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下联: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对联备注:

(清-实诚《普陀山前寺联》)

参考注释

即心即佛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十五·十八重地狱》:“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为业,皆目前者也。”

彼岸

(1) [the other shore]∶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realm]∶比喻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Faramita]∶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迷津

[labyrinth;wrong path] 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

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红楼梦》

渡头

[ferry] 同“ 1 渡口”

宝筏

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 明 孙梅锡 《琴心记·锦江晓发》:“ 恒 沙渺,彼岸平,从教宝筏济众生。” 清 赵翼 《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我闻释氏妙变化,宝筏能引迷津断。”

慈航

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fa5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舍人诗一百韵》:“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花月痕》第五二回:“万顷情波,都成觉岸;千重苦海,尽泛慈航。”

法相

(1).古代皇宫选择妃嫔、宫女所规定的标准相貌。《后汉书·皇后纪序》:“ 汉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隋书·列女传·襄城王恪妃》:“妃姿仪端丽,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为妃。”《北史·王世充传》:“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观诸女,资质端丽合法相者,取正库及应入京物以聘纳之。”

(2).旧时指骨法、相貌。 汉 王充 《论衡·骨相》:“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 汉 王充 《论衡·骨相》:“故 范蠡 、 尉繚 见性行之证,而以定处来事之实,实有其效,如其法相。”

(3).指佛像。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铜为内肌,金为外肤,取法 西天 ,铸成 东越 ,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清 周茂兰 《王五痴积制钱为佛像五躯送供虎丘禅院》诗:“法相满月微妙,光莹洁浄如琉璃。”

(4).佛教语。谓诸法真实之相。《法华经·化城喻品》:“大圣zhuan55轮,显示诸法相。”《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佈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深达法相,洞了宗极,勤诚外著,仁隐内弘。”

(5).“ 法相宗 ”的省称。 章炳麟 《菌说》:“夫六经之説,诚亦有权,与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详“ 法相宗 ”。

祥云

[propitious cloud] 旧指象征祥瑞的云气,传说中神仙所驾的彩云

变化

[vary;change]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无方

(1) [in the wrong way;do not know how;not in the proper way]∶不得法;方法不对

经营无方

(2) [nothing]∶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