离,其子孙皆饿死,中更几番祸乱,杀戮无遗,哀哉!"〔卓〕
或论会子之弊。曰:"这物事轻了,是诱人入於死地。若是一片白纸,也直一钱在。而今要革其弊,须是从头理会方得。"〔焘〕
或欲通铜钱出淮,先生深以为不然。云:"东南铜钱已是甚少,其坏之又多端。私铸铜器者,动整四五缗坏了。只某乡间旧有此,想见别处更多。又有海舶之泄,海船高大,多以货物覆其上,其内尽载铜钱,转之外国。朝廷虽设官禁,那曾检点得出!其不廉官吏反以此为利。又其一,则淮上透漏,监官点阅税物,但得多纳几钱,他不复问。铜钱过彼极有利,六七百文可得好绢一匹。若更不禁,那个不要带去?又闻入川中用,若放入川蜀,其透漏之路更多。"〔贺孙〕
论淮西铁钱交子,曰:"交子本是代钱,今朝廷只以纸视之。今须是铜钱交子不得用於淮,铁钱交子不得用於江南。又须江南官司置场,兑换铜钱交子,乃可行耳。"〔人杰〕
"两淮铁钱交子,试就今不行处作个措置,不若禁行在会子不许过江,只专令用交子。如淮人要过江买卖,江南须自有人停榻交子,便能换钱。又不若朝廷捐数万贯钱在江南收买交子,却发过淮南,自可流通。"必大曰:"不许行在会子过淮,此恐难禁。"先生以为然。必大因言:"铁钱之轻,亦缘积年铸得多了,又只用之淮上十馀郡,所以至此益贱。"先生遂言:"古者只是荒岁方铸钱。周礼所谓'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既可因此以养饥民,又可以权物之重轻。盖古人钱阙,方铸将来添。今淮上亦可且住铸数岁,候少时却铸。"次年,臣僚请罢舒蕲鼓铸。〔必大〕
闽下四州盐法分税,上四州官卖。浙东绍兴四州边海亦合如闽下四州法,而官卖之,故其法甚弊。〔扬〕
《朱子语类》 宋·朱熹
建宁迎神。先生曰:"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今人心都喎邪了,所以如此。泉州一富室,舍财造庙,举室乘舟往庙所致祭落成,中流舟溺,无一人免者。民心不得其正,眼前利害犹晓不得,况欲晓之以义理哉!"〔必大〕(人杰录略。教民。)
今欲行古制,欲法三代,煞隔霄壤。今说为民减放,几时放得到他元肌肤处!且如转运使每年发十万贯,若大段轻减,减至五万贯,可谓大恩。然未减放那五万贯,尚是无名额外钱。须一切从民正赋,凡所增名色,一齐除尽,民方始得脱净,这里方可以议行古制。如今民生日困,头只管重,更起不得。为人君,为人臣,又不以为急,又不相知,如何得好!这须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费,卧薪尝胆,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图求,一起而更新之,方始得。某在行在不久,若在彼稍久,须更见得事体可畏处。不知名园丽圃,其费几何?日费几何?下面头会箕敛以供上之求。又有上不在天子,下不在民,只在中间白乾消没者何限!因言赋重民困,曰:"此去更须重在!"〔贺孙〕(取民。)
程正思言,当今守令取民之弊,渠能言其弊,毕竟无策。就使台官果用其言而陈於上前,虽戒敕州县,不过虚文而已。先生云:"今天下事只碍个失人情,便都使不得。盖事理只有一个是非,今朝廷之上,不敢辨别是非。如宰相固不欲逆上意,上亦不欲忤宰相意。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人杰〕
今上下匮乏,势须先正经界。赋入既正,总见数目,量入为出,罢去冗费,而悉除无名之赋,方能救百姓於汤火中。若不认百姓是自家百姓,便不恤。〔必大〕
荀悦云,田制须是大乱之后,方可定。〔扬〕
