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四梳理资料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07:16:39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四梳理资料
高一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 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
三、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列)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并列)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四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
(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
(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
4.倒装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寡人之于国也
一 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二 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 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道路, 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三 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四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五 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 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 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六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啊在道路上负担东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
2.特殊词义
(1)直可惊天地(简直)
(2)滋可痛矣(更加、越发)
(3)视清季有加(比)
(4)满清末造(一个季节或一个朝代的末了)
3.古今异义
(1)益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古义:益、更加,副词 今义:滋生,增添
(2)顾自民国肇造
古义:建立 今义:制作
4.词类活用
(1)名词为动用法。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将……发扬光大)
(3) 使动用法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惊动,使……哭泣)
二、文言虚词
1.之
(1)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 结构助词,的。
(2)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代“吾党菁华”) 代词。
2.以
(1)以坚毅不挠之精神/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介词,凭借。
(2)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介词,因为。
(3)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介词,拿、用。
(4)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介词,把。
(5)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连词,因而。
(6)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连词,来。
3.且
(1)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连词,表让步,尚且。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连词,表递进。
4.为
(1)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介词,替。
(2)草木为之含悲 介词,为了。
(3)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介词,被。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 动词,写作。
5.于
(1)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介词,比。
(2) 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介词,向。
(3)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风云因(之)而变色(省动词宾语“之”,即“是役”)
(2)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之)成(省宾语“之”,指广州起义)
(3)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省动词宾语“之”,即“斯序”)
(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省介词“于”)
(5) (是)滋可痛矣(省主语“是”,译为“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作者:柳宗元[唐]柳宗元【题解】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了一组共八篇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八记”中的第
-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伐①攻打:大兴师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④夸耀
- 八大房头成立文言文夫人华氏,夫妇生德珷、德瑕、德琎三个儿子,文朋尚云“日与三子采柴于山川,垂钓于江水,耕作于原野。不妄取乡鄰一物,恬然自守,
- 世说新语原文: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注释:[1]桓公:即桓温。谢安石:字安石,出自名门世家,神识沈
- 原文: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
- 虎求百兽文言文翻译虎求百兽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 《失亲得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 白居易《忆江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赏析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1.谙:熟悉。2.红
- 文言文练习:《说宫》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说 宫宋 曾巩室堂奥①备然后为宫。宫,贤有力者之所有也。若乃为之,则非贤有力者之
- 晋书原文: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
- 左传宣公宣公七年的文言文作者:左丘明【经】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大旱。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
- 晋书原文:卫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罐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
-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
- 张五悔猎文言文翻译张五悔猎,为文言文启蒙读本中的一篇文言文,据《虞初新志》改写。下面是关于张五悔猎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休宁县有村
-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
- 辽史原文:萧孝穆,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孝穆廉谨有礼法,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
-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①此州,苟
-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 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
- 周书原文:长孙绍远,字师,河南洛阳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聪慧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