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玄《宋李忠定公全集序》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08:20:12
李嗣玄
原文:
古忠臣拂士不遇于时者,岂尽其主不知,知不用哉?盖有见察于青宫潜邸之中,而登诸枢庭揆席之上,使之呼吸御虏,草昧扶倾,如宋忠定李公者。亦既用辄效,效辄速,能使熛驰电发之虏有所遏而不得张,已弃之河北、河东,有所系维而不遽下,能使都城数十万众不期而合为之伏阙以鸣冤,布衣侠烈之士不识一面而甘为之死。然而为之君者方且猜阻惶惑,若不能顷刻容于朝者,于是再贬峡中,长流绝岛。临安播迁,恶逆可赦而独不赦公。噫,亦甚矣!
迨万里生还,公屏居闽海。荆湖云扰,则起公于荆湖,筠赣蜂屯,则又起公于筠赣。无兵无将,藏洗廪悬,公乃抚降纳叛,鼓舞激昂,廓清扫荡,而不知其功之所以成。阖辟化迁,雨金雨粟,神运鬼输,而不知其饷之所以足。公之能亦已见于天下矣。然而可外而不可内,可暂而不可久,荆湖数月,江右年余,露布朝驰,弹章夕下,急则呼大将如小儿,缓则摈孤忠若凫雁。若是者何哉?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见善明则贞邪之界分而小人无以容其奸用心刚则复仇之志切而人主无以客其惰夫刚明之与柔暗其不相入也久矣。是以毫社覆亡,父兄囚辱,神州赤县之陆沉,黠虏逆臣之陵轹,若皆以为可忍,而独不能忍忠臣拂士之匡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此公之所以愿为大夫文种,而且思为君用而不可得也。嗟乎!公之志亦足悲矣。
公著述甚富,世不概见。先君任郎署时,在御府抄得诗文二十八册归,而欲授梓未迨。壬申钞本为当道索去,余惧先志之不彰,乃竟夜精选,募众手杂书之,半月而功竟。今年五溪周先生来自三山,快读选本,亟谋诸左令公,又加笔削,汰其稍缓者十之一。公之集始粹然,若丹九转而铅汞可捐,醴五齐而糟粕可弃矣。共为卷四十有八,为帙十有六。
窃惟当今奴虏流寇,外煽内讧,势虽嚣张,使有人马御之,亦何难灭此而朝食,顾寇食天下之半,虏岁入畿辅,了无龃龉。圣天子虚怀侧席,倘有忠定其人者出而应之,则云龙鱼水,千载一时,亦何至使黠虏群寇,鸣镝扬鞭,谓朝廷无人哉!善乎左令公之言曰“扁鹊不世出,而方书不可不传”。然书传而扁鹊可代有矣。志士仁人得是集读之,其御虏平寇之方犁然具在,曷不举而措之?使用辄效,效辄速,以仰答不次之用、特达之知,无使千载后谓宋有忠定其人而不能用,今上能用而无其人,庶不负二三君子嘉惠表章意哉!余且跂足需之矣。
(有删改)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谥忠定。历北宋、南宋两朝,曾任兵部侍郎、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丞相等,力主抗金,几经浮沉,绍兴十年逝世于楞岩精舍。
译文/翻译:
古代生不逢时的忠臣贤士,难道都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对他们不够了解,了解了又不任用他们吗?也有人在天子还是东宫太子时就被知晓,进而登上政权中心担任宰相之位的,让他们能在顷刻之间抵御强敌,于时世混乱中挽救危局,就比如说宋代的忠定公李纲。已经得到任用就会(施展才能)产生效力,效力一旦产生就会快速显现,能让迅疾如电的敌人受到阻遏而无法急速扩张。不久,朝廷又将李公弃置于河北、河东一带,而他又能维系时局使形势不致急转直下。能让都城里的几十万民众不约而同地全都俯首殿堂之下为他申诉冤屈,(让)平民百姓和侠义刚正之士虽与他素未谋面却甘心为他赴死。然而此时的君主正对他猜忌疑惑,仿佛一刻也不能容忍他留在朝中,于是再将他贬到三峡一带,长期流放于僻远险恶的孤岛。朝廷流离迁徙,迁都临安后,奸恶逆乱之徒得到赦免,却唯独不宽赦李公。哎,也太过分了!
