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佑陵原文
森然一径趋高爽,郁葱佳气遥相望。松声万壑奏笙竽,山形千叠开屏障。
诗词问答
问:永佑陵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永佑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喻良能永佑陵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森然
(1) 形容繁密
古木森然
(2) 形容阴沉可怕
森然可怖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形容高耸林立的样子
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高爽
(1) 天气明朗,空气流通,使人感到爽快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香山红叶》
(2) 高傲豪爽
陆机兄弟志气高爽。——《晋书·张华传》
郁葱
(1) 指树林等茂盛
竹树郁葱
(2) 比喻气盛的样子
佳气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松声
松涛声。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嶸,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 王安石 《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墻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山形
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千叠
犹千重。 宋 杨侃 《皇畿赋》:“冈断续以千叠,尘飞扬而四遮。”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其上则奇峰峻岭,迴滩激瀨,人跡不能及;下则连山洪涛,千叠百折,其势若排云而降。”
屏障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