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梳理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25 00:32:36 

标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梳理

人教版九下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二、词语积累

1、一般实词

发:起,被任用。 举: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 任:责任、使命

士:狱官。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喻:明白,了解 恒:常。

过:犯过失 入:指在国内。 出:指外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相当、匹敌

2、通假字

①衡:同“横”梗塞,不顺。 ②拂:通“弼”读bì,辅佐。 ③曾:通“增”增加

3、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 ……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动:使……惊动。 忍:使……性格坚强起来。

三、思想内容

文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强调艰苦奋斗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四、文章结构

⑴第一部分

(①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① (排比)六个历史事例:

人名 事例

舜 发于畎亩之中(曾经务农耕田)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曾经为人筑墙)

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曾经贩卖鱼盐)

管夷吾 举于士(曾经作为罪臣囚于狱中)

孙叔敖 举于海(曾经隐居海边)

百里奚 举于市(曾经流落市井)

② (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第二部分(③)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正:(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反:(国)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⑶第三部分(④)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五、艺术特点

运用类比论证的手法: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在结尾处揭示论点。

六、典型题解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9.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10、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答: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意思对即可)

11、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七、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林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相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语衰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一屠暮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
  •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
  •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以下是文言文通假字,请考生掌握记忆。案:同按审察,察看
  • 如何复习现代文诗歌和文言文期末考试马上要到来了,同学们已经着手复习,但语文这一学科,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因为课堂上早就讲过,在整个高中学习过
  • 《金史·完颜伯嘉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金史原文: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妹晋国夫人
  • 刘潘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
  •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①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
  • 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
  • 旧唐书原文: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
  • 南史原文: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姊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及路养败,摩诃归侯安都。武帝
  •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崇祯初
  • 史记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
  • 梦溪笔谈解州盐池  原文  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为尝涸。卤色正赤
  • 杨布打狗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杨布打狗》为《 列子》里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说明,一旦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要马上怪罪于人。否则便
  • 古诗文名句十六、(1)《琵琶行》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
  • 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
  • 唐语林原文: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mín)。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累日。有舆
  •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一、 通假字1.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2. 鸡豚狗彘
  •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观星象,辄了然于次舍运转大意。年二十七,师事竹冠道士倪观湖。值书之难读者,必欲求得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