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原文注释及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05 16:06:17
标签:
《铁杵磨针》原文注释及赏析
《铁杵磨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杵磨针》原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0
猜你喜欢:
-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
- 文言文介词的相关知识“与”和它的宾语一起用在动词前作状语。1.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是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等。例:今少卿
- 宋濂秦士录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
- 梁元帝《金楼子》寓言故事原文: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 偃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偃苗助长》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
-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句子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以下是初中语文必背
- 沈括原文: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 文言文-柳家河译文亘古蜀道,漫诉奇缘。酒旗飘香,商旅纷繁。世人驻足,永生无怨。坡缓如腹,峰犀似箭。古道遗风,飞瀑湿云。杜甫曰:“山分积草岭【
- 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逼(逼,同“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n
- 浴肆避鬼吾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①。一人宵②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顾见一大头,身长二尺许。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
- 张惠言原文: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
- 文言文《张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语:张祖,字彥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
-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
- 七年级文言文夸父追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
- 杨万里原文: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
- 欧阳询尝行文言文翻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欧阳询尝行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书法家欧阳询作者
-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
- 唐甄原文: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
- 清史稿原文:陈汝成,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
- 清史稿原文: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