今之赋,轻处更不可重。只重处减似那轻处,可矣。〔淳〕
今世产赋百弊。砧基簿,只是人户私本;在官中本,天下更无一处有。税赋本末,更无可稽寻处。〔义刚〕
朋友言,某官失了税簿。先生曰:"此岂可失了!此是根本。无这个后,如何稽考?所以周官建官,便皆要那史。所谓史,便是掌管那簿底。"〔义刚〕
福建赋税犹易辨,浙中全是白撰,横敛无数,民甚不聊生,丁钱至有三千五百者。人便由此多去计会中使,作宫中名字以免税。向见辛幼安说,粪船亦插德寿宫旗子。某初不信,后提举浙东,亲见如此。尝有人充保正,来论某当催秋税,某人当催夏税。某初以为催税只一般,何争秋夏?问之,乃知秋税苗产有定色,易催;夏税是和买绢,最为重苦。盖始者一疋,官先支得六百钱;后来变得令人先纳绢,后请钱,已自费力了;后又无钱可请,只得白纳绢;今又不纳绢,只令纳价钱,钱数又重。催不到者,保正出之,一番当役,则为之困矣。故浙中不如福建,浙西又不如浙东,江东又不如江西。越近都处,越不好。〔淳〕(义刚同。)
浩曰:"江浙税重。昨日来,路问村人,见得此间只成十一之税。"曰:"尝见前辈说,闽中真是乐国。某初只在山间,不知外处事,及到浙东,然后知吾乡果是乐地。今只汀州全做不得,彼处屡经寇窃,逃亡者多。遗下产业,好者上户占去,不好者勒邻至耕佃。邻至无力,又逃亡。所有田业或抛荒,或隐没,都无归著。又,官科盐於民,岁岁增添,此外有名目科敛不一,官艰於催科,民苦於重敛,更无措手足处。守倅只利俸厚,得俸便了,更不恤大体,须是得监司与理会。亦近说与应仓了,不知如何。"浩云:"要好,得监司去地头置局,与理会一番,直是见底方可住。"先生击节曰:"此是至切之论!某之见正是如此。"浩。
黄仁卿将宰乐安,论及均税钱,曰:"今说道'税不出乡'。要之,税有轻重,如何不出乡得?若教税不出州时,庶说稍均得。"先生曰:"'税不出乡',只是古人一时间寻得这说,去防那一时之弊。而今耳里闻得,却把做个大说话。但只均税钱,也未尽,须是更均税物方得。且如福州纳税,一钱可以当这里十钱,而今便须是更均那税物。"又曰:"往在漳州,见有退税者,不是一发退了;谓如春退了税后,秋又要退苗,却不知别郡如何。然毕竟是名目多后,恁地。据某说时,只教有田底便纳米,有地底便纳绢,只作两钞;官司亦只作一仓一场。如此,百姓与官司皆无许多劳攘。"又曰:"三十年一番经界方好。"又曰:"元稹均田图惜乎不见!今将他传来考,只有两疏,却无那图。然周世宗一见而喜之,便欲行,想见那图大段好。尝见陆宣公奏议后面说那口分世业,其纤悉毕尽,古人直是恁地用心!今人若见均田图时,他只把作乡司职事看了,定是不把作书读。今如何得有陆宣公样秀才!"又曰:"林勋本政书每乡开具若干字号田,田xia6*注人姓名,是以田为母,人为子,说得甚好。"〔义刚〕
杨通老相见,论纳米事。先生曰:"今日有一件事最不好:州县多取於民,监司知之当禁止,却要分一分!此是何义理!"又论广西盐,曰:"其法亦不密。如立定格,六斤不得过百钱,不知去海远处,搬担所费重。此乃许子之道。但当任其所之,随其所乡,则其价自平。天下之事所以可权衡者,正谓轻重不同。乃今一定其价,安得不弊!"又论汀寇止四十人,至调泉福建三州兵;临境无寇,须令汀守分析。先生曰:"才做从官不带职出,便把这事做欠阙;见风吹草动,便喜做事,不顾义理,只是简利多害少者为之。今士大夫皆有此病。"〔可学〕
尝谓为政者当顺五行,修五事,以安百姓。若曰赈济於凶荒之馀,纵饶措置得善,所惠者浅,终不济事。〔道夫〕(赈民。)
今赈济之事,利七而害三,则当冒三分之害,而全七分之利。不然,必欲求全,恐并与所谓利者失之矣!〔人杰〕
