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眼底江山皆净域
下联:毫端兰竹见灵源
对联备注:
(镇江焦山:许乃钊题松寥阁)
对联眼底江山皆净域 毫端兰竹见灵源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眼底
(1) [the bottoms of eyes]∶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ru8头等
(2) [right before one’s eyes]∶眼前;眼里
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江山
[rivers and mountains;country;state power]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浩劫感沧桑,愿将世界大千,杨枝洒遍;
浩劫感沧桑,愿将世界大千,杨枝洒遍;
灵光留舍利,现出金身丈六,茎草化成。
(清-潘衍桐《佛山经堂寺联》)对联:大邑广甄陶出入是门岂仅习仪为亟
大邑广甄陶出入是门岂仅习仪为亟
高山勤仰止誉髦斯士从教敬德无疆
(浙江鄮山书院仪门)对联:煤黑火旺三餐美味 炭红光明四季阳春
煤黑火旺三餐美味
炭红光明四季阳春对联: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清-陈宏谋《楹联》;刘凤诰题江西萍乡易氏宗祠)对联:谢恩孙代趋朝杖; 上寿儿归听讲筵。
谢恩孙代趋朝杖;
上寿儿归听讲筵。
(清-黄钺《贺王懿修80寿联》)对联:轻风扶细燕; 残月入昏鸦。
轻风扶细燕;
残月入昏鸦。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课儿联(其三零五)》)对联:荣光争设站求荣反辱面无光
荣光争设站求荣反辱面无光
胜保妄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对联:华夏大地春常在 文明古国尽朝晖
华夏大地春常在
文明古国尽朝晖对联:放下破笤篱沙软过米 咬通铁酸馅舌硬如钳
放下破笤篱沙软过米
咬通铁酸馅舌硬如钳对联:著作甚勤,四海声名今北斗;
著作甚勤,四海声名今北斗;
风流顿尽,百年文献老南村。
(清-左宗棠《挽邓显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