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城东野老原文
我归颍川无故人,城东野老须如银。少年椎埋起黄尘,晚岁折节依仙真。
走如麏鹿人莫亲,呼来上堂饮清樽。
踞床闭目略频伸,指我黄河出昆仑。
东流入海还天津,沐浴周遍才逡巡。
婴儿跏趺乘日轮,脱身游戏走四邻。
逢人不告非自珍,许我已老知闭门。
东朝太行款真君,告我不返游峨岷。
还家一舍卧不晨,阖棺空空但衣巾。
平生自言师洞宾,嗟世贱目贵所闻。
诗词问答
问:颍川城东野老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颍川城东野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颍川
(1). 汉 将 灌夫 的代称。 夫 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近百人,曾称霸 颍川 。 唐 王维 《老将行》:“誓令 疏勒 出飞泉,不似 潁川 空使酒。”
(2). 汉 黄霸 的代称。 霸 曾任 颍川 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 唐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司徒 汉 家重,国典 潁川 徵。”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尤多 蜀 郡理,更得 潁川 謨。”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分符 潁川 政,弔 屈 洛阳 才。” 冯集梧 注:“《黄霸传》:为 潁川 太守,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
(3). 汉 荀淑 家子弟的代称。 淑 , 颍川 人,少有高行,有子八人,均为时贤,故称。 唐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伯仲尽时贤, 平舆 与 潁川 。”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椎埋
(1).劫 * 而埋之。亦泛指 * 。《史记·酷吏列传》:“ 王温舒 者, 阳陵 人也。少时椎埋为姦。”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椎 * 而埋之。”《新唐书·窦建德传》:“我闻 高鷄泊 广袤数千里,葭薍阻奥,可以违难;承间窃出,椎埋掠夺,足以自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但不知椎埋恶少,何以能见及此。”
(2).指消灭。 陈毅 《让两淮》诗:“诱敌何妨让两 淮 ?贼军到此好椎埋。”
(3).盗墓。《南史·萧颖达传》:“ 梁州 有古墓名曰‘尖冢’,或云 张騫 坟,欲有发者,輒闻鼓角与外相拒,椎埋者惧而退。”
(4).指偷盗抢杀的恶徒或盗墓者。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张国樑 ﹞起椎埋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四:“黄金脱手赠椎埋,屠狗无悰百计乖。”
黄尘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晚岁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折节
(1).屈己下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宋 王安石 《给事中孔公墓志铭》:“而宰相使人説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李遵勖 为駙马都尉,折节待士。”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
(2).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 任氏 折节为俭,力田畜。”《南史·循吏传·何远》:“ 远 本倜儻,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絶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宋 苏轼 《方山子传》:“少慕 朱家 、 郭解 为人,閭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海下》:“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仙真
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 唐 李白 《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宋 晏殊 《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上堂
(1) 〈方〉
(2) 上课
(3) 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
清樽
见“ 清尊 ”。
频伸
亦作“ 频呻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礼记·少仪》“君子欠伸” 汉 郑玄 注:“以此皆解惓之状。伸,频伸也。” 陆德明 释文:“频,本又作嚬。” 唐 白居易 《睡觉》诗:“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新唐书·裴均传》:“入卧内,自谓待己至厚,徐观后榻有频伸者,乃 均 也。”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年则大耄,气盖坐人。笑谈待终,曾不频呻。”一本作“ 嚬呻 ”。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东流
(1) 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
天津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沐浴
(1) 洗澡
(2) 蒙受;受润泽
一轮晚月升上天空,仓库的空场沐浴在月光之中
周遍
(1) 普遍
(2) 遍及
逡巡
(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跏趺
“结跏趺坐”的略称。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 * 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2).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乘日
(1).谓乘坐日车。语出《庄子·徐无鬼》:“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 襄城 之野。’” 宋 王安石 《乘日》诗:“乘日塞垣入,御风塘路归。”
(2).犹终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之二:“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 黄节 注:“乘,犹加也。谓夜饮而加之以日乐也。”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欢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
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自珍
自爱;珍惜己体。《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渊潜以自珍。”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之三:“一失不足伤,念子孰自珍。” 宋 陆游 《草书歌》:“小儿劝我当自珍,勿为门生书棐几。”
