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 诗词名句

大酺·越调春雨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无奈向、兰成憔悴,乐广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诗词问答

问:大酺·越调春雨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大酺·越调春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大酺·越调春雨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一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翠的竹子,皮上的箨粉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寒意直透进厅屋之中。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得使人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玠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因顿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

译文二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注释
青玉旆(pèi):比喻新竹。旆,古代旗末燕尾状饰品。
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流潦(liǎo):道路积水。
兰成:庾信,字兰成。初仕梁,后留北周。
卫玠清羸(léi):晋卫阶美貌而有羸疾。
平阳客:后汉马融性好音乐,独卧平阳,闻人吹笛而悲,故称平阳客。
青芜国:杂草丛生地。
红糁(sǎn):指落花。糁,米

诗文赏析


此词为作者某次宦游南方的旅途中所作。全词情景交融,真切生动地叙写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词结构精整,层次分明,错综变化,首尾相应。
开头三句为全词布置了一个春雨连绵、雨势滂沱的环境气氛。第一、二句是说雨意隔宿就已酿成,所以一大清早 ,浓雾散尽,四野静寂,不闻春鸟啼鸣,只听得阵阵急雨飞洒而下,敲打得屋顶铮铮作响。
“墙头 ”三句写的是:“屋边的嫩竹,正冒着淋漓 * 的春雨伸出墙头,青青的竹叶,好比青玉雕成的垂旒,枝竿外皮的粉霜,已被雨水洗刷一清,尖而嫩的竹梢,在风雨的吹打中,东摇西摆,不时地互相碰触。
“润逼 ”三句转写雨天室内的景象 ,琴丝受潮后,音色不准;枕障被寒气侵袭,一片冰凉;沾满了雨珠的虫网,被风吹得软绵绵的粘附在竹帘上。这些现象,是在百无聊赖之中所感所见,织成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 ,所以只有昏昏睡去 。紧接着“邮亭”六句便是抒写孤馆困眠的情态 。愁中孤眠,最易惊醒,“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 ,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上片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闷,以“自怜幽独”作结。
过片“行人归意速 ”,重在一个“速”字,归心似箭,但欲速而不达,偏偏遇上淫雨不止的天气,泥泞的道上积满雨水 ,车毂难行 ,归期难卜,所以说“最先念 、行潦妨车毂”。从“怎奈向”开始,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把行旅为雨所阻、欲归不得的愁绪 ,铺写得淋漓尽致 。兰成是庚信们小字,他初仕梁。出使西魏时,恰值梁灭,被留长安,后仕周,长期羁留北方,不得南归,作《哀江南赋》以叙志,又曾作《愁赋》。卫玠,晋人,是当时名士,长得清秀,有羸疾 。平阳客 ,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他性好音乐,能鼓琴吹笛,一次在平阳客舍,听得洛阳客人吹笛,笛声哀怨,触动了他思念京都的伤感情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长笛赋 》。用此三典 ,盖作者自况,说的自己亦是瘦减容颜,愁损心目,闻笛而伤。
最后“况萧索”几句,由情及景,并由羁旅愁叹转入惜花伤春的感慨,以结束全词 。“青芜国”语出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花庭忽作青芜国 ”,是说繁花盛开的庭园,经过春雨的摧残,转眼间变成一片萧瑟的杂草丛生的世界 。一个“ 况”字起了承上启下 、转折递进的作用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两句是对“青芜国”的补充,意为春光的余波只剩下几点红色落花洒在青绿的地面上,而门外的樱桃已褪尽红衣,露出豆粒般大小的幼桃。这一切都表明,春天已在雨声中消逝。此时,主人公不但为归计难成而懊丧 ,而且因春光消歇而叹息。“夜游共谁秉烛”句即由这两重忧伤而发,一语双结,复与上片歇拍“自怜幽独”遥相呼应,只觉无限的幽恨,无边的寂寞。
这首词感物应心,因景抒情,写景鲜明生动,写情委曲尽致,环境气氛的渲染与心理活动的展开相互依托,造成了低徊抑郁、曲折流动的意境。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谭用之,朝代:唐代
    标签:秋天写雨怀才不遇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标签:古文观止咏物写雨忧国忧民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
  • 作者:王令,朝代:宋代
    标签:春天抒情,游玩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标签:闺怨唐诗三百首春天女子孤独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作者:严仁,朝代:宋代
    标签:春天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标签:写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标签:春天柳树婉约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
  • 作者:卢僎,朝代:唐代
    标签:春天写景抒情
    紫陌开行树,朱城出晚霞。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
  • 作者:孙道绚,朝代:宋代
    标签:婉约春天写景女子伤怀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 作者:李世民,朝代:唐代
    标签:咏物写雨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