"余正甫说时,煞说得好,虽有智者为之计,亦不出於此。然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直卿云:"制度虽只是这个制度,用之亦在其人。如籴米赈饥,此固是。但非其人,则做这事亦将有不及事之患。"曰:"然。"〔贺孙〕
赈济之策,初且大纲;如抄人口之类,亦且待其抄来如何。如不实,有人讼,然后或添或去,却罪官吏。一细碎,便生病。屯田亦然,且理会大处。如薛士龙辈皆有一定格子,细细碎碎,皆在我手,尚得。只一出使委人,如何了得!又此等事,须是上下一心方行得。〔扬〕
直卿言:"辛幼安帅湖南,赈济榜文祇用八字,曰:'劫禾者斩!闭粜者配!'"先生曰:"这便见得他有才。此八字,若做两榜,便乱道。"又曰:"要之,只是粗法。"〔道夫〕
李寿翁启请要移义仓放乡下,令簿尉月巡之,丞三月一巡之。先生曰:"如此,则丞、簿、尉只幹办此事也不给,都无力及其他事矣。又月月官出扰乡人一番,也是行不得。"后被朝廷写下常平法一卷下来,也不道是行得行不得,只休了。又有一官人,要令逐县试过了,方得来就试。先生云:"且如福州十二县,今只一处弊;逐处试过,却有十二处弊!"〔扬〕
今日莫备於役法,亦莫弊於役法。〔振〕(役民。)
问:"差役、雇役孰便?"曰:"互有得失。而今所谓雇役便者,即谓不扰税人;然聚浮浪无根著之人在那里,又多害事。所谓差役便者,即谓税人自顾藉爱惜;然其为之者,多有破家荡产之患。盖缘既教他作衙前,少间库厨都教他管,便自备这物事,以供应官员,大有不便。祖宗时却有坊场、河渡以补之,谓之'优重'也。"〔夔孙〕
因论役法,曰:"差役法善。晁以道尝有劄子,论差役有十利。"〔僩〕
"彭仲刚子复作台州临海县,理会役法甚善。朝廷措置役法,看如何措置,终是不公。且如乡有宽狭,宽乡富家多,狭乡富家少;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极可怜悯!彭计一县有几乡,乡有阔狭,某乡多富家,某乡少富家,却中分富家,以畀两乡,令其均平。其有不均处,则随其道里远近分割裨补,令其恰好,人甚便之。"或曰:"恐致人怨。"曰:"不怨。盖其公心素有以信於民,民自乐之;虽非法令之所得为,然使民宜之,亦终不得而变也。又有所在利於为保正,而不利於为保长者。盖保长催税,其扰极多。某在绍兴,有人诉不肯为保长,少间却计会情愿做保正,某甚嘉之,以为舍易而就难。及询之土人,乃云保长难於保正。又有计会欲为保长者,盖有所获於其中。所在风俗不同,看来只用倍法:若产钱满若干,当为保正;外又计其馀产若干,当为保长;若产钱倍多,则须两番为保正。如此,则无争。又,催税之法,顷见崇安赵宰使人俵由子,分为几限,令百姓依限当厅来纳,甚无扰。及过隆兴,见帅司令诸邑俵由子催税,而责以十限。县但委之吏手,是时饥饿民甚苦之,恣为吏人乞觅。或所少止七百,而限以十限,每限自用百钱与吏;或欲作一项输纳,吏又以违限拒之;或所少不满千钱,而趁限之钱,则已逾千矣。其扰不可言。所以做官难,非通四方之风俗情伪,如何了得!"〔僩〕
李丈问:"保正可罢否?"曰:"这个如何罢得?但处之无扰可矣。"曰:"此自王荆公始否?"曰:"保正自古有,但所管人户数有限。今只论都,则人数不等,然亦不干人数多寡。若无扰,虽所管千百家,亦不为劳苦;若重困之,虽二十家亦不胜矣。"〔淳〕
因论保伍法,或曰:"此诚急务。"曰:"固是。先王比闾保伍之法,便是此法,都是从这里做起,所谓'分数'是也。兵书云:'御众有多寡,分数是也。'看是统驭几人,只是分数明,所以不乱。王介甫锐意欲行保伍法,以去天下坐食之兵,不曾做得成。范仲达名如璋,太史之弟。为袁州万载令,行得保伍极好。自来言保伍法,无及之者。此人有心力,行得极整肃;虽有奸细,更无所容。每有疑以无行止人,保伍不敢著,互相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传送出境。讫任满,无一寇盗。顷张定叟知袁州,讬其讯问,则其法已亡,偶有一县吏略记大概。"〔僩〕
