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与方法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24 06:31:38 

标签: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与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因此,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朗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朗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朗读停顿是朗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常见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且朗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北齐书原文: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
  • 《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文言文翻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备考知识1、道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
  •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后巩固楚人隐形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①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
  •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题参考一、注音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诣太守 铭 馨案牍 濯 清涟 亵 隐逸 淤泥 贻罔 髯 诎 篆章 逾 簪 妪
  • 明史原文: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忧归,补平阳知府。山西
  • 归旸传文言文阅读相关练习归旸,字彦温,汴梁人。将生,其母杨氏梦朝日出东山上,有轻云来掩之,故名旸。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
  • 北齐书原文: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父翻,魏朝赠大尉。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敦直,姿貌嶷然,沉深有器量。初,岳家于洛邑,高祖每奉使
  •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文言文词为用法(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qu
  •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
  • 越巫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方孝孺的《越巫》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越巫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
  •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 推敲文言文字面翻译推敲出处《诗话总龟》,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推敲文言文字面翻译!欢迎阅读推敲文言文字面翻译原文:《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
  • ①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⑴,周门人称为子贡。②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
  • 文言文或诗文中常见典故说明(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
  • 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
  •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
  •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矛与盾》出于《韩非子·难一》。那里面的内容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