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3-02 02:40:54
宋史
原文: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译文/翻译:
张昭,字潜夫。自己说是汉朝常山王张耳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濮州范县。祖父张楚平,是寿张县令。张楚平生下张直,就是张昭的父亲。起初,张楚平赴任长安,正值黄巢发动叛乱,结果张楚平不知去向,从此杳无音信。张直年幼的时候避难移居到河朔,天下大乱之后,因为不知道父亲的去向而去寻找,而当时盗贼横行,荆棘满路,他竟然从秦地走到蜀地,一路上徒步而行,靠乞讨为生,寻找父亲可能会待的地方,一共找了十年没有能找到。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穿上孝服,在海滨从事耕作。青州王师范开学馆,邀请儒士,两次用书信和礼物来邀请张直,让他担任宾职。王师范归降梁,张直从灾难中逃脱回到北方,用《周易》《春秋》来教授弟子,求学的人从远方而来,当时人称逍遥先生。
张昭刚满十岁,就能够背诵古乐府、咏史诗一百多篇;尚未成年,就通读了《九经》,融会贯通它的要义。处身同辈人中,和缓地迈步、高远地顾看,认为像马、郑这样的人才也比不上自己。后来到了赞皇,碰到了一个叫程生的,他专门研究史学,认为专门研究儒家的经典要义,而不能够贯通古今,这样的人大多拘泥不化,冗繁而抓不住要领;如果想要极力主张推行王霸之道,治平天下,不通晓历史是不可以的。于是提出班固、范晔《汉书》中十余条要义和他讨论,传授了张昭《荀纪》《国志》等,后来张昭有全部学习了十三史,五七年之间,能够通晓上下几千百年的事。又为《十代兴亡论》作了注。身处乱世,亲自耕作背米来奉养双亲。
后唐庄宗到魏地,河朔的将士,大多自己投身军门,张昭于是到魏,携带着几十卷轴的文章拜谒兴唐尹张宪。张宪家中多书籍,他常常和张昭闲谈,讲论经史要事,遗憾两人相见太晚,就任命他为府中的推官。同光初,张宪上奏授予张昭朝廷命官的品级,加封监察御史里行。张宪担任北京留守,张昭也跟随到了晋阳。庄宗遭遇内乱,张昭听说邺中兵士拥戴明宗,张宪的部将符彦超联合边关将领响应它,张昭对张宪说:“该不会献上奏表劝(明宗)即帝位来作使自己平安的打算吧?”张宪说:“我本来是一介书生,承蒙主上看重,位至保厘,是出生百姓的官员的极致了。如果厚着脸皮求得活命,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主上呢?”张昭说:“这是古人的心意啊,您能够做到这样,死了也将不朽啊!”张昭对着他哭着离开了,张宪于是为这件事而死,当时的舆论敬重张昭能够促成张宪的节操。
当时有人要害张昭,张昭说:“我知道确实到了这样的地步,运数也不可能会有重生的可能,主上受辱臣子理应为之而死,我死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众人押着他送到符彦超的面前,符彦超说:“推官是正直之人,不要害他性命。”……
长兴二年,遭遇母亲的丧事,明宗送给他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办丧事。张昭性格极为孝顺,明宗听说他服丧期间因哀痛而憔悴,又赐给他钱物。守孝期满,改任方员外郎、负责拟制制、诰,担任史馆修撰。上书建议请求恢复本朝的惯例,设置观察使考察民生疾苦,设置御史弹劾、检举官员所犯的错误,谏官每个月提供给他们上谏的纸张。全部听从了他的建议。又奏请要督促勉励百姓从事农耕以及设常平仓等几件事宜。……
宋朝初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乾德元年举行郊祀,张昭担任卤簿使,上奏恢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的制度。郊祀之礼结束,进封为郑国公,和翰林承旨陶谷一同掌管选拔。陶谷曾经说假话来奏事,还要拉着张昭作证人,张昭摘下官帽和他争论。太祖不高兴,于是张昭多次上书告老,最后在原本的官职退任,改封为陈国公。开宝五年,张昭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
-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
-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
- 古诗文名句3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7、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埋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 贺邵字兴伯文言文翻译贺邵字兴伯出自文言文《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下面请看贺邵字兴伯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贺邵字兴伯文言文翻译【原文】贺太
- 论范增苏轼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 《二翁登泰山》译文及注释《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翁登泰山》译文及注释,希望对你
- 《农桑辑要孳畜养马牛总论》文言文《农桑辑要.孳畜.养马牛总论》作者:佚名《齐民要术》:服牛乘马,量其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如不肥充蕃息者
- 宋史原文: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
-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
- 文言文的总复习方式文言文的总复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课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如《廉颇
- 李贺小传原文及译文李贺小传,即李长吉小传,李商隐所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贺小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李贺小传唐代:李商隐京兆杜
- 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
- 司马迁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商鞅,固见非於世;有独
- 李勣煮粥文言文翻译李绩煮粥(又称《煮粥侍姊》,选自《隋唐嘉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李勣煮粥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
- 白居易原文:《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
- 元史原文:孔思晦,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翌,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
- 史记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
- 如何学好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