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原文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
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
旧隐新招。
知住第几层云。
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的作者是谁?答:张炎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风
起于山野之间的风
古道
(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海国
(1).近海地域。 唐 张籍 《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 宋 苏轼 《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
(2).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 明 何景明 《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 清 卓尔堪 《题刘松年海岛图》:“ 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轻车
(1).古代兵车名。为兵车中最为轻便者。《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轻车之萃。” 郑玄 注:“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孙诒让 正义:“轻车在五戎中最为便利,宜於驰骤,故用为驰敌致师之车,又兼用之田狩也。” 汉 马融 《广成颂》:“狗马角逐,鹰鸇竞鷙,驍骑旁佐,轻车横厉。”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八:“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唐 于鹄 《送张司直入单于》诗:“莫随征将意,垂老事轻车。”
(2).轻快的车子。《淮南子·原道训》:“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步骤中度,缓急中节,鏘鏘乎道路之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励志》:“驱骄马,逐轻车,不辞筋力倦,路途赊。”
(3).轻车将军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钱振伦 注:“《汉书》曰:‘ 李广 从弟 蔡 为郎,事 武帝 。 元朔 中,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卒封 安乐侯 。’” 北周 庾信 《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轻车初逐 李 ,定远未随 班 。”
(4).古代兵种名。士兵均驾车作战,故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李贤 注引《汉官仪》:“ 高祖 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只在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东瀛
(1).东海。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回向佛道篇颂》:“咄嗟失道尔迴驾,沔彼流水趣东瀛。”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明 何景明 《喜戴仲鹖得乡荐》诗之一:“试问东瀛海边住,何如 金明池 上游。”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 乾隆 丙午,鲸波不靖, 凤山 围急。愤气成神,大招不反,东瀛盪坼。”
(2).指 日本 。 清 王韬 《<湖山侗翁诗集>序》:“去年闰三月游 东瀛 ,小住 江户 。” 清 秋瑾 《<中国女报>发刊辞》:“自兹以后,行见 东瀛 留学界,蒸蒸日盛矣。” 杜宣 《悼郭老》诗:“人在 东瀛 心在国,不甘亡命度华年。”
淡薄
(1) 不浓厚
雾逐渐淡薄了
(2) 因淡忘而印象模糊
印象淡薄了
(3) 清贫
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红楼梦》
(4) 冷淡,不亲密
感情淡薄
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游情
(1).犹游心。《后汉书·贾逵传》:“犹朝夕恪勤,游情六蓺,研机综微,靡不审覈。”参见“ 游心 ”。
(2).犹游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月》:“或酌酒以狂歌,或围碁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宋 周密 《木兰花慢·雷峰夕照》词:“郊坰,未厌游情,云暮合,谩消凝。”
鬓丝
亦作“鬂丝”。鬓发。 唐 李商隐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鏌利,鬢丝休嘆雪霜垂。” 明 李标 《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鬢丝,孤踪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诗:“世态看蓬转,孤心感髩丝。” 清 徐曼仙 《漫成》诗:“白到鬂丝羞镜影,红多血泪浣衣尘。” 戴望舒 《霜花》诗:“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之秋。”
闲身
亦作“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西泠
亦称“ 西陵桥 ”。亦称“ 西林桥 ”。桥名。在 杭州 孤山 西北尽头处,是由 孤山 入北山的必经之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西陵桥 ,又名 西林桥 ,又名 西泠 。” 元 陈旅 《题扇面》诗:“一段寒香吹不尽, 西泠 残月角声中。” 清 陈维崧 《菩萨蛮·春日忆西湖》词:“划波曾到 西泠 去,掠入緑痕难唾处。”
回潮
(1) 原指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潮湿
(2) 比喻已消失的事物或习惯又重新出现(多用于贬义)
拍岸
波浪击打岸边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扬舲
犹扬帆。 南朝 梁 刘孝威 《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诗:“扬舲入 淮 泗 ,春云去闲闲。” 陈去病 《梨花里留别亚子》诗:“向晚扬舲去,縈情入杳冥。”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折柳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旧隐
(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层云
一种云形,其特点是水平伸展范围较大并且比层积云或卷层云的高度较低
尚存
现在还存在
办事处的遗迹尚存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认得
(1) 认识
这位同志你认得吗?
(2) 认出;知道
我已不认得这个学校了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愁人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诗文赏析
张炎本南宋词人,宋亡后其立志不作元民,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并以东晋明士陶渊明自比。这首《声声慢》即是“说渊明”的词。四明指现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县,作者曾居此一段时间,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为生活所迫,被迫离鄞返杭。本词即是一首描写离情的词。
上片,起着五句交待了来四明的源流。“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道出作者游四明实出于无奈,虽山风古道别有韵味,但羁旅之人何敢言游。固而游情淡泊如深秋的阳光。“休嗟”几句透露在离鄞返杭之际复杂难言的心情。高兴的是重返久别的故乡,悲的是“鬓丝断雪”年已近迟暮之时。“休嗟”表明作者此时的心 * 言又止,难已言尽。“又溯远”几句写作者终于可以乘舟归杭的过程。
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悬揣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章法整饰,结构匀称。
下片“莫向”几句写离别之情。折柳送别本是古时习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折柳,为什么呢?原来作者推已知柳,由柳又反给自己,同病相怜,看那深秋的杨柳落叶纷披,怎堪再折,让我们怎能忍心去折与我辈有相同飘零身世的杨柳呢?“旧隐”二句语言中软中带刺,指斥那些原先隐迹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为元所聘飞黄腾达的人物。“ 旧隐 ”士实际是“假隐士”。“疏篱”三句抒发自己的志向,想来只有西子湖畔的疏篱残菊,还能记得我这个未曾变节的陶渊明吧。陶渊明由东晋入刘宋誓不出山,而张炎由南宋入元也不忘故国,一个“ 晋菊 ”表达自己甘为“大宋遗民”的志向。“待去也”最后三句,由“旧隐”们和陶渊明联想到自己,“最愁人,犹恋故乡人”与归说归家是喜,不如说归家面临故国沦亡的旧址是别味的愁呢?这种反说写法,使词更蕴含深挚的余味。本词写离情不仅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断想。离别是感伤的,但返乡的状况又令人牵挂,作者表达自己的志向,不做“旧隐”宁做“晋菊”。而且作者全篇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炼,言外之意别具一格。