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皇受籙增嘉运,晓坐明堂夜拜章。玉烛千年承瑞露,金龙万国镇青霜。
风来紫极箫声静,人在丹台佩影凉。
与子飘零逢盛旦,独无藻思颂瑶光。
诗词问答
问:《依韵和邵太子文兄八月总章朝归长句》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东皇
(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东皇 ,为甚不住些儿去得忙。”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 东皇 笑我痴。”
受籙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疏:“伐 崇 ,作 灵臺 ,改正朔,布王号於天下,受籙应《河图》。”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刘师培 《<文说>序》:“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3.谓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仪式接受符箓。《隋书·经籍志四》:“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旧。”
嘉运
指国运昌盛的际会。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南史·徐广传》:“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 明 吴承恩 《明堂赋》:“际中兴之嘉运,协大壮之鸿文。”
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拜章
(1).拜受慰问表彰。《国语·鲁语下》:“《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四牡》,《诗·小雅》篇名,传为劳问使臣之作。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年十二, 齐 建武 四年,封 新浦县侯 。自製拜章,便有文采。”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新岁拜章,遥献 南山 之寿。” 金 元好问 《礼部闲闲赵公秉文》:“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
(3).对鬼神的祈祷文。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段氏 母病, 賁 为拜章祈福。”
玉烛
(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郭璞 注:“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金甌仍未缺,玉烛又新调。”
(2).烛的美称。 唐僖宗 宫人《金锁》诗:“玉烛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一:“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烛斜。”
(4).乐律名。《隋书·律历志上》:“黄钟: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烛、调风。右黄钟一部,三十四律。”《旧唐书·音乐志三》:“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瑞露
(1).象征吉祥之露;甘露。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东京飞其瑞露,北陆霣其祥星。” 唐 郑畋 《麦穗两歧》诗:“瑞露纵横滴,祥风左右吹。” 元 刘壎 《贺新郎》词:“玉骨冰肌终是别,犹带 孤山 瑞露。”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我只怕 勾践 将 姑苏 来垦,总就有三华瑞露,九转灵丹……也医不活你 吴 邦众子孙。”
(2).酒名。 宋 苏轼 《小圃五咏·地黄》:“融为寒食餳,嚥作瑞露珍。” 王十朋 集注引《纂异记》:“ 田璆 、 邓詔 ,逢二书生,谓曰:‘我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 宋 陆游 《谢郭希吕送石洞酒》诗:“瑞露颇疑名太过,橐泉犹恨韵差低。”自注:“瑞露桂杯酒,得名甚盛。”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瑞露,帅司公厨酒也。”
金龙
(1).金色龙形的装饰物。《晋书·舆服志》:“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 * ,四角金龙衔羽葆。”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六八:“玉殿朦朦散晓光,金龙高喷九天香。”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2).指秋季。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讌》诗序:“属乎金龙掌气,石雁惊秋。”
(3).铜制的龙。道教用以投于名山洞府作祭祀。 唐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诗:“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唐 李商隐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诗:“ 蓬岛 烟霞 閬苑 鐘,三官牋奏附金龙。”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予尝於学士院取金龙玉简视之,金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青霜
(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说司霜之神为青女,故名。 宋 曾巩 《地动》诗:“据经若此非臆测,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称。《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头发。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愁覩青霜点鬢毛,蒯緱长夜气萧萧。” 杨朔 《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 井冈山 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先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
(4).指剑。剑光青凛若霜色,故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紫极
(1).星名。借指帝王的宫殿。《文选·潘岳<西征赋>》:“厌紫极之閒敞,甘微行以游盘。” 李善 注:“紫极,星名,王者为宫以象之。 曹植 上表曰:‘情注于皇居,心在乎紫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纳谏》:“陛下高居紫极,寧济苍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2).道教称天上仙人居所。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但彼人之道成,则蹈青霄而游紫极。”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高升紫极上,宴此玄都岑。”《封神演义》第十三回:“闲坐苍龙归紫极,喜乘白鹤下 崑崙 。”
(3).泛指天空。 明 刘基 《题王起宗御史江山烟霭图》诗:“日落风云连紫极,天寒波浪隔 苍梧 。”
(4).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为 玄元皇帝 。 唐玄宗 时于两京( 长安 及 洛阳 )及诸州置 玄元皇帝 庙。京师号 玄元宫 ,诸州号 紫极宫 。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教》。
丹台
(1).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 唐 白居易 《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
(2).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
(3).《史记·货殖列传》载, 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 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 。后以“丹台”为寡妇而富有资产的典故。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夫人狥 黔娄 之贞,闕丹臺之产。孀居永日,蓬首终年。”
(4).红色的楼台。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诗:“春风摇碧树,秋雾卷丹臺。”
(5).指古代帝王为功臣绘制画象的台阁。 汉 有 云台 , 唐 有 凌烟阁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青史标名真义士,丹臺像列是纯良。”
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盛旦
犹佳日。 宋 陆游 《贺莆阳陈右相启》:“固尝端拜於遗风,岂意亲逢於盛旦。”
独无
犹言难道没有。《汉书·王莽传中》:“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 清 赵青藜 《读左管窥·晏婴论》:“况 婴 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
藻思
做文章的才思。 晋 陆机 《文赋》:“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清 刘大櫆 《<海舶三集>序》:“翩然而藻思翔,蔚然而鸿章著。”
瑶光
(1).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淮南子·本经训》:“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高诱 注:“瑶光,谓北斗杓第七星也……一説,瑶光,和气之见者也。” 汉 张衡 《西京赋》:“上飞闥而远眺,正睹瑶光与玉绳。”《宋书·符瑞志上》:“帝 顓頊 高阳氏 ,母曰 女枢 ,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宫,生 顓頊 於 若水 。” 唐 李商隐 《南朝》诗:“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 王气应瑶光。” 明 王洪 《瑞象赋》:“瑶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兹其所谓瑞象,而特应於我圣君者乎。”
(2).玉的光采。《宋史·乐志九》:“金字煌煌,瑶光灿灿。羣工奉之,登此寳殿。”
(3).比喻白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七:“漭瀁瑶光中,忽忽肆荒滛。”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拾箫》:“急闪闪瑶光乱散,妆成鹿衔五色灵芝。” 清 纳兰性德 《玉泉十二韵》:“隐见瑶光曳,琤瑽珮响传。”
(4). 北魏 洛阳 尼寺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宋荔裳廉使女》:“呜呼! 秀容 纵骑,夺壻 瑶光 。”参见“ 瑶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