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波罗密多五蕴皆空引慈云于西极
下联:摩诃止观一尘不染注法雨乎东陲
对联备注:
(刘操南题天台国清寺大雄宝殿)
参考注释
波罗密
见“ 波罗蜜 ”。
五蕴皆空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慈云
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被世界、众生。 南朝 梁简文帝 《da9法颂》:“慈云吐泽,法雨垂凉。” 唐太宗 《三藏圣教序》:“引慈云於西极,注法雨於东陲。” 明 崔子忠 《送僧归滇南》诗:“兵戈前路息,万里忆慈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仰藉慈云之庇,庶宽雷部之刑。”
西极
(1).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极。”《汉书·礼乐志》:“天马徠,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2).指 长安 以西的疆域。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唐 杜甫 《往在》诗:“安得自西极,申命空 山 东。” 仇兆鳌 注:“西极,指京师之西,与 山 东相对。或指 吐鲁蕃 者,非。”
(3). 汉 代 乌孙国 所产之良马。《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摩诃
(1).亦作“ 摩呵 ”。梵语译音。有大、多、胜三义。《翻译名义集·法宝众名》:“摩訶,此含三义,谓大、多、胜。”《西游记》第七八回:“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説摩訶。”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鐘鼎,摩呵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謨运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2).池名。 宋 陆游 《摩诃池》诗:“ 摩訶 古池苑,一过一消魂。”参见“ 摩訶池 ”。
止观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一尘不染
[be not soiled with a particle of dust;spotless;pure-hearted] 佛教指排除欲念,不被六尘玷污。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
法雨
佛教语。喻佛法。佛法普度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故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普雨da9法雨,度无量众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法雨垂空,必致菩萨化身、罗汉混俗以降也。” 清 赵翼 《悯忠寺石坛》诗:“枯骸滋法雨,厉气散朝暾。”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北朝 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热烈,可於造像一事见之。”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山色湖光归一览 欧公坡老峙千秋
山色湖光归一览
欧公坡老峙千秋
(扬州蜀冈:汪国祯题平山堂)对联:公真海内伟人,自就试嘉定,化雨从公,知五百年挺起名贤,必有非常鸿业在;
公真海内伟人,自就试嘉定,化雨从公,知五百年挺起名贤,必有非常鸿业在;
我本蜀中弟子,忆晋谒武昌,春风坐我,感二十载浮沉身世,竟无再侍雅谈时。
(清-张禧培《挽张之洞联》)对联:连城价值龙泉剑 倾国钱财金缕衣
连城价值龙泉剑
倾国钱财金缕衣对联:青山收笔底 绿水涌毫端
青山收笔底
绿水涌毫端对联:蓬瀛旧事难回首 沧海横流且息肩
蓬瀛旧事难回首
沧海横流且息肩
(杨度挽范源濂)对联:父子宰辅 叔侄状元
父子宰辅
叔侄状元
(翁同龢自题门联)对联:人来人往皆笑脸 店内店外俱欢欣
人来人往皆笑脸
店内店外俱欢欣对联: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
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
(杭州灵隐寺冷泉亭)对联:灼灼兰桂香洒四方叙同窗数载别情
灼灼兰桂香洒四方叙同窗数载别情
夭夭桃李共济一堂庆綦中百年华诞
(百年校庆)对联:坐柜台精心理民财绘东西美景
坐柜台精心理民财绘东西美景
迎储户妙手拨算珠奏南北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