某保甲草中所说县郭四门外置隅官四人,此最紧要,盖所以防卫县郭以制变,县有官府、狱讼、仓库之属,须是四面有个防卫始得。一个隅官,须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诸乡则只置弹压之类,而不复置隅官;默寓个大小相维之意於其间,又,后面"子弟"一段,须是著意理会。这个子弟,真个要他用,非其他泛泛之比。须是别有个拔擢旌赏以激劝之,乃可。此等事难处,须是理会教他整密无些罅缝,方可。〔僩〕
"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於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归於正也。"归明人",元不是中原人,是徭洞之人来归中原,盖自暗而归於明也。如西夏人归中国,亦谓之"归明"。〔焘〕
◎论财
今朝廷之财赋不归一,分成两三项,所以财匮。且如诸路总领赡军钱,凡诸路财赋之入总领者,户部不得而预也。其他则归户部,户部又未尽得。凡天下之好名色钱容易取者、多者,皆归於内藏库、封樁库,惟留得名色极不好、极难取者,乃归户部。故户部所得者,皆是枷棒栲箠得来,所以户部愈见匮乏。封樁内藏,孝宗时锐意恢复,故爱惜此钱,不肯妄用。间欲支,则有司执奏,旋悟而止。及至今日,则供浮费不复有矣。今之户部、内藏,正如汉之大农、少府钱。大农,则国家经常之费;少府,则人主之私钱。
今之户部,但逐时了得些以支拨都下军马之类。如无,又借出内藏钱以充之。凡天下财赋到,即分几多入内库,几多入何处,几多入户部。王宣子为户部时,曾去理会。虞并甫不乐,罢黜之。〔扬〕
因致道说国家财用耗屈,某人曾记得,在朝文臣每月共支几万贯,武臣及内侍等五六十万贯。曰:"唐初节度使皆是临陈对敌,平定祸乱,故得此官。今因唐旧,而节度使之名不罢,皆安居暇食,安然受节度使之重禄,岂不是无谓!似闻蔡京当国,曾欲罢之。"〔贺孙〕
宗室俸给,一年多一年。骎骎四五十年后,何以当之?事极必有变。如宗室生下,便有孤遗请给。初立此条,止为贫穷全无生活计者,那曾要得恁地泛及!〔贺孙〕
因言宗室之盛,曰:"顷在漳州,因寿康登极恩,宗室重试出官,一日之间,出官者凡六十馀人。州郡顿添许多俸给,几无以支吾。朝廷不虑久远,宗室日盛,为州郡之患,今所以已有一二州郡倒了。缘宗室请受浩翰,直是孤遗多,且如一人有十子,便用十分孤遗请受;有子孙多,则宁不肯出官。盖出官,则其子孙孤遗之俸皆止,而一官之俸,反不如孤遗众分之多也。在法,宗室无依倚者,方得请孤遗俸,有依倚者不得请。有依倚,谓其伯叔兄弟有官可以相依倚,而不至於困乏。今则有伯叔兄弟为官者,反得凭势以请孤遗之俸;而真孤遗无依倚者反艰於请,以其无援,而州郡沮抑之也。不知当初立法如何煞有不公处!如宗室丁忧,依旧请俸;宗室选人待阙,亦有俸给;恩亦太重矣。朝廷更不思久远,他日为州郡之害未涯也。如汉法:宗室惟天子之子,则裂土地而王之;其王之子,则嫡者一人继王,庶子则皆封侯;侯惟嫡子继侯,而其诸子则皆无封。故数世之后,皆与庶人无异,其势无以自给,则不免躬农亩之事。如光武少年自贩米,是也。漳泉宗室最多。南外、西外,在彼宫中不能容,则皆出居於外。"因问西外、南外。曰:"徽宗以宗室众多,京师不能容,故令秦王位下子孙出居西京,谓之'西外';太祖位下子孙出居南京,谓之'南外'。