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天关回到世吟原文 诗词名句

天关回到世吟

作者:许学士 朝代:唐代

天关回到世吟原文

九霄云路奇哉险,曾把冲身入太和。
今日东归浑似梦,望崖回首隔天波。

诗词问答

问:天关回到世吟的作者是谁?答:许学士
问:天关回到世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天关回到世吟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许学士天关回到世吟书法欣赏

许学士天关回到世吟书法作品欣赏
天关回到世吟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62-20

参考注释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东归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浑似

完全像。 宋 孙光宪 《更漏子》词之六:“求君心、风韵别。浑似一团烟月。” 宋 范成大 《泊湘江鱼口滩》诗:“ 瀟湘 浑似日南落, 岳麓 已从天外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应有娇羞人面,映着他桃树红妍;重来浑似 阮 刘 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天波

(1).喻皇帝的恩泽。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则尘洗天波,谤絶众口。”《南史·袁湛传》:“天波既洗,云油遽沐。”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今圣泽含弘,天波昭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紫禁城 内之河……逆 贤 ( 魏忠贤 )时,勒令疏通,至今清流可鉴,虽鱼鳖蛙黽之微,亦得沐天波之泽。”

(2).形容水势浩瀚的大河。 唐 王维 《渡河到清河作》诗:“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3).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唐 许学士 《天关回到世吟》:“今日东归浑似梦,望崖回首隔天波。”

(4).从地面辐射至天空的无线电波。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正觉,朝代:宋代
    白鸥定怪盟事寒,杖藜投社不多难。苇风华雪秋著岸,船月蓬霜夜转滩。丘壑身心徒役梦,江湖臭味赋游般。它时衣外传来物,唤得回头倒刹竿。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香雾窟堪称静室,最高处迥出凡尘。

    吟哦旧句浑如昨,惨淡冬山亦可人。

    抚柏便同参道筦,听泉直欲息言津。

    风岩木叶萧萧下,会待明年特地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既怯鸣鞭上,兼休步辇跻。

    寄怀徒向迥,成咏且从低。

    人子彼当惜,高年未罢题。

    惟斯赓圣藻,瞠后那能齐。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凝香画阁昼闻铃,唤我真心十倍醒。奋臂勇寻西学侣,回头挹谢北山灵。京华是则薪炊桂,旅食何妨实剖萍。此去功名如到手,也须伏阙疏延龄。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细起花文若有神,抚无留手却平匀。

    知其是玉疑非玉,谓此非珍孰是珍。

    气合古人馀沕穆,华羞时语诩玢豳。

    千年遁迹一朝现,巢许宁称善隐沦。

  • 作者:释行海,朝代:宋代
    楚雨吴烟动客思,江梅发后失归期。传来踪迹浑无定,飘泊情怀已可知。鼓角每惊多事日,莺花空度少年时。与君如此长相别,苦乐同心更有谁。
  • 作者:陈藻,朝代:宋代
    少长城闉老一村,平生好语不曾闻。百年马鬣空埋我,三载鳌头更祝君。幸有邻僧分隙地,岂无座主识雄文。须臾忍死携筇立,更看峥嵘足蹑云。
  • 作者:佚名,朝代:唐代

    君王冥寞不可见,铜雀歌舞空裴回。西陵啧啧悲宿鸟,
    空殿沉沉闭青苔。青苔无人迹,红粉空相哀。

  • 作者:何逊,朝代:南北朝
    门有车马客。言是故乡来。故乡有书信。纵横印检开。开书看未极。行客屡相识。借问故乡来。潺湲泪不息。上言离别久。下言望应归。寸心将夜鹊。相逐向南飞。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傍岸驻舟跸,层楼近水衢。

    曰游因旧迹,其建匪新劬。

    景概宜诗句,山川入画图。

    天晴遥见海,民俗已为吴。

    凫藻来老幼,鸽欢任笑呼。

    副予怀保意,施惠法春苏。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