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蠲铨衡弊,浚财赋源,精神瘁议政育才,独惜置邮功未竟; 动天下悲,失吾湘望,遗爱留口碑铜像,不忘盛德死犹生。

蠲铨衡弊,浚财赋源,精神瘁议政育才,独惜置邮功未竟; 动天下悲,失吾湘望,遗爱留口碑铜像,不忘盛德死犹生。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蠲铨衡弊,浚财赋源,精神瘁议政育才,独惜置邮功未竟;
下联:动天下悲,失吾湘望,遗爱留口碑铜像,不忘盛德死犹生。

对联备注:

(清-罗治霖《挽张百熙联》)

参考注释

铨衡

(1).衡量轻重的器具。《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銖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銓衡。” 刘文典 集解:“《羣书治要》引,銓作权。”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 唐 白居易 《革吏部之弊策》:“妍蚩者不能欺於藻镜,錙銖者不敢诈於銓衡。”

(2).品鉴衡量。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虽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銓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惟‘西北有浮云’十餘首,殊美赡可翫,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羣彦,对扬厥弟者耶?” 宋 司马光 《和伯镇再入馆》:“銓衡时进对,户牖日相亲。”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故每遇时贤,銓衡轻重,无足失。”

(3).考核、选拔(人才)。《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銓衡专於臺阁,上之分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咏,遗贤必举。”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小官擢用良才,銓衡人物,褒贬必当。”

(4).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汝若居銓衡,当举如此辈人。”《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为侯,自今国官皆委之銓衡。” 胡三省 注:“銓衡,谓吏部尚书也。” 明 张煌言 《徐允岩诗序》:“我 明 选举既行,荐辟遂废。一命必由銓衡,三事莫敢幕置。”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冻猪肉》:“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

财赋

(1).财货贡赋;财货赋税。《书·禹贡》:“庶士交正,底慎财赋。” 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新唐书·食货志》:“ 永泰 二年,分天下财赋、铸钱、常平、转运、盐铁,置二使。”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财赋一以空, 猗顿 皆 黔娄 。” 温靖邦 《将星在狼烟中升起》五:“调集大军会战 泸州 ,把 成都 、 川 西大片财赋之区让出,只有傻瓜才会去干!”

(2).财物。《旧唐书·郭子仪传》:“公私财赋,一皆遏絶。”《水浒传》第十六回:“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

精神

(1) [spirit;mind]∶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essence]∶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vigour]∶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lively]∶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will]∶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议政

议论政事。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治书定簿,佐史之力也;论道议政,贤儒之力也。” 宋 韩元吉 《读<管子>》:“则 仲 之与 桓公 平日谋国议政者,其亦详矣。”《清史稿·太宗纪二》:“﹝ 崇德 二年夏四月﹞丁酉,命固山贝子 尼堪 、 罗託 、 博洛 等预议国政。增置每旗议政大臣三人,集羣臣諭之曰:‘向者议政大臣额少……今特择尔等置之议政之列,当以民生休戚为念,慎勿怠惰,有负朝廷。’”

育才

[train men for profession] 培养人才

置邮

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焦循 正义:“置、邮、传三字,同为传递之称。以其车马传递谓之置邮,谓之驛。其传递行书之舍,亦即谓之置邮,谓之驛。” 唐 杨炯 《<王子安集>旧序》:“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舟檝避潢潦,置邮疾飞驰。”按,古制,置为马递,邮为步递,原有区别,后即混用。

未竟

[incomplete] 没有完成

未竟之业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间,社会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rule;domination]∶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口碑

(1) [public praise]∶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

(2) [opinions]∶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3) [oral idiom]∶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口碑流传

铜像

[bronze statue]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盛德

(1) [sublime virtue]∶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deep kindness]∶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蠲铨衡弊,浚财赋源,精神瘁议政育才,独惜置邮功未竟; 动天下悲,失吾湘望,遗爱留口碑铜像,不忘盛德死犹生。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