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隋河苦黄浊,不乱长淮清。
秦郎久埋照,馀子祇平平。
词林得此士,隐若楚方城。
风流不顿尽,惊人闻一鸣。
诗词问答
问:《以酒渴爱江清为韵寄秦廿四·其五》的作者是谁?答:李彭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庚韵
参考注释
黄浊
(1).黄而浑浊。《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有黄浊气四塞天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大江 怒涨,水色黄浊。” 周立波 《王震将军记》:“江水正大涨,黄浊的、滔滔的江面有十里路宽。”
(2).黄色浊流,亦借指 黄河 。 宋 王安石 《黄河》诗:“派出 崑崙 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一:“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
长淮
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
埋照
犹韬光。喻匿迹不使显露。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 阮公 虽沦跡,识密鉴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辞类託讽。” 唐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尔贤埋照久,余病长年悲。” 清 许承钦 《古古贻赠三诗次答》:“一庭积素同埋照,遥对垂杨覆水隈。”
平平
不好不坏;很一般
程度平平
成绩平平
词林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
(2).词坛。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许昌 郭挺 元杰 ,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 方叔 死, 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 , 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 金婉 《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应麟 《玉海·圣文五·康定赐翰林飞白书》:“ 至和 元年九月, 王洙 为学士, 仁宗 尝以涂金龙水牋为飞白‘词林’二字赐之。” 元 卢亘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归钱塘》诗之二:“昭昭日月揭,胡为厌词林?” 严复 《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方城
(1). 春秋 时 楚 北的长城。由今之 河南省 方城县 ,循 伏牛山 ,北至今 邓县 。为古九塞之一。《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荆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2).借指山川险要。 唐 元稹 《楚歌》之六:“殷勤聘名士,莫但倚 方城 。”
(3).指地方长官。《北史·孙搴陈元康等传论》:“ 汉氏 官人,尚书郎出宰百里; 晋 朝设法,不宰县不得为郎。皆所以贵方城之职,重临人之要。”
(4).指陵墓。《清史稿·礼志五》:“既达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东旁,奠酒举哀。”
(5).指麻将博戏。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 祥师母 之所以夜夜必作方城之戏,是因为她‘精力过剩’。”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不顿
(1).不损坏。《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
(2).谓依然锐利。顿,通“ 钝 ”。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惊人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