等到从万里之外生还,(李公)就隐退于福建。荆湖一带纷乱不宁,朝廷就从荆湖间(再次)起用李公。筠赣一带敌军蜂聚成患,朝廷又从筠赣起用了他。缺兵少将,府库早被洗劫一空,李纲于是接纳安抚投降的叛军,鼓舞激励士气,整肃风气扫荡匪寇,真不知他的这番功业是如何成就的。(若非)造化运转,天降钱粮,鬼神运送,真不知他们的军粮何以充足。李纲的才能已然显现于天下。然而(对他的任用)只能是在朝廷之外而不能在朝廷之内,可以暂时利用而不可长久重用,在荆湖的数月和在江西的一年多里,(常常是)战场的捷报早晨送抵,弹劾的奏章傍晚就下达。情势危急时召唤大将如同呼唤小孩子一样,危情缓解了就把孤忠之臣像野鸭大雁一般地抛弃。如此这般是为什么呢?李纲是个追求善美心志明确而坚定不移的人。追求善美之心明确,正直与xie6*恶的界限就会分明,而小人就无法藏匿他们的奸邪罪恶;心志坚定不移,复仇之志就会迫切,而君主就无法隐藏他们的懒惰。刚正严明与遇事不明处事不断,长久以来它们之间就不相容。因此,社稷覆灭,父亲和兄长被囚禁凌辱,国土沦丧,敌人和叛臣侵犯欺压,像这样(的屈辱)都可以忍受,却唯独不能容忍忠臣贤士的匡正扶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舍弃深远的谋略,只是因为疑忌忠良),这就是李公愿意成为大夫文种(为国尽忠),希望为君主所用而不得的原因。哎,李公的志向足以令人悲慨啊!
李公的著作十分丰厚,但世人却未能窥其概貌。先父在郎署任职的时候,从御府抄得二十八册诗文带回,想要刊印却还未等到(付诸实践他就离世了)。壬申年的手抄本被当道索要去,我害怕先祖的遗志不能显扬,于是连夜精选,招募众人共同以手抄录,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作。今年,五溪周之夔先生从三山来,快速地读完选本,立刻就(刊印文章)这件事与左令公商议,又对文字进行增删,去除其中十分之一略微疏散拖沓的文字,李公的文集才臻于纯正,就像赤丹经过九次提炼铅汞之类的杂质尽数除去,甜酒经过五道发酵工序而酒糟全都弃除。一共编订四十八卷,十六帙。
我私下想,当今外敌流寇,在外蛊惑煽动,内部相互争斗,势头虽然猖狂,(然而)假使有人马抵御他们,灭敌后再吃早饭又有何难?只是敌寇已蚕食了一半的天下,蛮族(敌人)进入京城已有一年,国人已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心。当今圣上虚怀侧席以待贤臣,倘若有李忠定公那样的人站出来接受使命,那么君臣合德,上下一心,乃逢千年之机,又何至于让狡猾的敌人和成群的匪寇,鸣箭扬鞭,以为我朝无人可用呢?左令公所言“名医扁鹊这样的人不是每代都有,所以记录药方的书籍不可不流传下来”,的确如此啊!如此,书籍流传下来,那么扁鹊这样的人就每朝每代都会出现了。志士仁人得到这部文集细读,李公抗击敌人平定匪寇的策略明明白白详细记录在其中,何不拿来实施?实施了就会产生效力,有了效力就会加速功成,以此报答圣上超越常规的提拔和至深的知遇之恩。不要让千年以后的人认为宋朝徒有李忠定公这样的人才却不能重用他,如今圣上能重用人才却没有那样忠勇的人才可用,或许这样就不会辜负几位贤君子施以恩惠彰显功德的一番心意啊!晚辈诚心期盼此文集应世人所需。
李嗣玄《宋李忠定公全集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技巧指南之断句一、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 房玄龄传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 荀勖传荀勖,字公曾,汉司空爽曾孙也。父肸(xī),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①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
- 浮生六记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
- 雷有终,字道成,幼聪敏,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时候陟典选,木强难犯,选人听署于庭,无敢哗者。有终独抗言.愿为大郡治狱掾,陟叱之日:“年来三十,
- 核工记文言文阅读题阅读《核工记》一文(有删改),回答文后问题。余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①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②历历可数。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 乞猫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导语:语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乞猫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
- 《战国策·楚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①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
- 浣溪沙文言文翻译赏析浣溪沙文言文以作者所见所闻的经历,凸显了作者爱民的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文言文翻译赏析,欢迎来参考!一曲新词酒一杯
- 明史邹应龙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明史原文: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①,擢御史。严嵩擅政久,廷臣攻之者辄得祸,相戒莫敢言。
- 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
- 童心说李赞(明)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
- 周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周
- 游文山观大水记文天祥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
- 素问举痛论文言文及译文素问·举痛论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
- 初二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去宥①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已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
- 班梁列传文言文阅读题(五)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