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经典十二法则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00:32:34
高考文言文翻译经典十二法则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如:
例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如:
例2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例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如:
例4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如:
例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6、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如:
例6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7、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如:
例7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例8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如:
例9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如:
例10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意即可。如:
例11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意——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对古文zhong6*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如:
例12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简,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如:
例1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再如《过秦论》开头的“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翻译的操作程序和做法可用口诀归纳如下:
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
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
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
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
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
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
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
[标签:文言文,高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元史原文:崔彧,字文卿,弘州人。负才气,刚直敢言,世祖甚嚣重之。至元十六年,奉诏至江南访求艺术① 之人。明年, 自江南回
-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
-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参考【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
- 《墨子•墨子后语》寓言故事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
-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
- 文言文技巧指南之断句一、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 神像文言文翻译道教神像。道教造像同佛教造像相比,更注重写实。道教为本土宗教,根植于中原文化,故更具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金铜、木雕、石雕造像最
-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穆 修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韩、柳氏起
- 方孝儒原文: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
- 中流击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中流击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ōng liú jī jí,比喻立志奋发图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流击楫文言文原文
- 王阳明原文: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
- 高中常考文言文虚词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有关高中常考文言文虚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安an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
- 王守仁原文: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
- 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
- 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
-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1.多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2.多背诵。通过背诵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3.勤做练习。掌握常用文言词和特殊句式。4.勤查
- 战国策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
- 王克敬文言文练习题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