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怒同文武;
下联:道即圣贤。
对联备注:
(明-《关帝庙联》)
对联怒同文武; 道即圣贤。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圣贤
[sage]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艺苑乐池五光十色 歌台舞榭万紫千红
艺苑乐池五光十色
歌台舞榭万紫千红对联:犄六七虎狼之牙,未陨壮心,独开学界千年幕;
犄六七虎狼之牙,未陨壮心,独开学界千年幕;
掬八百孤寒之泪,尽成热血,为染平原五色丝。
(清-李稷勋《挽张百熙联》)对联:天为社稷生李晟,衡山湘水,间气特钟,溯当年手奠金汤,半壁东南资镇定;
天为社稷生李晟,衡山湘水,间气特钟,溯当年手奠金汤,半壁东南资镇定;
帝以封疆畀陶侃,蒋阜秦淮,天星忽陨,听此日哀填衢市,满江风雨共悲凉。
(清-周天麟《挽曾国荃联》)对联:教育振兴期学校 人才陶冶仰良师
教育振兴期学校
人才陶冶仰良师对联: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龙井、武夷既为地名又为茶名)对联:丸散膏丹无非良药 君臣佐使悉是妙材
丸散膏丹无非良药
君臣佐使悉是妙材对联:且食蛤蜊,焉知许事; 但有螃蟹,而无监州。
且食蛤蜊,焉知许事;
但有螃蟹,而无监州。
(清末近现代初-郑孝胥《闽菜馆联》)对联:山重水复疑无路 侯向陈垣达外庐
山重水复疑无路
侯向陈垣达外庐
(史学家陈垣题科学院史学二所,时陈任所长,副所长为侯外庐、向达)对联:一元出世宁非武; 禾老怜卿不自羞。
一元出世宁非武;
禾老怜卿不自羞。
(清末近现代初-赵熙《牛美女簪花》)对联:苏子条芩访禅友 杜仲草果宴寿客
苏子条芩访禅友
杜仲草果宴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