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迷原文
乌兔日夜行,与人运枯荣。为善不常缺,为恶不常盈。
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
所以多迁变,宁合天地情。
我愿造化手,莫放狐兔走。
恣海产珍奇,纵地生花柳。
美者一齐美,丑者一齐丑。
民心归大朴,战争亦何有。
诗词问答
问:世迷的作者是谁?答:苏拯
问:世迷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世迷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苏拯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拯名句大全
苏拯世迷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718-22
参考注释
乌兔
神话谓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以“乌兔”指日月。 晋 左思 《吴都赋》:“笼乌兔於日月,穷飞走之栖宿。”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五八:“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问龙虎苦战鬭,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夜行
(1) 夜间行走
路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夜行人
(2) 夜间航行或行驶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枯荣
草木的盛衰。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
善不
同“ 善否 ”。不,通“ 否2 ”。《国语·晋语一》:“若 紂 有良子而先丧 紂 ,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於 武王 ,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 紂 之善不哉?”不,一本作“ 否 ”。
不常
(1).不固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传:“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 汉 张衡 《西京赋》:“不常厥土, 盘庚 作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於声,或方於貌,或拟於心,或譬於事。”
(2).异常;反常。《晏子春秋·谏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诸侯。”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为笑于诸侯。” 元 元怀 《拊掌录》:“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 治中。”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去国时虽久,安邦志不常。”
(4).时常。《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待婢僕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
(5).犹无常。死的婉辞。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天道
自然规律
天道变化。——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阿党
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 郑玄 注:“阿党,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也。” 孙希旦 集解:“阿,谓有所曲徇於上。党,谓有所私附於下。”《汉书·高五王传赞》:“自 吴 楚 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唐 苏拯 《世迷》诗:“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絶阿党之原耳。”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覆倾
倾覆。《梁书·谷永传》:“至覆倾国家,或乱阴阳。” 汉 陆贾 《新语·资质》:“上不明於下,是故天下所以覆倾也。”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即至中原板荡,天地覆倾;而绩学之士,吟咏空谷之中,胜国之臣,躑躅荒江之畔。”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迁变
犹变迁。《晋书·礼志下》:“ 周 末崩离,宾射宴饗之则罕復能行,冠婚饮食之法又多迁变。” 宋 苏舜钦 《升阳殿故址》诗:“农惟喜丰稔,吾独閔迁变。”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末流之迁变,何可胜道!”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狐兔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海产
出自海洋的各种动植物产品
珍奇
珍贵而稀奇
珍奇的动物
生花
(1).鲜花。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得其生花十斛,乾之,纔可得五六耳。”《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五嫂 就与 桂妹 脱褐,念经礼斗;又将院里掛生花,结横彩。”
(2).谓结成花状物;呈现出花的形状,像花。 南朝 梁简文帝 《鸳鸯赋》:“始临涯而作影,遂蹙水而生花。” 宋 黄庭坚 《忆帝京·私情》词:“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 * 词话》第二回:“口儿里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初笑脸生花。”
(3).开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 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以比喻好文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向人乞怜应礼下,何事骄人一谜奢。休喳。谩思量代笔生花。”参见“ 生花笔 ”。
(4).眼昏花。 宋 徐铉 《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兼寄陈君庶》:“酒酣耳热眼生花,暂似京华欢会处。”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城头初日始翻鵶,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5).形容善于言辞。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风水先生用他的生花的口舌对老地主说明了那里是来龙,那里是去脉。” 阿英 《灰色之家》三:“法官刚说到这里,大块头发起急来了,插上又运用他的生花之舌说:‘……’”
(6).古时魔术表演之一。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生花》:“今京城有生花种植以戏者……种瓜植树,即生花之事也。盖自 汉武 时 大宛 所献眩人始云。”
一齐
同时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大朴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战争
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罪行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