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5-25 06:29:37
课文《长城》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
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了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了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③怎样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书,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长城的长,证实这个感受是真切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思考·练习”3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回答。“很自然地想起”,要答出看到雄伟、坚固的长城后,由赞叹到自然地想到创造这一雄伟建筑的人们。“才”字说明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
4.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写作思路进行。全文可按“远看→近看→联想→总结”的顺序背诵。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帮助记忆。如第二自然段由“城墙顶上”到“城墙外沿”,再到“垛子”“了望口”“射口”,再到“城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不必强求一致。
5.本课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字的音、形、义。例如:“崇”“砖”读翘舌音,“魄”与“魂”的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本课生词教学,有的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有的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如“了望口”“堡垒”等词,就可以对照插图让学生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我爱大山我爱家》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
- 课文《平平搭积木》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
- 课文《小河蚌的故事》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春天的一个早晨,暖暖的阳光照在河水中,微风吹拂,河面仿佛撒了一层闪亮的金子。一
- 课文《播种希望的日子》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我爷爷那里。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
- 课文《马路上》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儿歌读准读通顺。2、通过学习牢记安全常识。3
- 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青蛙啊,刺猬啊,熊啊,蛇啊,都不见了。
- 课文《新春到》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梅 花 开,雪 花 飘,送 旧 迎 新 春 节 到。门 前 贴 对 联,红 灯
- 课文《肥皂泡儿》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教材简说】
- 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课文】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
- 课文《荡秋千》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
- 课文《信箱里的花束》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娜塔娅(yà)是个乐于帮助人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碰到了女邮递员。她见女邮递员
- 课文《三个伙伴》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练习
- 课文《写给云》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你想变小你就变小,你想变大你就变大。变小,小得像块手帕,就像一朵洁白的小花;变大,大
- 课文《惊蛰》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于是,
- 课文《学会合作》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
- 课文《大熊猫出国》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盼、茸、肢、肩、戴、副、墨、镜、饱、笋、川、肃、陕13个生字,
- 课文《变色龙》出自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其原文如下:【原文】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
- 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
- 课文《岩石书》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天,川川和磊(lěi)磊到山上去玩儿,看到一位勘(kān)探队员叔(shū)叔
- 课文《乐山龙舟会》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