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原文 诗词名句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原文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街恩感深慈。
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
吕梁有出人,乃觉非虚词。

诗词问答

问: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的作者是谁?答:张九龄
问: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张九龄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九龄名句大全

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书法欣赏

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书法作品欣赏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7_37

参考注释

缅然

(1).遥远貌。《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一》:“肆目眇不及,缅然若双潜。” 吕向 注:“缅,远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庐山 之南有 上霄石 ,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缅然千载后,后圣曰 孔宣 。” 宋 王安石 《答姚闢书》:“守经而不苟世,其于道也几,其去蹈利者,则缅然矣。”

(2).思念貌。《国语·楚语上》:“彼惧而奔 郑 ,缅然引领南望。”《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咸与 靖 书,申陈旧好,情义款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王朗 与 文休 书曰:‘……临书愴悢,有怀缅然。’” 晋 陶潜 《游斜川》诗:“迥泽散游目,缅然睇 曾丘 。” 清 张丹 《晏城》诗:“ 平仲 之采地,缅然起思慕。”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赫曦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1.炎暑炽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风扇发。”《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张铣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并为大岭阴,曾无赫曦煖。”

(2).显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缅吾祖之赫羲,帝 高阳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优泰。”

(3).光明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明灯正赫曦。”

(4).指太阳。

(5).指阳光。 明 高攀龙 《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

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关汉卿《窦娥冤》

(2) 专指末伏

走逃

逃脱;逃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只是心中记掛着丈夫,不知可能够脱身走逃。”《洪秀全演义》第四二回:“ 胜保 见敌军来势兇猛,料知亦难走逃。”

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行李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从楼顶拿下衣箱、旅行袋,准备收拾行李

无苦

(1).不痛苦难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脉法》曰:‘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宋史·王审琦传》:“﹝ 太祖 ﹞顾谓 审琦 曰:‘试饮之。’ 审琦 受詔,饮十杯无苦。”

(2).不要担心受怕,没关系。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洪州书生》:“ 成 惊曰:‘此人诚忤君子,然断人之头,流血在地,岂不见累乎?’书生曰:‘无苦。’”

自怡

自乐;自娱。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明 邓雅 《偶题》诗:“阿女顾予哂,予心还自怡。”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藏书》者何?言此书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书》也。” 清 戴震 《沉处士戴笠图题咏》序:“夫儒者於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劵。”

在公

谓办理公事。《诗·召南·小星》:“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拜庆

见“ 拜家庆 ”。

展力

犹效力,效劳。《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於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已下,莫不展力。”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

汤火

(1).滚水与烈火。《素问·逆调论》:“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慄,是为何病?”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往往汤火间,身尽殻空存。”

(2).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用能免羣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晋书·荀晞传》:“虽陷汤火,大义所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

(3).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三:“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陈书·沉炯传》:“一者以年将六十,汤火居心,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復成童。”

谓烫伤和烧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黄栌》:“洗赤眼及汤火、漆疮。”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山阿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 淘潜《挽歌》

江湄

江岸。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赞》:“灵妃艷逸,时见江湄。” 宋 杨万里 《衢州近城果园》诗:“未到 衢州 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商颷振林簿,脱叶盈江湄。” 沉尹默 《临江仙》词:“岭云如有接,荏苒过江湄。”

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信知

深知,确知。 唐 杜甫 《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李大安》:“於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遂加崇信焉。”

问心

反省、检查自己的良心

我已尽全力,即使失败,我也问心无愧

所之

所去的地方。《晋书·隐逸传·孟陋》:“时或弋钓,孤兴独归,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 宫之奇 尽族而行,不言所之。”

吕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黄河 与 汾河 间。主峰在 离石县 东北。 夏禹 治水,凿 吕梁 以通 黄河 ,即指此。《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河 出 孟门 ,大溢逆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无县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吕梁 之山,而为 吕梁洪 ……盖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 陈毅 《过吕梁山》诗:“峥嶸突兀 吕梁 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2).水名。也称 吕梁洪 。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齿列,波流汹涌。《庄子·达生》:“ 孔子 观於 吕梁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唐 李绅 《泛五湖》诗:“岂復问津迷,休为 吕梁 叹。”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这一边砍将去,就似那 吕梁 泻下的狂澜,如何当抵?”

出人

(1).超出众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谚曰:‘ 扬州 独步 王文度 ,后来出人 郄嘉宾 。’” 宋 司马光 《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史籍·出人不远》:“饱食终日而不学,岂能过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后世言:出人一头地。”

(2).到刑场 * 。《水浒传》第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 * 也放人看。”《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这个小囚囊的再坏不得,每次出人,他都是跟我争,我要杀这个,他也要杀这个。” 阿英 《流离》二:“ 汉口 今天被捕的人比昨天更多。每天早晨都要‘出人’,时间在五点左右。”

觉非

感觉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叹人事遭遇。语出 晋 陶潜 《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唐 刘商 《春日卧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虚词

(1)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2) 虚夸不实的言辞

这都是狗儿一片虚词,老爷千万莫信。——《三侠五义》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邦畿,朝代:明代

    明月迥清宵,登高属望遥。

    鸟惊秋落木,云动夜生潮。

    松槚吴宫冷,芙容楚泽凋。

    所思隔江水,何以报琼瑶。

  • 作者:王洋,朝代:宋代
    共醉元龙百尺楼,方知尘世已高秋。举头把酒问明月,许我乘风归去不。
  • 作者:庞谦孺,朝代:宋代
    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
  • 作者:李之世,朝代:明代
    城里有佳山,沈霾如许久。浑沦气色疑未分,恰似精华今始剖。刘郎本自天台流,今来却是云山友。城郭劳劳到者稀,扪历方知岩岫陡。前山如揖复如趋,中岭峨然似拱受。万瓦鳞鳞睥睨间,炊烟几缕萦林薮。峰头古木不知年,阴森或有精灵守。閟林黝壑悄无人,偕游必与烟霞耦。刊木随方借卜居,小构茆亭仅数肘。镌石磨崖记岁年,我与山灵良匪偶。岭上白云堪赠谁,缄题为寄中林某。剩水溪头侬是家,薄有园庐宽似斗。非无圭山一片翠,望里迢迢隔窗牖。君今振衣千仞岗,笑我红尘地下走。纸上分明寄卧游,云关有路何时叩。看君不是山泽癯,广额棱棱河似口。暂尔云山狎主盟,它日移文君讶否。
  • 作者:郑獬,朝代:宋代
    桐柏山中草木灵,淮源潏潏绕山鸣。谁人凿出浑河水,污却长波万丈清。
  •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代
    梅子青青杏子红,绕城荷叶已掀风。莫嫌春尽无花柳,犹得清樽阿堵中。
  • 作者:王晳,朝代:宋代
    当利江头最僻州,怀人惟是数登楼。
  • 作者:释斯植,朝代:宋代
    世事皆浮云,人间几朝暮。不知溪上山,犹有桃源路。
  • 作者:杨汝士,朝代:唐代
    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清霜染柿叶,荒园有佳趣。留连伴岁晚,莫作流红去。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