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桃实呈祥骈臻百福
下联:极星拱寿辉映三台
参考注释
桃实
指 西王母 的仙桃。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桃实千年非易得,桑田一变已难寻。” 郑泽 《七夕赴城》诗:“嫁钱能十万,桃实詎千年。”参见“ 桃核 ”。
呈祥
呈现祥瑞。《晋书·元帝纪》:“星斗呈祥, 金陵 表庆。” 宋 杨亿 《奉和御制契丹出境将议回銮五言六韵》:“灵旗风助顺,黄道日呈祥。”
骈臻
并至,一并到来。 宋 秦观 《代回吕吏部启》:“既承召节,仍属嘉辰,宜戩穀之駢臻,顾颂言而何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相公既逭三尺, 朝云 又添一丁,二喜駢臻,一门胥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地则五方杂处,市则百货駢臻,人物不为不丰盈矣。”
百福
犹多福。《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墨子·鲁问》:“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殃销祸散百福併,从此直至耇与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大会》:“捧云浆,谩歌百福受天庆,喜 江 东新造,典午重昌。”
极星
(1).北极星。《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郑玄 注:“极星,谓北辰。”《宋史·天文志一》:“极星之在紫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是为北极,为天之正中。”
(2).喻指皇帝。 金 元好问 《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诗:“帝城此后瞻依近,长傍弧南候极星。”
辉映
三台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讶许功名,天事三分,人事小顺,三分四分与天拗;
讶许功名,天事三分,人事小顺,三分四分与天拗;
是谁钟毓,淮水千里,淝水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清-吴汝纶《保定淮军大祠联》)对联:天不言自高 地不语自厚
天不言自高
地不语自厚对联:道堪因契真佳矣 画岂能工有是夫
道堪因契真佳矣
画岂能工有是夫
(中南海:云绘楼,位于蕉雨轩南)对联:国脉千秋在 江河万古流
国脉千秋在
江河万古流对联: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联)对联:刚而读书柔而读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刚而读书柔而读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郭沫若挽史可法)对联:朱栏秀阁桥半月 绿荫浮舟水满天
朱栏秀阁桥半月
绿荫浮舟水满天
(南京秦淮河风景带:戴元洋题秦淮河房)对联:于要官要钱要命中,斩断葛藤,千年试问几人比;
于要官要钱要命中,斩断葛藤,千年试问几人比;
从文正文襄文忠后,开先壁垒,三老相逢一笑云。
(清-黄体芳《挽彭玉麟联》)对联:规格由你挑大小浅深须合意
规格由你挑大小浅深须合意
式样任君选女男老少尽随时对联:道德五千,经传苦县; 孤寒八百,泪下崖州。
道德五千,经传苦县;
孤寒八百,泪下崖州。
(清-冯文洵《挽李世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