东朝
(1).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汉 长乐宫 。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宫 之东,故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 ,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 裴駰 集解引《关中记》:“ 长乐宫 本 秦 之 兴乐宫 也。 汉 太后常居之。”《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辩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朝,太后朝也。”
(2).也借指太后、太妃。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 王文诰 注:“按《汉书》 惠帝 东朝 长乐宫 ,时 吕太后 居 长乐 ,后世称太后为东朝。” 明 张居正 《挽歌》之八:“北极恩长戴,东朝养未伸。”
(3).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唐 大明宫 ,亦称 东内 。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新年宴乐坐东朝,鐘鼓鏗鍠大乐调。”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诰》:“ 王惠超 等率侍卫以导从吾於黄麾左右者,皆东朝之勤吏也。”参见“ 东内 ”。
(4).即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帝体丽明,仪辰作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 李善 注:“东朝,东宫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皇太子见百寮于东朝,百寮拜贺。” 宋 梅尧臣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诗之一:“北极履声絶,东朝车迹湮。”
(5).借指太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东朝既建,淑问峩峩。” 李善 注:“谓 愍怀太子 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天子以大臣之丧,躬輟听讼;东朝以师傅之尊,亲临攒祭。” 倪璠 注:“东朝,谓太子也。”
(6).指 三国 吴 。因 吴 在 蜀 东,故称。《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蜀 丞相 诸葛亮 与兄 瑾 书曰:‘既受东朝厚遇,依依於子弟。’”
行款
(1).文字的书写顺序和排列形式,包括字序和行序。 明 王世贞 《答李驹书》之一:“梓法依《献吉集》行款大小,得二十四卷。” 叶圣陶 《倪焕之》四:“ 焕之 接稿子在手,是二十多张蓝格纸,直行细字,涂改添加的地方确是不少,却还保存着清朗的行款。”
(2).比喻某种标准或规格。《 * 词话》第三一回:“ 伯爵 道:‘这个有甚行款,我们怎么估的出来。’”
真君
(1).谓主宰。《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宋 苏轼 《告五岳文》:“天为真君,帝为真宰。”
(2).道教对神仙的尊称。亦泛称修行得道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左卿仙侯真君 许君 。” 宋 徐铉 《送德迈道人之豫章》诗:“楼中西岭真君宅,门外南州处士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人以素食祭我,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
(3). 北魏 拓跋焘 ( 太武帝 )于公元440-451年所用年号 太平真君 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 魏 本出於 * ,窃亦自号 真君 。”
峨岷
峨眉山 与 岷山 的并称。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迴临 浙江 涛,屹起高 峨 岷 。”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西望 太白 横 峨 岷 ,眼高四海空无人……’此 东坡 诗体也。” 陈毅 《咏三峡》诗:“ 峨 岷 高万丈, 夔 巫 锁西风。”
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一舍
(1).古以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围 原 ,命三日之粮。 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之” 晋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钟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诗之二:“惭愧风师教款曲,为分一舍作三程。”
(2).泛指较远的距离。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则你那金牌虎符旁边列,见官人远离一舍。”
(3).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汉 王充 《论衡·虚变》:“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於一舍乎?一徙歷於三舍也。”
阖棺
盖棺。指死亡。《商君书·刑赏》:“民之欲富贵也,共闔棺而后止。”《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以平 蜀 之功,绍封其孙,使闔棺定諡,死无餘恨。”《南史·袁湛传》:“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但官序不失等伦,衣食粗知荣辱,以此闔棺,无惭乡里。” 宋 陆游 《自嘲》诗:“独立未除还笏气,餘生犹待闔棺论。”
空空
(1) 空无所有
空空的食品间
(2) 白白地;徒然
我求她立地回音,她却是不肯遵守。空空又等了一周。——郭沫若《瓶》
衣巾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 余冠英 注:“‘巾’,佩巾也。”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
(2).衣服和头巾。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参见“ 衣衾 ”。
(4).指青领衣和方巾。 明 清 时的秀才服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后, 匡超人 送过宗师,才回家来,穿着衣巾,拜见父母。”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当初只因娘子没正经,惹出那场大祸,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挣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灾惹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係抄袭 陈勾山 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所闻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