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25 01:16:01 

标签: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 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 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 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 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 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 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报:报答
  C.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临晋                临:逼近
答案:D(A故:所以,因此。B报:报复,报仇。C置:弃置,放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伐鲁过矣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 君因以兵迎之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乃使子贡之越        乃有二十八骑
   答案:B(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不译: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C副词,“趁机”;介词,“经由、通过”。D连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范围,“仅仅、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六组,全部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
   ①夫鲁,难伐之国  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③吾兵业已加鲁矣  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  ⑥杀夫差而戮其相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答案:C(②是田常的话,间接体现子贡“利口巧辞”:③是田常的话;⑥是越王灭吴)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 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答案:A(田常伐鲁的根本原因是“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而非“广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5分)
参考答案:
(1)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虽然”“加”“去”“之”“奈何”各1分)
(2)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吴国的霸业就会成就了。(“今”“示”“加”“相率”“朝”各1分)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 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 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的。”田常忿忿地变了 脸色说:“你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击强大 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 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 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讨伐’我请求前往出使吴王,让他援救鲁国讨伐齐国,您就趁机带兵迎战。”田常同意了,就派子贡南下参 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现在以万乘之齐国想将千乘之鲁据为已有,与 吴国争强,我暗地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吴王说:“好。虽然如此,越王劳苦身体蓄养士兵,有报 仇之心。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如果保存 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霸业就会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厌恶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它出 兵跟从您。”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子贡说:“现在我听说吴王要以营救鲁国为名讨伐齐国,他心里这样想但是害怕越国,说‘等我讨伐越国后才可以’。这样一来,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勾践听了 叩头拜了两拜请教子贡,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暴戾,这是衰残之国的政治。现在大王如果征发士兵帮助他来骄纵其心志,给他贵重宝器来悦乐其心,言辞卑微来 尊崇其礼法,他必定去讨伐齐国。他作战不胜,是大王的福分。他作战取胜,一定会率军逼近晋,我向北拜见晋君,让他一起攻打吴军。吴国的精兵都在齐国,重兵 被晋国困扰,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灭吴是一定的了。”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
    子贡于是离开吴国到晋国,告诉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划不事先确定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军队不事先训练好就不能够战胜敌人。现在齐国与吴国将要交战, 吴国与齐国交战取胜,吴王必定会带领他的士兵逼近晋圉。”晋国国君大为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修整兵器让士兵休整来对付它。”晋国国君答 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与齐国在艾陵大战,大败齐国军队,果然带领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军队出击,大败吴国军队。越王听说了,带领军队过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他的宰相。攻破吴国三年之后,越国东面称霸。
    所以子贡一出,保存鲁国,搅乱齐国,攻破吴国,使晋国强大并使越国称霸。
二: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注】①高、国、鲍、晏:人名,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B.其城薄以卑  卑:低矮
C.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被封爵
D.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肆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教常,何也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5分)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11.从第四段看,子贡给田常的建议是什么?田常接受子贡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的?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8.D.使……肆意,放纵
9.C: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用”/介词,“按照”;B.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顺承,“就”;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10.(1)孔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了解它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
(“适”“是”“求之”“抑”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虽然这样,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离开转而到达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虽然”“加”“之”“奈何”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11.①应该放弃攻打鲁国,转而攻打吴国(2分)。②田常在齐国的地位(2分)。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知两个道理。”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道:“孔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了解它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生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
子贡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啊。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低矮,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又厚实,护城河宽阔又水深,铠甲坚固并且崭新,士卒经过挑选并且精神饱满,宝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脸色一变说:“你认为是困难的,人家认为是容易的;你认为是容易的,人家认为是困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里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齐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不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会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会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您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离开转而到达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子贡喜欢囤积居奇,贱买贵卖,随着供需时机转手谋取利润。他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家产积累千金,最终死在齐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韩非子原文: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
  • 州官放火原文田登作郡①,自讳②其名,触③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⑤。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⑥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④于市曰:“
  •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
  • 《隆中对》文言文一词多义1、为好为《梁父吟》 唱谓为信然 是以弱为强者 成为,变成贤能为之用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论马文言文翻译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就是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的标准。时至今日,看到短文:岳珂的《论马》(节选)深有感触,
  • 文言文及翻译初中初中有很多的文言文需要我们认真的来翻译,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文言文及翻译初中,欢迎大家查看!初一年级上册:1、见藐小之物必
  •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
  •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
  • 文言文教学思考有人问我:中考语文开卷,学生养成了懒得背诵的习惯,但上了高中以后又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文言文,孩子们的确力不从心,这该如何是好?
  •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 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 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
  • 梁书原文: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的即时练单元即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五柳先
  • 燕赵英雄的悲情命运 ——《护钟》赏读 成都市大弯中学 白美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
  • 柳子厚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
  • 三国志原文:陆胤,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会全寄、杨竺等阿附鲁王霸,与和分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
  • 狼文言文的翻译狼是初一语文所学的一篇重点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 别赋江淹 南北朝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
  • 学皆不精的文言文翻译《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初三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