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原文
太极奚河图,河图非太极。矧复赘无极,哀哉何太息。
可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
□湖为作图,交扰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说俱荡涤。
哀哉复哀哉,太息得太息。
诗词问答
问:偶作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问:偶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彦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彦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太极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河图
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孔 传:“ 伏牺 王天下,龙马出 河 ,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昔 康王 河图,陈于东序。” 宋 陆游 《读书》诗:“天球及河图,千古所共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且术士喜言怪诞,不曰予宗河图,则曰予宗洛书。” 闻一多 《书信·给梁实秋先生》:“河图则取义于 河 马负图, 伏羲 得之演为八卦,作为文字,更进而为绘画等等,所以代表中华文化之所由始也。”参见“ 河图洛书 ”。
无极
(1).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
(2). 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个无极,上帝同 阿修罗王 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郭沫若 《集外(一)·创造者》:“本体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无极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参见“ 太极 ”。
(3).布名。《隶释·汉国三老表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王具剑、佩书刀、綉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后汉书·马援传》“﹝ 公孙述 ﹞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
太息
(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可不
可不是,用反诘形式加强语气,表示赞同附和别人的话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默识
暗中记住。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孔融<荐祢衡表>》:“ 弘羊 潜计, 安世 默识,以 衡 準之,诚不足怪。” 李善 注引《汉书》:“ 张安世 ,字 少孺 ,为郎。上行幸 河 东,尝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 安世 识之,具作其事。”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姬跃下榻执生手曰:‘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攟语》:“投赠诸什,皆默识成诵。”
为作
(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曲屈
(1).弯曲。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雕墙曲屈以交牙,网户周流以重积。”《隋炀帝海山记》上:“湖中积土石为山,构亭殿,曲屈盘旋广袤数千间,皆穷极人间华丽。” 茅盾 《委屈》:“他将手里的铅笔往桌上一放,却曲屈着左手的四个手指,连连叩着桌面。”
(2).犹屈就。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吾 南柯 政事不理,太守黜废,欲藉卿才,可曲屈之。”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五行
(1) 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中医用五行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
(2) 见“五常”
妙质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可离
芍药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
浑浑
浑浊貌;纷乱貌。《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 王冰 注:“浑浑,言脉气浊乱也。” 晋 陆云 《九愍·感逝》:“时蔼蔼而未颺,世浑浑其难澄。” 唐 慧净 《杂言》诗:“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
(1).浑沌。 清 恽敬 《原命》:“虽然形生矣,而浑浑焉,而胚胚焉,而息息焉。”参见“ 浑沌 ”。
(2).广大貌。《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唐 韩愈 《进学解》:“上规 姚 姒 ,浑浑无涯。” 明 王世贞 《与徐子与书》:“自 楚 蜀 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万物之动,一道所蕃,沄沄浑浑,根支万千。”
(3).迷糊;不清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连翘》:“治耳聋浑浑焞焞。”《郁达夫游记·游白岳齐云之记》:“在寂静的正午太阳光下,一步一步的上去,过 古松 、 望仙 等亭,人为花气所醉,浑浑然似在做梦。”
(4).浑厚纯朴。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 宋 欧阳修 《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守志端直,临事果决。”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 周 氏诸老人之厚德,浑浑如也。”
滚滚。大水流貌。《管子·富国》:“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山丘。” 晋 陶潜 《命子》诗:“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宋 王安石 《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诗:“溪水浑浑来自北,千山抱水清相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流水浑浑,风涛拍 禹门 。”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邪说
不正当的议论、主张
辟邪说
荡涤
清洗;洗除
洪水乃欲荡涤。——《汉书·李寻传》
山光湖色足以荡涤胸中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