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
诗词问答
问:《天台杨景清以所进春秋发微示余辄题小诗其后》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凝旒
(1).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负扆劳天眷,凝旒念国章。”《旧唐书·杨虞卿传》:“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
(2).代称帝王。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栖栖
亦作“栖栖”。1.忙碌不安貌。《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飭。” 朱熹 集传:“栖栖,犹皇皇不安之貌。”《论语·宪问》:“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东,席不暇温,欲慕 孔 墨 栖栖之事。”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十五:“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邹 ,后始卓犖称 軻丘 。” 黄节 《沪江重晤秋枚》诗:“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
(2).孤寂零落貌。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 宋 范成大 《潺陵》诗:“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负笈
(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
(2).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 ,学‘五经’,积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 满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 欧 、 美 、 日本 者日众。”
新义
新的意义;新的思想。对旧义而言。《晋书·王接传》:“ 接 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义。”《宋史·王安石传》:“初, 安石 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 蒋智由 《卢骚》诗:“《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从 张总工程师 和 韦珍 身上显示出:给他们战斗力量的是党,帮助老一代人启示人生新义的是党,帮助新一代人成长壮大的还是党。”
简策
古代连接成册的竹简。泛指书籍
微辞
(1) 隐晦的批评,也指婉转说出而真意隐晦的话
定、 哀多微辞。——《公羊传·定公元年》
(2) 又指婉转而巧妙的话
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即今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迩英
“ 邇英阁 ”的省称。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集>序》:“至於万机之暇,泊然凝神,不见所好,惟躬閲宝训,陈经 邇英 ,究钟律之本元,训师兵之武略。”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又有内殿,如 万岁 、 復古 、 邇英 、 蘂珠 、 凝华 、 福寧 、 睿思殿 。” 元 袁桷 《省中议事回元达有诗次韵》:“拟将直笔酬 延阁 ,欲抱遗经进 邇英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宋 制,春二月始,至端午;秋八月始,至长至,每双日入侍 邇英 。”参见“ 邇英阁 ”。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掌故
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孝文、 孝武因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列传》
历数
一件一件地列举
历数敌人的罪行
先儒
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晚达
晚年得官;迟显达。《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早服身义重,晚达生戒轻。” 李善 注:“达,官达也。晚达恩厚,故以养生之戒为轻也。” 唐 张乔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诗:“雅调一生吟,谁为晚达心。”《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大抵功名迟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达。”
康侯
即 周武王 弟 姬封 ,初封于 康 ,故称。《易·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高亨 注:“ 康侯 , 周武王 之弟,名 封 ,故称 康侯 或 康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