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鲍惟德任袁州经历原文
当时三献荆山璞,不意良工竟遗落。
故人已总内台纲,先生始入袁州幕。
人生赋命有疾迟,尽心莫问官崇卑。
君今佐政黄堂上,须念闾阎赤子饥。
诗词问答
问:送鲍惟德任袁州经历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送鲍惟德任袁州经历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李都堂同学友。
参考注释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三献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献。”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 明 杨慎 《江祀记》:“肃将天祝,幽赞于神明,举爟张乐,三献望燎已,事乃竣。”
(2).三种祭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三次呈献。 唐 韩愈 《孟生诗》:“ 卞和 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羣当一空。”
荆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 ,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书·禹贡》:“导 嶓冢 ,至于 荆山 。” 孔 传:“ 荆山 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禹 铸鼎於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 , 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 ,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 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
不意
没有想到
敌出不意。——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良工
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无良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翠 小像,日夜浇祷其下。”
遗落
(1).遗失;散失。《汉武帝内传》:“乃诵 伏羲 以来羣圣所録阴阳诊候及龙图龟策数万言,无一字遗落。”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幽埋力须掘,遗落貲心购。” 宋 司马光 《河间献王赞》:“唯 献王 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聚残补缺,校实取正。”《红楼梦》第三一回:“ 湘云 听了,方知是他(指 宝玉 )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在编者已经搜集到的杂志上,换了另一署名的文稿,也被遗落了。”
(2).遗漏;漏掉。《魏书·库莫奚传》:“初为 慕容元真 所破,遗落者窜匿 松漠 之间。”《玉娇梨》第九回:“想小姐十年待字,何等怜才,偏偏遗落我多情多恨的 苏友白 。”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才从魔鬼的指缝间遗落下来,直到轮船驶出 大沽口 ,才大胆地吸进一口自由的空气。”
(3).犹言散失流落。 唐 元稹 《桐花》诗:“ 舜 没 苍梧 野,凤归 丹穴 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復深。”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台纲
指朝廷的纲纪。《宋史·孝宗纪二》:“詔六察官纠察庶务,臺纲益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堂官笞属官》:“ 海刚峯 起 南总宪 ,到任后,忽设二大红板櫈,云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终设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厉臺纲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公掌 河南道 日,给事 赵兴邦 者,数挟太宰势,轩輊臺纲,公连章劾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赋命
(1).给以生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2).指命运。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赋命有厚薄,长嘆欲如何?” 宋 王禹偁 《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自知赋命之多奇,每愧浮口之过实。”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微眚见黜,固由赋命之奇,然亦太使气已。”
尽心
为别人用尽心思
尽心尽力
问官
审问犯人,处理讼案的官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这都是 章惇 这廝嘱託了问官,我也有口难辩。” 聂紺弩 《废话》:“我怎么不说呢?可是问官也受了他的买活,用许多刑罚逼我。”
崇卑
亦作“ 崇庳 ”。高低,高下。 唐 韩愈 《进学解》:“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若夫权行试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资序之崇卑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节假》:“上因传旨,此后遇京官夜还,无问崇卑,令舖军执灯传送。”
黄堂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 丹 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 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 春申君 子 假君 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儒林外史》第七回:“ 大江 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2).借指太守。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上:“太守曰黄堂。”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妾是 王 家子姓,父做黄堂。”《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虽是异途,却有四品黄堂之分。”
(3).墓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闾阎
(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閭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閭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
赤子
(1) 刚生的婴儿
(2)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