及靖康之乱,遭虏人杀戮虏掠之馀,能渡江自全者,高宗亦遣州郡收拾。於是皆分置福泉二州,依旧分太祖、秦王位下而居之也。居於京师者,皆太宗以下子孙。太宗子孙是时世次未远,皆有緦麻服,故皆处於京师。而太宗以下,又自分两等,濮园者尤亲,盖濮邸比那又争两从也。濮园之亲,所谓'南班宗室'是也。近年如赵不流之属皆是南班,其恩礼又优。故濮园位下女事人者,其夫皆有官。"因言:"京师破时,黄唐传为宗正官,以宗室簿籍献於虏,虏依簿搜索,无一人能逃匿者。又,徽宗渊圣诸子,皆是宦者指名取索,亦无一人能免者,言之痛伤!虏人初破京城时,只见来索近上宠倖用事底宦者数人;人莫测之,但疑其欲效此间置官,依傚宫闱间事耳。乃是呼去问诸王诸公主所在,宫人有几位,诸王有几位,两宫各有多少,并宫中宝玉之藏各有几所。宦者一一声说,略不敢隐。其有宫中秘藏宝玉之物,外人不得知者,虏人皆来索取,皆是宦者教之也。方搜捕诸王宗室时,吴革献议於孙傅,欲藏匿渊圣之子,年十许岁,以续赵祀,而取外人一子状貌年数相似者,杀之以献虏,云皇子出閤,为众人争夺蹂践而死。孙傅不敢担当,竟不敢为,只得两手付之,无一个骨肉能免者,可痛!"问:"吴革是时结连义兵,欲夺二圣,为范琼诱杀之。不知当时若从中起,能有济否?"曰:"也做不得,大势去矣!迸人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岂不是如此?只这里才操纵少缓,其终便有此祸,可不栗栗危惧!从古以来如此。如唐高祖太宗之子孙被武后杀尽,其间不绝如线。唐明皇奔迸流离,其子孙皆饿死,中更几番祸乱,杀戮无遗,哀哉!"〔卓〕
或论会子之弊。曰:"这物事轻了,是诱人入於死地。若是一片白纸,也直一钱在。而今要革其弊,须是从头理会方得。"〔焘〕
或欲通铜钱出淮,先生深以为不然。云:"东南铜钱已是甚少,其坏之又多端。私铸铜器者,动整四五缗坏了。只某乡间旧有此,想见别处更多。又有海舶之泄,海船高大,多以货物覆其上,其内尽载铜钱,转之外国。朝廷虽设官禁,那曾检点得出!其不廉官吏反以此为利。又其一,则淮上透漏,监官点阅税物,但得多纳几钱,他不复问。铜钱过彼极有利,六七百文可得好绢一匹。若更不禁,那个不要带去?又闻入川中用,若放入川蜀,其透漏之路更多。"〔贺孙〕
论淮西铁钱交子,曰:"交子本是代钱,今朝廷只以纸视之。今须是铜钱交子不得用於淮,铁钱交子不得用於江南。又须江南官司置场,兑换铜钱交子,乃可行耳。"〔人杰〕
"两淮铁钱交子,试就今不行处作个措置,不若禁行在会子不许过江,只专令用交子。如淮人要过江买卖,江南须自有人停榻交子,便能换钱。又不若朝廷捐数万贯钱在江南收买交子,却发过淮南,自可流通。"必大曰:"不许行在会子过淮,此恐难禁。"先生以为然。必大因言:"铁钱之轻,亦缘积年铸得多了,又只用之淮上十馀郡,所以至此益贱。"先生遂言:"古者只是荒岁方铸钱。周礼所谓'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既可因此以养饥民,又可以权物之重轻。盖古人钱阙,方铸将来添。今淮上亦可且住铸数岁,候少时却铸。"次年,臣僚请罢舒蕲鼓铸。〔必大〕
闽下四州盐法分税,上四州官卖。浙东绍兴四州边海亦合如闽下四州法,而官卖之,故其法甚弊。〔扬〕
《朱子语类》 宋·朱熹
0
猜你喜欢:
- 《辽史》 ◎历象志中 ○闰考 月度不足,是生朔虚;天行有余,是为气盈。盈虚相悬,岁月乃牉,积牉而差,寒暑互易,百谷不成,庶政不明。
- 《上尉的女儿》 邻居们不再把威列伊期基公爵的求婚当作秘密了.基里拉.彼得洛维奇接受祝贺.正筹办婚礼.玛莎本想坚决抗拒,
