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悟藏主还姑苏原文
玲珑岩畔瞥不瞥,竖起脊梁生铁橛。无端林下错商量,携手相随入虎穴。
瓮里蓦然失却鳖,个事明明向谁说。
彼时只是此时人,谁知眼里重添屑。
我携拄杖奔南北,君入西山恣轻忽。
放下蛇头捋虎须,翻身便作白拈贼。
太虚全布目前机,生杀交驰谁敢窥。
我来一笑重相见,鼻孔由来向下垂。
密庵家风彻骨贫,密庵有眼且无筋。
将无作有这些子,透这些子能几人。
西风落木天宇迥,君兮不住别峰顶。
曹溪一滴杖头挑,涨起吴江千万顷。
诗词问答
问:送悟藏主还姑苏的作者是谁?答:释崇岳
问:送悟藏主还姑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崇岳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崇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竖起脊梁
比喻振作精神,担当大事。 宋 陈亮 《癸卯秋与朱元晦书》:“ 伯恭 、 钦夫 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於门下归心而已。” 明 瞿汝稷 《指月录·无为军冶父道川禅师》:“﹝ 东齐谦 ﹞且曰:‘汝旧呼 狄三 ,今名 道川 ,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 狄三 也。’”
铁橛
铁桩。《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龑》:“ 龑 以兵驻 海门 , 权 已杀 公羡 ,逆战海口,植铁橛海中, 权 兵乘潮而进, 洪操 逐之,潮退舟还,轢橛者皆覆。”《宋史·赵逢传》:“ 逢 扬歷清近,所至有声,然伤惨酷,又言多詆訐,故縉绅目之为‘铁橛’。”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商量
(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虎穴
老虎洞,喻危险之地
虎穴追踪
蓦然
忽然;猛然
蓦然看去,这石头像一头卧牛
失却
失去
失却了一切记忆
个事
(1).这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林酒仙》:“ 苏 人有能传其( 狂僧 )诗者曰:‘门前緑柳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聊与 东君 论箇事,十分春色属谁家。’” 宋 范成大 《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箇事何曾落见闻。”
(2).犹一事。 宋 杨万里 《晓坐卧治斋》诗:“日上东窗无箇事,送将梅影索人看。”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栏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文庄公滑稽》:“把酒莫沉吟,身闲无箇事,且登临。”
明明
(1) 显然如此,确实
这话明明是她说的,还用争?
(2) 清楚,显然
工业落后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彼时
那个时候
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眼里
在心目中,考虑或想到
眼里不能没有国家和民族利益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轻忽
不认真对待;轻视;疏忽大意;不在意;轻率疏忽
事关重大,不容轻忽
放下
(1) 放在一边或放弃
号召他们放下武器
(2) 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
放下百叶窗
捋虎须
比喻冒犯厉害的人
翻身
(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白拈贼
徒手盗物而不留形迹者。禅宗借以指打消学人妄想执着于无形中的高僧。《景德传灯录·临济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便打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后 雪峯 闻,乃曰:‘ 临济 大似白拈贼。’”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生杀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 白居易 《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交驰
互相奔走,纷至沓来
使辙交驰。——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鼻孔
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向下
(1) 从高处走向或延伸到低处
(2) 往后;往下面。表示动作继续下去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彻骨
深透入骨,比喻程度极深
寒风彻骨
有眼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将无作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不要你将无来作有,则要你依前来依后。”亦作“ 将无做有 ”。 熊龙峰 《张生彩鸾灯传》:“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
这些子
指较近的两个以上的事物。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来书所谓‘自家光明宝藏’者,语虽出於释氏,然亦异於这些子之论矣。”参见“ 这些 ”。
些子
亦作“ 些仔 ”。少许,一点儿。 唐 李白 《清平乐》词:“花貌些子时光,抛入远泛 瀟 湘 。”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修养帖寄子由》:“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 明 高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才学无些子,只是赌命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你家里竟没些子家教不成?”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三:“调查农村些仔事,要凴力量争丰穫。”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落木
落叶。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鋭进百餘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杖头
(1).手杖的顶端。 宋 陆游 《对酒戏作》诗:“杖头高掛百青铜,小立旗亭满袖风。”
(2).“ 杖头钱 ”的省称。指买酒钱。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阮宣 杖头, 毕卓 瓮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不要説刼将来可以肥家,就是供我们酒貲,亦是好的。我每苦杖头告乏,取供潦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高 曰:‘……且君杖头空虚,亦不敢烦作东道主。’ 陈 固邀之曰:‘盃酒耳,亦无所费。’”
(3).泛指少量的钱。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无业游民,畧熟《西游记》,即挟渔鼓,诣诸姬家,探其睡罢浴后,演説一二回,藉消清倦。所给不过杖头,已足为伊餬口。”参见“ 杖头钱 ”。
吴江
(1). 吴淞江 的别称。《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 三国 吴 韦昭 注:“三江: 吴江 、 钱唐江 、 浦阳江 。” 宋 毛滂 《过吴淞江》诗:“参军身外祇图书,独与 吴江 分不疎。”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征帆自北来,晚泊 吴江 湄。”
(2).县名。属 江苏省 。 柳亚子 《迭韵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 吴江 。”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精彩推荐:
- 金山南临裂帛湖,荒陵十里鸺鹠呼。夺门事往二百载,行人过此犹欷歔。红墙剥尽古瓦落,莓苔溜雨生铜铺。老松离立色枯槁,但穴虫蚁馀根株。菆涂龙輴礼本杀,矧乃劫火经樵苏。咫尺天寿云气接,抔土独葬西山隅。洪宣老臣稍凋丧,国成一旦归刑馀。勃鞮之问史所贬,讵有宦寺干征诛。黄沙惨澹鼓声死,万乘一掷成累俘。国有君矣社稷重,孙申谋郑无差殊。白登城南翠华返,钱塘司马功难诬。纷纷南渡议和战,乃知计左非良图。仝寅之占信奇中,朝衣东市嗟何辜。剑南归来西内闭,唐家父子输厩奴。处人骨肉事非易,子臧季札今则无。功罪千秋有特笔,九鼎一发须人扶。谥同泉鸠理太酷,纪年犹幸无革除。裁令流水良亦足,宁论玉匣还珠襦。欲落不落夕阳下,吊古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