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原文
圣学律万世,玉振仍金声。大贤务矫俗,始以和自名。
智者稽所终,流弊固难行。
求圆能舍规,鲁男乌可轻。
诗词问答
问:杂兴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学
指 孔子 之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康熙 朝,以 朱子 昌明圣学,有益斯文,命礼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 梁启超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北肇强学於京师,南开圣学於 桂海 。”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玉振
(1).谓磬声振扬。《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以金声始洪而终杀,必以玉声振扬之。此‘之’字即指金声而言。”
(2).谓振扬天子之德音。《汉书·儿宽传》:“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 颜师古 注:“言振扬德音,如金玉之声。”
(3).形容帝王仁德的声音。《晋书·景帝纪》:“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4).比喻文辞声调铿锵。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儁。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5).谓著述继美前贤。《晋书·卫玠传》:“昔 王辅嗣 吐金声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 江 表。微言之绪,絶而復续。”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二 刘 金声於 隋 代, 孔贾 玉振於 唐 初。”
(6).古琴名。 元 陶宗仪 《辍耕录·古琴名》:“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鵠、秋啸。”
金声
(1).指钲声。《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汉书·李陵传》:“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颜师古 注:“金谓鉦也,一名鐲。”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2).指钟声。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诗:“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復传。”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清 金人瑞 《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金声齐雅颂,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声。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明 何景明 《赠子言》诗:“腰佩白玉环,手掷金声赋。”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金声掷地,诵 左 赋而俗耳顿聪。”
(4).对人声音的美称。 明 沉仕 《桂枝香·咏镜题情》曲:“爱你秋波如练,金声娇软。”
(5).恭敬的声音。《逸周书·酆保》:“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释:“金声,肃也。”
(6).比喻美好的声誉。 晋 刘琨 《劝进表》:“玉质幼彰,金声夙振。”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7).指声誉传播。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二 刘 金声於 隋 代, 孔 贾 玉振於 唐 初。”
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矫俗
(1).矫正世俗。《后汉书·祭遵传》:“矫俗厉化,卓如日月。”《南史·顾宪之传》:“ 庄周 、 澹臺 ,达生者也; 王孙 、 士安 ,矫俗者也。吾进不及达,退无所矫。” 唐 司空图 《丁巳元日》诗:“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
(2).谓故意违俗立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黄雅林》:“诗画仿 郑板桥 ,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汩没。”《老残游记》第六回:“ 东造 道:‘你那串铃本可以不摇,何必矫俗到这个田地呢!’”
自名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智者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流弊
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
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刘昼《新论·伤谗》
难行
(1).不易做到。《韩非子·八经》:“法之所外,虽有难行,不以显焉。”
(2).行走困难;不易前进。 唐 韩愈 《江汉答孟郊》诗:“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共有三十餘滩,石大滩险难行。”
(3).佛教语。犹苦行。修行时身心所受的磨炼。《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 * 》:“何独至於佛而疑之,旷大刼来修难行苦行,成等正觉,为圣中至圣。”
鲁男
见“ 鲁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