- 《苏轼集》 ◎和陶诗五十七首 【和咏二疏】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中兴多名臣,有道
- 《晋书》 ◎王祥(王览) 郑冲 何曾(何劭 何遵) 石苞(石崇 欧阳健 孙铄)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
- 《后汉书》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
- 《六朝文絜》 臣裕言:近振旅河湄,扬旌西迈,将届旧京,威怀司、雍。河流遄疾,道阻且长。加以伊洛榛芜,津途久废,伐木通径,淹引时月。始以今月十二日,
- 《白痴》 从一条非常清洁.明亮.宽敞的楼梯登上三楼,便是加尼亚家的住房,大小房间总共有六.七间,虽然十分普通,但
- 《明史》 ◎食货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 采木 珠池 织造 烧造 俸饷 会计 采造之事,累朝侈俭不同。大约靡於英
- 《魏书》 ◎卢同 张烈 卢同,字叔伦,范阳涿人,卢玄之族孙。父辅,字显元,本州别驾。同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于处世。太和中,起家北海王
- 《史记》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於赵。 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
- 《清史稿》 (表略)
- 《水浒传》 诗曰: 一事参差百事难,一人辛苦众人安。 英雄天地彰名誉,鹰隼云霄振羽翰。 孔亮弟兄容易救,青州城郭等闲看。
- 《后汉书》 袁绍字本初,汝南阳人,司徒汤之孙。父成,五官中郎将,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 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
- 《清史稿》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表略)
- 《清史稿》 ◎遗逸二 李孔昭(单者昌 崔周田 刘继宁) 刘永锡(彭之灿) 徐枋(戴易 李天植 理洪储) 顾柔谦(子祖禹)
- 《清史稿》 ◎部院大臣年表十 (表略)
-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
- 《安娜·卡列尼娜》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和卡塔瓦索夫刚刚抵达那天特别热闹拥挤的库尔斯克铁路线的火车站,下了马车,正在回头张望
- 《北史》 ○韩褒 赵肃(子轨) 张轨 李彦 郭彦 梁昕 皇甫璠(子诞) 辛庆之(族子昂) 王子直 杜杲 吕思礼 徐招
- 《汉书》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
评论
发表评论
-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陆羽《茶经·五之煮》
-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道应训》
-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